03.02 为什么广西的糖业慢慢走向了衰退?

幻化成风_不能言说的伤


92年的时候,那时候小,快到冬天,应该也是入冬了吧?那时候就可以啃甘蔗了,很硬很硬的那种甘蔗,我也佩服那时候的牙齿居然还很厉害没崩掉!😂,初中毕业以后,已经是2003年了,那会家乡已经很少人种甘蔗了,因为每次收割甘蔗的时候糖厂给的价格用我舅舅的话说就是还不如养几头猪的钱!😂😂。其实说起行情我们那会对价格这种情况不发烧,只是听大人说的,毕竟要养家,他们的反应总是比我们小孩的要更容易理解,没钱你连书都读不起。那会还是人工砍的甘蔗,听说现在收割甘蔗都很高级了,不知道是不是。不管价格多少吧,适合种甘蔗的地方还是会种,就是很辛苦而已,我记得那时候护理甘蔗真的非常累,甘蔗吸收营养后就会长的快,叶子也要随时除去一些,不然会影响到它长高。在农村,那会除下的甘蔗叶子我们会拿回家烧火煮饭用。一亩地的甘蔗,往往你忙起来都怕。这种付出如果到到丰收的时候价格一路跑低,那农民肯定不会首先种甘蔗的。种红薯都比它要好很多。反正我知道的就是这样,这些都是小时候的事了,现在不是非常清楚状况,估计也好不到哪去的。


花朵Flowers


干着“甜蜜”的事业,可这里的人们生活并不甜蜜——这是一个高中同学去年春节期间发的朋友圈,让人印象深刻,他家坐标崇左市郊区,种着几十亩甘蔗。

他本人在外省工作,每年春节回家探亲的时候要帮着父母兄弟下地砍甘蔗,几十亩甘蔗全靠人工处理,在湿冷的冬季要起早贪黑的忙碌,春节都无法停歇,个中辛苦,在城里与家人吃着糖欢度春节的人们是难以体会的

广西糖业为何会慢慢走向衰退?因为支撑着这个产业的农民在慢慢老去或退出,年轻人却大都不愿意去承受这份辛苦——因为苦得太不值,种甘蔗真是利润微薄,还极其辛苦,有些年份糖价跌时,农民甚至亏损。

或许机械化会是广西糖业的出路,只是广西的地形地貌,要实现机械化,成本也不见得低,真正实现机械化之后,广西糖业真能竞争得过平原地带的糖企吗?


节米财税


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说还是挺落后的,没有大量的优惠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广西区内的城市经济发展自力更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西这边以前的工业发展挺不错的,拥有很多知名品牌,比如说桂林三金、广西糖业、柳钢、五菱汽车等等。广西人热情好客,勤劳勇敢,农民伯伯们挺喜欢种植甘蔗的,以前种植甘蔗很有名气的,大家的种植经验挺丰富的,大家在田地里面种植大面积的甘蔗,等到甘蔗成熟的时候大家要把甘蔗砍下来经过传统的制作工艺进行榨糖,广西的糖业以前发展很迅速的,近年来糖业发展出现了走下坡路的趋势,大家在区内发展糖业,压力还是蛮大的。

用农民伯伯们种植的糖蔗榨糖,所富含的营养价值还是蛮高的,广西的糖比其他地方的糖好吃,有的人喜欢用甘蔗来调理身体,补血补气,补充糖分,让自己精神饱满。广西的糖业慢慢走向了衰退是有很多方面原因的,比如说市场调节,人们的消费水平调整等等。


桂林新鲜事


第一,成本太高。国内的农药化肥价格一直在抬高,虽然不像其他商品那样明显,但是累积下来也是不小的开支。其次还有土地成本的增加,虽然大部分是个体家庭独自种植,也有一部分是承包土地种植的。再者最严重的就是人工成本的增加,十年前一天20,30元涨到现在的200元一天。然而甘蔗价格却是一直很稳,峰值最高也就是在10年左右达到均价550元一吨,如今已经回落450元一吨这样。扣除成本,根本没有什么利润

第二,国际市场的挤压。澳洲、南美都可以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从而使他们的种植成本大度降低。还有他们的制糖企业真的是太过于先进,从甘蔗进厂到原糖产出只需要十几个员工,而我国相同产能的制糖企业 最少也需要200人这样。从而导致他们所产的原糖出场价格具有很大优势。我们进口他们原糖用于提炼精糖的成本甚至比自己用甘蔗生产的陈本还低。

只能说我们整条生产链过于传统落后


QXR8


一是蔗糖生产基地的甘蔗种植场面积缩减,原料供应不足,榨季开工生产成本高。

二是糖厂附近的蔗田被挪作他用,耕地复垦的糖蔗种植场距离榨糖厂相对较远,运蔗入厂的运费增加,也增加了蔗糖生产成本。

三是榨糖厂的原有机械设备、设施陈旧,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增加生产成本。

四是新购同类机械装备市场价格比过去高,增加了投资成本,同等使用期下,增加了榨糖生产成本。

五是新糖蔗种植场没有实现机械化耕作,人工种植糖蔗支付的工资比以前增加。

六是农药化肥种苗涨价,增加了糖蔗种植的生产成本。

七是糖蔗种植场的机动车道不通畅,人工短途搬蔗,远距离装车的老问题未解决。

八是蔗糖国际贸易化,外国蔗糖进口到中国低价销售,抢占了中国蔗糖传统垄断的中国国内市场份额,遏制国产蔗糖市场低价销售。

九是蔗糖代用品的其他糖产品门类增加,冲击了糖蔗生产销售市场份额。

应对措施及办法:

一要全面推进糖蔗机械化种植,降低人工种植糖蔗的生产成本。

二要全面推进蔗田改造,提高耕地机化作业效率,消除人工短途运糖蔗的损耗。

三要改造运输装备及榨蔗装备,实行移动式榨汁机到田间榨蔗,槽罐车运蔗汁入糖厂;减少运糖蔗入厂榨汁的工程量。

四要全面推进桔梗还田技术,蔗渣就地加工成肥料,改良蔗田土壤结构,增强蔗田肥力。


黄金时代当家


我是南宁邕宁的,当年也浪费了七八年的青春在甘蔗上,这几年我们这边甘蔗几经没有多少人种了,总产量可能对比高峰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大多改种桉树要不丢荒了。这是里边有几种原因,一是种甘蔗应该是劳动强度最大的经济作物,播种施肥砍收大多都是人工,机械化程度低,太辛苦。二是价格虽说有500左右,但扣这扣那的余下的也没多少,一户家庭百八十吨已经算大户,一年累到头也就到手万把两万块。三是到城里干活上班三四千一个月现在很正常,一个人进城收人都可以顶两个人种甘蔗收了,还不用那么辛苦日晒雨淋的。还有一个就是年轻人在家种甘蔗找不到到老婆,所以年轻的都跑了,老的又种不了。大概就这几个原因。唉甘蔗还是让南美非洲人种吧,种这个他妈的太辛苦又不赚钱


哥们159496707


1.劳动力付出太高,成本高,价格上不去

2.是广西人的80后之前的都应该体验过,甘蔗地不是一般人都能穿进去的。不说甘蔗,80后种稻谷的都没几个,做不来

3.时代发展的原因,为自身的生活状态,为下一代的生活,教育环境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

4.产业发展的原因,为了地不荒,可以在自己的地上种速生桉,木薯等不用经常护理的,只需适时施肥除草即可的

5.我85年的,以前家里也种过甘蔗,从开垄种下就没几天不在甘蔗地里,还没种完那头就长草了,就算后来有除草剂了都不行,忙不完的活,一到地里一身汗不说,痒,割伤,孤燥各种折磨,拆叶,砍收,一路下来都是忙不完的活请不完的人工,机械,我算是怕了!最可恨的是糖业年年喊亏损几百万,为了国企不再亏损,我不再劳累无果,果断选择放弃。

6.甘蔗跟养猪一样,少了不见钱,多了风险大,一不小心会死得很惨,经历过了才懂,不玩了!

7.外出打工不说买房买车、创业发财,两公婆每个人三千左右,每天八个钟,安逸自在,下班回来陪孩子逛逛超市、公园多逍遥,种什么甘蔗?

8.我也只是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和感想,不求点赞,只求少喷,谢谢!


平常心85646456


我崇左那隆的,每年家人都是为了这些甘蔗累死累活,一吨480元,人工跟肥料年年涨价,甘蔗钱就是不涨,这的农民还有活路吗。更苦的是甘蔗每年都是12月开始砍到次年4月,停几天不砍就是耕种,也就是说过年的时候根本没几天时间过快乐的节日,在外工作的人回来过除夕初一初二几天时间家里人开开心心在一起,初三又开始砍了,丢那咩的。我们这边很多人种,老一辈的想法,不种甘蔗能种什么,人家全都种甘蔗,你根本也种不了其它东西…



经纬2015


1.甘蔗收购价扣除人工,化肥,农药,砍蔗,短运后没多少收入了,收入低导致甘蔗种植面积减少,同时柑橘,桉树,火龙果等种植收入更高。年轻人更愿意去城市打工,留下继续种的年纪大都较大了。

2.这几年国内大的经济环境不好,农产品很多都不得钱,玉米,棉花,也不好。

3.糖厂甘蔗原料不够,制糖成本高,贷款压力大,糖厂经营困难,很难提高竞争力。

4.国外巴西泰国甘蔗种植土地连片,方便机械化种植和收割,人工、种蔗成本低,走私糖大量涌入国内,冲击国内产业。

建议: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加快对种蔗农户的直补。或者配额低价进口进来的糖利润,补贴给糖厂和农户。


柠檬欧巴爱吃糖


中国糖业毫无竞争力:巴西等国的糖蔗是地广人稀机械操作,人均生产率商。广西糖蔗占全国六七成产量,但就只能解决一些农民就业。以地形无法机械化作业,全靠劳动力耗住人,一人只能种几亩,年产值很低。广西是人多地小厂,因为欠发达不得不承受这种产业,东桑西移更惨,平均一人只能维护一亩桑田。巴西糖其实单产效益不高,但每个蔗农平均管理几百几千亩地,综合效益太高了,到岸价比国产糖成本价还低一两千元。

总有一尺,国际竞争是农业竞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