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电影《湮灭》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官馨思


这是一部惊指数极高的科幻大片,如果你看片前没做好心理准备的话,很有可能惊慌失措。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内心从错愕到震惊,五味杂陈。二刷这部电影时再次陷入本能恐慌。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部电影绝非那种传统意义上彼此打上一架、讲几个无伤大雅的荤段子或笑话,让大家爽歪歪一下儿就OK了的爆米花电影,也不是或常规意义上的商业电影和大众电影,而是整部影片充满“我是谁?我从何去来?我到何处去”一类的深度命题。一般来说,这样的电影大都生涩,让人生而无望。偏偏《湮灭》打破了这个规矩,让整个故事在满屏“湮灭美”中直接进入恐怖惊悚之境。



你一定看过那部闻名一时的科幻片《机械姬》吧,当机器人拥有智能之后,反过来就有可能性诱人类,甚至致人类于死地。这部影片中充满“我们是谁”的精神拷问。同样,在《湮灭》中,这种与人性有关的哲学命题达到新的高度,残酷且真实。


你信不信?我们身处的这个现实世界是假的!三年前,外星人入侵地球后制了一个“闪光”。在这个闪光区,一切事物都发现莫名其妙的变化,一系列遭遇让人们胆战心惊。在这里,人会变成植物,树上长出水晶,植物长成人的形状,就连奇怪的大猩猩表达的都是人类的求救信号和内心的恐惶。在这个镜像世界里,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你遇到的是谁,甚至你不知道自己是谁!这就太恐怖了!

这部片子的女主人公生物学家莉娜(娜塔莉·波特曼 饰)的丈夫凯恩(奥斯卡·伊萨克 饰)进入“光亮”执行秘密任务时神秘失踪。某一天,凯恩忽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性情大变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随之后晕倒的凯恩被送进了医院。为破解真相,莉娜自愿入进入“光亮”,孰料历经害怕、恐惧、惊悚,而后陷入孤独,湮灭却无力自拔。就个人观影体验来说,《湮灭》这部科幻片大片细思极恐,“变异之美”让人内心太多纠结,毁灭和重生咫尺之隔。


不得不说,导演亚历克斯·嘉兰简直太会讲故事了,整个故事节奏处理得相当好,对恐怖科幻片的惊悚玩得非常到位。整个故事看似以莉娜的口吻讲故事,但剥开故事层层解析后惊悚不断,大可以用“细思恐极”来形容。甚至,看到最后,你陡然发现,整个故事是开放式结局,而且——绝对不止一个结局。如果你脑洞大开仔细推究的话,就会发现恐怖的不止是电影,而是电影之外——现实世界和生活本身。所以,如果你智商足够高,又没有心理承受力的话,我劝你看这部片子前千万要做好心理准备,否则后果很严重。

你信不信?我们身处这个现实世界是假的!关于这一点,《黑客帝国》、《盗梦空间》及《头号玩家》均有阐述。斯皮尔伯格在《头号玩家》描绘了一个破败无力的现实世界,以及一个神奇多彩的虚拟世界。人类可以自由地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切换、穿越。相比之下,《湮灭》在解读世界真相这一哲学问题上走得更远。何出此言?因为——世界上最恐怖的莫过于你不是知道和自己亲密无间的那个人究竟是谁?甚至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惊悚吗?可怕吧?这才是恐怖惊悚的最高境界。


田金双


我没看过原著小说《遗落的南境》,而且听说电影改动很大,所以就不列作参考了。但知道是《机械姬》的导演亚历克斯·加兰执导,娜塔丽·波特曼主演,也是抱着满满的期待。

如果要求尽量不剧透的话,我会说《湮灭》讲的是五个女人深入一片生化灾害区域进行勘探的故事。

《湮灭》节奏不快,但概念强,视觉美,还很有一种诗性的表现方式,大部分人看完之后心灵和脑子都会变得很活跃,因而也已经预定了许多人心目中的2018科幻十佳的位置,值得一看。

剧透预警!!!

以下涉及剧透!!!

由娜塔丽·波特曼饰演的女主角莉娜是一名生物学教授,研究的是和癌细胞分裂相关的课题,曾经在部队服役,并在军中认识了丈夫——中士凯恩,两人非常恩爱。

凯恩在执行一次机密任务的过程中失踪,莉娜以为丈夫已死,悲痛欲绝。没想到凯恩一年后突然回到家中,却好像记忆全失,意识模糊,而且全身器官很快开始衰竭,而莉娜也遭到了军方的审讯。

经过一番互相试探,莉娜这才知道,原来凯恩是进入了一片被称作“闪光”的生化灾害区域进行调查,三年前发源于南部国家公园的一座灯塔,并逐步扩大,所有前往调查的人都有去无回。

为了找到救治丈夫的方法,莉娜主动请缨加入了一个全由女性组成的勘测小组,前往“闪光”,队友是一名地理学家,一名物理学家,一名急救医师和一名心理学家。

一行人进入闪光后发现,区域内所有物种的基因似乎都发生了变异,而且不同物种的基因还混在了一起,呈现出各种光怪陆离的景象——

一根藤上长着不同种类的花,一条鳄鱼嘴里长出了鲨鱼的牙,灌木长成了人的形态,鹿角上开出了花,而勘测小组成员纷纷发现,自己的身体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影片有两个很得我心的地方,一是科幻设定,二是人物塑造。

先说说科幻设定。以我粗浅的理解,影片的脑洞基于在外星人建立的神奇肥皂泡能量场“闪光”中,基因是可以随意混合的,物种与物种间毫无屏障。

虽然生物知识我在高中就还给老师了,但什么生殖隔离之类的我还是知道的。看电影的全程都在内心呐喊,“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结尾的喷火女士和浴火重生奥特曼真是惊到我了,最后几乎已经将影片当作猎奇cult片来观看了。

物理学家妹子说的那一套“棱镜理论”——“闪光”会折射所有信号,光、声音、基因信息等等,我也只能说不明觉厉。

但想想既然是外星人的手笔,也就都说得过去了,而且沿着这个脑洞一路往下的结果就是,这部电影的画风有时非常惊悚,有时非常美,有时两者兼有。

比如叫声听起来和女人的哭喊求救声一模一样的熊,比如水晶形态的树,比如长成世界地图的霉菌。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从肠子开始爆炸成一坨壁画的人,人分明死了,他的身体却还活着,而且还在不断扩张、生长。

莉娜还对老公说过,“如果人类可以克服海夫利克极限,你就可以避免衰老”。为此我专门百度了一下,更觉毛骨悚然。

“海夫利克极限”论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列奥那多·海佛烈克(海夫利克)发表于1965年,该理论指出人类体内细胞在分裂56次后即因自产毒素而消亡,如果动物细胞的分裂周期被打乱,使它们可以无限增殖下去。那么就变成了癌细胞。所以,如果动物细胞不能按时衰老的话它将转变成为恶性肿瘤组织,同样危胁到机体的生命。

于是,闪光里的一切与女主的研究领域形成了某种精妙的互文,这个“闪光”区域之于世界,就像癌症之于人类一样,原理也是一脉相通——癌细胞不断分裂、变异,最终取代健康的细胞,结束机体的生命。

就像急救医师所说,娘子军对那些进入“闪光”后失踪的人的遭遇有两种推测:一种是他们被人杀了;另一种是他们发了神经,自相残杀。

而基于后面的剧情我们也发现,以上两种情形在“闪光”里其实是交织并存的。

从“闪光”回来的凯恩,并不是莉娜的丈夫凯恩,而是“闪光”制造出的凯恩的复制品,形态与凯恩一模一样,甚至可以骗过莉娜,取代凯恩的位置,但真正的凯恩其实已经消失了。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我让位给了我,或是新的我取代了旧的我,相比“人变成花,花变成人”这样外部形态上的剧烈改变,外表保持不变而自我消失的内部转变也许更令人细思极恐,所以很多人会说,“看完电影之后,我也不再是我了”。

除了科幻设定之外,另一个我很感兴趣的地方是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好像不怎么有人提到?

虽然五人小组每人出现的时长都有限,但看得出来影片在对这五位女性的处理上还是挺讲究的。

这个小组可以被称作“真·自杀小队”,5名女性全是自愿参加,或多或少都知道这个任务的危险性,用地理学家的话说,这5个人都是些“damaged goods”——

莉娜自己一度以为失去了丈夫,地理学家失去了女儿,物理学家曾有自残倾向,急救医师刚戒掉了某种瘾症,心理学家则身患癌症命不久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们都可以说“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了,而当她们面对被闪光支配的恐惧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应对方式,又仿佛能看出和她们各自的经历有关。

医师变得疑神疑鬼,怀疑队友要谋害自己,像是某种毒瘾的后遗症;

心理学家因为得了癌症根本没打算活着回去,在身体被“闪光”改变的同时,决意要在精神失常前抵达灯塔,“死个明白”;

物理学家的自残源于空虚,在看到“复刻”了队友惨叫声的熊时,决定拥抱变异,放弃俗世的躯壳,成为一棵安静的人形花。

主角莉娜则一心想要找到救治丈夫的方式,动因也许更为复杂,从她与心理学家的对话中也有所体现——她怀疑丈夫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婚外情,才主动选择参加这次自杀式任务的。

而对此心理学家的解释我觉得也很有意思。

“我觉得你混淆了自杀和自毁,很少有人会选择自杀,但几乎所有人都有自毁倾向。我们抽烟,喝酒,毁掉一份好工作,破坏一段美好的婚姻。”

提到“毁掉美好婚姻”时,莉娜的表情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个地方我也觉得处理得相当细腻。

我爱看科幻题材的作品,但很少纠结“软硬”,因为科学这玩意我也不懂,但漂亮的画面和突破天际的想象力我是爱的。

有了基本可以自圆其说的设定和相对完善的人物塑造,再加上一点点有心的小细节,在我看来就已经是一部很优秀的科幻作品了(而且老实说,能做到的真不算多),要是还能顺便刺激一下脑子和心灵,我就可以坦荡打五星了,而《湮灭》正是如此。

唯一的缺憾可能是这个全女性小组并没有体现出组员身为女性的特性,如果换成全是男的或是有男有女的配搭好像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全是女性的原因竟然是“之前去的大部分都是男的”,这个有黑人、有女同(黑人和女同还是同一个人)的娘子军,难免又有点硬靠政治正确之嫌。

(而且那个穿防护服的英音亚裔男出现频率实在太高了吧!怎么哪儿都有他!)

但我还是觉得,全女性主角阵容的非小妞电影,有总比没有好。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了去年大爱的《降临》,二者气质不尽相同但都很得我心。

相较而言,《降临》从语言学延展出同时向时间轴两端延展的历史观,使影片的开展更富诗意与哲思;《湮灭》则受益于基因工程与细胞分裂自身所带有的观赏性,让电影有机会向人们展示炫目的“奇观”。

虽然二者都受限于电影的表达方式,结尾有些落了俗套,但在我看来仍是类型片中的佼佼者。

关于很多人对结尾开放性结局的种种揣测,我觉得很讶异,难道不正因为“开放”才更美吗?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定论争得头破血流呢?

我自己倾向于认为,外星人没有那么容易狗带,“闪光”不是被女主一把火烧光的。而女主眼里的闪光也几乎是在明示,回来的不是真的莉娜

可是这又带来了新的疑问,如果回来的是假的莉娜,那么她在告诉亚裔男事情来龙去脉的同时不就是在出卖自己的外星队友?

我想不明白,但觉得想不明白也无妨,正如仙逝的霍金所说,我们是永远无法猜测外星生物意图的。

影片借亚裔男和女主之口,也透露了导演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亚裔男:What did it want?

它想要什么?

莉娜:I don't think it wanted anything.

我觉得它什么也不想要。

……

亚裔男:It came here for a reason.

它来这儿(地球)肯定是有原因的。

It was mutating our environment, it was destroying everything.

它让我们的环境发生了变异,它毁灭了一切。

莉娜:It wasn't destroying. It was changing everything.

它没有毁灭,它改变了一切。

不过我倒是更想知道,灯塔那个洞里所发生的,是类似融化再重组的过程吗?是先得有一具尸体,才能重新合成一个身体吗?如果是的话,男主的分身,又是谁的尸体呢?

灯塔前的“人骨祭坛”,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看完之后回来告诉我吧。


电影渣


《湮灭》是由派拉蒙影业出品的科幻惊悚片,由亚历克斯·加兰执导,娜塔莉·波特曼、詹妮弗·杰森·李、吉娜·罗德里格兹、泰莎·汤普森联合主演。影片根据杰夫·梵德米尔所著《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的首部同名小说改编。

本片英文名“Annihilation”,除了标准翻译为“湮灭”,而本片正如其名,这的确是个关于“彻底毁灭”的故事。在本片中光圈可以越过任何边界的生命,所有的生物都会受到神秘的黑暗力量影响变异或扭曲,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美国政府和军队第一时间包围并隔离了光团地带,并把这里命名为“X地区”。为了防止光团继续增大、吞噬人类居住区域,有11支调查队被派往该地区考察,但全部宣告失败,仅有一人活着回来了——他就是凯恩。但是凯恩返回后却身患重病吐血不止,医生们都也束手无策。眼见自己的爱人走向死亡,凯恩的爱人莱娜发誓找到救他的方法。因此她与其他四名女科学家组队,进入X地区,寻找之前调查队人员的下落、同时试图揭开光团的秘密。打从“女子敢死队”穿越过边界起,诡异事件一个接一个发生,仿佛在阻挡她们前进。从神秘氛围、到心理恐惧,最后发展到暴力甚至极端血腥。

遗憾的是,《湮灭》为了更适电影市场大环境,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打破了原著小说中的结构,重新编排了情节,从而使得小说原著中所留给观众和读者的困惑感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被破环影响了部分人对原著的理解。虽然电影的名字是“湮灭”,但是那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感却无法透过电影采用的叙事模式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来。虽然仅4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本片的制作还是比较精良的。上映之后票房虽然不高,口碑却很好,烂番茄新鲜度87%,还是一部肥肠值得去观看的一部影片


影视大咖558


《湮灭》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X秘境中,里面没有信号且磁场紊乱,只见新人进,不见旧人出。由娜塔莉·波特曼所饰演的女主等五位女性组成的南境科考团,为探究悬谜而步入禁区。这个禁区里充斥着大量颠覆人类常识的全新思考,甚至是娜塔莉·波特曼直到最后也面临着“我到底是不是我”的哲学命题。

《湮灭》不由得让人想起《降临》,二者的“出身”类似,《降临》改编自美籍华人姜峯楠的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而《你一生的故事》曾获得1998年的星云奖和斯特金奖。两部影片均改编自著名科幻小说,气质、氛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管是从探寻主题、导演风格来看,二者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湮灭》是典型的三幕式结构,探讨的也是泛化且深刻的毁灭解构、重生等哲思问题。而先呈现结局后讲述过程、揭开谜底的《降临》,不仅有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线,探讨的也是最为纯粹的亲情和爱情,这般隽永又温柔的主题内核。

从风格上来看,亚力克斯·嘉兰和丹尼斯·维伦纽瓦都很擅长营造神秘感,但《湮灭》中的科幻和神秘力量带有一种克苏鲁式的恐怖感,这种恐惧来源于人类在未知力量面前的渺小与无知。且《降临》是以一个完整的故事引人思索,而《湮灭》不是,结尾含糊其辞是其最大弊端。

《湮灭》口碑目前也是两极分化,有的奉为神作,有的认为是形式大于内容,你怎么看?


娱乐独角兽


说的就是在美国南部发生了一个天体撞击地球后的生化灾难,在事故现场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区。这个区的设定很有意思,它能投射身处区域中任何物体和生物之间的属性,导致里面的生态错位变态。

根据心理学家的解释,这个区正在扩大,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地球人就会被区给吞噬,并最终灭亡。为了了解事故发生的真相,一帮零战斗力的女人进入区后发现,原来这一切是外星生命体捣的鬼,最终一个毫无说服力的反击,让对面GG,从而终结了区的延伸。

与此同时,因为被复制了关系,里面出来的人未必是原本你所认识的那一个。因此,本质上电影探讨的是身份认同,和对“什么是我”的探讨。

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部分在于场景的渲染和一些概念上的新颖设计,但在悬疑部分的表现其实不太理想,有点儿一惊一乍。至于结尾,也比较粗糙,降低了前面营造起来的肃穆感,多少显得有些儿戏。


毒药君


《湮灭》,号称2018年科幻电影最佳。


电影讲述外星人降临地球,某神秘区域。

地球人进去调查,无一生还。谁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况。

女主的老公是奉命进去探测的小队成员之一。在多人失踪后,只有他一个人身受重伤回来了。并且昏迷不醒。

于是为了查明真相,女主和其他4个“精英女性”,组成敢死队,进神秘区域探索。

而故事的核心,自然就是女主最终得知外星人在搞什么鬼的过程。

那么这部电影最让人不爽的地方来了。

既然是外星人降临这么大的事,地球怎么会派这几个女人进去呢?是不是太儿戏了?

这几个女人,5个有四个不会用枪,遇事只会大呼小叫,

看的我简直要急死了。。。恨不得把枪夺过来自己用

而且几个人都是一意孤行,丝毫不是想做探索,而是想送死。

而电影给出的解释就是,这几个女人,心理都有问题,所以真的就是想送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想送人头,为什么送到一半又有人不想死了呢??

根本不可能让这几个女人进入外星神秘区域。

尤其那个志愿者护士,简直儿戏。给人一种特别不真实的感觉。

第二个槽点,神秘区域进就进去了,就当是上级死马当活马医吧,但她们还全程不带防护防毒措施。

明知道外星人是搞得生物,基因,生化武器,她们还满不在乎,不带手套,甚至只穿个背心耍帅。

大家可以看一下,电影里营造出来的生化变异,已经到了让人后背冒冷汗的地步。

但她们嘴上说害怕,手上还在肆无忌惮的裸手摸水。

这不叫送死,这简直是逼死洁癖患者。

但是导演偏不,他只顾表达核心故事,以及核心思想,但是对表面故事,可以说是做的非常马虎了。

好在,这部电影的核心,是非常出色的。

电影中,外星人改编了神秘区域内,所有动物和植物的基因。包括进去探险的人类。

全部重新排序,组成新的生命。

人类变成植物,植物长成人形,鹿角开花,还是双胞胎,骷髅熊会发出人的声音。。。

所有的生命,在这个神秘区域内,不停的轮回,排序。从哲学上来说,大家都永生了。

这部电影的美术效果非常棒,对动植物的表现,对镜头画面拿捏的都很到位,

生物大爆炸一般的想象力,和不俗的美术效果,让人仿佛进入了异世界,看的人欲罢不能。

而对某些诡异,恐怖的地方,也是拍的极真实,氛围营造很棒。

但还是那个缺点,在表面故事层面上,很牵强。

而女主在历经磨难后,进入到神秘区域的核心,也终于明白了真相,明白了外星人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反正结局却是挺惊艳的,也引人思考。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你是一艘船,行驶在海里没有靠岸,而每次有一块木板坏了,水手就换上一块新的。

当船上所有木板都换了一遍,你还是你吗?这艘船还是原来的船吗?

这种我到底是谁,物质和思想本身存在意义的哲学思考,也就是这部科幻的本质了。

简单来说,就是外星人经过大量的实验,最终复制了女主,然后被复制的女主,和被复制的男主,回到正常世界。


然后两个被外星改造过的,说不清楚到底还是不是自己的主角,开始征服地球。。。


俊俊电影


电影《湮灭》中女主莉娜(退伍军人+生物学家)在向文崔斯(心理学家)询问有无对自己的丈夫(凯恩)进行心理评估时。有这样中文崔斯和莉娜之间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文崔斯:几乎没有人会去自杀,但几乎所有人都在自我毁灭,在某些方面看,在我们生活中的某个部分,我们喝酒,我们抽烟,我们毁掉好的工作或是美满的婚姻,这些.....他们都不是决定,是冲动。实际上.....你比我更有资格解释

莉娜:这个问题,你什么意思?

文崔斯:你是生物学家,我们身上有自我毁灭的代码吗?每个细胞中都有吗?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文崔斯作为心理学家把自杀和自我毁灭分成了两个概念。

而这段对话基本暴露了整部电影的中心——自杀和自我毁灭。

“几乎没有人会去自杀,但几乎所有人都在自我毁灭”

在电影中,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区域。

被称为「X区域」——一个由小行星坠落后形成的不断扩大的圆形立场区域,影片中将其称之为“闪光”。无数的考察队进入“闪光”后都杳无音讯,终于一名名为“凯恩”的中士成为了三年以来的唯一幸存者,并回到了妻子莉娜的身边。凯恩的身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断的吐血不断的衰退,莉娜为了探寻事实的真相,为了拯救自己的丈夫。毅然决然加入考察队,去探寻真相,去寻求拯救。

而“闪光”内,莉娜等一行人慢慢发现了此处的秘密,闪光是一个棱镜,是一个折射体,是介质,它反射所有信号,光,声音,当然也包括人类的DNA,在这种现当代生物学完全解释不通的神秘环境里,出现了更多的匪夷所思的事件。同一株花能开出各种颜色各样样式的花朵,鳄鱼长出了鲨鱼的牙齿,鱼变成了透明色,熊可以通过人的声带发声,树木上墙壁上都结出了彩色的水晶,美国大兵的内脏在流动,女队员的指纹的晃动,手臂上开出了花朵。

你以为这已经是最神奇和恐怖的了吗?

电影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天外克隆人的真真假假。

莉娜在终点灯塔发现其实,自己的丈夫凯恩,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凯恩,而是一个由灯塔的中心克隆出来的,几乎百分之百的 和本体完全相同的DNA,甚至还能够不断的获得本体的动态,情感上的映射,因为“闪光”本身就是在折射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一切。所以凯恩选择了用白磷弹自爆,而莉娜在本体被克隆之后,也同样的使用了白磷弹将克隆体杀死,并通过情感映射,顺利的烧毁了“闪光”逃出生天。

在此,我们不讨论,也不纠结于究竟是哪个莉娜才是本体,当然潮汐更倾向于逃出闪光的是克隆人,而本体已经随着闪光一起湮灭。

潮汐想说的是,在此片中,不论是凯恩,还是莉娜都自己杀了自己。

凯恩的白磷弹自杀,两个莉娜之间的互相残杀都是自己杀了自己,为什么不说自杀,而采用“自己杀了自己”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他们明明都杀死了自己,确确实实的将自己杀死了,可他们依然活着,依然在隔离室里拥抱。

所以导演想要表达的其实不是自杀,而是自我毁灭。


“几乎没有人会去自杀,但几乎所有人都在自我毁灭”

凯恩和莉娜都是在自我毁灭,而人类这个特殊的群体也无时无刻的不在自我毁灭。

我们吸烟,我们喝酒,我们毁掉美满的婚姻。我们为了一点点的利益,大肆的破坏,战争。我们肆无忌惮的铺张浪费,以一种资源的极度浪费去换取另外一种资源的使用权,然后在继续大肆的浪费和铺张,从而进入一种死循环。我们自以为是星球上的霸主,骄傲自大并且蛮横,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改变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和容貌,甚至让其枯竭之后,依然乐此不疲。

我们没有在自杀,但我们每个人都在自我毁灭,人类也在不断自我毁灭,却浑然不知。

《湮灭》更像是是一面镜子,用一种科幻的,几乎是玄幻的方法来告诉你,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闪光”,我们被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思想,各种各样的繁缛礼节限制,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所谓的各种各样的“学校”里经过了最好折射的产物,我们在不断的被这个世界折射的过程中,你是本体还是克隆人?

而你,是在自杀还是在自我毁灭?你在这个世界中也毫无头绪,不知道怎么生活吗?

你还是你自己吗?今天你又自我毁灭了吗?


潮汐电影


前天刚和朋友看完这部悬疑惊悚电影,本来是冲着娜塔莉波特曼去看的,豆瓣评分7.4,大概剧情讲的是参加一项秘密任务的女主丈夫在失踪一年后回来了,但却得了一场重病,在医院里女主遇到了博士文崔斯,博士告诉女主她的丈夫是去了一个被神秘闪光笼罩的区域,小队只有她丈夫一人活着回来了。闪光区域不断扩大,不久可能会吞噬整个地球。为了查明闪光区域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丈夫为什么失忆病重,女主加入了下批派遣队伍开始探索。



女主随着队伍进入到这个被闪光笼罩的区域,但几天下来女主发现大家都失忆了,而且这里的植物似乎都是杂交的,树长着人形,墙上的尸体像植物一样向上生长,甚至变异的熊竟然会模仿死去队友声音。


后来女主队友说这个闪光区域把所有DNA都给折射了,就连他们发出的信号也一并被折射了回来,当然也包括她们的身体。

慢慢的,队友相继死去,女主在影片最后看到了丈夫生前录的视频,视频中女主发现丈夫有两个,也就是说丈夫被复制了,真正的丈夫死了,回来的只是个复制品,而女主也被复制了,最后用磷弹炸掉了这个塔,得以逃出。结局女主和复制的丈夫拥抱,女主眼中露着闪光。


我不是专业影评人,只是比较喜欢外国电影结局的出乎意料,作为普通人我看不出来太过于深刻的影片意义,只是看得一头雾水,里面有很多悬念,比如女主手臂上的符号,丈夫回来时两人握手杯子的折射等等,细思极恐的细节太多,我要刷二遍才能看懂。


一脸懵逼的少女


说实话,我看完电影《湮灭》后,并没有看懂,只觉得场景很绚丽,主题很深刻,但是它讲的是什么思想,我不是很懂。

看过本问题的另一个答主——《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看电影”的观点分享,我才有些头绪。

在这和大家分享一下。

《湮灭》改编自素有科幻小说奥斯卡之称的星云奖获奖小说《遗落的南境》第一部《湮灭》,这部小说打败了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成为了2015年星云奖得主,而《三体》则获得了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

正因为它打败了《三体》,所以影片2月23日北美一上映便获得了我的关注和期待。

《三体》电影最终流产了,而《湮灭》却被好莱坞拍出来了。

上周终于等到了资源,抢先观看了。

没有资源的朋友也别着急,《湮灭》将在4月13日登陆内地院线。

影片的节奏其实非常慢,喜欢体验惊险刺激的科幻片的观众不一定会喜欢这部影片。

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生物学家,因为和丈夫婚姻出现了问题,俩人虽然相爱着但已经变得不能相互理解对方的想法了,所以娜塔莉出轨了,而丈夫则前往了一个神秘的地区逃避。

这个地方被神秘的光包围着,进入这个区域的人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回来之后便会得癌症死亡,所以美军把这块区域封锁了。

娜塔莉丈夫从这个区域逃离,并回到娜塔莉身边,但是身体已经开始崩溃。

最后美国军方把娜塔莉和丈夫抓回来,娜塔莉并被说服和其他三个女人进入了这块神秘领域,找到灯塔,揭开事件真相。

这个区域里所有的生物都产生了变异。

不同植物,却呈现出同样的生长结构,就像同一种基因;

凶猛的鳄鱼却像人类一样,只有一排牙齿;

梅花鹿的角像植物一般开了花;

吃人的熊吸收了人临死前的恐惧,竟然能发出人求救的声音;

人也开始变异了,肚子里的肠子像蛇一样游走;

人的身体里长出了枝丫,一转身就变成了人形植物;

……

整个区域的一切生物的基因都因为奇怪的光而发生变异,所有的基因都开始趋向相同。

最后4个人就只剩2个人成功到达了灯塔,其中一个人还在灯塔里发生了湮灭,幻化成绚丽的存在。

仅凭这个场景,《湮灭》就足以参与明年奥斯卡最佳视效大奖的角逐。

最后娜塔莉破解了这一切不正常现象的原因,毁了一切不正常现象产生的根源。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确实不是很懂这个故事到底要给观众传输什么思想,是一种无奈的婚姻观还是超现实的自然观?

现在回想,它讲述的故事其实都是在围绕这“变异”这个词。

而且不只是讲基因的变异,还包括一切事物的变化与平衡。

娜塔莉和老公很恩爱,但是却变得不能互相理解了;

神秘领域一切生物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变异,更是叫人惊恐。

变化,无处不在,但也叫人痛苦和恐惧。

或许这就是作者和导演想要给读者和观众传导的核心思想吧。

这部影片非常适合喜欢看走心影片的观众观看和探讨。

每个人对这部影片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欢迎大家观看后来和我讨论,观点的碰撞,才能提升自己对这部影片的理解。

简单问题专业回答,专业问题趣味回答。欢迎关注:影迷也疯狂,连接电影和你!


影迷也疯狂


简单的说,是个外星文明从基因层面入侵人类的故事。

果树改良最好的方式是嫁接——在不改变原植物根系等生存状态(营养供给模式)下,实现结果部分的改变。

同样,外星文明若用这样方式入侵人类,最好的模式就是除了基因改变外,饮食起居思想行为(包括生殖)模式都不变,才能以成本最小的方式适应地球生物圈对新文明的接纳。

电影里,闪光圈里的各种基因混合异象,都是噱头,目的是引诱符合它们条件的人类活体进入,并筛选出适合做它们基因改良宿主的母体。

电影结尾,闪光圈消失后,女主丈夫的“病状”马上消失了,因为这时这个宿主(雄性)已经可以安全潜入人类正常“工作”了。

而闪光圈被女主复制品用白磷弹烧毁的过程是女主自己说的,从手臂上的8字纹身可以看出,真实情况是女主本体被白磷弹烧毁,走出来的是复制品(宿主雌性),已经可以用人类模式繁衍的外星文明基因目的已经达到,那个闪光圈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所以被消失。

但外星文明的基因已经开始在地球+人类模式下安全的开始繁衍,基因嫁接工程已经完成。

至于探险队其他成员各自的故事,都是探讨人类自身性格、关系缺陷的延伸部分,可以看作是编导想表达的深层意义,也可以看作和故事主干无关的枝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