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哪些人可以不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哪些人又是必須要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

0_1hpB


做為一個消化科醫生每天做胃鏡過程中都會檢測患者有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這個問題我以前在微頭條上也有科普過。

先說一個我個人的意見:

我自己也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我胃沒什麼很大的難受,我就打算堅持鍛鍊,提高自己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抵抗力(有些人好好保養提高自己抵抗力後幽門螺旋桿菌會自發根除),2-3年複查一下胃鏡,如果有潰瘍、糜爛、萎縮我就打算根除。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要上夜班,叫我連續規律準時的吃14天藥,每天吃四種藥吃兩次我基本是辦不到的。如果中途不規律吃藥或者停藥都會導致幽門螺旋桿菌耐藥性增加,導致下次更難根除,而且在中國混合用餐的大環境下再感染率會明顯增加。所以我暫時不根除。

但有些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是必須要根除的。具體如下:

必須承認幽門螺旋桿菌發現具有劃時代意義,因為幽門螺桿菌對治療和預防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瘤等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別是幽門螺旋桿菌導致的胃潰瘍,有些人根除後可慢性好轉甚至不再復發。早期萎縮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也會好轉,甚至逆轉萎縮。

1.首先就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導致胃痛、胃出血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最強烈的建議之一。換句話說有潰瘍伴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必須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有潰瘍患者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可促進潰瘍癒合,降低潰瘍複發率和出血、梗阻、穿孔等併發症。所以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還是強烈建議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2.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糜爛、腸上皮化生的人 :幽門螺旋桿菌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種非常聰明狡猾的細菌,面對我們人類強大的胃酸依然可以長期定居在胃裡面的一種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定居在胃裡面以後會產生氨和空泡毒素,這兩種物質聯合作用會破壞胃粘膜表皮細胞,長期反覆導致感染慢性化,胃粘膜上皮壞死缺失,胃粘膜細胞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等,所以有胃黏膜萎縮、糜爛、腸上皮化生的也建議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3.家裡面爺爺奶奶父母親戚有癌症,特別是胃癌的人:胃癌有一定的遺傳作用,如果家裡一級親屬有胃癌病史的就要多方面綜合保養好好預防,有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就有增加胃癌的概率,所以有胃癌家族史的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也是體現預防胃癌的一種方式。
4.有胃癌手術的以及有發現胃內早期胃癌的:原理同上,也是根除為了預防再次發生胃癌。
5.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PPI(一大類抑制胃酸的保胃藥: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在、蘭索拉唑、艾斯奧美拉唑等):長期服用PPI可使胃酸分泌減少,可加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以也建議根除。
6.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消炎藥( NSAIDs)(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阿司匹林對於預防心梗、腦梗、冠心病等是一個好藥。但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一個副作用就是有胃糜爛,胃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增加;所以在長期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前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率。
7.還有一些研究表明,根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對淋巴細胞性胃炎、胃增生性息肉、巨大胃黏膜肥厚症有效,所以有上述疾病也要根除(當然這些疾病有消化科內鏡醫生來判斷)。
8.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MALT)淋巴瘤:這是一類比較少見的疾病,當然是否得這個病必須要由專科醫生判斷。早期發現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也是需要早期根除的,而且早期治療效果比較好。
9.當然還有就是有反覆腹脹、腹痛、早飽等消化不良的症狀胃鏡以及其他檢查都沒問題,就是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這種情況也是建議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有些人根除後這些症狀也會好轉或消失。

10.最後就是比較緊張的人,一聽說自己被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嚇死了,深怕明天就長胃癌了,這類患者也是建議根除的。

恩,大概就是這些吧。其他如果沒有任何難受的還是建議好好保養,多運動,提高自身抵抗力。

配一張圖片是醫學臨床教科書內科書上寫的一段話。大概意思就是有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建議務必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其中HP就是幽門螺旋桿菌的縮寫。


消化內科葉醫生


幽門螺旋桿菌(Hp)屬於革蘭氏陰性、微需氧菌,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種類。你可能不知道,目前我國Hp感染率高達50%。Hp可以引起包括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等各種胃部疾病。有學者甚至認為,Hp胃炎實際上是一種傳染病,不管有無症狀和併發症,均可通過唾液在母親至兒童、夫妻之間傳播。

那麼,究竟哪些人需要根除Hp呢?

強烈推薦根除Hp者包括:1、消化性潰瘍(無論是否活動和有無併發症);2、胃MALT淋巴瘤。

推薦根除Hp者包括:1、有胃癌家族史(Hp感染是胃癌主要病因);2、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狀;3、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糜爛;4、早期胃腫瘤已行內鏡下治療或手術胃次全切除;5、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紫癜;6、其他Hp相關性疾病(如淋巴細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等);7、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如洛賽克、耐信);8、計劃長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NSAID);9、證實有Hp感染者。

如果沒有證實Hp感染,或者僅懷疑Hp感染,但沒有任何症狀者,可以暫不考慮行根除Hp的治療。


菊花使者林國樂醫生


已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消化性潰瘍、胃癌等疾病,但是多數感染者並無症狀和併發症。

在我國,由於飲食習慣的原因,或者對感染的重視不夠,約有50%感染率。每個人對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把握也各有差異。

下表是2017年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處理共識中提到的根除指證。


再說一下我對此表的理解,第一條,第二條,肯定是要殺死幽門螺桿菌的,第三條到倒數第二條,我也建議根除。至於最後一條“證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建議首先是要多增加鍛鍊,提高機體抵抗力,定期複查呼氣試驗,再根據症狀、年齡、殺菌藥物的副作用等多方面評估選擇殺或者不殺。

那,什麼情況可以不用根除呢?

小於14歲,沒有任何症狀可以不用根除。首先藥物不良反應多,其次,兒童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再者,根除後,再感染率也高,建議隨訪。

大於70歲以上的老人,沒有症狀可以不用根除。主要考慮藥物副作用大,根除後獲益不大。


營養師宋明月


要不要殺滅幽門螺旋桿菌要看人群和有沒有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膽道疾病等上消化道疾病症狀,據報道,國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超過50%以上,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細菌性膽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且在上消化道內生存力強,易形成炎症的慢性化過程。



小克認為:未成年人若沒有上消化系統疾病症狀如反酸、噁心、嘔吐、噯氣、上腹不適、疼痛等症狀,僅僅是幽門螺旋桿菌攜帶者的情況是不需要三聯療法去清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成年人有沒有上消化道疾病症狀都應該清除幽門螺旋桿菌,若年齡超過40,有上消化道症狀,且持續一月以上者在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的同時例行胃鏡檢查,當然,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是必須的。以免引起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而影響健康。

清除幽門螺旋桿菌一般用一種奧美拉唑潘類+兩種抗生素或一種鉍劑+兩種抗生素,一療程7-14天的三聯方案。
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還是很多的。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需要用藥治療清除的,也有很多人需要及時的使用三聯,四聯藥物進行治療的。


那什麼樣情況是可以暫時不用治療幽門螺桿菌的呢

(1)首先就得看指標,如果幽門螺桿菌指標是在0-100,那就是正常值的範圍,這種情況是不需要吃藥的,平時注意補充對抗益生菌舒克幽,增殖對抗菌株,“益菌抑菌”抑制幽門螺桿菌。

這種情況飲食上多注意衛生,多注意增強體質,可以多吃一些可以有點抑制幽門螺桿菌增殖的食物,常見的與捲心菜、大蒜等食物,這些蔬菜對幽門螺桿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集中蔬菜食物可以輪換著多吃點。

平時飲食就要多注意營養均衡,吃新鮮果蔬,不吃半生不熟等生食。



(2)如果檢查的數值超過100,就是陽性,但卻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也沒有胃疼,噯氣等情況,這種情況不一定要進行用藥殺菌治療。

也是建議補充對抗益生菌舒克幽。

不能輕易的用藥,是因為幽門螺桿菌很容易反覆,如果殺菌後,不改變飲食習慣,也是很容易發生再次感染的,處理不當還會容易產生耐藥性,變得更加頑固。


(3)發生情況比較嚴重的,還是需要殺菌治療的。

而如果陽性感染的情況比較嚴重的,就需要用藥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了,那就最好是一次根治,根據消化科醫生的建議治療後,及時複查,要確認已經根除,不然等再次復發根治就更難了。


袁哥說健康


如果沒有什麼特別不舒服的症狀,是沒有必要去吃四聯藥物殺菌的,如果有經常打嗝,愛氣,腹脹,消化不良。,那麼就要注意,最好是聯合對抗菌一起調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