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既然刘病已亲人皆灭,被悄悄留下,那汉武帝怎么确定那真的是自己的亲曾孙?


首先:巫蛊案发生的时候,刘病已已经出生,只是幸存下来,他的父亲史皇孙刘进夫妇在巫蛊案中遇害,但并不是因为太子刘据谋反连坐被杀,所以刘病已也并非悄悄留下,《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緥,犹坐收系郡邸狱。”

郡邸狱是诸侯王、郡守、各郡国在京都长安的邸舍中临时设置的羁狱,注意:郡邸狱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监狱,《汉旧仪》记载:郡邸狱治天下郡国上计者,属大鸿胪,大鸿胪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类似与今天的统战部,关押在郡邸狱更像是满清时期的圈禁。

而负责查处太子谋反案的廷尉监丙吉十分同情太子一家,对刘病已也很照顾,让小小年纪的刘病已幸存了下来。

题主的问题潜台词在于如果在此过程中有人冒充,也查无可查。刘病已的身份就容易产生疑问。

这点并不成立,要知道当时刘据谋反自杀,太子府大多数人因此丧命,完全是一副永世不得翻身的苗头,大家和太子府切割都来不及,谁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冒充一个罪臣的家属。

后元二年刘病已被赦免,被祖母史家抚养,这件事情非常神奇,据说有望气之人报告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此时的汉武帝已经病重将死,于是要求把长安监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

内谒者令郭穣奉命到刘病已所在的监狱准备干掉刘病已,没想到廷尉监丙吉胆大包天,死活不给郭穣进去,还大喊“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邴吉一直守到天亮,无可奈何郭穣只好回去报告汉武帝,并趁机弹劾丙吉。或许此时方知自己有曾孙在世的汉武帝也醒悟过来,说:“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就此赦免了刘病已,把他交给掖庭抚养,并令宗正录其属籍。

掖庭通常作为嫔妃所居,也称为永巷,《汉宫仪》:婕妤以下皆居掖庭。自此以后刘病已开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且录其属籍,意味着有了皇室继承权,可以看做是皇室身份证,断断不会有错。

即便到这个时候,刘病已距离皇位也有十万八千里。

首先,合法继承人刘弗陵刚刚上位,按照辈分他是刘病已的叔爷爷,双方并没有什么渊源,其次,即便刘弗陵没有子嗣早逝,皇室宗亲大把,怎么也轮不到毫无背景的刘病已,所以长大成人的刘病已虽然顶着皇室继承人的身份,连对象都找不到。

中国历史上能称为乞丐王孙的,大概他最名副其实!

至于后来刘病已在霍光的帮助下继承大位,开创“孝宣中兴”的盛世,只能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日慕乡关


刘病已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他的父亲叫刘进,刘据一案,除了刘病已因为还小,所以就存活下来,被收在郡邸狱里,也就是一些郡国在长安城临时设置的地方,刘据的其他亲属基本被杀。

丙吉被汉武帝征召到长安城,担任廷尉监,到郡邸狱继续追查巫蛊的事情,丙吉是同情太子刘据的,也同情刘病已,就找了一个干净的房间,就让胡组和郭征卿这两个女囚来照顾刘病已,一切费用都由丙吉来出。

公元前87年二月(刘据死于公元前91年),汉武帝病重,有人跟汉武帝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汉武帝就让内谒令郭穣将长安城内的监狱的人都杀掉,而郭穣来到刘病已所在的监狱,丙吉就将大门紧闭。

他说:皇曾孙在这里,不能随便杀掉。郭穣进不去,只能回去禀报汉武帝,并弹劾了丙吉,汉武帝其实对刘据的事情,也是蛮后悔和内疚的,他觉得这是天意,于是就大赦天下,刘病已就出狱了。

丙吉将刘病已送到他的外祖母史良娣家里,交给了史良娣的哥哥史恭抚养,丙吉后来成为大将军霍光的长史,又成为光禄大夫。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发了一道诏书,就是将刘病已收养在掖庭,并重新将刘病已录入皇室宗谱。

就这样,刘病已重新成为汉室宗亲,掖庭令张贺以前是刘据的部下,刘据对张贺蛮好的,所以张贺对刘病已也十分的照顾,花钱让刘病已读书,还帮刘病已娶了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

公元前74年,汉昭帝病逝,因为汉昭帝无子,霍光就迎立昌邑王刘贺(汉武帝的孙子)为帝,但是刘贺只做了二十七天,就被霍光给废掉了,杜延年和丙吉就力劝霍光迎刘病已为帝。

刘病已的身份很难被冒充,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刘病已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运气,而之前做为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其实还不如一般的平民,因为随时有生命危险,而刘病已从郡邸狱,再到史家,再到掖庭,都是很明确的。


历史简单说


这不用确定,单说在巫蛊之祸死了那么多人,血流成河,被害者太子刘据,害人者江充,及与以上二人有蛛丝马迹牵连的人通通死了。这形势逆转之大,汉武帝反复之极就没人敢压宝冒充皇曾孙。

实际上,在征和三年的时候,汉武帝就已经觉醒了,并且开始为太子刘据报仇,把江充家与巫蛊之祸有半点关系乃至当初追过刘据的小兵卒通通诛杀,然后在在湖县建归去来思台,在长安城又建思子宫。老来丧子,大祸酿成,悲痛不已,日日在思子宫追思与太子刘据之前父子二人的美好生活,悲伤之至。


因此,也就是当初汉武帝孙子刘进把他的皇曾孙刘病已藏得太严实了,不然以他对太子的追思与遗憾,极有可能会立刘病已为储。怎么说呢?汉武帝死的那年是后元二年,刘病已已经五岁了,传嫡秩序且不说,他最起码不用像给刘弗陵清道那样担心什么外戚问题,只要找霍光等辅助就行了。

可惜的是,太子一家被害刘病已出生不到月余,乃至一直到后元二年刘病已五岁,望气者建议他到长安监狱去看看汉武帝才知道他有皇曾孙在世。

到这里,大家要注意。勾弋夫人贵为刘弗陵生母都被汉武帝杀了以防子弱母壮,外戚乱政。


因此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他最开始也是想着不给刘弗陵留半点威胁才要把长安监狱所有犯人都杀了。结果郭穰一去查不明就里要把刘病已拉出来杀了,廷尉监丙吉才挡住大门说“皇曾孙在此,谁也不能杀!”

郭、丙二人都是知道当年祸乱始末替太子一家遗憾的人,所以郭马上回去禀报汉武帝,汉武帝这才知道自己有皇曾孙在世,已经五岁了。但是他已经给刘弗陵定好了基调,不能朝令夕改,所以只能让皇家宗正府让刘病已归了族属,并且严令丙吉等把他接到掖庭好生抚养,让他远离皇权安度一生。


(刘病已)

大家注意一点,即使是知道了有天子之气的刘病已很可能会取而代之刘弗陵,他还是没有杀刘病已,并让他归了族,密令好生抚养,足见他对太子刘据的感情,毕竟他可是连刘弗陵母亲都能杀的人啊!同时因为已经给刘弗陵定好了基调,且大错酿成,所以他也无法再把刘病已摆到明面上来过皇家日子,唯有隐匿才能让天下人忘掉伤痛。


不书


刘病已,又名刘询,即汉宣帝,是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一位皇帝,因为他不是在皇宫中长大的,而是在监狱里长大的。

公元前92年,长安城内发生了“巫蛊之祸”。

太子刘据因受政敌的诬陷,为父亲汉武帝所疑。刘据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被迫自杀,其母卫子夫也上吊自杀。

汉武帝在盛怒之下,丧失了清晰的判断力,严令深究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卫太子全家被抄斩,数万臣民受到株连,许多京官被削籍为民。

由于案情复杂,涉案人员极多,许多京官本身又受到株连,因此朝廷从地方抽调办案人手,一个叫丙级的人因此被调入长安参与案件审理,他的任务,是主管长安的监狱。

而此时,长安的天牢中正关押着一个刚满月的婴儿,他就是卫太子的孙儿,汉武帝的曾孙,他的祖父母和父母都在“巫蛊之祸”中遇害身亡。

尽职的丙吉在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此时的婴儿经过长期的啼哭,又长期缺奶,早已是奄奄一息。丙吉于心不忍,就暗中找了两个刚生育还有奶水、人又忠厚谨慎的女犯人轮流喂养这个婴儿,还特意给小婴儿找了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

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丙吉每月得到俸禄,就先换来米肉供给牢房中的小皇曾孙,在他的坚持下,一个刚满月的婴儿竟然在监狱中存活了下来,慢慢成长。

皇曾孙多病,丙吉就替他起名为病已,寓意不言而喻。

刘病已长到六岁多,却依然待在监狱,直到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遇到大赦,他才成了

一个自由的普通百姓,而在此之前,他差点被汉武帝杀了,又是丙吉将他救下。

出狱后,丙吉忙张罗着给刘病已找一个去处,后来将他送到了他奶奶的娘家史家,史家悉心照料这个可怜的孩子。

后来,汉武帝终于知道了巫蛊之祸开始为案件平反。临终前,汉武帝下诏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员)将刘病已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成员身份。从此,刘病已的命运开始改变。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根本不需要确定,因为没有调包的动机。

所谓阴谋,要选有机会的人,如燕王等人就想谋反抢夺汉昭帝(汉武帝之子)的皇位。丙吉不会费尽力气去调包一个生命垂危的婴儿,况且他也没有这个条件。而史家就更加没必要,这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没人能想到汉武帝会在临终前将刘病已纳入皇族,即便是纳入了,也根本没人认为他会继承皇位,毕竟汉昭帝比他大不了多少。

然而命运开了个玩笑,刘病已成了皇帝,创建了西汉的又一个盛世,版图达到极盛。


平沙趣说历史


刘病已的角色其实很尴尬。在确定被霍光选定为皇帝人选之前,说明白点就是给你也不做这个王孙。出生就坐牢,还可能随时因为皇帝的疑心而被杀。看看他平民时娶的老婆就知道了,许平君不过是小官的女儿,不是贵族,大家闺秀都算不上,只能算小家碧玉。试问刘病已的皇孙身份真那么吃香,贵族豪强还不早就踏破门槛?真的是掉毛的凤凰不如鸡。刘病已很幸运,因为遇到了那个无名的邴吉。他不光尽全力保护了刘病已,而且向霍光举荐刘病已,连刘娶许平君也是邴张罗的,可以说对宣帝有再造之恩。邴很低调,只字不提,他的功劳即使宣帝坐上皇位很久才知道,还是几个奶妈邀功的时候抖出来的。所以,刘病已没做皇帝的时候没人想取代他,他做了皇帝也没人敢冒充他。权臣霍光当时权倾朝野,他推荐的皇帝如果连血统都有问题,不是给政敌扳倒他的机会么


般若波罗密多时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事实就是巫蛊之祸的发生到汉武帝去世之间并没有隔多少年(公元前91-87),另外当时那么大的案件,当事人,亲历者,见证者肯定是不少的,所以这就为证明刘病已是不是汉武帝亲曾孙留下了人证,物证等线索。

巫蛊之祸不是本文的重点就不提了,主要说一下在巫蛊之祸发生后,戾太子刘据因不能自明为了自保就起兵反抗,结果兵败被迫自杀,此时与刘据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即汉武帝的两个皇孙,当然巫蛊之祸影响不仅如此,连带着刘据的妻子史良娣、长子刘进、子妇王翁须、女儿都在长安遇害。唯一逃得性命的就是当时出生仅月余的刘病已,他被收系郡国在长安的府邸中临时设置的官狱里。




后来汉武帝觉得巫蛊之祸可能有隐情,于是就诏令丙吉到郡邸狱追查巫蛊之事,汉武帝被奸人蒙蔽,并不代表所有人也被奸人蒙蔽,丙吉知道刘据是冤屈的,在得知皇曾孙还在世上以后,他就命人暗中照料,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去世前,他才得知自己还有一位皇曾孙还在世上。所以临终前他下诏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也即认可了他皇曾孙的身份。


关于具体怎么认证,史书上没有说只是一笔带过,承认他皇曾孙的身份,至于题主所说会不会错认,正如我开头所说的时间又不长,又有人证确认,其次古时欺君之罪是很严重的,当时之人没有必要以皇曾孙欺骗汉武帝,再其次当时当皇帝的是汉昭帝,至于刘病已会不会当皇帝根本没人能预测,所以说刘病已身份造假根本没有成立的条件,自然汉武帝错认刘病已不存在的。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巫蛊之乱发生时刘询已经出生了,只不过尚在襁褓之中。自古宗室血统就是历朝历代皇家非常重视的东西,宗室所有男丁,不论近支、远支,都必须要登记造册、载入玉牒,因为理论上他们都是拥有皇位继承权的,只不过很多远支宗室的可能性非常小,小到几乎不可能而已。刘询作为时任皇太子的亲孙子,其从孕育到出生,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血统不可能有假。



巫蛊之乱平息之后,刘询即被“收系郡邸狱”,由廷尉监邴吉负责看管。从后来的历史看,邴吉是个耿直之人,对这位落难的皇曾孙颇为照顾,还曾经冒着杀头的危险保护过他。所以,邴吉基本不可能去偷龙转凤。而且,汉代的所谓“郡邸狱”是诸侯王、郡守、各郡国在京都长安的邸舍中临时设置的羁狱,有点像清朝对于宗室成员的圈禁,但又不完全一样。所以,襁褓之中的刘询很有可能是被关押在自己家里,而在守卫森严的皇家禁苑将钦犯调包,几乎不可能的。



再后来,刘询被汉武帝特赦,由邴吉交于其祖母史良娣娘家抚养。彼时的史家就更没有必要将这个落难的皇曾孙偷龙转凤了。因为谁也不会料到刘询会有东山再起当皇帝的一天,彼时偷龙转凤根本得不到什么实际利益,完全没必要。



到史家一段时间后,汉武帝遗诏正式恢复了这个皇曾孙的宗籍,收养掖庭。这之后,刘询作为合法的宗室成员就更不可能被偷龙转凤了。



所以,刘询唯一可能被偷龙转凤的时候就是巫蛊之乱发生时的混乱时期,但是巫蛊之乱期间被诛杀的只有刘据一众,而且这个混乱期时间很短,彼时很多见过和认识刘询的人都活着,甚至汉武帝都很可能见过这个皇曾孙。众所周知,婴儿虽然长相乍看起来都比较相像,但并不是一模一样,除了同卵双胞胎,还是很好区分的。所以,彼时如果偷龙转凤,是很容易被识破的。况且,一两个人撒谎说不认识、分不清还有可能,但一大群拥有不同利害关系的人都撒谎来包庇偷龙转凤,就不太可能了。



综上所述,刘询不可能有假,当时的汉武帝要确认这个皇曾孙的身份其实并不难。有很多认得出他的人还活着,而且还有邴吉、史家佐证。提问者应该是想多了……刘贺被废时汉武帝直系子孙还是有不少的,更何况还有一大堆刘姓的远支宗室,霍光如果弄个赝品来当皇帝,想瞒天过海很难,几乎不可能。而且,以霍光对汉朝的忠诚度来看,他根本不可能找个身份有疑问的人来当皇帝。


农民工歪说历史


我觉得,对汉武帝来说,刘病已是不是自己的亲曾孙并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巫蛊之祸之所以能够发生。与汉武帝晚年的胡涂,以及对小儿子也就是汉昭帝刘弗陵的喜欢,想立他为继承人有关。既然皇帝有这个心意。为了刘弗陵着想,只能把对他继承皇位有威胁的人除掉。太子刘据当然是威胁最大的那一个。不论汉武帝心里想不想把刘据整死,那些想拍后来皇帝马屁的人都会想办法整死刘据。而对汉武帝来说,能给他的继承人扫清障碍,大概他也应该高兴。这应该是巫蛊之祸背后的原因。所以,巫蛊之祸的主要当事人是宰相公孙贺父子,而公孙贺与卫青的关系密切,是卫青的姐夫。当时卫青已死,可是在这个事件中,卫青的儿子卫伉也被诛连杀死。

我们都知道太子刘据是卫子夫所生,公孙贺及卫家,都是太子刘据势力。大概巫蛊之祸本来是想剪除刘据的羽翼。可是江充等人做的急燥了一点,把太子刘据给逼反了。在汉武帝镇压之后,刘据与卫子夫相继自杀。这时,刘弗陵继位的障碍清除掉了。

这么一个大案,是汉武帝晚年重大的政治变故。太子被逼造反的冤情,天下共知,于是,许多人给太子讼冤。于是,汉武帝把江充等人杀掉以平民愤。

巫蛊之祸发生之后,太子的家人大多被杀了。当时,刘病已刚出生几个月,被关在监狱里。因为一个人的救助,让他活了下来。这个人就是丙吉。

丙吉担任过鲁国的狱史,后来升到廷尉监。巫蛊之祸发生后,汉武帝命他审理此案。丙吉知道太子的冤情,对刚刚出生的皇曾孙也很同情,就在狱中挑选了一些女子照看养护刘病已。这个案子多年也没有审结。之所以这样,其实很简单。处置太子刘据,应该就是汉武帝的想法。所以,这个案子其实是无法审结的。

到征和二年,离巫蛊之祸的发生已经过去四年了,汉武帝病重,经常来往于长杨与五柞宫之间。这时,有会望气的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汉武帝命人把狱中的人全部杀掉。使者在夜里到达监狱。丙吉关住狱门,不让使者进来。他说:“无缘无故杀死这么多人是不行的,何况这里边还有皇帝的曾孙。”一直僵持到天亮,使者也无法进入。只得回去给汉武帝复命。汉武帝认为,派人去没杀掉皇曾孙,大概是天意。既然天意如此,那就不能违背,顺其自然好了。就这样,皇曾孙的性命算保了下来。

在后来的日子里,丙吉对刘病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照顾,使他顺利长大成人。

后来,丙吉升到大将军霍光的长史。在汉昭帝刘弗陵去世之后,大将军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没过几天就把他废了。要另立新君。这时候,丙吉推荐了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这是汉宣帝当上皇帝的过程。在他被立为皇帝的时候,汉武帝已经死了大概十三四年了。他的继承人汉昭帝刘弗陵也已经去世了。立谁为新皇帝,已经不可能也不需要听从汉武帝的意见了。

当然,对于其它有来说,大汉王朝的继承人肯定是要有汉武帝的血统的。刘病已的身份从当年他下狱时,包括丙吉在内的很多人都是清楚的。所以,他的血统问题从来是没有疑问的。

问题到这儿已经回答清楚了。提到了丙吉,再补充几句。丙吉照顾了幼年时的汉宣帝,这事丙吉自己从来不说,汉宣帝也不知道。直到他把霍氏家族诛灭以后。汉宣帝亲政之后,视察各部门工作。这时,掖廷有个宫女让自己的丈夫上书皇帝,声言自己曾照顾过幼年时的皇帝。并说此事丙吉知道。因此,汉宣帝才知道了自己幼年受到丙吉照顾的事情。丙吉这种不言已功的君子风度,很受人们的称赞。


七月流火140400643


刘病已亲人都被杀,但他不是悄悄留下的,他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只是比较卑微罢了。

这事得从头捋捋,才能说清楚。说道刘病已就避不开卫太子刘据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发端于公孙一家,祸延几个侯族世家,露出狰狞的面孔。

巫蛊之祸发端于汉武帝第四任宰相公孙贺。公孙贺是北地郡义渠人,多次为将军带兵出击匈奴,他的老婆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跟汉武帝还是姻亲,当然汉武帝不一定认。

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是个公子哥,挪用北军的军费被告发,应该判死刑,公孙贺爱护他家这根独苗,就跟武帝求情,以抓捕到江洋大盗朱安,将功赎罪。汉武帝答应了。



公孙贺遂在全国抓捕朱安,不久朱安落网,朱安得知公孙贺想用自己的命换儿子公孙敬声的命,很是懊恼,扬言要让公孙全家不得好死。朱安遂告发公孙敬声用巫蛊诅咒汉武帝,还告发公孙敬声跟阳石公主通奸。

公孙贺和公孙敬声被捕下狱,不久自杀,祸及全族被诛。连带阳石公主和卫青的儿子卫伉也被杀。巫蛊之祸露出狰狞的面孔,但并没有就此打住。

《汉书·贺传》云:“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唇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



卫太子刘据被逼谋反,妻儿被屠戮,才几个月大的孙子幸免于难

征和二年,汉武帝病得不轻,他移驾甘泉宫疗养,钩弋夫人在身边侍奉。病重的汉武帝经常梦见许多小人拿着刀砍他,看来他一生征伐杀孽重,郁积于心。

甘泉宫应该有很多胡巫参与治疗汉武帝的病,本来人老了,身体功能衰竭,病痛是很正常的,偏汉武帝疑神疑鬼,一帮胡巫也怕治不好病,汉武帝怪罪,于是个个信口胡诌,说汉久病不愈是因为有人诅咒不休。

因此汉武帝并将江充在全国彻查,牵连太子。 汉武帝病重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几次派人去甘泉宫探望,都被挡在门外,联系几乎中断。 太子刘据甚至不知道武帝是生还是死,遂杀死江充,烧死胡巫,举兵造反。 谁知太子一反,本来已经病的不轻的汉武帝,神奇的好了起来,亲自披挂上阵平叛,长安血海一片。



汉武帝二十九岁生的太子刘据,到武帝末年,太子已经四五十岁了,在古代已经属于“近黄昏”的年纪。刘据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这次灾祸中去世,只有长子留下了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幸免于难,这个人就是刘病已,后来改名刘询,即汉宣帝。

卫太子谋反一事,当时许多人为他鸣不平,不停有人上书武帝,武帝冷静下来追悔莫及,在为太子刘据平反,还建立了"思子门"向天下人表示忏悔,但是汉武帝这么做只是为了给舆论一个交代。而幸存下来的刘据的孙子刘病已汉武帝并没有赦免。

刘病已小小年纪还是被关押在狱中,还好他得到廷尉监丙吉的照应,特意拨了两个女犯照顾刘病已的生活,处处照应庇护刘据唯一的血脉。



刘病已得好人庇护,逃过妄杀,在汉武帝临终前恢复了宗室身份,被养育在掖廷

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刘病已还不到五岁。汉武帝又病重五柞宫,身边那些神神鬼鬼对人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汉武帝便派遣宦官,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把长安狱中的犯人,不论罪行轻重一律杀掉。

当使者来到刘病已所在的监狱,监狱长丙吉紧闭大门,说什么都不开门,他说:“普通人不能被无辜处死,何况这里有皇上的亲曾孙!”

丙吉冒着生命危险抗旨不遵,一直守护到天亮内庭谒者没办法,只好回去复命汉武帝,并趁机弹劾丙吉。



汉武帝怅然,说:“这也许就是天命。”因而大赦天下。刘病已也出狱,可是他的亲人都在巫蛊之祸中,死于非命,后来辗转被送到祖母史良娣娘家。史良娣是太子的一个侍妾,良娣是她的位分。

刘病已被交给史良娣的兄长史恭抚养。史恭的母亲贞君年岁已老,看到这孩子孤苦零仃,心里非常难过,就亲自照看刘病已。

汉武帝临终前令掌管皇族事务的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刘病已遂从史家搬出,被养育于掖庭,其宗室地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

当时的掖庭令张贺曾谋职于太子府,感念刘据的旧恩,也同情刘病已的遭遇,对刘病已多了几分照料。


开涮历史


关键在于廷尉监邴吉,和宣帝祖母史良娣的外家可以作证,其次汉代皇家的宗正也有记录可以旁证。

《汉书 宣帝本纪》曰:“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

也就是宣帝出生才才几个月,他的祖父戾太子、祖母史良娣、生父史皇孙,生母王夫人都因巫蛊之乱,株连而死。但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1、巫蛊案发之前,作为汉武帝的曾孙,宣帝的出生是皇家大事(天子得见四代同堂,岂能不是大事!)那时汉武帝和戾太子还没有公开反目,所以于情于理,皇曾孙的出生都肯定会上报朝廷并有相关的记录(即汉武帝知情,百官也知武帝得曾孙)。

《汉书》说:“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这里的“有诏”两个字很重要,“有”谁的“诏”?自然是武帝的诏。也就是说,汉武帝下过诏,让掖庭“养视”这个曾孙,而且命令宗正给曾孙入了刘氏的皇籍。直到后来霍光议立宣帝,也奏称:“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所以,皇曾孙的存在肯定有记录,而且满世界都知道武帝有这个曾孙。

2、《汉书》说宣帝的祖父母、父母死了,但他祖母史良娣的外家并没有被灭族,后来这个家族也参与了对宣帝的养育,自然也成了重要的证人。

最关键人物出场了——

“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廷尉监邴吉,他绝对是汉宣帝一生中最大的贵人。作为专门协助办理巫蛊大案的执法人员,邴吉不仅没有谋害可怜的皇曾孙来取媚于上,反而甘冒巨大的政治风险,在监狱里给了他最好的照顾:“衣食”、“乳母”,“视遇”,物质支持、人力资源和精神关怀三不缺。

皇曾孙再长大一点,直接回了祖母外家:“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所以史良娣的外家也成了证明“刘病已本人就是皇曾孙”的人证。

汉书记录如下,诸位可以自解:

●卷八 宣帝纪第八

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语在《太子传》。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巫蛊事连岁不决。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系者,轻、重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语在吉及外戚《传》。

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既壮,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常困于莲勺卤中。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里,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耀。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雠,亦以是自怪。

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已,光奏王贺淫乱,请废。语在贺及光《传》。

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