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兵圣孙武为何在击败楚军后下落不明?

小小米格


也并非是下落不明,灭楚之后,吴国阖闾有点膨胀,不顾孙武和伍子胥的反对,非要攻打越国。结果大败,还把自己气死了。

阖闾死之后,夫差当了吴王,此时孙武依然在朝,并且帮助夫差练兵,复仇了越国,俘虏了勾践,称霸诸侯。夫差跟他爹差不多,称霸之后就开始自大,开始骄奢淫逸,开始亲近小人。跟伍子胥同样来自楚国的伯嚭受到吴王喜欢。伯嚭是个纯粹的小人,不念当初伍子胥收留举荐之恩,反而加害、排挤伍子胥。

孙武志在著书立说,权利只不过是孙武证明自己的工具,灭楚、伐越已经向天下证明了自己的理论,并且孙武对于吴国的现状看的清清楚楚,更不愿在挣扎于权利争斗。于是便劝伍子胥与他归隐,但伍子胥恋权,当局不清,不相信夫差会对自己下手。

劝不动伍子胥,孙武便自己离开吴都,隐居于城外穹窿山,进而完善孙子兵法。

孙武离开之后,夫差听信伯嚭谗言,逼死伍子胥,伍子胥眼悬东门,看着“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灭掉吴国。

讽刺的是,灭吴之后的越国,在勾践、范蠡、文种身上上演了一模一样的故事。


暮云斋主


也不能说下落不明,最直接的史料是《汉书·刑法志》记载的:“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孙在吴前,证明是孙武而非孙膑,那么孙武就是被吴王杀了。本人有文章《伍子胥:孙武是我的马甲》专门讨论其实孙武就是伍子胥,大家可以找原文看看。大致来说有如下几点依据:

第一,关于孙武的最早的明确记载是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而成书于战国的史书《左传》《国语》等书均无孙武其人,特别是《左传》作为春秋史最翔实的史料,《国语》专门有《吴语》一篇和《越语》两篇。

第二,孙武的经历、能力都与伍子胥非常相似。《左传》中没有提到孙武,而多次参与军事参谋的都是伍子胥,并且汉代有托名伍子胥的《水战兵法》;而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中孙武对天下政治局势进行过预测。

第三,孙武的性格、名字也与伍子胥非常相似。孙武和伍子胥,尽管都有大智慧,但都坚持原则不太圆滑。另外,伍子胥儿子到齐国立王孙氏,而春秋的王孙氏、公孙氏不少简化成了孙氏,又与孙膑是孙武后人一致。

既然孙武就是伍子胥,那么被夫差杀害很明确了,印证了《汉书》的说法。


林屋公子


孙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理论家,著兵学盛典《孙子兵法》,被尊称兵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始祖”。

兵圣孙武

春秋末期,孙武与伍子胥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几乎令楚国覆亡。但自此之后,一代兵圣却再无声迹。这是为什么呢?孙武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关于孙武的最终结局,历史上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孙武功成名就,选择急流勇退,归隐于世。这种说法比较符合中国人对于圣贤归宿的理解和期望。

第二种说法是孙武被吴王夫差所杀。

孙武虽然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但却算不上一流的军事指挥家。另外,他的一些观点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相违背(春秋时期是礼仪盛行的时代)。如他主张“廉洁可辱,爱民可烦”、“侵掠如火”、“兵者诡道也”等等。他认为,只要能够取得胜利,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打击和摧毁敌人,甚至对敌对国的老百姓也尽可以烧杀劫掠为所欲为!

他的这些观点深得吴王阖闾的认同。

吴国在攻破楚国都城后,对百姓烧杀、奸淫、劫掠,无恶不作;甚至掘了楚王的祖坟,烧了楚国的宗庙;对王后及大臣的妻女肆意侮辱、宰割......



吴国的这些严重违背礼仪的暴行激起了众怒,为六国所不齿。

楚国大臣申包胥在秦国朝堂之上哭诉七日,秦哀公为其深深打动,派出大军,发兵援楚。秦军联合残存的楚军打了几个大胜仗,吴国惨败,自此秦楚联军彻底将吴国军队赶出楚国。



吴王阖闾负重伤,后吴国内部又起内讧,阖闾回吴平叛,不久后阖闾病逝,夫差继位,夫差“猛暴”,将孙武杀害。

据《汉书》记载:“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忘于后”。也就是说,孙武与吴起、商鞅、白起一样,都是被他们的君王处死的。

当然,打了大败仗,孙武战死沙场也是有可能的。

各位还有什么不同观点吗?您更倾向于哪种观点呢?请谈谈您的高见吧!


快乐健康的每一天


兵圣孙武,是个杰出的军事天才。在军事领域里理论和实战两方面都颇有建树,为历世的兵家所推崇。在《孙子兵法》里,他把兵法上升到了道的高度。对人们在政治,军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孙武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出身,建功立业,作书以传世人都为人所知。然而,他却在伐楚成功,人生达到了巅峰时悄然隐退。一种说法认为,孙武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做到了建功立业,立言后,自然就选择了隐退。当然,关于他隐退的原因是很多种的。

首先。吴国的伐楚之战是倾全国之力的,在伐楚胜利后,吴国的经济已经伤痕累累了。孙武不愿意穷兵黩武,认为应当给予吴国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因而,他退出吴国朝堂,拒绝再次帅军出战。



其次,在伐楚期间,吴军一路攻伐顺利,占领了大片楚国领土。孙武屡次要求吴王阖闾和伍子胥善待楚人,却遭到了拒绝。吴军对楚国百姓烧杀抢掠,伍子胥更是对楚国的朝堂重臣进行无情的打击和侮辱性的报复。使得楚人对吴国怨声载道,导致吴军最后只能撤出楚国。


孙武因此,与吴国朝堂上的阖闾和伍子胥等人有了隔阂。

最后一个原因。吴国伐楚之后,吴国的西面和南面已经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吴国要争霸天下,就只有与北方的齐国作战了。齐国的军队是掌握在田氏手里的,如果孙武帅军出战齐国,避免不了与田氏家族为敌。

孙武出身齐国田氏,成人后,因为不愿意卷入田氏的家族之争,才离开齐国前往吴国的。孙武对齐国和田氏是有感情的,自然不愿与齐国的亲人兵戎相见。

孙武的隐退,给后人留下了些许遗憾,也增加了自己身上的传奇色彩。


德全不畏


既然是智者,自然知哓功成身退的道理。孙武出生军事世家,是春秋五霸齐桓公军事家司马穰苴后人,尽览太公丶管仲丶先祖等治军领兵之策,著有《孙子》十三篇,被后人赞为兵圣,其作品誉为伟大的军事宝典,是世界军事院校必读教材。孙子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极高声誉和影响,他与他的兵法将永远被人们津津乐见和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