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顶风拒绝公积金买房,佳兆业建发多家知名开发商被通报

顶风拒绝公积金买房,佳兆业建发多家知名开发商被通报

4月25日,湖北省住建厅对外表示,今年湖北省将对开发企业拒绝或变相拒绝公积金贷款的行为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相应行为的开发企业将被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目前,已有部分城市的开发企业被处理。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今年3月以来,全国多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严令相关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得拒绝接受购房者通过公积金贷款购房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其中,重庆、合肥、西安、长沙、深圳等在内多个城市已经出台政策并相继进行项目审查工作。

期间,包括建发房地产集团合肥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 雍龙府”项目和安徽融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观澜花园”项目,以及“佳兆业·云顶梅溪湖”在内等多个知名房地产商开发项目遭点名批评。

━━━━

地产项目为拒绝公积金屡创“奇招”

住房公积金贷款流程较为复杂,放款周期比较长,对于愈发注重周转速度的开发商来说,回款率是其考核的刚性指标。尽管从公司高层未有明确文件指明拒绝接受公积金贷款,但是无论一切以“快”为出发点的奖励机制和指标考核都向销售部门释放着信号:公积金贷款流程繁琐、回款太慢,购房者付全款或使用商业贷款,尽快回笼资金是最佳选择。

早在2014年10月,住建部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拒绝缴存职工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

去年年底,住建部等四部委又下发《关于维护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购房贷款权益的通知》,再次重申不得拒绝或限制购房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

对于有条件获取公积金贷款的用户来说,各地公积金管理部门是支持的态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决定权被转到了开发商手上,尤其在货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顶风拒绝公积金买房,佳兆业建发多家知名开发商被通报

因此政策出台后,各地拒绝接受公积金贷款现象有所好转。不过在部分城市,如流传的“全款买房的往里走,按揭的不要堵门口,公积金贷款的请把共享单车挪一挪”现象依旧屡见不鲜。

据福州当地媒体报道,在福州的阳光城檀府楼盘,置业顾问明确表示不接受公积金贷款。“现在是项目预约阶段,需要在指定的银行定存十万元,后期开盘只针对有预约的客户。”

在广州、深圳等热点城市,开发商拒绝公积金贷款或要求全款购房也屡见不鲜。深圳的一些高端楼盘更开始走“封闭式”路线,客户看房必须提前预约,即必须登记、复印身份证,在指定的银行卡内存足钱款,等楼盘发出参观邀请才能实地看盘。

这种路数颇得高端楼盘验资看房的“真传”,但是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查阅这些项目发现,主力军构成依然是刚需或者改善型楼盘。

━━━━

地产商拼速度消费者吃了亏

探寻房地产开发项目频繁出现拒绝接受公积金贷款现象,其背后依然需要追根溯源至当下行业内谈论最多的“高周转”话题。

房地产行业从前两年的“大鱼吃小鱼”转变为现在的“快鱼吃慢鱼”,房地产企业的逻辑也从大转变为快。在这种行业奉行的金科玉律之下,申请时间慢、回款周期长的公积金贷款无论从对企业资金流的贡献,还是从以回款指标的营业收入上考量,都不好看。

雪上加霜的是,在严防重要领域金融风险,降低重点行业杠杆率的总基调下,无论是传统的银行开发贷还是信托、基金、抑或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各路资本流向房地产行业的速度或在减缓,或被堵截。

顶风拒绝公积金买房,佳兆业建发多家知名开发商被通报

仅从北京一地进行“管窥”便可知形势严峻,自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末,北京地区银行业房地产贷款环比增速持续回落,并总体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开发商前所未有进入勒紧裤带过上紧日子的时刻。

在政策的不可抗力面前,开发商“聪明”地通过改变购房人群的付款方式,将政策“变向”带来的经营风险转嫁至消费者头上。

针对拒绝公积金贷款的情况,记者了解到多个城市近期已经出台相关政策,纠正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阻挠和拒绝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行为。

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下发文件,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或者现售商品房时,不得阻挠或者拒绝购房人选择住房公积金贷款。若开发商违反规定,则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暂停其新项目的建设开发审批手续。

在长沙,已经查处了11家拒绝公积金贷款的楼盘;成都规定,已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单位不得拒绝公积金购房,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限制条件或附加条件;株洲公积金管理部门表示,对违规情节严重、拒不整改的,采取降低信用评级、暂停预售许可等相关权证、暂停项目网上签约和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资金拨付等处罚。

从多个城市开发项目拒收公积金贷款到政策严厉禁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背后反映的则是长久以来高周转、高杠杆开发模式与当下去风险、去杠杆发展路径的矛盾,单纯的转嫁风险或者行政禁令都难以从总体上降低社会总风险的程度,改变发展逻辑甚至转变社会对大公司单纯“大”和“快”的认知,这项任务并不在一朝一夕。

顶风拒绝公积金买房,佳兆业建发多家知名开发商被通报

但在“大”和“快”的逐利目标背后,铤而走险顶风作案的行为因为处罚成本低,不会自动减少;另一个值得警惕与重视的是,在这种全行业大公司以求大和逐利为唯一目的的风气之下,有多少房屋是真正做到质量合格?真正能受得住10年20年后的时间考验?如何能杜绝因为偷工减料引发的纠纷与社会不稳定事件?

没有人敢拍胸脯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