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小农户成我国农业发展之痛,现代化农业不能推广皆因小农户?

小农户成我国农业发展之痛,现代化农业不能推广皆因小农户?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从起源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至少七八千年的历史。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到驾驶室里吹着空调听着歌的大机械作业;从挑着担子在村镇集市摆个小摊零卖,到现代冷链物流旦夕之间就将地头果蔬送到千百里之外的百姓餐桌。

据统计,我国40%的耕地由280万家各类新型农业主体经营,另外60%的耕地则由两亿多农户经营,尽管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变化,但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小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因此,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国情考虑,只有实现小农户的现代化,才能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咱们亿万小农户,不应该也不能够被放弃!

小农户成我国农业发展之痛,现代化农业不能推广皆因小农户?

小规模农户经营农业的优点

土地没有租金

当前农村土地租金是一笔很大的成本,根究关中农村实际,一亩土地对外来客户的出租成本是700-800元,对本村人出租大概是1亩地200-300元。小农户耕种自己的土地,不用向任何人缴纳租金,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经营的风险。

劳动力没有成本

目前农村的劳动力成本很高,一般情况下,一个农村劳动力的报酬是每日100元左右,青壮年从事农业经营的成本很高,所以从事农业经营的基本都是一些出外打工没有人要,或者是家里有事走不出去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为零,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劳动积极性高,人员管理成本低

小农户的优势主要在生产领域,由于小农户采取家庭经营方式,农业管理更加精细且因为无需外部监督而减少了人员管理的成本。

在中国人多地少的背景下,小农户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所以越是人均土地少的地方,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的意义越重要。在山区丘陵地带,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往往也只能采取小农户的经营方式。小农户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往往会特别关心农田保护,包括修建梯田、维持灌溉系统和增加土地肥力,劳动积极性特别高。

可以享受国家的种粮补贴

小规模农户的产品成本往往低于大规模农户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从2004年到2018年,中央连续颁布15个农业一号文件,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从各个方面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从各个环节提供补贴,尤其是种粮补贴和农机具补贴,有效地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

小农户成我国农业发展之痛,现代化农业不能推广皆因小农户?

小农户农业经营的致命缺点

然而小农户农业也存在致命的缺点,影响小农户生产积极性的发挥。

在农业生产方面,小,就是痛。

小生产之痛,是农民之痛

因为,规模小,意味着收入水平低。以水稻为例。我国稻谷生产的前三名是湖南、黑龙江和江西。这三个省农户的平均占有耕地面积,分别是:湖南4.6亩,黑龙江53.7亩,江西5.5亩,黑龙江农民的土地规模远远高于其他两个省。即便考虑到湖南和江西可以种植两季水稻,种植面积加倍,这两个省每个农户平均种植水稻的面积,也不过为9.2亩和11.0亩。假定三个省单产、价格和成本均一样(实际上,黑龙江的稻谷单产和价格水平,均比其他两省高出10%以上),那么,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民收入水平,湖南仅仅是黑龙江的17%,江西是黑龙江的20%。假定农民种植水稻每亩可以获得1000元净收入,则黑龙江每户农民收入为5.37万元,湖南为0.92万元,江西为1.1万元。显然,小,就是痛。

对于农民来说,小生产还有很多不利之处。例如,不利于机械化,不利于技术进步成果的推广采纳,在购买生产资料和出售农产品时,难以讨价还价,难以获得价格优惠,等等。

小生产之痛,也是国家之痛

这些年,国家通过各种强农惠农政策,提供的财政补贴数额已经不少了。按照每亩土地的补贴标准看,已经不亚于欧美国家了。但是,平均到每个农户,还是太少,远远无法与欧美国家比。因为,这些国家农民的平均占地规模,比我国大得多。其中,欧盟27个成员国平均为210亩,欧盟原有12个成员国平均为350亩,巴西为1000亩,美国为2500亩,加拿大为4700亩。与我国比较,分别是我国平均规模的24倍到530倍。规模太小,劳动生产率就低,成本就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就差。面对如此巨大的规模差异,在自由贸易的大趋势下,我国如何保护好小农户,是件大难事。

小生产之痛,更是消费者之痛

这突出地表现在价格、安全和质量上。

在价格方面,由于规模太小,难以机械化,因此,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农产品的成本必然不断增加。这使得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水平,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同时,小生产也容易导致“共振”效应,即,当市场价格发生变动时,数量庞大的小生产者,都按照同一方向调整生产,结果,往往导致调整的幅度过大,进而造成更大的市场波动。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不利的。

在食品安全方面,小生产对于消费者的不利影响,更为突出。主要是,由于生产者数量巨大,规模狭小,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就很困难。尤其是在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生产方面。分散的小农户生产,无法进行各自独立的收储和运输,也难以在各个营销环节中,包括储运、加工和销售等,进行全程的标识跟踪。

在质量方面,小生产更是难以与大市场很好对接。大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均一性要求,无法直接从小生产者那里获得满足。面对汪洋大海一样的小生产者,大型的加工商,难以直接建立有效的订单关系,因为操作的成本太高。如果没有一定的组织模式创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几乎是不可能的。

小农户成我国农业发展之痛,现代化农业不能推广皆因小农户?

如何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

事实上,新型经营主体正是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有能力、有实力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经营,连接大市场,克服小农户自身生产能力弱、市场信息不足、经营理念落后等缺陷;另一方面,这几年发展迅猛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能够为小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小农户老龄化和兼业化日益突出的问题,让农村“谁来种地”不再成为难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需要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扛起大旗,也有赖于亿万小农户的“百花齐放”。

支持小农户发展需要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全面扶持。进一步增强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充分发挥好其组织带动作用,帮助小农户突破小、弱、散的发展瓶颈,在资金、政策上向支持小农户的新型主体倾斜,尤其是对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组织给予鼓励扶持,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让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还要激发小农户自身发展动力,引导一批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小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更多小农户在现代农业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坚持向适度规模经营要效益,通过现代农业促进产业兴旺、实现生活富裕。

但是,对适度规模经营形式不能拘泥于、局限在土地流转等几种方式上,而是要更加重视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农人”,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比如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不拘一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大生产与小农户连接起来,既有现代农业经营品质,把小农户解放出来,也分散“新农人”经营风险。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在今后的农业支持政策中,把对“新农人”的扶持力度与其带动小农户的数量挂钩,通过硬的支持手段鼓励“新农人”联合小农户闯市场。

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快车,路还很长。但只要方向明了,劲使在实处,就能久久为功。

来源:重农评、CRBE区域品牌经济智库、老农致富经、老农致富经、12316金农热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农业有料儿”是由紫荆传媒推出的自媒体平台。紫荆传媒作为中国农业自媒体第一传播平台,依托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聚合多方自媒体资源,为大家提供前瞻性的农业权威智库、农业视频栏目,以期推动中国农业事业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传播农业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