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你們不要嘲笑印度了好不好?我們要看到別人的進步呀!是吧哈哈!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是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長260米,寬60米,排水量達37500噸,最高航速為28節。此航母設計有兩條飛機起飛跑道和一條降落跑道,可搭載30餘架艦載機。當時印度政府宣佈撥款300億盧比,開始自主建造一艘標準排水量為3.75萬噸的航母。這艘航母與國產核潛艇一起,被看做是印度海軍未來發展的核心項目。隨後,建造計劃被再次推遲,按照國際海軍通行慣例,一艘主力艦應該在開工前就準備好相當於船體重量50%的計劃用鋼,而且這些鋼材還必須完成相關船體結構加工,但從2009年“維克蘭特”號開工伊始,承包商科欽造船廠就屢屢發生停工待料的情況,而且造船廠在航母船體分段建造等多個方面嚴重缺乏工序銜接與質量監控能力。該廠在建造“維克蘭特”號的同時還承造過1艘三萬噸級標準貨櫃船和2艘雙層大型油輪,結果均出現嚴重的管線鋪設誤差和焊接失誤。由於科欽造船廠的工期一再延誤,這艘印度國產航母建造進程又被大幅延誤,改為力爭在2014年使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建成並下水。有印媒預計該航母完工時間不會早於2018年,服役時間不早於2025年。

你們不要嘲笑印度了好不好?我們要看到別人的進步呀!是吧哈哈!

印媒報道稱現在漂亮多了吧?雖然它計劃是2008年就建成,目前有點拖延,但船廠稱2020年左右還是可以交付的,2023年就可以形成戰鬥力了。印度船廠是有保障的。雖然印度以前稱在此類大艦建造方面領先中國20年,不過當我國國產大艦下水後,印度也是做了反省的。他們謙虛的稱,必須要努力了,不然就要被中國趕上了。印度作為一個未來大國,是很有雄心壯志的;裝備國產化,那就是必須的。比如印度著名的LCA多用途戰機,一開始就是高標準。該型主要任務是爭奪制空權、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印度空軍提出其作戰能力必須優於美國的F-20戰鬥機。LCA戰鬥機研發項目是印度政府在1983年提出的,作為米格-21和Ajeet戰鬥機的後繼型,1988年底完成任務規劃,90年完成初始設計。該型也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一型第三代戰鬥機。

你們不要嘲笑印度了好不好?我們要看到別人的進步呀!是吧哈哈!

2018年在2月,印度宣佈考慮為LCA戰機換裝法國相控陣雷達與發動機。印度計劃為LCA換裝的法制Tejas Mark-IA雷達,實際上就是在“陣風”的RBE2雷達基礎上簡化而來,加之法國始終是LCA項目的重要外援,因此印度此次為LCA換裝法制雷達與發動機,可以視作將LCA項目整體打包給法國進行系統研發,而LCA的最終將定位成“單發陣風”戰機,未來不僅能與“陣風”戰機形成高低搭配,更能系統簡化主力戰機的使用成本與維護壓力,著名的“阿瓊”坦克,雖然62-68噸的重量有點不太適合本國地形作戰、設計特點不太適合作戰要求,部件一半是買外國的,但還是有50%是國產的,對不對?這就是巨大的進步。除了新型裝備研製,印度對於維修也是不惜代價。比如著名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雖然經其維修的戰機很多都墜毀了,但大家仍堅定的支持著他,這就是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目前飛機墜毀中,因技術故障問題所佔的比例已經下降到40%了。

你們不要嘲笑印度了好不好?我們要看到別人的進步呀!是吧哈哈!

雖然說2011年12月29日的時候,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在科欽船廠出塢下水。下水儀式之前,官方和船廠開會審查了航母工程的進展。雖然進度因為各種原因而有所滯後,但工程還是取得了進展。服役日期將晚於原計劃。維克蘭特”號此次出塢是為了給其他工程騰出幹船塢。航母當前有14000噸重,正進行內部舾裝,包括鋪設管路。2012年下半年,航母還將再次回到幹船塢,安裝齒輪箱、發電機等設備。2013年8月12日,“維克蘭特”號航母首次正式下水,當時完工僅30%。2014年年底,“維克蘭特”號航母在沉寂了1年後終於有了新的進展,已經開始建造艦島設施。2015年5月28日,外形基本成型的“維克蘭特”號航母第3次下水,但不利的潮水和船塢出口處的淤泥導致了船塢大門的故障,使得出塢工作被迫延遲。導致推遲服役時間為2025年。但是我相信每個國家進步都需要一個過程,都需要一定的艱辛,我們要看到別人的進步,雖然印度艱辛的時間長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