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喜欢谍战剧的资深剧迷都知道,柳云龙的《暗算》是一座迈不过去的高山,看谍战剧必看《暗算》,然后才会有后面的《潜伏》《悬崖》《黎明之前》………。比起一堆光鲜亮丽,俊男美女谈情说爱地神话谍战剧,这些优秀作品,才是真正地讲述历史,讲述真实人生的良心剧。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2013年,传闻柳云龙要拍《风筝》,作为他的戏迷我很是激动了一阵,但好景不长,除了开拍消息外,《风筝》如入泥潭,半个水花也没有掀起就默默沉寂下来。当时有零散消息称:此剧情节涉及了禁忌话题,没有能过审压了下来,已经夭折。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2017年年底,5年时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风筝》在东方卫视以及北京卫视播出,娱乐圈最低调地男演员柳云龙(没有之一),还破天荒更新自己微博,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尽等待后的五味杂陈: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将《风筝》看到了大结局。

终于明白它不能顺利过审的原因。

说实话,开头十几集左右确实是柳云龙的一贯风格:紧迫,压抑,无声抗争,勇敢地牺牲,但自从柳云龙被迫转入延安根据地后,味道就变了:比如罗海琼饰演的韩冰和郑耀先的斗志斗勇更多的像是在打一场嘴炮;郑耀先的智勇无双被他的敌手吹得天花乱坠,谈郑色变,夸张得有点过分;郑耀先回到自己日思夜想地革命根据地,无论是吃饭还是耕地,激动之情表现得也太过明显,显得刻意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尤其是潜伏在解放区地军统特务延娥,出逃碰到了自己人,在前有伏击后有追兵地情况下,硬是唠了十几分钟的嗑,大倒苦水,讲自己如何如何地不容易和迷茫。确实太刻意了,直接让我跳戏。

剧中的硬伤还有一些,比如男主角的杰克苏既视感,因为过审剪辑问题,出现的一些剧情缺失,情节断裂等问题。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喜欢它的人,说它是柳云龙谍战剧的另一个新高度,不喜欢它的人,看到一半就弃剧了,说它情节拖沓,硬伤严重。

2018年5月24日,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入围名单公布,胡歌、雷佳音等五人入选最佳男主角提名,孙俪、袁泉等五人竞争最佳女主角,而《风起长林》《军师联盟》《我的前半生》等10部作品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风筝》颗粒无收。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风筝》迷们纷纷抱不平,说这么好的剧不入选,白玉兰太走商业化路线了!

是的,看下今年白玉兰入选名单就知道——《白鹿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平饭店》《急诊科医生》《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美好生活》《那年花开月正圆》《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我的前半生》》,除了白鹿原,哪部电视剧不是紧跟市场走的。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我知道《风筝》落榜不仅仅是因为它美化国民党特务这么一个原因,细品整个剧,柳云龙好像只是玩了一个障眼法而已,或者说观众自说自话给这部剧定性为谍战剧,而实际上,它不是来讲故事的,柳导只是想讲述一些特别的人的人性和人生而已。它不是谍战片,也不是故事片,谍战片、故事片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而《风筝》是把人脱光了,解剖了,把那些压抑年代里的阴暗,沉重,扭曲,血淋漓地展示给观众看,让观众带着痛苦去思考,接受不了的观众只能退场。《风筝》从开始到结束,都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承重感和悲剧感,开句玩笑说,它是一部哲学剧。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这部剧中,无论敌我双方,都是原原本本的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有着特定的思想和言行,没有一定年龄阅历的人,带着现代的眼光去看,就会形成思想代沟。柳云龙把它还原了,从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能带出年代感来,放眼国内导演圈,我还没有看到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风筝里的演员形象都很丑,很土气。

很多人不喜欢罗海琼扮演的韩冰,觉得太土气,话痨。我特意问过跟我一起看这部剧的爸爸,他就是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他非常肯定地说那个年代的女干部就是像韩冰这样的形象,土气,气势勃勃,果敢,当仁不让。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袁农也是被骂得很惨的一个,说他太假太领导本位主义,智商也不高。但我倒是觉得这样的形象,也非常符合50、60年代的干部形象,忠诚,一根筋,刻板,嫉恶如仇。

而宫庶和马小五则是国共两党中青年特务骨干力量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思维相对于郑耀先、毛人凤他们,更加锐气和求变,成长过程也更为迅捷。

还最喜欢谢承颖饰演的秋荷妈妈,完全把一个出身风尘,善良,勇敢又略带市井习气的妓女演活了!罗海琼的韩冰都不能与她相比。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柳云龙的剧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他自己导的剧),就是道具,服化无线地追求接近真实,剧中所有的道具都是当时年代的神还原,一眼看过去,就能让观众一秒入戏。

柳云龙的《风筝》跑偏题,白玉兰将其拒之门外

市场不能接受《风筝》,但风筝的飞高的线攥在真正喜欢、懂他的观众手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