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反諷教育喜劇電影,寶萊塢又一大作,《起跑線》正在火熱上映

這部電影繼承了寶萊塢電影一如既往的深刻性,它詮釋了在印度,什麼是貧窮,什麼是階級,什麼是印度的高等教育,在印度權利是怎樣地被買賣。

反諷教育喜劇電影,寶萊塢又一大作,《起跑線》正在火熱上映

整部電影看下來,似乎誰也沒有錯,那位德里文法學院的校長,那個明面上賣茶,實際上賣關係的攤販老闆,還有主角巴特拉夫婦……所有人都能夠被理解,但故事的結局卻成了一個最大的諷刺。最後在德里文法學院的家長會上,主角拉吉和印第語教授導演了德里文法學院和公立學校孩子們的同臺表演,證明了兩個學校的孩子沒什麼不同,拉吉自己上臺作出演講,批評社會問題和揭露校長把教育當成一門生意的所作所為後,按套路來說應該有很多家長起身鼓掌,事實是隻有妻子米塔起身為他鼓掌,一兩個家長似乎想要起身鼓掌支持,卻被妻子或丈夫拉住。於是,這場按套路來說本該改變一切演講成了一場鬧劇,一切都被校長平復下來,什麼也沒有改變,保安還是把巴特拉夫婦帶出了校門之外,唯一改變的是巴特拉夫婦的女兒——皮婭·巴特拉,在巴特拉夫婦的主動請求下,離開了德里文法學院,去了公立學校上學,伸張正義的巴特拉夫婦最後雖然得到了心靈的安寧,拉吉和米塔的人格得到了所謂"昇華",卻意外而自然地變成了這部電影裡的小丑。

這便是這部電影和歐美電影的深刻差別,歐美電影中,伸張正義的人往往成功,而在這部印度電影裡,伸張正義的人最終成了小丑。表面上是制度問題和社會問題,深層次上來說其實是經濟問題。因為貧窮,生活在貧民窟的孩子表面上雖然有機會得到為貧窮孩子留的分配名額(這部分名額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德里文法學院校長操縱權力的工具),申請進入諸如德里文法學院等高等院校,但他們因為從小生活在貧民窟,極難適應在這些高等院校裡的學習和生活,通常一兩年後就主動申請退學,因此絲毫影響不到這些高等學校的教學成績。所謂"貧窮不能阻擋夢想"永遠只是泡影,只是超前於社會經濟基礎的不切實際的人文主義幻想。

反諷教育喜劇電影,寶萊塢又一大作,《起跑線》正在火熱上映

他們盡了一切努力,最終還是毫無懸念地沒有通過德里文法學院的家長面試。為了讓女兒皮婭能夠進入德里文法學院,拉吉嘗試過託關係、給學校捐贈,但都發現不行,校長似乎是個不畏權貴的人。最終夫婦倆去申請了窮人分配名額,為此接觸到了德里文法學院的暗箱操作網絡。學院裡的印第語教師向媒體舉報了這種暗箱操作擠兌窮人分配名額的行為,卻因差點損害德里文法學院的聲譽而被校長派去家訪申請家庭,核實名額。校長在面對媒體的發問時,聲稱自己是女僕的女兒,一定會為貧窮孩子保護這些名額,同時承諾將會家訪核查申請家庭。拉吉夫婦看到媒體報道後不得不把這場"戲"演到底,他們搬離了富人區的豪宅,來到了貧民窟生活。

初來乍到時,貧民窟的人們看起來既骯髒又兇惡,但他們很熱情,巴特拉夫婦由於一開始不瞭解他們的情況,拒絕了他們的幫助而收到排斥,在需要的時候沒有人幫忙。但他們受到了普拉卡什夫婦的善良幫助,在接受家訪審查時,巴特拉一家因為保留了原來的一些生活習慣而露出了破綻,而普拉卡什夫婦相信他們是原來有錢但遭遇破產才流落到這部田地的,普拉卡什夫婦幫他們化解了危機。隨後,普拉卡什夫婦帶著巴特拉夫婦適應了貧民窟的生活。皮婭和普拉卡什夫婦的兒子結成了深厚的友誼。

反諷教育喜劇電影,寶萊塢又一大作,《起跑線》正在火熱上映

巴特拉夫婦很快真正知道了什麼是貧窮,在貧民窟裡,隨時有人因為各種疾病而死去、只有足夠強硬才不會受到欺負、隨時會停止用水供應、政府的官員發配給時貪汙糧食……貧民對此唯一的選擇是忍受。貧民在工廠流水線上整天干著工作量巨大的體力活而只有每天兩次,每次5分鐘的上廁所機會。貧民們在艱難困苦種相依為命,相互間的感情自然深厚,在這裡巴特拉一家感受到了溫暖。德里文法學院第二次家訪時,他們早已適應貧窮的生活,最終和普拉卡什一家都通過了家訪。最後,普拉卡什的孩子沒有抽到名額,而皮婭幸運地得到了。

普拉卡什的孩子去了公立學校,而皮婭則去了德里文法學院。在巴特拉一家搬離貧民窟時,兩家人依依不捨。普拉卡什兒子臉色凝重,似乎他早已認識到了貧窮的艱難和命運的無常……隨後,拉吉為他侵佔了普拉卡什兒子的受教育權利而感到愧疚,準備去資助普拉卡什兒子。到了那所公立學校後,拉吉發現這所學校比他上學時更加破舊了,校長說:"有錢人的孩子都去上私立學校了,只有窮人家的孩子會來這裡。"本來只打算資助一個孩子的巴特拉夫婦決定資助所有孩子,因為"只資助一個孩子是沒有意義的"。公立學校的教學設施換新了,書本也換了,巴特拉夫婦沒有留名。普拉卡什發現自己的兒子居然有機會學英語時異常激動,想要去感謝自助者,在校長的幫助下,他找到了拉吉的住處,拉吉的真實身份也最終被得知……普拉卡什憤慨於拉吉騙取貧困生配額的行為決定去校長處告發他們,但當他到了學校,遇到皮婭時,他放棄了,他對尾隨來的巴特拉夫婦說:"皮婭是我的女兒,我會讓她繼續在這兒上學。我和你們這種人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不會偷取別人的權利。"

反諷教育喜劇電影,寶萊塢又一大作,《起跑線》正在火熱上映

拉吉最終有愧在心,主動去校長辦公室申請退學,並請求德里文法學院校長錄取普拉卡什的兒子,校長卻只是把皮婭的檔案移到了正常生的檔案中——這樣既可以多收學費,又可以避免事件曝光而對德里文法學院造成名譽影響。面對拉吉的詰問,這位看似不畏權貴的校長露出了她的真實面目——她作為一個女僕的女兒,曾在這所學校受盡欺負,她必須要幫同學們寫完作業才被允許參加他們發生日派對,而且即使參加了也只能呆在角落裡,她現在很樂於看到當年那些同學現在費盡心思求她幫忙,想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德里文法學院,拉吉即使報警也不會有人幫他,因為那些能幫他的人的孩子還在德里文法學院上學……

反諷教育喜劇電影,寶萊塢又一大作,《起跑線》正在火熱上映

最終,拉吉找到了那位印第語教授,導演了家長會上的那場表演和如同鬧劇的演講。拉吉夫婦最終做了正確的事,但除了獲得自己內心的平靜之外沒有太好的結果。這一與歐美宣揚正義的電影截然不同的結局揭示了印度的現實——在經濟不發達的時候永遠談不上平等,談不上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