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反讽教育喜剧电影,宝莱坞又一大作,《起跑线》正在火热上映

这部电影继承了宝莱坞电影一如既往的深刻性,它诠释了在印度,什么是贫穷,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印度的高等教育,在印度权利是怎样地被买卖。

反讽教育喜剧电影,宝莱坞又一大作,《起跑线》正在火热上映

整部电影看下来,似乎谁也没有错,那位德里文法学院的校长,那个明面上卖茶,实际上卖关系的摊贩老板,还有主角巴特拉夫妇……所有人都能够被理解,但故事的结局却成了一个最大的讽刺。最后在德里文法学院的家长会上,主角拉吉和印第语教授导演了德里文法学院和公立学校孩子们的同台表演,证明了两个学校的孩子没什么不同,拉吉自己上台作出演讲,批评社会问题和揭露校长把教育当成一门生意的所作所为后,按套路来说应该有很多家长起身鼓掌,事实是只有妻子米塔起身为他鼓掌,一两个家长似乎想要起身鼓掌支持,却被妻子或丈夫拉住。于是,这场按套路来说本该改变一切演讲成了一场闹剧,一切都被校长平复下来,什么也没有改变,保安还是把巴特拉夫妇带出了校门之外,唯一改变的是巴特拉夫妇的女儿——皮娅·巴特拉,在巴特拉夫妇的主动请求下,离开了德里文法学院,去了公立学校上学,伸张正义的巴特拉夫妇最后虽然得到了心灵的安宁,拉吉和米塔的人格得到了所谓"升华",却意外而自然地变成了这部电影里的小丑。

这便是这部电影和欧美电影的深刻差别,欧美电影中,伸张正义的人往往成功,而在这部印度电影里,伸张正义的人最终成了小丑。表面上是制度问题和社会问题,深层次上来说其实是经济问题。因为贫穷,生活在贫民窟的孩子表面上虽然有机会得到为贫穷孩子留的分配名额(这部分名额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德里文法学院校长操纵权力的工具),申请进入诸如德里文法学院等高等院校,但他们因为从小生活在贫民窟,极难适应在这些高等院校里的学习和生活,通常一两年后就主动申请退学,因此丝毫影响不到这些高等学校的教学成绩。所谓"贫穷不能阻挡梦想"永远只是泡影,只是超前于社会经济基础的不切实际的人文主义幻想。

反讽教育喜剧电影,宝莱坞又一大作,《起跑线》正在火热上映

他们尽了一切努力,最终还是毫无悬念地没有通过德里文法学院的家长面试。为了让女儿皮娅能够进入德里文法学院,拉吉尝试过托关系、给学校捐赠,但都发现不行,校长似乎是个不畏权贵的人。最终夫妇俩去申请了穷人分配名额,为此接触到了德里文法学院的暗箱操作网络。学院里的印第语教师向媒体举报了这种暗箱操作挤兑穷人分配名额的行为,却因差点损害德里文法学院的声誉而被校长派去家访申请家庭,核实名额。校长在面对媒体的发问时,声称自己是女仆的女儿,一定会为贫穷孩子保护这些名额,同时承诺将会家访核查申请家庭。拉吉夫妇看到媒体报道后不得不把这场"戏"演到底,他们搬离了富人区的豪宅,来到了贫民窟生活。

初来乍到时,贫民窟的人们看起来既肮脏又凶恶,但他们很热情,巴特拉夫妇由于一开始不了解他们的情况,拒绝了他们的帮助而收到排斥,在需要的时候没有人帮忙。但他们受到了普拉卡什夫妇的善良帮助,在接受家访审查时,巴特拉一家因为保留了原来的一些生活习惯而露出了破绽,而普拉卡什夫妇相信他们是原来有钱但遭遇破产才流落到这部田地的,普拉卡什夫妇帮他们化解了危机。随后,普拉卡什夫妇带着巴特拉夫妇适应了贫民窟的生活。皮娅和普拉卡什夫妇的儿子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反讽教育喜剧电影,宝莱坞又一大作,《起跑线》正在火热上映

巴特拉夫妇很快真正知道了什么是贫穷,在贫民窟里,随时有人因为各种疾病而死去、只有足够强硬才不会受到欺负、随时会停止用水供应、政府的官员发配给时贪污粮食……贫民对此唯一的选择是忍受。贫民在工厂流水线上整天干着工作量巨大的体力活而只有每天两次,每次5分钟的上厕所机会。贫民们在艰难困苦种相依为命,相互间的感情自然深厚,在这里巴特拉一家感受到了温暖。德里文法学院第二次家访时,他们早已适应贫穷的生活,最终和普拉卡什一家都通过了家访。最后,普拉卡什的孩子没有抽到名额,而皮娅幸运地得到了。

普拉卡什的孩子去了公立学校,而皮娅则去了德里文法学院。在巴特拉一家搬离贫民窟时,两家人依依不舍。普拉卡什儿子脸色凝重,似乎他早已认识到了贫穷的艰难和命运的无常……随后,拉吉为他侵占了普拉卡什儿子的受教育权利而感到愧疚,准备去资助普拉卡什儿子。到了那所公立学校后,拉吉发现这所学校比他上学时更加破旧了,校长说:"有钱人的孩子都去上私立学校了,只有穷人家的孩子会来这里。"本来只打算资助一个孩子的巴特拉夫妇决定资助所有孩子,因为"只资助一个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公立学校的教学设施换新了,书本也换了,巴特拉夫妇没有留名。普拉卡什发现自己的儿子居然有机会学英语时异常激动,想要去感谢自助者,在校长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拉吉的住处,拉吉的真实身份也最终被得知……普拉卡什愤慨于拉吉骗取贫困生配额的行为决定去校长处告发他们,但当他到了学校,遇到皮娅时,他放弃了,他对尾随来的巴特拉夫妇说:"皮娅是我的女儿,我会让她继续在这儿上学。我和你们这种人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不会偷取别人的权利。"

反讽教育喜剧电影,宝莱坞又一大作,《起跑线》正在火热上映

拉吉最终有愧在心,主动去校长办公室申请退学,并请求德里文法学院校长录取普拉卡什的儿子,校长却只是把皮娅的档案移到了正常生的档案中——这样既可以多收学费,又可以避免事件曝光而对德里文法学院造成名誉影响。面对拉吉的诘问,这位看似不畏权贵的校长露出了她的真实面目——她作为一个女仆的女儿,曾在这所学校受尽欺负,她必须要帮同学们写完作业才被允许参加他们发生日派对,而且即使参加了也只能呆在角落里,她现在很乐于看到当年那些同学现在费尽心思求她帮忙,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德里文法学院,拉吉即使报警也不会有人帮他,因为那些能帮他的人的孩子还在德里文法学院上学……

反讽教育喜剧电影,宝莱坞又一大作,《起跑线》正在火热上映

最终,拉吉找到了那位印第语教授,导演了家长会上的那场表演和如同闹剧的演讲。拉吉夫妇最终做了正确的事,但除了获得自己内心的平静之外没有太好的结果。这一与欧美宣扬正义的电影截然不同的结局揭示了印度的现实——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永远谈不上平等,谈不上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