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新時代 新徵程 努力譜寫伊濱經開發展新篇章——我區召開人大政協會議

新時代 新徵程

努力譜寫伊濱經開發展新篇章

——伊濱經開區召開人大政協會議

走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3月24—25日,伊濱經開區人大政協會議召開。來自各條戰線上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會聚一堂,圍繞努力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伊洛山水宜居城、城鄉統籌示範區”的奮鬥目標,共商伊濱經開發展大計。

新时代 新征程 努力谱写伊滨经开发展新篇章——我区召开人大政协会议

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區黨工委書記李鋼錘作重要講話,區管委會主任陳功向大會作管委會工作報告,區人大工委主任李平安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區人大工副主任馬芳代作政協工作報告,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洛陽伊濱經開區2017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李鋼錘在講話中指出,伊濱經開區成立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已從落後的農村地區,發展成為了洛陽城市核心三大板塊之一,城市框架已經拉開,產業項目相繼落地,城鄉統籌持續深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但是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離市委的要求、距離城市化的進程還有明顯差距。伊濱經開要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9+2”工作佈局,以“9643”合理有效投資行動計劃為引領,搶抓機遇、迎接挑戰,乘勢而上、積極作為,堅定發展自信心,把握髮展主動權,讓十九大部署要求在伊濱經開區最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奮力開創伊濱經開發展新局面。要求代表委員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的政治優勢,依法助推伊濱經開區快速發展。

數字看成就

——伊濱經開2017年發展成就輝煌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好於預期: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8.9%(營改增調整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1%。

●121.7億元

共實施重大項目122個,完成投資121.7億元。其中中信二期、中航光電等7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約42億元;中科研究院等12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7.3億元;龐村鎮獲批河南省首家“淘寶鎮”,線上交易額達1.3億元;萬安山通航機場項目完成前期預審。

●億元以上項目23個

圍繞主導產業開展招商,簽約步行康復機器人、小雨國際呼叫中心、硅光子產業園等億元以上項目23個,投資總額達100億元;投資50億元的華耀城項目即將落地。

●1500餘萬元

科技創新成效明顯。開展省級高新區和鄭洛新自創區輻射區申報工作,爭取政策紅利,共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創新龍頭企業1家、省級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3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74家、市級以上創新平臺20家,爭取和投入科技扶持資金1500餘萬元。

●7180餘畝和13945人

徵遷安置順利推進,共實施徵遷項目70餘個,徵騰土地7180餘畝,拆除企業(養殖場)76家、農宅2281處,實施整村拆遷5個。在建小區109棟222萬平方米順利推進,已竣工交付20棟43萬平方米,安置群眾2608戶13945人。

●120公里

按照“內通外聯”要求,進一步完善交通路網。共實施市政道路項目74個,總投資約37億元,總里程約120公里,其中,高鐵大道向西打通工程竣工通車,光武大道向北、漢魏大道向北打通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766名

打好脫貧攻堅戰。推進脫貧攻堅,精準實施到戶增收項目12個、金融扶貧項目1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5個,完成4個貧困村摘帽,277戶766名貧困人口脫貧退出。

●210天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完成廊道綠化面積近1500畝,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開展主次幹道全天候機械化清掃、夜間燒烤治理、整治違建民宅等工作,持續優化提升市容市貌。2017年優良天數達210天,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1.9億元

辦好民生實事。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完善醫療衛生、居民醫保、失業、工傷、低保、特困、優撫、退伍、救助等制度,做好民生兜底保障,累計發放各類社保待遇近1.9億元。

2018年:努力奮鬥再接再厲譜新篇

2018年,全區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質量發展根本方向,緊緊圍繞“9+2”工作佈局、“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聚焦中心城區,堅持產城並進,堅持城鄉統籌,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努力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伊洛山水宜居城、城鄉統籌示範區”。

2018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約束性指標完成市下達任務。

圍繞以上目標任務,2018年伊濱經開區將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點,聚力推進群眾安置

在建小區促進度。確保在建的3號、4號、5號、8號小區4個一期項目及1號、2號、3號3個二期項目共7個項目114棟樓233萬㎡交付使用。

待建小區促開工,力爭139棟樓330萬㎡全面開工建設。

涉遷群眾促安置。計劃完成18個社區5902戶約3萬名群眾安置工作,力爭新增住宅小區供暖面積達100萬㎡。同步實施群眾生產生活安置,完成區鎮村三級人社公共服務平臺(站點)建設,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200人,積極申報全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區

二、克難攻堅,強力推進徵地拆遷

圍繞職業技術學院、華耀城、科技館等10個重點項目,徵騰土地約8200畝,拆除各類建築物約3189處。圍繞伊水遊園、鄭西高鐵沿線兩側環境整治等6個項目,徵騰土地約6千畝,拆除各類建築物約266處。

圍繞群眾安置抓徵遷。圍繞2號、4號、5號小區群眾安置工作,啟動西李、楊灣、康莊、王府4個社區整體搬遷工作,涉及約2520處農宅、4家企業養殖場的拆遷工作。

三、高質高效,全力推進經濟上臺階

計劃實施重點項目121個,總投資770.4億元,完成投資99.9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49個,續建項目55個,前期項目17個。

大力實施“3153”產業工程建設。圍繞高端裝備製造業,著力發展智能裝備製造和機器人、電子信息、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圍繞創新驅動,著力打造一流科技新城;圍繞高端服務業,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樓宇經濟、電子商務、文化金融、生態旅遊五大產業,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強區;圍繞特色產業,著力辦好鋼製傢俱產業轉型升級、寇店通航產業園建設、佃莊食品工業園建設三件大事。

確保中信二期、菸廠一期建成投用,力爭中航光電產業園年底前完成投資1億元,電子電源項目完成70%工程量,加快實施光電檢測園等項目,確保凱盛二期建成投用,持續推進中科信息、特種機器人、創智廣場、中興北斗4個專業園區建設;大力實施“雙倍增”行動,力爭小微企業收入突破260億元。藉助“淘寶鎮”,大力發展電商平臺,出臺“引金入伊”優惠政策,重點謀劃市金融港項目;加快鋼製傢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完成通航產業園立項手續,力促通用機場上半年實質性開工,年底前完成機場基本設施建設和設備安裝。

圍繞“雙高引領”,力爭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0個、10億元以上項目3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依託鋼製傢俱產業,探索與613所的技術合作,對接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與洛陽5715廠軍民融合項目。加快騰飛、省安、地調二隊等項目總部搬遷進度;依託惠普人才產業園、電子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重點謀劃一批產業集群;重點引入鋼製傢俱“龍頭”企業,對接一批通航旅遊、航空應急救援、航空主題會展項目,引進一批食品工業項目。

四、三級聯動,協調推進城鄉發展

聚焦中心城區建設,加快核心區建設步伐。

加快路網建設。加快建設蘭臺路、司馬光路等“四橫六縱”骨幹路網,全面打通新源路、白塔路、孔明街等16條“斷頭路”。加快“職教園區帶”建設,啟動師範學院三期、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等項目,推動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文化旅遊學校建設。加快推進核心區建設,年內完成區域內徵遷綠化、土地報批、路網建設,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力爭第一中醫院伊濱醫院、第一人民醫院伊濱醫院開工建設。重點實施中央軸帶景觀、高鐵生態廊道、核心建設區、二廣高速沿線等重要區域綠化工作;新建小遊園5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特色鎮和美麗鄉村建設。以萬安山生態示範區為引領,以10個美麗鄉村為示範,加快形成“一區引領四鎮支撐多點示範”的鄉村振興格局。啟動鄉村道路提升改造三年計劃,計劃投資1.16億元,實施道路項目35個、61公里。投資900萬元,實施水利基礎設施項目17個、垃圾中轉站8個。著力打造10個美麗鄉村示範點,完成50個區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重點對35個行政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年底前50%以上行政村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推進“廁所革命”,開展農戶旱廁改造工作。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完成廊道綠化提升2700公里、新增綠化面積2300畝。

加快生態觀光轉型,推動溝域經濟發展。圍繞“兩遺址、兩片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申報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不少於3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以舜耕智慧田園、倒盞民俗文化村為重點,積極申報田園綜合體項目,加快申報萬安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提升萬安山運動小鎮、鬱金香花海、七彩大峽谷、倒盞民俗文化村、大宋名相園等項目,力爭鬱金香花海獲批4A級景區、萬安山山頂公園獲批省級旅遊度假區。

五、以人為本,加強改善民生民事

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對象、城鄉低保對象、困境兒童等,建立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為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城鄉困難群眾補充醫療保險;通過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政策扶貧、精準扶貧,確保1335名在冊已脫貧困難群眾不返貧,263名在冊未脫貧困難群眾穩步增收,100名未脫貧群眾儘快達到脫貧標準。

完善醫療衛生服務。改造提升村級衛生室2-5所,新建農村老年幸福院10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改擴建10所,全面落實“四免一補”、生源地貸款及教育行業扶貧政策。持續繁榮文體事業,建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成城市書房2個,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書香伊濱”工程。提高便民服務水平。系統構建“互聯網+政務”三級智慧政務服務體系,實現便民事項一窗辦理、一號通辦。

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重點打擊12類涉黑涉惡違法犯罪對象。周密組織村“兩委”換屆,嚴防黑惡勢力插手基層政權。嚴格落實《宗教事務條例》,嚴格宗教活動場所審批、登記、管理,加強對宗教場所的安全檢查、技防建設。確保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覆蓋率達到100%、調解成功率97%以上。大力開展道德講堂、志願服務、道德模範評選、“星級文明戶”創評、文明單位評選等活動,持續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堅決打好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五大行動”,確保全年優良天數不少於210天,嚴防新增土壤汙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