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老昆明


这组照片的摄影作者是当时法国驻滇总领事奥古斯特·弗朗索瓦等一批法国殖民先行者,他们拍摄的四千余幅昆明照片被收藏于法国吉迈亚洲艺术博物馆。元朝设置昆明千户所,“昆明”正式成为城名,将云南行中书省的行政中心由大理迁移昆明。明代洪武年间重建昆明城,改元朝的土墙为砖城墙,一块城砖重达十余公斤。

因城在蛇山麓,著名阴阳家汪湛海把城设计成龟状,龟与蛇气相接,方可“产生帝王之气”,所以城墙开六门,六门之上有城楼。南门是龟头,北门龟尾,龟尾要掉动,因而北门内城门向北,廓门朝东。

大东门、小东门和大西门、小西门为龟之四足,由于龟足起动,因此大西门、小西门的内门向东,外门向南;小东门的内门向西,外门亦向南。只有大东门的内门和外门一致向东,八卦中东方属木,木宜伸,忌折。

对武与商的态度上,边隅的昆明与京都似乎反其道而行:元代尚武,昆明城池只把一部分不重要的商业街划出城外;明代重商,却把商业中心的三市街也丢甩出来,商业区全部移出城外,城内仅有衙门、官府、兵营和几座寺祠,墙高城固,环城墙有河,通舟楫,好似一座深宫。城外是百姓与商家,视野开阔。郊外又有达官贵人的别墅豪宅。

“金马”“碧鸡”二坊曾是三市街与金碧路交叉口,为老昆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最早建于明宣德年间的金马、碧鸡二坊按日月运行角度的改变设计,若逢秋分与仲秋重叠之日,时至下晚,“碧鸡”日落、“金马”月升,二坊倒影渐渐接近“交辉”。二坊虽是老昆明精华之景,也不得入城,置于城南外。二坊附近的街上店铺鳞次栉比,商号林立,到了1910年,法国人经营的滇越铁路直达塘子巷,这片闹市成了商埠。


水井多,昆明人吃水也讲究,清初至民国初盛行的送水、卖水已形成了“清泉业”。水质上乘的是吴井,从边僻的吴井桥挑进闹市已成高价,再挑进城池内更金贵了,多半为富裕人家泡茶饮用。

明末清初吴三桂把翠湖填去大半建他的洪化府,洗马河畔的洪化府马之多,沐英不及。河的中游为百姓享用,多是染布匠漂洗土布,河畔的钱局街有条染布巷。沿河有条街,河边货栈的拴马桩前,一匹马驮两只空箩,嚼着草料,另一匹马驮少许货朝货栈走去,那多半是达官或富商家的;再瞧那马夫,头戴斗笠,又握了一把伞,只可能是为主人顺便捎去遮阳用的。

照片是大西门外文昌宫“梓桐盛会”,正殿里香客听道士谈经说法;山门外是被人挤得水泄不通的各种小吃摊和物品摊。人海中,老少同趣,男女各不避,男人的长辫子和姑娘的小脚仿佛已没了浓重的封建礼教的束缚,显出城市先行一步的开放之风。其实,一些大的娱乐场所仍然“男女有别”,东岳庙天井里的高台戏看客,几乎清一色拖长辫。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二十二辑,原文章名《法国人镜头里的老昆明》,作者黄豆米,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