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建國後考古專家進入康熙陵墓,為何出來後就決定封墓?

一零伍_點


康熙皇帝的陵墓叫景陵,位於河北遵化清東陵兆域內。在其父親順治帝孝陵的東側。



根據檔案記載,其地宮內葬了六個人,除康熙帝外,還有五位后妃: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敬敏皇貴妃。


其中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原配,即太子胤礽的生母,稱合葬。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遏必隆的女兒,清代最後一位居住在坤寧宮的皇后。康熙十六年冊封皇后,次年死。因為是繼後,稱陪葬。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國維的女兒,隆科多的姐姐,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親侄女。康熙二十八年去世前冊封為皇后。也是繼後,稱陪葬。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雍正帝生母。兒子繼位後,尊為皇太后,不久去世。以追封皇后,稱陪葬。位次在原配嫡後、繼後之下。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生前無側封,為庶妃(嬪以下)。死後追封為敏妃。雍正繼位後,一次追封晉升兩級,為皇考皇貴妃。並首開了妃子從葬帝陵,遷葬景陵,諡敬敏皇貴妃。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有個好兒子——胤祥。


康熙景陵地宮是在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奉安後掩閉的。1945年底被盜掘,棺槨被破壞、屍骨扔了一地,珍寶被洗劫一空。而且地宮大門並沒有關閉,進口也沒有封堵。於是7年的時間,被灌入大量雨水。

直到1952年,河北省文化局派人調查。當時三個人在盜洞口發現地宮之內都是水,無法下去。當時沒有采取其他排水措施,僅是把入口非封閉了。之後幾十年,雖然景陵進行了修繕並開放為景區,但始終未被批准重新打開清理地宮。徐廣源老師也曾多次呼籲,清理之後再封閉,但並沒有下文。



另外關於康熙棺材噴火、孫殿英打開的墓門但沒敢進去等等故事,未見權威資料。


幾葦渡


康熙皇帝的陵墓是清東陵中的景陵,裡面葬著康熙與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貴妃。景陵被記載的盜掘有兩次,雖然僥倖逃過孫殿英的盜掘,但卻沒有逃脫土匪王紹義的魔爪。景陵在清東陵中充滿了神秘色彩,為何專家進入地宮後決定封閉地宮呢?

康熙皇帝,八歲即位,十四歲親政,二十三歲開始修建景陵,歷經五年修建完成。康熙是一位傳奇帝王,一生政績卓著,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他也是大清第一位實行土葬的皇帝。康熙共在位61年,駕崩時終年69歲。

在康熙之前已有四座帝王皇陵被命名為景陵,雍正同樣為父親的陵墓取名景陵。康熙駕崩後,雍正數度哭的暈倒,在確定景陵名稱時,雍正用自己手指上的血圈出“景陵”這兩個字,而沒有使用硃筆,雍正表現極為謙恭。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康熙景陵的隆恩殿起火,大火將大殿燒燬,其它大殿後的琉璃門都受到損壞。此時距康熙駕崩183年,慈禧聞訊後大為不安,急派戶部尚書和軍機大臣專程到景陵調查,最終奏報是怪火所引起。

康熙景陵難逃厄運

清朝末年,清東陵時常遭受盜賊侵擾。八國聯軍攻破京城後,安葬了五位帝王的清東陵自然吸引了列強們的目光,地面宮殿遭到破壞,再加上守陵隊伍的監守自盜,景陵地面上的值錢物件已所剩無幾。民國初年,景陵厄運接踵而至。

1928年,清東陵遭遇了滅頂之災,軍閥孫殿英瘋狂的盜掘了清東陵中慈禧的定東陵和乾隆的裕陵,將地宮寶物洗劫一空。之後他又將目光投向康熙的景陵,盜匪在地宮中發現了大量的水,宮門處還有突發黃火,孫殿英等人遂放棄盜掘。

景陵僥倖逃脫孫殿英的盜掘,此時的景陵地面建築已殘缺不全,但景陵地宮依然還處於封閉狀態。1945年,景陵地宮便遭到了滅頂之災,沉寂多年的盜匪趁著時局動盪,又將魔爪伸向了景陵地宮。

盜掘景陵的是河北遵化的一群土匪,盜賊的首領是當地土匪馬福田的副官王紹義和黃金仲。這是一村民與土匪混雜的武裝,盜匪們進入景陵後,對地面建築進行仔細掃蕩,地面上所剩的文物全部被搜刮一空。

王紹義等人為快速進入地宮,他們以寶頂外的琉璃照壁為突破口,然而這琉璃照壁是牢不可破,盜匪們雖然人數眾多,但都是一些小偷小摸的烏合之眾,自然不能像孫殿英堂而皇之的用炸藥來爆破,據說當時盜匪約有三百人。

石匠出身的王紹義很快想到一個妙法,他讓盜匪們從琉璃照壁的底座部分開挖。照壁底座是用青磚壘成,相對要好挖一些。經過一整天的挖掘,琉璃照壁的底座被挖出一個洞口。幽暗的地宮出現在盜匪的眼前,寒氣不斷湧出。

盜匪瘋狂湧向地宮深處,結果被一扇十餘米高的漢白玉石門擋住了去路。深入地宮的王紹義早已失去耐心,他命人趕緊準備炸藥將門炸開。經過兩天的準備和爆破,經歷地宮的三道石門全部被炸開。

盜匪們順利進入墓室,墓室中有六具朱漆的金絲楠木棺槨。兩個身體強壯的盜匪手持利斧,劈向康熙棺槨,結果根本劈不開。於是便找來了一把鋸子,就在將要鋸開外棺的一瞬間,棺材中突然噴出一團黃火,直撲那兩個盜匪將其燒傷。

其他人在驚叫聲中跑出了墓室,過了片刻,盜匪們冷靜了下來再次進入墓室。小心翼翼的打開康熙內棺,棺內寶物琳琅滿目,很快被盜匪洗劫一空。其中就包括康熙的“九龍玉杯”,這件絕世寶物至今下落不明。

盜匪們將康熙和皇后的屍骨拖出棺木,隨手仍在地宮的積水中。盜匪們慌忙逃走,地宮的大門一直敞開到1952年。最後這夥盜匪紛紛落網,六名重犯被執行槍決。康熙皇帝在駕崩223年後,被盜匪掘開陵墓棄屍棺外,讓人驚愕不已。

專家進入景陵地宮

1952年,河北文化局派出三名考古人員對景陵進行勘察,主要是查看當年景陵大碑樓被燒燬和地宮中的情況。因為景陵地宮一直處於敞開狀態,為了安全起見,三位考古人員都攜帶了槍支,他們從當年盜匪挖掘的洞口的進入地宮。

地宮中充滿了積水,三人從第二個半掩著的石門進入了第二個墓室。因為墓室漏水,再加上地宮常年敞開,這個墓室裡的積水深度都超過膝蓋了。三人摸索著又進入第三個墓室,此處的積水更深,基本都到了他們的胸口位置。

繼續往裡是越走水越深,前面便是主墓室,石門上有一個洞。但主墓室的積水已經和洞口一樣高了,三人根本無法進入到主墓室。無奈之下,三人只能退出地宮,在其它墓室他們發現了一副棺材,由於光線太暗,無法看清內部景象。

主墓室中的景象到底如何,沒有人知道。三人退出地宮,向上級彙報後,決定關閉景陵地宮。景陵地宮至今沒有被髮掘,康熙等人的屍骨仍然浸泡在汙泥濁水之中,一代帝王的身後遭遇確實令人唏噓不已。

綜上所述,1952年,專家進入康熙景陵地宮查探,出來後決定封閉地宮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宮中積水太深,無法繼續查探,在當時的條件下,只能封閉地宮。


野史也是史


為什麼決定封墓呢,其實也可以分為好幾個原因。我就把我掌握的原因分享給大家,可能有遺漏,希望大家多多提寶貴意見,當然聽不聽我自己掂量,哈哈。

民間說法(比較迷信的說法,信不信由你)

說1928年軍閥孫殿英在盜掘慈禧太后的陵墓之後他把目光又投向了康熙皇帝陵墓的地宮,因為他知道在位60多年的皇帝一定搜刮了眾多寶物。但是當孫殿英準備打開地宮時,發現地宮的縫隙中流出很大黃色的液體,覺得不吉利,就草草了事,結束了繼續盜墓的決定。之後也有多批盜墓賊進入,被裡面的防盜措施放倒了不少,所以裡面陰魂野鬼很多,陰氣很重。並且也算是千古一帝的康熙在自己的墓室被破壞,驚動的康熙的鬼魂和守衛的鬼魂,所以裡面煞氣很重,陽人進去會精神迷亂。所以到現在也不讓人再進。

一些自稱專家的說法(對這個地宮關注過的老師的言論)

沒有什麼價值了,所以就直接進行封閉了。首先格局被炸藥什麼的破壞,精美的文物被盜的盜,沒有盜走的,長期被水給泡著早已經面目全非了,所以花大工夫進行修復保護沒有什麼價值,乾脆就進行封閉。之後有精力了再勘探。

官方(我認識的一些考古隊的說法,姑且算官方吧)

年久失修,並且本來牢固的墓室被很多盜墓的破壞,用鐵鍁挖斷了基層點,用炸藥炸壞頂梁建築,裡面的建築斷裂塌陷,格局破壞,面臨崩塌的危險,雖然進行了加固但是搖搖欲墜。還有就是格局的破壞地下水不斷灌入,整個墓室已經成為游泳池了。 所以只能儘量保持原狀。


李三川


康熙墓可不僅僅只有考古專家進去過,在專家進入之前先後曾進去過兩批人。康熙這個人的一生比較傳奇,在位時間長達六十一年,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一生有許多的功績,值得一提的是還有歷史學家將康熙評為千古一帝,當然更多的歷史學家還是不認可這個名號的,千古一帝不是誰都能用的。

眾所周知,古時候的皇帝都非常重視自己的身後事,他們基本都是登基之後便立即著手給自己修陵,皇帝的陵墓是非常奢華的,康熙的墓非常的奢華,康熙在位的時候是盛世,一般來說盛世時期皇帝墓的陪葬品更加的豪華,恐怕康熙都沒有想到自己死後,前前後後有三波人曾來到他的墓中。

首先第一個要挖開康熙陵的便是孫殿英,大盜孫殿英大家應該不陌生,此人盜了慈禧的墓以及乾隆之墓,後來他將主意打到了康熙身上,他帶人去了康熙墓,並且還精準的找到了地宮之門,但是在打開地宮門的時候發生了不少小插曲,根據記載他在打開地宮門的時候,地宮門裡突然湧出大量的水,並且天地變色。

以前的人都是很迷信的,遇到這種情況孫殿英心裡也犯嘀咕,最終決定還是退出康熙陵。康熙並沒有因此逃過一劫,後來有三十多個土匪愣是打開了地宮,根據參與人員回憶,他們打開地宮之後打開了一個棺材,棺材裡面噴火,於是他們離開了,第二天他們又壯著膽子去將康熙墓給洗劫一空。

.

三年之後,考古專家採取保護性挖掘,他們打開了康熙地宮,出來之後將康熙墓永封,考古學家說墓裡面非常冰涼,深處更是黃水遍地,棺槨邊上還有屍骨,看樣子康熙的屍骨也被泡在了黃水之中,那麼考古學家為什麼要封墓呢?我們不妨大膽猜測,有可能是技術達不到,在當時的歷史中技術的確不行,第二點便是,墓已經被毀的不成樣子,不如封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皇帝生於公元1654年北京紫禁城景仁宮。

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終年69歲的康熙皇帝崩逝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


(康熙皇帝朝服像)

康熙皇帝去世之後,其四子雍正皇帝繼承大統,併為康熙皇帝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後於次年將其奉安於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之景陵地宮。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一帶的昌瑞山腳下,該陵址是由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欽定。

順治皇帝去世之後其子康熙皇帝便將其葬於此。遵從中國古代“子隨父葬”的「昭穆之制」,康熙皇帝生前即已為自己在清東陵尋得一“風水”上佳之地,並亦開始了陵寢的建造工作。

康熙皇帝陵寢名為“清景陵”。位於昌瑞山其父孝陵(順治皇帝陵)之東約1公里處。景陵於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開始建造,前後歷時五年,於1681年(康熙二十年)工程全部告竣。

康熙皇帝的景陵開創了歷代帝陵的一個先例,即先葬皇后,後留地宮門不關閉以待皇帝最後奉安地宮。

這是因為在康熙之前歷代封建王朝,帝陵建造及奉安大都遵循“卑不動尊”的禮制。即除非萬不得已,帝陵第一位入葬的必須是皇帝本人。若皇后先於皇帝之前亡故,則一般是先將皇后棺槨臨時停放一處,這叫“暫安”,待皇帝百年入葬地宮後,再將皇后棺槨遷入。

而康熙皇帝景陵帝后的葬入次序則打破了這一歷史規制。

景陵地宮除康熙皇帝外,還葬有:

——孝誠仁皇后(輔臣索尼孫女,康熙原配);

——孝昭仁皇后(輔臣遏必隆之女,康熙第二任皇后);

——孝懿仁皇后(內大臣佟國維之女,康熙第三任皇后);

——孝恭仁皇后(雍正皇帝之母);

——敬敏皇貴妃(胤祥之母,原為庶妃,後被雍正皇帝追封為皇貴妃)。

而至於康熙皇帝的其她妃嬪則被全部葬入景陵妃園寢。

(空中俯瞰康熙皇帝景陵)

白雲蒼狗,世事變遷。

公元1928年7月,在遵化馬蘭峪一帶駐守的國民政府軍馮玉祥的部下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將清東陵部分陵寢盜掘。

這次東陵大盜案震驚中外!埋葬有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均被其盜掘。不僅地宮內所有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連他們本人的屍首亦被拋屍棺外,慘遭凌辱。

慶幸的是,這次埋葬有康熙皇帝及其後妃的景陵僥倖逃過了這一劫難。

但好景不長,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內戰開始。這期間整個中原大地依舊是動盪不安。

城頭變幻大王旗。

1945年,盤踞在清東陵附近的一位姓張的土匪帶領一夥近300餘人的隊伍仿當年孫殿英盜掘慈禧陵的方式,亦用炸藥將景陵地宮炸開。

此時距離康熙皇帝最後葬入景陵地宮,掩封地宮入口,已過去200餘年。

同孫殿英一樣,這夥土匪亦是將景陵地宮內的陪葬品全部悉數掠走,亦將盛有康熙皇帝及四後一妃的棺槨劈開,最後將棺槨中的陪葬品也是全部盜走。就這樣康熙皇帝及其後妃的屍體凌亂的被丟棄在地宮當中,其場面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自此,景陵地宮入口一直被敞開持續了近7年。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2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決定重新清理景陵地宮。

當文物工作者剛進入景陵地宮入口後不久即被眼前的景象所驚呆,地宮由於長年滲水,早已被淹沒。且由於屍體被侵泡的緣故導致地宮入口處惡臭難聞!而且地宮由於長時間被侵泡,部分地方已出現塌方。

故為了安全起見,文物工作者不得不做出了暫時封閉地宮的決定。

(今康熙皇帝景陵地面建築)


故時至今日,景陵地宮還是處在黑暗的深水中。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他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自秦始皇以來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皇帝。

康熙皇帝一生功勳卓著,少時挫敗智擒權臣鰲拜、成年後平定三藩之亂、並在東北取得對沙俄作戰的勝利、西南消滅臺灣鄭氏政權、修繕治理黃河……

康熙皇帝一生兢兢業業,為了清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領土完整和社會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其巨大功勳故被後世讚譽為“千古一帝”。

從這一系列作為上來看,康熙皇帝是有功於中華民族的,是值得後世景仰的。

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

可憐一代聖君死後並沒有如願長安於地下。

時至今日,其屍體仍然被侵泡在冰冷刺骨的地宮滲水當中。這不得不領後人唏噓不已!


小司馬說


建國後考古專家進入康熙陵墓,為何出來後決定封墓?我們來追根究底,扒扒真相。

景陵位於遵化西北昌瑞山孝東陵之東二里許。始建於1676年農曆2月10日(康熙十五年),於1681年(農曆)2月完工(康熙二十年)。

景陵主葬,一帝四後一妃。1681年農曆3月8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奉安入景陵地宮,宮門未閉(等康熙皇帝駕崩)。1889年農曆10月20日孝懿皇后奉安入地宮門未閉。《皇朝文獻通考》1722年農曆11月13日康熙殯天,1723年農曆9月1日奉安景陵,有孝恭仁皇后袝葬,敬敏皇貴妃從葬。



目前景陵中,尚有幾個迷團未解?

一,按理說敬敏皇貴妃,康熙帝從來都不想把她入葬地宮,敏妃死於1699年(康熙38年),如果康熙想把她入葬地宮,為什麼當時不入葬?而是等到1723年(雍正元年9月1日時),才由雍正將她追為皇考皇貴妃,將她遷葬景陵,其家族合族人等也被撥出包衣。且同康熙帝,孝恭皇后同日葬入景陵?是雍正帝有什麼隱情?


二,景陵曾多次失火,其中有一次失火是在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燒毀了隆恩殿,於宣統年間才修復完建,此次大火以何而起?是守墓者盜取墓中文物,欲蓋彌彰而故意為之?1945年繼孫殿英盜掘之後,當地一姓張土匪率領300餘人,第二次盜取景陵文物,當掀開雍正帝棺木時,突然噴出一股大火,將兩名盜墓者的臉燒毀,這事是真的嗎?而1952年又因雷電再度失火。難道這景陵有火龍隱伏?

三,據說,1945年當地姓張土匪率領三百人盜盡墓中文物,而景陵帝后屍骨丟得滿地都是,但是國家文物部門,為什麼不進行清理,而是採取將景陵封閉的辦法,是為了保護文物?還是又有了什麼新的發現?至今是一個謎,使人難以猜透箇中的隱情!

我水平有限不能解開太多的迷團,有請才子佳人幫忙解開景陵太多的迷團。謝謝!


老蛇正宗


康熙皇帝的景陵確實是考古過程中出現的一次失誤,因為在1952年想要搶救性挖掘時,發現景陵內有大量的積水,無法進行挖掘工作,為了避免盜墓賊的再次光顧,只得將地宮入口再度封閉,其實當時就應該採取措施先清理,如此封閉實在是對文物的一種不負責任。

在1945年景陵就被土匪洗劫過,不少文物已經是破壞嚴重,但是還是有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在其中。而在孫殿英盜挖清東陵時,不僅僅是盜挖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也是去光顧了康熙的景陵,就是孫殿英打開的地宮入口。

當時孫殿英打開地宮入口之後,發現景陵已經有大量的積水,這種情況下盜挖是十分危險的。加上當時孫殿英已經是盜挖了慈禧墓,已經引起了各界的警覺,所以孫殿英便未封閉地宮就離開了。這就導致了景陵在1945年被土匪洗劫,遭受了重大的損失。

一直到1952年,期間一直有盜墓賊光顧景陵,這就導致景陵成為了破壞最為嚴重的陵墓。而且由於積水嚴重,大多數人認為景陵已經是錯失了發掘的最佳時機。所以在1952年考古專家來到景陵勘探後,發現景陵已經被水淹了大半,於是索性將景陵封閉,這之後徐廣源先生就一直呼籲對景陵開展搶救性挖掘,但一直無果。


小司馬遷論史


康熙景陵的首次勘察時間為1952年,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了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勘察的原因是此前景陵多次遭遇盜掘,盜洞暴露在外,任由外界空氣雨水進入地宮,所以專家們出於保護的目的,封閉了盜洞,上世紀90年代又修繕了景陵的地面建築。

那麼既然景陵已經被挖開,為什麼專家們不趁機開展考古工作呢?

其實原因不是民間傳聞的那些所謂康熙棺槨會噴火、地宮機關重重之類的,真有這麼先進的機關,景陵也不會被盜的只剩幾副骨架了。專家們之所以採取了最原始的封閉方式,主要處於幾下幾種考慮:

1、考古技術有限。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面對遭遇盜掘、汙水倒灌的景陵,不具備相應的技術條件,貿然考古,只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2、失去了考古的意義。考古是一門科學,與盜墓有著本質的區別。一般來說,考古都是被動式的,即墓葬遭遇盜墓賊破壞、或因工程建設不得不開展的搶救性發掘等,對於帝王陵墓更是應該慎之又慎。所以,考古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文物,同時也是依託出土文物來研究某一特定時期的歷史。

而康熙的景陵在道光十二年(1821年)、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遭遇失火,導致地面建築部分被毀壞;1945年12月22日地宮又遭遇土匪劫掠,幾乎所有珍寶喪失一空,毀棺拋屍,僅剩幾具骸骨浸泡在汙水中;1952年7月14日聖德神功碑亭又被雷雷電擊中燒燬。所以,到1952年時,康熙景陵基本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即便考古也沒有了意義。

1956年,在郭沫若主張下,考古專家曾主動發掘了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這也是唯一一次主動式發掘帝王陵墓(因為這座墓從未被盜,所以具備考古價值),結果因為考古技術落後,反而對定陵造成了不可修復性破壞,此後,主動發掘帝王陵被禁止。

3、考慮到民族情感。1952年時雖然清朝早已滅亡了40年,但依然有很多皇室成員,對他們來說,包括景陵在內的整個東陵都是祖宗陵寢,專家們出於這個角度考慮,也是不會輕易對東陵進行主動式發掘的。


秦皇漢武


說起康熙的景陵,可以說是清東陵最多災多難的一座,為何這麼說呢?

景陵發生的第一次災難是在道光十二年(1821年)正月,當時景陵的東西朝方先後發生大火,幸虧撲救及時,還未造成太大的火災。這一次的火災雖然僅僅燒焦了朝房簷部椽望。這次火災,引起了道光皇帝的震怒,下令嚴加查辦,但很可惜,直到他去世,這件案子都沒有破。

第二次災難是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二十日的時候,這次同樣也是火災。不過不同於道光十二年那場火災的是,這場火災非常大,硬是將景陵的隆恩殿給燒成了一片廢墟。

隨機,光緒帝派遣趙爾巽、鐵良為欽差大臣查辦此事,但也很可惜,這次追查持續了半個多月,但同樣也沒有查出起火的原因,更加找不到防火的人。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景陵第三次災難便是發生在1945年12月22日,陵墓地宮被盜掘,康熙帝慘遭毀棺拋屍,還有康熙的四個皇后,一個皇貴妃也難逃厄運。地宮內的藏寶全部被盜走,其中就連康熙皇帝生前最喜愛的國寶九龍玉杯也下落不明。這裡說明一點,這九龍玉杯雖然當時被追回來了,但是沒過多久也不知去向了。

此外,還要說明的一點是,雖然在1928年7月的時候,孫殿英曾經對康熙陵墓動過手,但是因為地宮內不斷湧出的“黃水”,使得孫殿英放棄了盜掘景陵的念頭。所以在當時,景陵並未受到多大的創傷,所以不能算作是一次災難。

景陵第四次災難是聖德神功碑亭被雷火燒燬。

1952年7月14日,景陵的聖德神功碑被雷電擊中,隨機起火,高達28米,重簷歇山頂的聖德神功碑亭在瓢潑大雨中被化為灰燼。

以上便是景陵所經歷的四次大災難。其實,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來時,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景陵地面的建築就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其中,二柱門西柱倒地摔斷,牌樓門西數第三柱倒地被摔成三截。隆恩門前的三路三孔拱橋的石欄杆全部被推倒鑿碎。神廚庫僅存搖搖欲倒的省牲亭,神廚、南北神庫都已被毀無存。這四組建築的殘破程度在清朝皇帝陵中是最嚴重的,可以說僅此一例!

當然了,在1952年的時候,清東陵便成立了文物保管所。當時的工作人員就把景陵的盜洞給密封了起來。但是並未對地宮內部做任何的清理。直到1995年,才開始對景陵的地面建築進行了修繕工作。

所以說,專家進入地宮查探,出來後決定封地宮的原因其實也就是因為裡面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文物了,因為早就被盜掘一空了。所以並沒有一些人說的那麼懸。


方圓文史


世人皆知乾隆墓、慈禧墓被洗劫一空,殊不知康熙的景陵也難逃此劫。建國後的考古專家進入康熙陵墓,墓中的珍寶早已經被洗劫一空,康熙與赫舍裡的身體全部浸泡在水中!建國後有考古專家進入景陵,最後決定將康熙墓葬封存,時至今日,仍舊沒有開啟。

埋葬康熙的景陵為清東陵的一部分 ,坐落在河北遵化。作為清朝最具權威性和統治力的皇帝,康熙可謂是一個活透清代的人物。平三藩、收臺灣、平定準葛爾叛亂、勘定中俄邊界並簽署了《尼布楚條約》。豐功偉績,神照天涯,就連乾隆皇帝也動不動聖祖仁皇帝怎麼怎麼的,孫子是一心憧憬、效仿著爺爺。

1928年,軍閥孫殿英在河北一帶駐軍期間,以軍事演習名義封鎖了清東陵。之後就發生了震驚中華的盜案,乾隆墓與慈禧墓被孫殿英洗劫一空。其實,孫殿英還想打一打景陵的主意,畢竟這是清朝最炙手可熱的皇帝的陵寢,但過程遠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孫殿英部很容易就打開了景陵墓穴,但是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與乾隆墓和慈禧墓不同,康熙墓中十分陰森,墓門一開便有很多黃色液體流出。孫殿英或許是出於害怕,也或許是覺得自己盜的夠本了,就原封不動的退了出去,並沒有動手。

1945年,河北地區的一支武裝再次打了景陵的主意,這個人名叫曹志福,他一股腦的盜取了康熙、咸豐和同治的陵墓。對於景陵的做法,曹志福當然是採取全部洗劫一空。曹志福作為一名冀中農民,年輕時飽受壓迫,對滿清的無能也是咬牙切齒,所以,對於滿清頭號紅人的康熙皇帝,曹志福採取了絕對的“問候”。

時間來到1952年,因為天雷劈中了景陵大碑樓,大碑樓起火,這個記載著康熙一生豐功偉績的建築付之一炬。當時的文化部羅哲文、祁英濤要去東陵調查,河北省文化局派出了河北省文物界的老前輩李正先生。

根據李正先生後來的回憶,景陵上有盜洞,李正先生等人是通過繩索進入景陵之中,洞口不大,只能允許一人通過,第一道石料大門是半開狀態,門後還有一根石柱頂著。再往裡面走,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第二個券裡有水,到膝蓋。第三個券裡水很深,水齊胸深,涼得可怕。再往裡是道圓券,圓券上面有石雕裝飾。門上有個洞,順洞往裡看,券裡全是水。水面與洞口平。所以最後的券未能進去,裡面的棺槨也未看到。”

這是李正先生在後來的回憶,這證實了景陵在1945年經歷的洗劫是毀滅性的,也證明了景陵之中確實有大量的積水。根據李正先生的回憶,放置棺槨的墓中水面已經和洞口平齊(墓葬結構是階梯式向下延伸),根本沒有辦法進去。而且景陵之中陰森滲人,尤其是積水,涼得可怕。


對於積水原因,李正先生曾解釋說是因為景陵地勢原因,三面環山,地下水脈縱橫交錯,有很大程度上是盜墓賊破壞了地表結構,從而使得地下水的外滲;還有一種原因是墓門並沒有封閉,雨水可以很容易的灌入陰森潮溼的墓穴,長久不蒸發,幾十年的積累便形成了這樣的狀況。

總而言之,1945年景陵絕對經過洗劫,而後來由於積水原因,康熙與四位皇后,一位皇貴妃的遺骨都被浸泡在水中,至今仍未清理。

由於當時條件限制,考古學家們採取了封閉措施。一直到後來,很多考古學家認為可以先做處理修繕,然後封閉,但是並沒有獲得回覆。最後,景陵外室雖然獲得了修復,但是墓葬仍舊處於封閉狀態,並沒有清理,也就是說康熙的屍骨仍舊在涼水之中浸泡著。

從此以後,帝王陵墓大都要求保護性或者搶救性挖掘,不允許自發挖掘,郭沫若曾經再三請求挖掘武則天墓,也被周恩來總理以這樣的理由拒絕。畢竟,挖掘容易,保護難!我們不能讓文物成為曇花一現的美景,而是要想辦法讓它永世長存,這才是文物發掘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