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伊利再次捍衛“霸主”地位,但這個版塊卻輸給了它!

伊利再次捍衛“霸主”地位,但這個版塊卻輸給了它!

整理丨宋瀟暘

來源丨公共食談(ID:ggst01)

全文共2214字丨閱讀需5分鐘

4月26日晚,千呼萬喚的伊利2017年年報終於發佈。

或許受“董事長潘剛失聯”事件影響,今年伊利的年報有些“難產”。好在,負面消息已逐漸落下帷幕,而伊利以總營收680.58億元,淨利潤60.03億元,綜合市場佔有率20.5%的好成績,再次捍衛了中國乳業“老大”的地位。

伊利再次捍衛“霸主”地位,但這個版塊卻輸給了它!

主營業務節節攀升

雖然遲了些,但伊利總算為2017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伊利總營收680.58億元,同比上升12.29%,淨利潤60.03億元,其扣非淨利潤同比上升17.70%;綜合市場佔有率20.5%,同比上升1.4%。此外,淨資產收益率達25.22%,連續多年保持在20%以上。

伊利再次捍衛“霸主”地位,但這個版塊卻輸給了它!

△ 伊利2017年年報截圖

進入2018年以來,伊利也經歷了不少波折,其中不得不提的自然是此前沸沸揚揚的“董事長潘剛失聯事件”。

負面消息曝出後,伊利股價一度大跌。儘管如今潘剛仍在美國治療,但如今謠言基本澄清,寫小說《出烏蘭記》影射潘剛的自媒體人劉成昆等已被跨省刑拘,股價也趨於穩定,加上這份亮眼的年報,投資者的心終於放下了。

據凱度消費者指數(Kantar Worldpanel)顯示,2017年購買過伊利產品的消費者達13.5億人次,消費者滲透率行業領先。伊利持續穩居乳品市場佔有率第一。

主營業務方面,2017年伊利保持了液態奶、奶粉、酸奶、冷飲四大產品線均衡發展的局面。

液態奶一直是伊利營收的重要板塊,2017年伊利液態奶依然表現不俗,營業收入達557.66億元,同比增長12.61%。

奶粉領域中,成人奶粉、嬰幼兒配方奶粉2017年收入64.28億元,同比上升17.83%。

冷飲方面,伊利連續25年產銷量雄踞行業第一,巧樂茲、冰工廠等已成為炎炎夏日中人們的必備產品。2017年,冷飲收入46.06億元,同比上升9.82%,繼續呈現勃發態勢。

伊利再次捍衛“霸主”地位,但這個版塊卻輸給了它!

△ 伊利2017年年報截圖

最值得一提的是酸奶業務。其王牌產品安慕希常溫酸奶在去年10月銷售收入就突破了100億,截止2017年底,銷售收入達到了129億多元,以年均超過200%的增幅佔據常溫酸奶市場的半壁江山。可以說,安慕希在常溫酸奶領域後來者居上,已經坐上了品類的頭把交椅。

此外,伊利還連續與博鰲論壇及2022冬奧會、殘奧會合作,利用官方大型活動,為品牌和經典產品打Call。

伊利再次捍衛“霸主”地位,但這個版塊卻輸給了它!

廣撒網,全品類發力

2017年,全球上市的食品飲料新品數約為26.4萬個,平均每天超過700個;在中國,2017年消費品新品個數比2015年增長15%。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在某活動中表示,品質消費時代,消費市場呈現更加“多極化”和“細分化”的態勢。

JoyDay吸果杯上市以來銷量超過億元,張劍秋介紹:“JoyDay吸果杯是一款市場首創產品,添加了歐洲脆巧克力豆和藍莓果粒。而脆巧克力豆在酸奶當中應該說是泡軟了,但是它還能保持有脆的感覺,這是產品的核心技術。”

伊利再次捍衛“霸主”地位,但這個版塊卻輸給了它!

張劍秋還談及了褐色炭燒酸奶,他提到去年這款產品的市場份額佔同類產品的42%,排名第一。伊利還繼續擴展產品線,於2017年年底推出了植選豆乳,進軍植物蛋白領域。張劍秋表示,伊利能夠連續多年保持全球乳業八強,亞洲乳業第一,正是得益於創新驅動。

最有勇氣的還是作為一家乳企,伊利竟然推出了一款能量飲料,直接入局最火爆的功能飲料市場,與領域老大紅牛叫板。不過,儘管其他新品的銷售情況都相當不錯,業內人士卻並不十分看好這款名為“煥醒源”的能量飲品。

伊利再次捍衛“霸主”地位,但這個版塊卻輸給了它!

根據2016年Mintel的報告,紅牛在中國能量飲料市場幾乎佔據了壟斷地位——78%的市場份額,接下來是日加滿和達利樂虎,第二、三名的市場份額分別是5.8%和5.3%,這樣的格局至今變化不大。在如魔爪、愛洛等競爭對手不斷湧現的能量飲料領域,雖然增速仍然可觀,但實際上已是一片紅海,包括湯臣倍健等企業也已紛紛跨界入局,競爭激烈。

今年4月份將在美宜佳、紅旗、十足便利等便利店渠道進行新品首發試銷,隨後再擴張至全國便利店連鎖系統。資料顯示,在零售價格上和陳列上,煥醒源都要“與紅牛保持一致”,定價為6元/罐,貨架排面緊挨紅牛,且以冰櫃陳列優先。未來伊利在這條路上能走多遠,仍未可知。

奶粉業務屈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伊利產業線全面開花,且各新品表現不俗,但在奶粉板塊卻被飛鶴以75億元超越,屈居第二。

事實上,伊利的奶粉業務發展進程也並不慢,成人奶粉、嬰幼兒配方奶粉2017年收入64.28億元,17.83%的增速也中規中矩。但是,曾一度瀕臨破產的飛鶴的發展速度卻可以用驚人來形容,2017年僅用11個月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70億元,整體增長超60%。而高端奶粉超200%的增長,更是助其力壓伊利,穩居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第一寶座,榮登亞洲嬰幼兒奶粉第一品牌,達到了國產奶粉品牌從未企及的高度。

伊利再次捍衛“霸主”地位,但這個版塊卻輸給了它!

2018年飛鶴鎖定的目標是100億,而它一季度的業績已經超過了25億。2018年伊利計劃實現營業總收入770億元,利潤總額75億元。雖然對於奶粉業務沒有單獨披露,但以第一季度197.53億元,同比增長25.1%,淨利潤達21.06 億元,同比增長21.3%的數據來看,仍有與飛鶴一較高下之力。

不過,伊利的競爭對手不止飛鶴一家,包括其老對手蒙牛在內的眾多乳企,都已躍躍欲試。其中,蒙牛2017年收入601.56億元,淨利潤達20.48億元,成功扭虧,雖然與伊利差距仍在,但發展勢頭良好。澳優洋奶粉表現突出貢獻13億元,其奶粉總銷售額為40億元,同比增長40%。君樂寶收入突破百億大關,奶粉業務貢獻收入在25億元上下。

幾家歡喜幾家愁,光明乳業雖然2017年營收達216.72億元,收入和利潤雙增,但2018年一季度營收為50.99億元,同比下滑4.98%,表現不佳。至於已被ST的貝因美,2018年一季度仍然表現疲軟,營收5.44億元,同比下滑36%;淨利潤791.55萬元,同比下滑28%;扣非後虧損4073.61萬元。

伊利再次捍衛“霸主”地位,但這個版塊卻輸給了它!

註冊制正式落實後,市場洗牌已經開始,乳企進入競爭最激烈的關鍵時期,誰能把握這一關鍵時機,搶先贏得關鍵市場份額,誰就能為未來市場爭取到更多贏面。伊利如今表現不錯,但強敵林立,不可懈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