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2家暫停交易,3家不到賬!套現類APP、二清pos接連被曝!

2家暫停交易,3家不到賬!套現類APP、二清pos接連被曝!

近期整頓風暴再度來襲,支付行業又進入了監管嚴查期。包括哆啦雲等3款無卡支付產品、POS產品等均被曝出了暫停交易的信息,同時不到賬問題明顯!雖然均表明將加快處理速度,但是用戶方面依然感覺過於緩慢。

支付市場整頓之風愈刮愈烈,更多不合規的公司和APP被曝光。近日,有消息稱中國銀聯發佈《關於防範轄內機構業務違規可能引發衍生風險事宜的通知》,提醒銀聯各地區分公司防範轄區內機構業務違規風險。而就在這之前,銀聯再次更新了《銀聯卡支付應用軟件未報備黑名單》,新增8個支付品牌,總數上升至320家。

無卡支付類APP存4重風險

消息稱,近日中國銀聯指出總行支付結算司不久前下發的《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2018年重點抽查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各分支行支付結算處開展2018年銀行和非銀行支付機構抽查工作提出指導意見,要求重點抽查轄內機構是否存在為無證機構提供支付業務、商戶入網審核薄弱、商戶真實性管理違規、代收業務管理不嚴等業務違規情況。

根據文件顯示,利用無證支付機構的“線上錢包”類APP進行非法套現的現象呈現高發趨勢。該類APP以“金融創新”為幌子,提供支付渠道、商戶類型任意變換的構造虛假交易的套現服務,用戶僅需下載APP應用,在線完成手機註冊、實名認證、綁定結算借記卡與消費卡,即可任何時間任意選擇通道發起無卡交易、提現。

由於較多的無證支付類APP均採用傳銷的運營模式,並利用次級等級客戶投機心理,以低費率(約0.5%左右)、高分潤、招商返點刺激推廣,短期內用戶增長迅速。據統計。2017年10月起,髮卡機構報送套現欺詐金額中通過無卡渠道發起的佔比逐月上升,2017年10月前該比例普遍不足1%,2018年1月已經上升到8%,上升趨勢明顯,且高度集中於部分地區及收單機構的公繳類商戶。此外,文件還指出無證支付類APP易成為滋生電信詐騙風險新手法的溫床;部分機構違規開放支付通道,對通道內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把控不足,淪為違法犯罪資金轉移渠道;無證支付機構賬戶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信息洩露風險。

對此,銀聯將全面排查轄內業務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開展整改工作,包括線上商戶及已接入的P2P商戶或以其他名義接入但實際開展P2P業務員的商戶。同時,推動業務合作方全面開展賬戶信息安全合規評估,完善用戶身份驗證機制和訪問權限控制。

320家支付品牌要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通知》還明確指出了四個APP,包括哆啦雲、浪莎支付、愛卡卡、穩穩卡管家。其中,浪莎支付、穩穩卡管家還出現在銀聯公佈的《銀聯卡支付應用軟件未報備黑名單》中。

此前,根據銀聯2015年12月份發佈的專項整頓通知,要求對支付應用軟件和移動支付終端硬件進行報備和認證,並明確給出時間表。未完成認證的按照五號令的規定,銀聯可以按照單臺50萬的處罰標準進行處罰。2016年5月,銀聯再次下發《關於移動外接設備受理終端規範工作要求的通知》,明確違規未報備終端關停時間,並要求各收單機構進行關停信息承報,對於不能按時報備,納入黑名單的設備進行嚴格約束,並報備人民銀行。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銀聯自2016年4月13日開始陸續公佈了銀聯卡支付應用軟件未報備黑名單明細表,對整肅支付行業違法違規起到了很好地警惕作用,也避免了二清品牌發展壯大的可能。截至目前為止,總計共有320家手刷品牌和聚合支付品牌因為未向銀聯報備而被拉黑。

6月底前清除無證經營支付業務

在去年年底,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就曾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銀辦發[2017]217號),針對無證支付機構進行集中整治,要求在2018年6月徹底清除無證經營支付業務的違規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