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說“大多數遊客其實並未真正感受到最本地的東西”,你贊同嗎?

Y616388166


我非常贊同,每年都會有大量遊客來到廈門。旅遊景點和旅遊路線這麼多,未必每一條都能滿足旅客需要的。

我是標準的90後,我們這代人嚮往“揹包客”和“自由行”。喜歡特色民宿或者旅行社統一定酒店、價格方面也是會便宜一點。

我們當地人的生活規律其實非常簡單,都有自己的一條生活路線。與商業化的旅遊景點相比未必高大上,確實講究兩個字“實在”

大多時間每天清晨都是以一壺茶開始的、也可能套餐A面線糊+滷蛋+油條、套餐B:花生湯+蛋花+油條、套餐C:一壺鐵觀音+素餅+爬個山。可能福建人會養生就是這麼被傳出去的吧。


至於喜歡拍照的旅客來講、廈門大學、廈大白城、沙坡尾、萬石植物園、集美學村是必去的地方。這幾個地方目前還保持著不是很濃重的商業氣息。



至於喜歡美食的的旅客來講、局口街、八市、潮福城、廣式茶點陶陶居,都是比較接地氣的活動路線。


廈門日記簿


其實,這種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拿我所生活的寧波來說,過來旅遊的人在吃方面往往都會去吃湯圓。其實,我個人覺得,寧波的湯圓和其他的地方的真的差別不算特別大,雖然寧波湯圓的名氣在外。相比之下,那些隱藏在寧波街頭的小吃,才更加值得發掘,儘管很多隻有寧波本地人才知道。

這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是灰汁團,還有一個就是青麻餈。第一次吃灰汁團是我的一個寧波的同事帶來的,一直聽說是用鹼水製作的,所以想嚐嚐看,結果第一口下去就不想在吃這玩意了,味道真的很奇怪!然而我很多寧波的同事和朋友卻都很喜歡。

至於青麻餈,也是一個同事在吃被我給蹭了一口,不過這個味道在我看來就好多了。雖然青麻餈本身就是糯米,但是艾草的香氣特別濃厚,融入到糯米之中帶有一種自然的味道。


但是,對於來到寧波旅遊的遊客來說,卻沒有太多的機會去體驗這些最寧波的味道,畢竟行程有限。想要體驗的話,也就會去品嚐一下寧波湯圓,如果去奉化的話可能還會去嘗一下溪口千層餅,其他的估計真的很難排在行程裡面了。但是正是這些東西,才構成了最地道的寧波風味。


西門町吃在寧波


大多數人到外地去旅遊,就是吃喝玩樂,但是如果您到了旅遊景點,沒有認識個本地網友或驢友,那您往往去的地方就是標誌性的,被過度包裝和宣傳的景點,而且吃也吃不到經典的東西。比如說不少朋友到了韶關吃喝玩樂,您不深入瞭解,還真的感受不到最本地的東西。



玩的往往就只知道丹霞山和南華山,吃飯也就是路邊隨意找。實際上,還有東華禪寺,雲山寺,大雄鑑寺,別傳寺,雲門山,南嶺國家公園,樂昌溶洞,國家森林公園,廣富新街,翁源蘭花小鎮,經律論文化小鎮,嶺南詩歌小鎮,雄州公園,芙蓉山,皇崗山,不細細打聽,您還真不瞭解到那麼多美景。


此外,實際上到了外地,遊客要吃,往往就得到小街小巷裡面,找老字號,找老牌,但是如果您是外地來的,即使您從這些暖心老店走過去,您也不一定會駐足,您可能沒有想到這麼破舊的店裡面,居然有那些正宗的本地美食。

像四興很多地方花錢少,卻有著十足的本地特色,老店,老得不能再老了。在韶關,除此之外,市區的景點,除了風采樓,通天塔,韶陽樓,百年東街,中山公園,您如果不瞭解本地歷史,您肯定找不到這些有故事,有歷史,有文化的地方。躲在風采樓附近巷子裡的韶州府學宮,北宋名相餘靖就是在這裡考中進士的。所以說,去一個地方旅遊,還真得下足功夫,做足功課,要不然就是瞎逛,就是走馬觀花。

亞北農產品


這個說法,我贊同。因為很多人去旅遊,都是趕趟兒去看一些景點,逛一些亂七八糟的美食街之類的,特別是那些跟團旅遊的人,根本無法真正體會到一個城市最本地的東西啊。因為你這樣去旅遊,回去之後,你的記憶也只有這些所謂的景點,還有一堆你和這些景點的合照,其實你都沒有真正感受這座城市。你只是去那裡住了幾次酒店,看了一些你在家都能通過圖片、視頻就能看到的景點。

我認為,在旅行中要真正感受一個城市最本地的東西,應該是去吃一吃這個城市最地道的一些美食小吃、逛一逛這個城市的人,最喜歡去的那些街道,和這座城市裡的人聊一聊。比如說我,前段時間去了一趟長沙,我覺得我這次去就是真正體會到長沙一些最本地的東西。我去長沙,住的是民宿,是長沙一個非常老的小區,房主給我推薦了很多附近的小吃店,我都一一去嘗試了,每次去買東西,都會和老闆聊一聊。然後像一個本地人一樣生活。而且我真的一個景點都沒去,就是在長沙吃吃吃,逛逛逛,體會生活。


玉林身邊事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往往是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沉澱積累的。

而我們現在所謂的旅遊業,無非就是一種走馬觀花的淺淺介入。

想要在幾天的時間內,真正地融入一座城市基本上不可能。

旅遊,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變成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家一想,啥都不知道。

所以說,真正的旅遊,不是一種簡單的對風景的觀賞,而是對一座城市的人文的剖析。

就比如,現在來三亞旅遊的人越來越多。而真正能夠感受到三亞最本真純樸的城市文化的能有幾個。

基本上都是選擇一家酒店,邂逅二三片海,逛他三五個景區,吃它七八道美食,花上上千至萬的人民幣。

而你所感受的海,只是玩沙灘,游泳潛水。而在三亞蛋家人的眼裡。他們的海,是一個家,一種盪漾,一種風情。你所吃的海鮮是酒店裡星級大廚的烹飪,只是一種美味,而當地漁民所謂的“打邊爐”,吃的是生活,吃的是韻味。

在本地人眼中,最激情的海不是酒店前的海,而是那種人跡罕至,礁石林立,可以垂釣,可以趕海,可以追趕魚和蟹的海。對於本地人來說三亞的雨林,不是景區的滑索,不是種植的蘭花,而是人煙稀少的原始森林,有著千奇百怪的花草,有著形態各異的怪石,偶爾有小動物竄至腳下,也充滿著各種危險的蛇蟲。

而大多數本地人也不太喜歡有名氣的景區。他們更覺得小眾的景區才更有有氣息。就比如,三亞的夜晚,如果讓本地人帶你去,他一定會帶你去駿達車技表演館這樣激情的景區。

所以,城市的文化不在鋼筋和水泥,而在小橋流水,不在於豪華奢侈,而在鄉野小村。


大嘴大師


有人說:大多數遊客其實並未真正感受到最本地的東西,我覺得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個人不太贊同這種說法的。桂林這邊的旅遊資源挺豐富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挺濃厚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氣挺響亮的,吸引全國各地的人們來桂林旅遊,來桂林欣賞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灕江風景區的名氣很響亮的,風景確實挺不錯的。

外地人來桂林旅遊,大多數人都是奔著灕江風景山水奇觀和陽朔西街而來的,大家想親身體驗一下灕江秀美風光,去西街泡酒吧逛民俗店鋪購買伴手禮回家送人。桂林當地的民風比較淳樸,當地人熱情好客,心地善良,挺容易相處的。大家來桂林可以體驗到桂林的風土人情,比如說農曆三月三的時候大家可以去龍勝龍脊梯田景區感受地道的民俗活動,少數民族同胞們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民俗活動,大家唱山歌跳竹竿舞品嚐彩色糯米飯,盡情展示民族風情,吸引很多遊客參與其中。


桂林新鮮事


我很贊同,去過很多地方旅遊,有時候旅遊完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去一個地方旅遊,是為了什麼?

在我看來,我的目的就是去感受本地人的生活,體驗和自己不一樣的生活,可是去了一個新地方之後,去的都是那些本地人根本很少去,或者根本不去的旅遊景點,有時候去那些人文景觀,自己家鄉沒有,倒是有不少的新鮮體會,像有的地方去了之後感覺根本沒有意義。

感受最本地的東西在我看來就是和本地人感同身受,試著用本地人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地方生活一下,體會一下不一樣的樂趣,體會一下別人的生活,這個其實看似簡單,但很難做到。

比如拿吃的舉個例子,本地人都是吃一些本地口味比較好的食物,外地人其實想嚐嚐特別地道的本地食物,但是往往吃不到,吃的都是商家引導的價格高,味道一般的食物。

體會最本地的東西,得多和本地人接觸,多走進那些本地人的生活,可一般遊客去的都是那些專門為外地人設置的景點,看完拍照就結束了,根本沒有最本地的體驗,

要想體會最本地的東西太難了,因為時間,精力,旅遊性質等等各種原因,總是事與願違。


遊客視覺


我贊同大多數人來到一個城市旅遊只去一些各大網站,或者旅遊攻略裡出的觀光景區和旅遊景點。


住的地方也是比較靠近景區的酒店,吃飯就去專門的美食一條街,或者有名氣一點的飯店。然後玩到了,玩完了也就離開了。甚至除了買賣交易,問路,都沒有和本地人正經說過話。這個過程對於旅遊的人來說是新鮮的,他們在感受未知,所以他們把一些僅僅接觸到的淺顯的東西當做是這個城市的東西。

但其實一個城市是有歷史的,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形成一種氛圍,人們就在這種氛圍裡朝夕生活,日積月累,形成的一種行為習慣,甚至養成性格,才是這個城市最本地的東西。反過來說這個城市的旅遊景點,這些地方周圍往往充斥著各種各樣只為圖利益的小商小販,甚至不擇手段,有點坑人的感覺,會給自己的城市帶來不好的影響。

所以說,大部分的遊客來到一個城市,是不會真正瞭解這裡最本地的東西的。如果想要深入瞭解,那就安定下來吧。


包頭吃喝玩樂攻略


筆者是贊同這樣的觀點的。其實無論是哪一個地方,大小城市都會有精髓所在,比如一截城牆,一段歷史,在筆者的家鄉邵陽,就是一個富有悠久歷史的地方,這裡景點頗多,來往遊客也很多。


很多人都到過很多地方,聽過很多故事,感慨過很多情結,不過相信大家都是走馬觀花,很多歷史和精髓如果沒有展現在大家面前,大家也不會嘗試著去挖掘,也就是說,遊客們並不會感受到最本地的東西。就拿筆者的某次旅遊經歷來說,我曾經去過一個古城牆一樣的地方,說是景點,其實不過就是一個頹坯的圍牆,其實對於我這種沒有什麼審美觀念的人完全不知道怎麼去欣賞,如果不是在那裡立了一塊介紹的牌子,我也不會知道這是一處歷經百年滄桑的遺址,頓時敬佩之心油然而生,這也說明了去到一個地方旅遊,很難把景點的精髓理解透徹。隨著旅行社一起的遊客們更是如此,雖然有導遊講解,但遊客太多,不一定每個人都能聽得到,所以大家也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精髓。


關注邵陽那些事


座標新疆,非常贊同!

很多來新疆旅遊的人,都買不到新疆真正的好玉

我參加過1次本地的旅遊團,快結束的時候導遊把我們帶到商場的玉器城,還真有遊客去買玉,花了3000塊錢,買的卻很一般。其實,新疆真正懂玉的人(土豪除外)很少去商場買玉,都是自己去戈壁灘撿,撿不到的話去山裡的老鄉家收購。比如新疆瑪河玉的手鐲,商場裡動輒2000元、3000元,拿著這些錢到山裡收購,都可以買一塊差不多的籽料了,一塊籽料可就厲害了,打上5個鐲子沒問題。

很多來新疆旅遊的人,都沒吃到過正宗的新疆奶酪

每次看到超市裡、旅遊購物店裡賣的奶酪就想笑,簡直在過家家,吃著甜甜的,根本不正宗。真正的新疆奶酪都是家裡手工做的,聞著甚至有些臭味,吃起來也特別酸。很多人都吃不慣,但堅持吃上兩塊就會沉醉其中,再也看不上普通的奶酪,我就是個例子,哈哈哈。下圖是正宗的新疆奶酪(奶疙瘩)

我是烏魯木齊的小冰,喜歡我的文章記得給我點個贊,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