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有家奶茶店推出微信小程序,可以线上下单付款,约好时间去店里自提就行,拿了就走,免去了排队的麻烦。

看到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站在没什么人的奶茶店门口,却被店员告知前面还有20多个订单,需要等40分钟。老人笑眯眯对身边的「闺蜜」说:「老了就是跟不上时代,想试试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买都买不到。」

那一刻突然觉得,这个智能时代在给世界上每一个人提供着便利,除了老人。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有一天,我妈跑来问我吃鸡是什么意思。我帮她下载了一个,但教得很费劲。半个小时后,我妈把游戏删了,说看得眼花。

我知道,其实她只是想找个借口跟我说说话。

截至到2017年底,App Store一共有220万个手机应用。但你打开应用商店找一找,面向老人的APP寥寥无几。

现在什么都可以联网,在手机上点外卖、付款、打车……我们都觉得很方便。

但我总在想: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玩不转那些千奇百怪的App的老人,该怎么办?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站在路边,看着空车一辆接一辆开过,但没有车为他们停下,因为都已经在网上被派单了。

买回家一台智能电视,希望能给他们解闷儿,但他们看着花花绿绿的屏幕不知所措。

在超市,大家都用手机二维码支付,刷完就走非常潇洒,他们还在低头找零钱。

前阵子发烧去看医生,医院已经开始普及智慧医疗了,从挂号到看病付款,全部都可以用手机完成。第一次使用,我在手机上鼓捣了半个小时,才走完整个流程。

自己面对一个陌生的智能系统都有点吃力,换成我爸妈可能直接崩溃了,更别提一号难求的专家号,我用手机都不一定能抢得到。

当我们享受着智能时代带来的便捷时,老年人却可能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迷失感」。

比起智能手机,更让人懵逼的是老人机。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曾经想给我奶奶买部老人机,在网上查了大量资料后发现,所有品牌的老人机无一例外,强调的都是巨大的按键、震破耳膜的高音喇叭、SOS求助键外加手!电!筒!!!

我不懂这些手机厂商是觉得老人平时有很多户外探险吗?为什么这么需要手电筒啊!

说白了,老人机就是一群年轻人用自己的想法给老人做手机,大部分买老人机的也是年轻人,根本没考虑老人真正的需求。更可怕的是,老人机现在成了低端、廉价的同义词。

在这个智能手机争先恐后优化用户体验的时代,老人机却仍然在坚持用没头脑的逻辑为老人服务,这是根本上的一种思考缺失。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比起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或者给老人买老人机。更重要的是,在追求一切智能化的时代,是不是更应该尊重一下这个社会的差异性?

上周,我爸驾照到期,交警大队有自助通道,一台机器可以现场直接给你换证、塑封,不到十分钟搞定走人。这种利民的措施当然获得大家交口称赞。但我爸不会用,他只能去现场老老实实排队,再等一两个礼拜才能拿到。

不止老人,很多农民工,文盲,残疾人,甚至是一些拒绝只能应用的普通人,他们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新科技、新产品,或者一知半解,或者有心无力。

认识个年轻人,是个别人眼中的异类。他不喜欢在网上购物,喜欢去商场,可以摸到实物的触感;也没开通过支付宝,因为不想每天担心手机安全问题;不发朋友圈,拒绝别人围观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说这样的人老土,跟不上潮流,但是在这个智能时代的影响下,这种不合群可能被理解成一种错误。

这个社会最好的样子,应该是「最短的那块木板」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比如,保留一定比例传统渠道,不让老人、残疾人或者其他群体,被阻挡在数字屏障之外。

大部分人在歌颂智能化社会的到来,我忍不住想,他们怎么办呢?

我看着他们迷茫地接受这个飞快的世界,然后笑着叹口气走开的样子,总会想到奶茶店门口的那两个老奶奶,也总会从那个背影里看到未来老去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