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我媽問我「吃雞」是什麼,我笑過之後很難過

我媽問我「吃雞」是什麼,我笑過之後很難過

我媽問我「吃雞」是什麼,我笑過之後很難過

有家奶茶店推出微信小程序,可以線上下單付款,約好時間去店裡自提就行,拿了就走,免去了排隊的麻煩。

看到一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站在沒什麼人的奶茶店門口,卻被店員告知前面還有20多個訂單,需要等40分鐘。老人笑眯眯對身邊的「閨蜜」說:「老了就是跟不上時代,想試試年輕人喜歡的東西,買都買不到。」

那一刻突然覺得,這個智能時代在給世界上每一個人提供著便利,除了老人。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有一天,我媽跑來問我吃雞是什麼意思。我幫她下載了一個,但教得很費勁。半個小時後,我媽把遊戲刪了,說看得眼花。

我知道,其實她只是想找個藉口跟我說說話。

截至到2017年底,App Store一共有220萬個手機應用。但你打開應用商店找一找,面向老人的APP寥寥無幾。

現在什麼都可以聯網,在手機上點外賣、付款、打車……我們都覺得很方便。

但我總在想:不太會用智能手機,玩不轉那些千奇百怪的App的老人,該怎麼辦?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站在路邊,看著空車一輛接一輛開過,但沒有車為他們停下,因為都已經在網上被派單了。

買回家一臺智能電視,希望能給他們解悶兒,但他們看著花花綠綠的屏幕不知所措。

在超市,大家都用手機二維碼支付,刷完就走非常瀟灑,他們還在低頭找零錢。

前陣子發燒去看醫生,醫院已經開始普及智慧醫療了,從掛號到看病付款,全部都可以用手機完成。第一次使用,我在手機上鼓搗了半個小時,才走完整個流程。

自己面對一個陌生的智能系統都有點吃力,換成我爸媽可能直接崩潰了,更別提一號難求的專家號,我用手機都不一定能搶得到。

當我們享受著智能時代帶來的便捷時,老年人卻可能面對著越來越多的「迷失感」。

比起智能手機,更讓人懵逼的是老人機。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曾經想給我奶奶買部老人機,在網上查了大量資料後發現,所有品牌的老人機無一例外,強調的都是巨大的按鍵、震破耳膜的高音喇叭、SOS求助鍵外加手!電!筒!!!

我不懂這些手機廠商是覺得老人平時有很多戶外探險嗎?為什麼這麼需要手電筒啊!

說白了,老人機就是一群年輕人用自己的想法給老人做手機,大部分買老人機的也是年輕人,根本沒考慮老人真正的需求。更可怕的是,老人機現在成了低端、廉價的同義詞。

在這個智能手機爭先恐後優化用戶體驗的時代,老人機卻仍然在堅持用沒頭腦的邏輯為老人服務,這是根本上的一種思考缺失。

我妈问我「吃鸡」是什么,我笑过之后很难过

比起教老人用智能手機,或者給老人買老人機。更重要的是,在追求一切智能化的時代,是不是更應該尊重一下這個社會的差異性?

上週,我爸駕照到期,交警大隊有自助通道,一臺機器可以現場直接給你換證、塑封,不到十分鐘搞定走人。這種利民的措施當然獲得大家交口稱讚。但我爸不會用,他只能去現場老老實實排隊,再等一兩個禮拜才能拿到。

不止老人,很多農民工,文盲,殘疾人,甚至是一些拒絕只能應用的普通人,他們面對這些琳琅滿目的新科技、新產品,或者一知半解,或者有心無力。

認識個年輕人,是個別人眼中的異類。他不喜歡在網上購物,喜歡去商場,可以摸到實物的觸感;也沒開通過支付寶,因為不想每天擔心手機安全問題;不發朋友圈,拒絕別人圍觀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說這樣的人老土,跟不上潮流,但是在這個智能時代的影響下,這種不合群可能被理解成一種錯誤。

這個社會最好的樣子,應該是「最短的那塊木板」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顧。比如,保留一定比例傳統渠道,不讓老人、殘疾人或者其他群體,被阻擋在數字屏障之外。

大部分人在歌頌智能化社會的到來,我忍不住想,他們怎麼辦呢?

我看著他們迷茫地接受這個飛快的世界,然後笑著嘆口氣走開的樣子,總會想到奶茶店門口的那兩個老奶奶,也總會從那個背影裡看到未來老去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