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山东邹平房价过万?

Deer曙光


记得04年在邹平工作时哪里可是人山人海的!因为那时候邹平县的支柱产业是魏桥棉纺织和魏桥电解铝,染织,这些可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企业,尤其是女工,再加上这些年的发展,像西王,长寿花,这些企业的崛起,



纺织厂里面的工人谈恋爱就会问有没有房,有房才会结婚。所以邹平县的房子属于刚需。还是必须买的,所以各大房企也看到这个商机了!就多盖房,然后屯积,然后再集体涨价,但是老百姓还是需要这个嘛!!!所以房价就会一直涨!


大刘哥


2017年,邹平房价旱地拔葱,终于进入了万元行列。小编认为邹平房价过万,既正常也不正常,下面具体说说:

一、邹平房价过万很正常

1、2017年不只是邹平,全国三四线城市房价都在上涨。邹平在滨州的房价一直偏高,17年滨城区的房价也已经过万了。在这种行情下,邹平房价过万,实在是正常不过。



2、邹平大型企业比较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要在邹平安家置业,带来了相对丰富的刚需。

二、邹平房价过万不正常

1、四五线城市房价涨到这个水平,真的是不正常。空巢拿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房价的合理性,正常应该是4-6年可以买一套房,拿自己的收入算一算合理不合理。



2、在滨州市内比较下,邹平房价可以说是最高的,但是富平的地价却远远排在滨城区后面,这一点来看也很不正常。

三、高房价对邹平的影响

1、房子是一个牵扯面很广的行业,房价的上涨能带动物价普遍性上涨,可以预见老百姓花在东区上的钱会越来越多,这对刺激消费是非常不利的。



2、如果邹平房价涨过了周边城市,那么邹平也会失去对人口的吸引力,其实也会限制地方的发展。

上面就是小编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文言状语


邹平隶属滨州市管辖。滨州在山东属于不发达地区,但邹平身为全国百强县为滨州第一,拥有魏桥、西王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大企业,经济实力十分强大,房价一直以来并不低于滨州城区。17年滨州城区好地段已突破万元大关,可想邹平房价也不会按兵不动。

邹平其实是一块香饽饽,和淄博济南一衣带水,相当于夹在济南和淄博之间的一块飞地,经过多年的行政变更,邹平反倒和滨州需跨越淄博市的高青县才能到达,现实当中受济、淄二市的影响更大,如果仅考虑地理位置,真是划给淄博啥的更合适,当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结合邹平实际情况,受外界的影响,还有城区众多的人口,较强的消费能力,房价绝对不会低于滨州城区,房价过万也势不可挡。


胶东大饽饽1


去年秋天买的7300,现在已经一万多了(图文无关)



亚得里亚海的红猪


一点也不意外,不奇怪,郑州四环旁边的房价都飙到一万三左右了,郊区一直在拆迁,再改造,以前的郑州有很多的都市村庄,热闹非凡,多少怀揣梦想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纷纷来此,可现在呢? 都生存不下去了,一个月房租两三千,普通打工一族能挣多少钱呢,很多都回老家了,做生意的却遍地开花,买的还没卖的多,挣钱难,花的也谨慎了,最没想到的是姥姥家,郑州最西南,也在去年被拆了,再无清净之地!





80后周周


据深入了解邹平青建和泰铭苑被外部炒房资金高度控盘,他们的成本价在4800-5000之间,另外该外部资金盘还扫盘了山水倾城,书香苑,和润家园的部分尾盘,并联合邹平世纪房产,爱家房产等龙头中介公司,通过虚假逐步抬高二手房交易挂牌价格,和内部倒手交易的方式炒作邹平房价,今年青建和泰铭苑交房后将是其高位抛盘的时期。 青建和泰铭苑以后的山南各类期房都是在这个形式下暴涨的价格,而且真正卖出的楼盘很少,各个开发商都在学习青建集团的模式,但风险已经非常巨大了,如果该炒房资金顺利从邹平抽离后,山南这些没有网签合同就被开发商强迫交了几十万认购款的期房会有80%以上的风险烂尾。炒房团居多,没有多少刚需。小散户注意别被套了!


W浩然正气H


邹平县房价破一万还需要时间和经济支撑,现在最贵的星河上城的房子可能破一万了,其他小区目前还没有,靠近西董这边新开发的小区也基本在8000+,大平米房子会更贵一点,现在天兴又推出了298的大平层,价格应该也是在一万左右,像状元府,文华苑,价格也都不低,二手房价格也基本都要9000左右稍好点的小区,最近富力又来拍了地,还没有销售,到时候估计价格是要突破一万的,毕竟档次在这。但是国家最近在抑制房地产行业,在贷款方面进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价格,因为现在的销售,都是全款会有较大的优惠幅度,还是缺钱,刚需怎么都要买,越早越好,不是刚需看经济情况,就目前来看,房产还是比较保值的投资方式。


Pvcpp板生产


17年这一轮上涨是普遍性的,中国经济到了现在这个体量,流动性存在过剩的倾向,另一方面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实际收入之间的不协调矛盾,两大方面导致房价普遍上涨,流动性很充足,但是分配机制出现问题,流动性只能进入传统的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另一方面分配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实际收入偏低,进一步拉大实际购买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以至于越来越高,越来越买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