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山東鄒平房價過萬?

Deer曙光


記得04年在鄒平工作時哪裡可是人山人海的!因為那時候鄒平縣的支柱產業是魏橋棉紡織和魏橋電解鋁,染織,這些可都是人員高度密集的企業,尤其是女工,再加上這些年的發展,像西王,長壽花,這些企業的崛起,



紡織廠裡面的工人談戀愛就會問有沒有房,有房才會結婚。所以鄒平縣的房子屬於剛需。還是必須買的,所以各大房企也看到這個商機了!就多蓋房,然後屯積,然後再集體漲價,但是老百姓還是需要這個嘛!!!所以房價就會一直漲!


大劉哥


2017年,鄒平房價旱地拔蔥,終於進入了萬元行列。小編認為鄒平房價過萬,既正常也不正常,下面具體說說:

一、鄒平房價過萬很正常

1、2017年不只是鄒平,全國三四線城市房價都在上漲。鄒平在濱州的房價一直偏高,17年濱城區的房價也已經過萬了。在這種行情下,鄒平房價過萬,實在是正常不過。



2、鄒平大型企業比較多,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他們要在鄒平安家置業,帶來了相對豐富的剛需。

二、鄒平房價過萬不正常

1、四五線城市房價漲到這個水平,真的是不正常。空巢拿房價收入比來衡量房價的合理性,正常應該是4-6年可以買一套房,拿自己的收入算一算合理不合理。



2、在濱州市內比較下,鄒平房價可以說是最高的,但是富平的地價卻遠遠排在濱城區後面,這一點來看也很不正常。

三、高房價對鄒平的影響

1、房子是一個牽扯麵很廣的行業,房價的上漲能帶動物價普遍性上漲,可以預見老百姓花在東區上的錢會越來越多,這對刺激消費是非常不利的。



2、如果鄒平房價漲過了周邊城市,那麼鄒平也會失去對人口的吸引力,其實也會限制地方的發展。

上面就是小編的一些看法,不當之處,請予指正。


文言狀語


鄒平隸屬濱州市管轄。濱州在山東屬於不發達地區,但鄒平身為全國百強縣為濱州第一,擁有魏橋、西王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大企業,經濟實力十分強大,房價一直以來並不低於濱州城區。17年濱州城區好地段已突破萬元大關,可想鄒平房價也不會按兵不動。

鄒平其實是一塊香餑餑,和淄博濟南一衣帶水,相當於夾在濟南和淄博之間的一塊飛地,經過多年的行政變更,鄒平反倒和濱州需跨越淄博市的高青縣才能到達,現實當中受濟、淄二市的影響更大,如果僅考慮地理位置,真是劃給淄博啥的更合適,當然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結合鄒平實際情況,受外界的影響,還有城區眾多的人口,較強的消費能力,房價絕對不會低於濱州城區,房價過萬也勢不可擋。


膠東大餑餑1


去年秋天買的7300,現在已經一萬多了(圖文無關)



亞得里亞海的紅豬


一點也不意外,不奇怪,鄭州四環旁邊的房價都飆到一萬三左右了,郊區一直在拆遷,再改造,以前的鄭州有很多的都市村莊,熱鬧非凡,多少懷揣夢想的年輕外來務工人員紛紛來此,可現在呢? 都生存不下去了,一個月房租兩三千,普通打工一族能掙多少錢呢,很多都回老家了,做生意的卻遍地開花,買的還沒賣的多,掙錢難,花的也謹慎了,最沒想到的是姥姥家,鄭州最西南,也在去年被拆了,再無清淨之地!





80後周周


據深入瞭解鄒平青建和泰銘苑被外部炒房資金高度控盤,他們的成本價在4800-5000之間,另外該外部資金盤還掃盤了山水傾城,書香苑,和潤家園的部分尾盤,並聯合鄒平世紀房產,愛家房產等龍頭中介公司,通過虛假逐步抬高二手房交易掛牌價格,和內部倒手交易的方式炒作鄒平房價,今年青建和泰銘苑交房後將是其高位拋盤的時期。 青建和泰銘苑以後的山南各類期房都是在這個形式下暴漲的價格,而且真正賣出的樓盤很少,各個開發商都在學習青建集團的模式,但風險已經非常巨大了,如果該炒房資金順利從鄒平抽離後,山南這些沒有網籤合同就被開發商強迫交了幾十萬認購款的期房會有80%以上的風險爛尾。炒房團居多,沒有多少剛需。小散戶注意別被套了!


W浩然正氣H


鄒平縣房價破一萬還需要時間和經濟支撐,現在最貴的星河上城的房子可能破一萬了,其他小區目前還沒有,靠近西董這邊新開發的小區也基本在8000+,大平米房子會更貴一點,現在天興又推出了298的大平層,價格應該也是在一萬左右,像狀元府,文華苑,價格也都不低,二手房價格也基本都要9000左右稍好點的小區,最近富力又來拍了地,還沒有銷售,到時候估計價格是要突破一萬的,畢竟檔次在這。但是國家最近在抑制房地產行業,在貸款方面進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價格,因為現在的銷售,都是全款會有較大的優惠幅度,還是缺錢,剛需怎麼都要買,越早越好,不是剛需看經濟情況,就目前來看,房產還是比較保值的投資方式。


Pvcpp板生產


17年這一輪上漲是普遍性的,中國經濟到了現在這個體量,流動性存在過剩的傾向,另一方面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與實際收入之間的不協調矛盾,兩大方面導致房價普遍上漲,流動性很充足,但是分配機制出現問題,流動性只能進入傳統的房地產市場推高房價,另一方面分配機制的不健全導致實際收入偏低,進一步拉大實際購買力與實際需求之間的距離,以至於越來越高,越來越買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