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经历了什么?

没有斑马


楼兰,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传奇古国。位于现在的中国新疆罗布泊附近,有楼兰遗址,如果去旅游的话,现在还能看到。楼兰遗址又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古城”,楼兰古国的消失,为这座两千多年前的城市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楼兰国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曾经是汉朝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楼兰古国,前后存在600多年的时间,最后被北魏灭国。

在西汉的时候,整个楼兰国的总人口也就两万人左右,还没有今天的一个县城大。但是因为楼兰国位于通往西域三十六国的要冲,商旅云集,热闹非凡,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

楼兰地处西域的最东面,汉朝使者要出使西域,和西域诸国搞好外交关系,首先就必须经过楼兰这个国家。从地图上看,匈奴国就在楼兰北面虎视眈眈,夹在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楼兰国,由于汉朝离得太远,鞭长莫及,所以多数时间楼兰国其实处于匈奴的控制之下。

因为楼兰国经常搞些半道截杀汉朝使者的小动作,汉朝一度很头疼。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文治武功,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威名远扬。汉武帝派兵攻打楼兰,俘虏楼兰王。楼兰投降了汉朝,很快就遭到了匈奴的攻击,为了避免两面挨打的局面,楼兰王无奈之下,只好两面讨好,分别派遣儿子到汉朝和匈奴做人质,对两边都俯首称臣。

汉朝和匈奴都想单独控制楼兰,于是每一次楼兰王横死,双方都要上演一场王位争夺大战,分别派遣使者护送在本国做人质的楼兰王子回国继位。

公元92年,楼兰王死了,楼兰国派遣使者来到汉朝请求护送作为人质的王子继位,但是因为王子在汉朝犯罪,被处于宫刑,成了太监,汉朝不方便送一个太监到楼兰去当国王,于是找了个借口让楼兰国自己另外找人做国王。后来楼兰王又死了,匈奴国抢先将在本国做人质的王子送回本国继位。由于路途遥远,汉朝这边派出去的人马还没到,匈奴那边已经帮助新的楼兰王搞完了登基大典。

所以在多次的王位继承争夺战中,汉朝都是出于下风,一来二去,楼兰国就渐渐不搞两面派了,而是一边倒向了匈奴,疏离了汉朝。在匈奴的指使下,又干起了以前“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的老本行,继续截杀前往西域的汉朝使者。

对此,天朝上国很生气!不听话的楼兰过对于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和西域诸国搞好外交关系的计划而言,成了一个不得不搬除的绊脚石。

公元77年,汉朝派遣使者傅介子出使西域,主要是为了刺杀楼兰王。傅介子用财物诱惑,斩下楼兰王的首级,回朝廷复命,被封为义阳侯。汉朝再次收取了楼兰,为了防止楼兰国再次反叛,直接将楼兰改名为鄯善,迁都扞泥城。

汉朝算是将楼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楼兰仍很兴旺。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中原再也无暇顾及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在南北朝时期,北魏直接灭了楼兰国,但是楼兰古城还在,到了唐代之后,中原地区再次强盛起来,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楼兰还是夹在中间做炮灰,这时候的楼兰,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了,只能算是唐朝的一个边陲重镇。后来,不知为何,楼兰古国神秘消失,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楼兰古国的消失,据说是因为河流改道,气候变化导致。由于河床中泥沙淤积,塔里木河改道,古楼兰所在的罗布泊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史书记载:“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从此,楼兰古国在地图上被抹除了,只剩下今天看到的一片废墟。



博书


说起楼兰,它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因为楼兰曾经像今天的香港、上海般的繁华,但是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倏然消失。

慢慢地被沙漠掩埋,最终消失在沙漠中。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

古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楼兰古墓及罗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人。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文明的传入,才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

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开放、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它前后存在600多年的时间,在西汉的时候整个楼兰国总人口也就在两万人左右。

但是这里商旅云集,热闹非凡,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异常繁荣的地方,突然在公元4世纪不见了。

它不仅在前史的文献中再也没有呈现过,就连古国的地址也都不为人知了。

那么楼兰国是怎么突然消失的呢?它到底经历了什么?现在有几种学者们的猜测供参考。

一、楼兰古国经历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丝绸之路使楼兰日益富庶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和资源需求的剧增。

楼兰国孔雀河附近的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人们乱砍乱伐森林,无计划地滥用水源,这使得楼兰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孔雀河的水源也日益减少。

因为根据两千多年以来的气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便是中亚地区在日趋沙漠化。

楼兰国内本来耕地就少,加上沙漠化和盐碱化的侵蚀,水源不足。

楼兰国内的粮食生产和畜牧业无法满足需求,楼兰不得不进口粮食,许多楼兰人被迫也跑到了邻国租种土地。

当时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楼兰古城日渐干旱,更严重的是随着孔雀河支流水流的减少,楼兰人的母亲河孔雀河改道了。这下楼兰人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由于孔雀河改道,河道下游的楼兰水资源枯竭。在东汉时期,东汉驻屯军和楼兰人曾多次疏浚河道引水,但都收效甚微。楼兰人陷入了严重的缺水危机中,很多楼兰人不得不离开楼兰。

根据《魏书.西域传》的记载,楼兰国的民众逐渐南迁,迁徙到了属地若羌与且末等地,逐渐放弃了楼兰城。

而且在一场瘟疫爆发后,剩余的楼兰人也纷纷地逃离了楼兰。楼兰城被彻底地抛弃了,它最终湮没在黄沙中。

二、楼兰古国经历了丝绸之路的改线

在海上贸易时代之前,东西方贸易只有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

当时楼兰就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楼兰国内商旅云集,热闹非凡,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是公元4世纪后,自敦煌进入西域的古道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通过伊州一途外,还新开拓了交通更为方便的大海道。这样海上贸易开始盛行。

交通路线的变更,立即使楼兰丧失了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旧有的通过楼兰的路线被废弃,商人们不再前往楼兰休息,所以楼兰也开始衰败。

一个以商业为主的城市,商人们不再光顾,那么这个城市的寿命恐怕也是快到头了。

因为不能进行商业贸易,城市中的百姓也就没有了生活来源。

所以楼兰人也就慢慢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三、楼兰古国经历了战争

因为作为重地,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

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

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

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在楼兰城周边的多处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这说明当时的确经历了许多的战争。

频繁的战争,还有掠夺性的洗劫。

这不仅使楼兰的交通贸易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还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

人们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楼兰国渐渐地变的荒芜,最终消失在黄沙中。

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造成楼兰古国的消失,但是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楼兰古国成为沙漠中的废墟,楼兰的灿烂文化都永远地存在我们的追忆中。

相信有一天,我们终会揭开楼兰古国之谜的。


有书共读


西方的庞贝,东方的楼兰!楼兰,一个夹在两个大国(汉匈)中间,左右为难,踽踽独行的古国;楼兰,一个始终受环境威胁,并最终被吞没的古国。


近现代甚至未来,没有什么考古学能比得过楼兰重见天日让人激动,也不会再有类似的遗址发掘即破坏而让人惋惜!(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无论如何,楼兰古国能够出现在库木塔格沙漠的西北缘罗布泊,都是一个人类奇迹,无尽的风沙,极其干旱的环境,虽然经过千年变迁,楼兰古国时期的自然环境绝不会比现在好到哪里去。

但是,在水是生命之源的真理下,塔里木河、孔雀河以及车尔臣河的泽披,加上人类生命的顽强2,还是在楼兰古国创造了应有的文明,楼兰古国作为曾经的沙漠明珠,至今仍然让人觉得他的存在,即扑朔迷离又让人惊奇。

古楼兰最早见于文字越在公元前176年,与中原腹地的春秋战国几乎同步,随着秦朝统一六国,汉承秦制,公元前12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均经过楼兰,便向汉武帝建议与楼兰通使。

当时的匈奴崛起于秦末汉初,对中原虎视眈眈,在与楼兰的交往中,由于地缘关系,处于西域的匈奴与西域边缘的楼兰,发生关系更早。


因此,在匈奴的指使下,踏着张骞足迹西行的汉朝使节以及商人经常遭到楼兰的劫杀,对汉朝的对西北的交流产生了较大影响。

于是汉派傅介子两次出使楼兰,先杀匈奴使者,恢复“汉楼”关系,第二次入楼兰杀楼兰王,使得楼兰一时为汉所用,成为汉朝向西的重要支点。

此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平和的关系,但是楼兰古国面临的自然环境却日益恶化,直到无法生存,只剩下四处逃难的百姓,由于卫生条件的恶化,后来楼兰还大规模爆发了瘟疫。

因此,并不是楼兰古国太神秘,而是他消失的太迅速,迅速到人们未及反应,楼兰古国作为一个曾经高度发达的文明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很难讲瘟疫病毒在楼兰在罗湖拍已经尘埃落定,人畜无害,一些灵异事件的发生,本身就说明这一带还不太平,还有很多用科学观念无法解释的事情有待研究。

加之楼兰古国大量的遗存被西方盗掘倒卖,想要真切了解楼兰古国当初的模样,即使有可能,凭空里也已经添加了很多障碍,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的事情。

神秘的楼兰古国待有缘人帮他揭开神秘的棉纱,不断涌入楼兰遗址的人们,不正是想一窥究竟的探宝人嘛!


历史三日谈


三角洲的下部,座落着举世闻名的楼兰古国。在其鼎盛时期,无论是人口还是文明程度都居西域各国之首。这里又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东西方交通的咽喉,联结和传播了古老的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井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罗布文化。楼兰于晋代以后从史书中失去了记载,到了唐代人们只能从边塞诗人的诗句中依稀见到她的影子。

丰富的水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哺育了楼兰文明。秦汉时期.高山地区的降水形成积雪和冰川,下延到海拔较低的地方,流经楼兰的孔雀河水量充足,罗布泊水域广阔,孔雀河三角洲上气候湿润。楼兰古城城市布局就利用了古河道的水源,城区所有大的建筑物均建在河道两旁。绿洲上生长着茂密的植被,考古证明当时的楼兰绿洲森林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两汉时,驻军在楼兰屯田兴修水利工程使楼兰成为西城较早经营农业的地区。《水经注》记载兴修水利后“大田三年,积粟百万。”楼兰城郊的屯田和水渠遗址至今清析可辨。

楼兰在经历了五、六百年的的兴盛辉煌之后从三世纪起渐渐走向衰亡。至今发掘的楼兰文物中最晚的是公元330年。从史书中便能探得一些端倪。公元以后,东汉中期楼兰周围一带气候逐渐形成变干趋势.地表面上的水域减少,史书中一往出现的“沮泽”、“泽卤”等字样渐渐被“沙卤”所取代。究其原因,人口的增加,频繁的战争,过度的垦荒和人为的滥砍滥伐对植被的破坏都可能导致楼兰生存环境的变,,而水源的逐渐枯竭是造成楼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最根本原因。


青年史学家


根据考古调查,古楼兰就是典型的环境恶化造成的毁灭。

曾经是一处宜居的区域,但也是因为人类活动密集,不注重环境保护破坏了生态,使得脆弱的居住条件在短时间内完全垮掉。

当时的楼兰是处于有山有水有绿草的所在,更是西域商道的一个重要的枢纽。

先秦和两汉时期,楼兰是存在的,可也是开始走急速下滑的趋势。

匈奴强大会欺压它,汉朝强悍要灭它,足以证明楼兰的宿命是悲催的。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北魏给它的最后一击。

逐渐恶化的环境,哪里经受得起如此频繁的战争,生灵涂炭不说,单单是战火的蹂躏就足以那楼兰成为一片焦土,重建,再成为焦土,三番两次的折腾,彻底玩完。

因此那里的人要么归附西北,要么依居满蒙草原,不可能再生活在成为戈壁沙漠的区域。


鸿哥iouyh福小铺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楼兰?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就属他最为传奇。您如果想发个快递过去,地址就得写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当然没有那个不着调的快递员敢接这事,毕竟这嘎达就是个无人区,过去这块被叫做死亡之海。现在科技发达了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据说您如果花上三千大元就能看看那残垣断壁,沙子里的土坯墙啥的,三间房啥的,当然还有一座和古印度极度相似的佛塔。

这块遗址被贴上了沙漠中的庞贝古城的标签。说的挺美丽,其实这就是个城郭之国,全国就一座城市,占地十二万平方米,几乎就是个正方形。之所以说他神秘,是因为这嘎达在历史消失的很突然,几乎是一夜之间里面的人口就消失的干干净净,加上后来欧洲那些个强盗跑这嘎达淘宝挖走不少好东西,因为这地还死于死亡之海的范畴之内,欧洲这帮家伙在挖宝的过程中,还死了不少人,更有些遭到了团灭,所以很神秘。

那么咱就从汉朝时期的楼兰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楼兰国

《史记》中记载这嘎达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研究表明这地的人属于印欧人种,说的是吐火罗语,前前后后经过了二十一个国王,建国六百余年。

当年咱汉武帝想要打通西域,目的和大宛建立联系,这楼兰和姑师两国正好挡在了咱大汉使臣的路。这帮人也是作死,顶个瓜皮帽装傻充愣打劫咱使臣,这还不算还把咱使臣的活动轨迹告诉给匈奴人。

匈奴人和咱大汉那是死敌啊,这匈奴配合着搞了好几次劫掠。汉武帝不干了:“你个瘪犊子!你这是闹几啊?”

就命令赵破奴以及王恢带着数万大兵,拿着棍子,拽着破刀片子赶了好长一段路,就怼上了姑师,按在地上使劲的锤。接着赵破奴这就带着七百个长着胸毛的大汉,骑着高头大马这就顶到了楼兰的城门楼下边,这就是竹竿捅豆腐顺利拿下楼兰。

这楼兰傻眼了,跪地上表示自己很服气,汉武帝接到消息表示很开心,王恢这就被封为浩候。

这结果被匈奴人听到了,怒了:“咋地?欺负俺们没有胸毛是咋的?”拉着自己的大兵排排站,蹲在了楼兰的城门楼下边要讨说法。

楼兰王哭了:“俺不想惹事的!你们都牛掰!你们就把俺当那啥气放了就得了!”

于是楼兰王为了两头都不得罪,这就将自己俩亲儿子,一个给了咱大汉,另一个给了匈奴人当起了人质,这就开始了两面称臣的经历。

咱大汉瞅见了也没有言语,毕竟咱的胸怀还是比较大的,只要你不捣蛋就成。

结果,当年李广利带着汉朝大兵去搞大宛的时候,这楼兰不知好歹的又接了匈奴的命令要抄汉军的后路。那哪成啊,那个时候的汉军又不是泥捏的,你想抄就抄啊!反过来就被咱抄小道给抄了他的后路,顺道将楼兰王给拿了下来,捎带着装了囚车里,给拉回了咱大汉的地界。

楼兰王见了汉武帝。

汉武帝见了他表示很生气:“你就是个小人!出尔反尔!老是给俺找麻烦?有病啊你?”

楼兰王瞬间就哭了:“俺也不想啊,俺就屁大个地方,右边匈奴人脑袋比屁股还大,左边就是您老人家,吹口气的功夫就能让匈奴人东倒西歪的,基本上就没有俺的生存空间,不两头倒,您说俺分分钟钟就被人给灭喽!咋整?”

“瞧你那德性!算了!以后别掺和到这些事当中,被人吃了都不知道是咋回事?回去吧!”汉武帝瞅着楼兰王的样子心软了,这就放他回去了。

不过也好,经过这一家伙,匈奴人也不咋亲近楼兰人喽,好歹总算是过上了一些安稳的日子。

这代楼兰王之后挂了,这个时候的楼兰毕竟和汉朝交好,这就要将做人质的王子请回去当楼兰王。

可汉武帝瞅瞅了那个因为触犯了大汉朝律法,已经变成太监的人质,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啊!你们自己个重新立一个吧,就不用千里迢迢的跑来,找国王了!”

得,楼兰得到这么一句话,自己个弄了国王。可这国王命不好,当了没有多久,就死了。

可这消息首先就被匈奴人给知道了,人家直接将自己个家里的人质给送了回去,这人就当了楼兰王。

好吧,既然这一届的楼兰王吃了人家匈奴人的好处,当然就得向着匈奴人,所有打劫汉朝使臣的事,这帮人又开始拾掇起来了。

而这个楼兰王有个弟弟,叫尉屠耆就把这事报告给了大汉。

好吧,大汉帝国又生气了,这就派遣傅介子去了趟楼兰,三两人就把楼兰王给刺杀了,接着就立尉屠耆做了楼兰王。因为这事,咱大汉没有费一兵一卒就成事了,所以傅介子就被封为了义阳侯。

而尉屠耆感觉在这个地方再呆下去就是个棒槌,所以就迁都到了新疆若羌附近,并且改了国名叫鄯善国,原来那都城,被大汉政府给收编让兵卒们屯田了。这地传到魏晋时期,被弄成了西域长史治所。

而这鄯善国就是咱现在看到的遗址。

消失了的楼兰

到了公元四百年的时候,有个高僧西天取经(大家伙知道是谁吧)写了《佛国记》,就记载过,这地上无飞鸟,下午走兽,放眼看去只能用死人骨头当路标。

那么楼兰的灭亡说法有很多,咱就挑流传最广的说一下。

话说楼兰本来这地方很好水草也多,可架不住楼兰人没有环境保护这一部门,一帮人乱砍乱伐,这就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导致河流改道,这地方慢慢的变成了死地。

当然这不算啥,楼兰人还是想了办法去改变这一环境,还想着靠人力将改变的河道再次引回来。

可一场瘟疫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瘟疫叫热窝子病,一病一个村子,一死一大家子。

在这种灾难面前,楼兰人撑不住了,舍弃了家园,一夜之间就搬空了,向着有水有草的地方迁移。可在迁移的过程中,却碰到了大风沙,一座城就消失了,而逃出来的人却淹没在了黄沙之中。

至此这楼兰国,也就是后来的鄯善国就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当中。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楼兰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人种属印欧白色人种,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熟悉诗词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了一件事:很多诗词中都把楼兰视为敌人,以致于频频出现斩楼兰、破楼兰等字眼。比较知名的有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的《秦州杂诗》“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甚至到了近代革命战争岁月中还诞生了陈毅元帅的“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大家是不是不禁要问:楼兰和中原王朝究竟有什么矛盾?为什么频频被视为敌人?故事还得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说起。

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尤其是霍去病打通了河西走廊之后西域就成为汉与匈奴竞争的角斗场,西域小国被迫在双方之间选边站队。楼兰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正好处于汉与西域诸国往来的要冲之地,距离汉朝和匈奴都不算远。在两强夹缝之中求生存的楼兰一直采取脚踩两只船的外交策略:楼兰王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到匈奴和汉朝做人质。汉和匈奴都对楼兰这种一仆两主的反复无常的行为甚为不满,却又苦无良策——因为任何一方迫使楼兰单独臣服于己都会引起另一方的强烈反弹。

楼兰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小心翼翼地维持同汉朝和匈奴的均衡外交,然而就像其他所有试图利用强国之间的均势来为自己牟利的小国一样的是楼兰的行为注定会使自己成为汉匈争锋的竞技场:每次楼兰国王去世,新君继位之时都会重复上演汉匈质子争夺大战——汉与匈奴都希望扶植在本国做人质的楼兰王子登上王位。然而汉朝几乎在每次交锋中都落于下风——尤其是公元前92年那场楼兰王位争夺战最具讽刺意味:这次汉朝方面的楼兰质子因触犯汉朝法律而被处以宫刑,汉朝不好让一个太监登上楼兰王位,于是精心编造了一套谎言“侍子,天子爱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当立者”。在后来又一次的王位争夺战中汉朝方面又把质子送晚了,匈奴人抓住机会捷足先登。自从亲匈奴的王子继位后楼兰的外交政策就全面倒向匈奴,对汉朝则越发无礼起来。

正当楼兰对汉朝日益表露出不恭顺的态度之时另一个西域小国——龟兹更是公然截杀了汉使赖丹。于是汉昭帝派出一位名叫傅介子的使臣带着诏书去谴责楼兰、龟兹两国。傅介子到了楼兰,责备楼兰王说:“大部队就要到了,您如果不怂恿匈奴,匈奴使者经过这里到各国,为什么不报告?”楼兰王表示服罪,说:“匈奴使者刚刚过去,应当是到乌孙,中途经过龟兹。”傅介子到了龟兹,又责备龟兹王,龟兹王也表示服罪。傅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人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正在这里。”傅介子乘机率领所带的汉军一起斩杀了匈奴使者。傅介子回到京城把情况上奏,汉昭帝下诏任命他为中郎,升为平乐监。

公元前77年傅介子向当时实际执掌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建议取龟兹王首级以威慑西域诸国的计划,但霍光认为龟兹较之楼兰路远,如果一定要实践这个计划的话,那么楼兰比龟兹更合适。于是傅介子和士兵一同带着金银钱币,声称把这些东西赏赐给外国。他们到了楼兰,楼兰王看起来不愿亲近傅介子,傅介子假装离开,到达楼兰的西部边界后,傅介子指使翻译对楼兰王说:“汉朝使者带有黄金锦绣巡回赐给各国,大王如果不来受赐,我就要离开到西面的国家去了。”当即拿出金币给翻译看。翻译回来把情况报告给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财物,就来会见使者。傅介子和他坐在一起饮酒,并拿出财物给他看。楼兰王只看见了面前堆积如山的财物,却没注意到傅介子身旁的汉朝护卫强壮得足以要了自己的命。他毫无顾忌地与傅介子开怀畅饮,傅介子趁机对楼兰王说:“天子派我来私下报告大王一些事情。”楼兰王起身随同傅介子进入帐幕中,两人单独谈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刀刃在胸前相交,楼兰王立即死掉了。他的贵族及左右官员都各自逃走。傅介子告谕他们说“楼兰王有罪于汉朝,天子派我来诛杀他,应改立以前留在汉朝为人质的太子为王。汉军刚到,你们不要轻举妄动,一有所动,就把你们的国家消灭了!”

在傅介子的灭国威胁下楼兰贵族只得接受汉朝方面晚到的质子成为自己的新国王。傅介子这次千里奔袭的斩首行动随即受到汉帝国朝野上下的一片赞誉,在汉朝做人质的楼兰王子在汉朝的扶植下登上了王位,汉朝还给楼兰改了一个名字“鄯善”。这次斩首行动令汉帝国的声威响彻西域大地。楼兰尽管改名为鄯善,但身处汉与匈奴实力交汇处的地缘格局并没变化,因此改名后的鄯善国仍只能小心翼翼地在汉与匈奴之间保持平衡。直到东胡永平十六年(73年)改名后的鄯善国又迎来了一批汉朝使团,在此之前由于西汉、新莽、东汉三朝更替带来的混乱使中原王朝无暇顾及西域已有多年,这是东汉王朝建立后派往西域的第一支使团,肩负着重新打通中原与西域之间联系的重任。这支使团的由汉将窦固手下的假司马(代理司马)班超和从事郭恂领衔的。

当班超一行抵达鄯善国后国王对他们嘘寒问暖,礼数非常周到,然而后来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鄯善王态度的变化没能瞒过班超,他很快敏锐地意识到事情有了变故,于是在他多方打探之下终于得知:原来北匈奴的使者也到达了这里。为了确认这一消息的真伪,班超便把接待他们的鄯善侍者找来,出其不意地问他:“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他们现在住在哪里?”侍者感觉出乎意料,仓猝间难以回答,只好把情况照实说了。班超把侍者关押起来,以防泄露消息。接着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饮酒高会。

当大家喝到酒酣耳热之际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对我们就不以礼相待了。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绑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吗?你们看这怎么办呢?”众人异口同声道:“唯大人马首是瞻。”班超表示不如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清除匈奴使团。有人说:“这件事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毕竟咱们势单力孤。”班超却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现在发起突袭,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郭从事是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计划,我们就会白白送死。”

当晚班超率领三十六名壮士直奔北匈奴使者驻地顺风放火,同时在门口埋伏下刀斧手,一时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混乱之中的匈奴人不知汉军有多少人马,于是纷纷乱作一团夺路而逃。班超亲手击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匈奴人都葬身火海。次日当班超将此事告知郭恂时特意说明:““你尽管没有与我们一起行动,但我班超又怎么忍心独占这份功劳呢?”不得不感叹班超的情商的确很高——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为国立功于绝域之外,搏一个封妻荫子流芳后世,如果为独占功劳而得罪小人保不齐自己会落到什么下场。随即班超请来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王大惊失色,举国震恐。班超好言抚慰,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朝廷作为人质。

公元220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尽管此时刘备还在大西南打着大汉的旗帜,不过还是有很多明白人清楚地知道那个曾发出“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那个曾令四夷宾服,那个曾打通丝绸之路远播国威的大汉王朝已成为历史。接下来的三国时代被视为乱世,不过身处乱世的魏、蜀、吴三国尽管忙于彼此间的撕逼大战,但绝不容许四方蛮夷有犯境之举:曹魏征乌桓、蜀汉平南中、东吴通台湾,可以说三国之间虽战火不断,但从未失去中华尺寸土壤于外夷。早在曹丕刚承袭曹操的魏王爵位时就令苏则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 曹丕称帝之后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从此曹魏的西域长史府延续着汉代的西域都护府继续治理西域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据《魏书》记载:“黄初元年(222)二月鄯善、于阗、龟兹各遣使者奉献,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由此可见此时鄯善等西域各国仍是尊奉曹魏的统治的。

此后鄯善又先后臣属于西晋、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等政权。前秦苻坚时期鄯善王休密驮积极建议苻坚出兵西征讨西域并表示甘为向导。382年苻坚派吕光远征西域,任命休密驮为宁西将军并充任向导。420年北凉攻灭西凉,鄯善王比龙率先到姑臧城朝见北凉王沮渠蒙逊,一时间西域各国纷纷向北凉称臣纳贡。鄯善在向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等政权称臣的同时也在西域进行扩张征服活动:先后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公元448年鄯善终被北魏所灭,至此前后历经约600余年的楼兰(鄯善)古国灭亡。鄯善国灭亡后由于河水改道的缘故使当地人不得不为寻找新水源而迁徙,昔日的楼兰古国逐渐被掩埋于漫漫黄沙之中。1900年3月初楼兰古国的遗址才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楼兰,一个神奇的名字。楼兰古国,一段消失了的记忆。它去了哪儿,居于何方?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利在探险的过程中,为了寻找失踪的斧子,在罗布泊北发现了这座故城残址,使这个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国,在沉寂了一千多年后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唤醒了人们的热情。

一百多年来,楼兰古国一直是人们的向往之地,无论是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或者考古工作者,都心之向往。人们惊讶于这座古城遗址的宏伟和完整,称它为“东方庞贝城”。

根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古城曾是西域最著各的“城廓之园”,有一万四千多居民,三千多士兵,是西域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当年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商旅中心,

大批考古学者进入楼兰古城,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木器、陶器、铜器、石斧、玻璃制品、古钱币等,发现了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其中,手抄《战国策》,仅比蔡伦发明造纸晚了二百年左右,汉绵色彩艳丽,鲜艳夺目。考古中还发现了当年西晋西域长史李伯写给焉耆王的信件,即人们常说的“李伯文书”,出土了70多枚明确写有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筒。

他们斟则了楼兰古城地形图,判定,消失了的古楼兰国,曾经存在于东经89度55分12秒,北纬40度30分50秒,占地12万平方米,呈正方形,边长330米

他们还发现了一具完整的楼兰女尸,具有白种人特征,穿着羊皮衣服和羊皮鞋,头戴装饰着羽毛的羊皮帽子,有人判断说,她下葬的时候,应该是一位新娘。

台湾女作家席慕蓉,还因此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楼兰新娘》:

我的爱人 曾含泪/将我埋葬/用珠玉 用乳香/将我光滑的身躯包裹/再用颤抖的手 将鸟羽/插在我如缎的发上/他轻轻阖上我的双眼/知道 他是我眼中/最后的形象/ 把鲜花洒满在我胸前/同时洒落的/还有他的爱和忧伤/夕阳西下/楼兰空自繁华/我的爱人孤独地离去/遗我以亘古的黑暗/和 亘古的甜蜜与悲凄/而我绝不能饶恕你们/这样鲁莽地把我惊醒/曝我于不再相识的/荒凉之上/敲碎我 敲碎我/曾那样温柔的心/只有斜阳仍是/当日的斜阳 可是/有谁 有谁 有谁/能把我重新埋葬/还我千年旧梦/我应仍是 楼兰的新娘。

很多人,包括我,都是通过这首诗,知道了楼兰的存在,引起了对楼兰强烈的兴趣。

这样一个“沙漠的宝地”,只兴盛繁荣了四五百年后,就神秘的从地球上消失了,史书上也无任何记载可寻。那么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古代商业城市,为什么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呢?

综合学者们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大量砍伐树木,导至生态恶化。

楼兰在毁灭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州,是大量的砍伐树木,造成了生态的极度恶化。

为什么要大量砍伐树木呢?楼兰盛行一种墓葬,叫“太阳墓葬”,这种墓葬的特点,就是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又一层,共七层的由细而粗的圆木,圆木由内到外,有序排列,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非常壮观,整个墓穴酷似一个太阳形状,震憾、庄严、神秘,每建造一座这样的墓穴,都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楼兰虽然是块绿洲,但周边自然环境恶劣,这树砍一棵,少一棵,经年日久的,便荒芜了。

第二、罗布泊北移,导至水资源枯竭。

由于罗布泊北移,导至水资源枯竭,树木枯死,人们为了生存,只能寻找新的水源,弃城而去。而楼兰城没有了水的滋养。狂风肆虐,风沙不断堆积,终于将楼兰古城俺埋在漫漫黄沙下。

第三、战争破坏:

有的学者认为,战争,是导至楼兰毁灭的原因,在海上丝绸之路没有开通之前,东西方贸易,仅靠一条陆地丝绸之路维持,而楼兰又是必由之路,他的繁荣昌盛,自然会引起周边国家掠夺。

以上原因,仅只是猜测和推断,楼兰古国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永远都找不到答案,但关于楼兰的传奇追寻,必将进行下去。


俚说


楼兰鼎盛时期也才两千军队


谁都不是谁的谁182001894


1.风沙化严重。2.水土流失严重。3.天气干旱。4.没有环保意识。5.对大生态系统没有统筹规划。回答完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