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农村有几样东西只能借,不能还,你知道的有哪些?

用户63192468


在农村有很多讲究都挺有意思,如果不知道,会闹笑话的。我们老家是山西晋南的一个小村子,那里的人们一般不到处借东西,但有几样东西他们乐意借给你,但借出去以后可千万不要还回来。


1、熬药用的砂锅。

如果你病了需要用砂锅熬药,尽管去邻居家去借,他们都很乐意借给你,因为他们觉得:药罐子送人对自己身体好,自己的病就不会再犯了。如果你用完了就在自己家里放着,等别人来借,或者直接砸碎了事。千万不要好心地给主人还回去,人家会以为你又要把病给还回来了。通情达理的说清楚了没啥事,心思重的可得要你好看,一场训斥免不了。

2、蒸馒头用的发面团子,山西晋南人又叫"酵起子"。

蒸馒头时把这酵起子捏碎了泡温水里一晚上,第二天掺上面粉揉成馒头放案板上,盖上专门用的小棉被,等几个小时发的差不多了,直接上锅去蒸。蒸出来的馒头又白又虚,特别好吃。每次蒸馒头最后都会留下一个小馒头当这酵起子,以便下次用。


当你一不小心把这酵起子也给蒸馒头吃了,下次蒸馒头就要去借了。不过这会被村里的主妇们笑话半天的。笑话你不会过日子,不是个贤惠媳妇儿。你要去谁家借,主人一定嘲讽你几句才会掰一点给你。

但是等你发好了面团子,想还回去这酵起子,你可就要挨骂了。因为她们会觉得你是在无声地骂她也是个败家娘们。


所以那个时候村里的小媳妇,谁要是去借过酵起子,要被笑话好久。可要是谁不懂规矩送回去这酵起子,可能会被骂好久,甚至有的小媳妇打架就是因为这个。


当然啦,现在农村人也开始用起了安琪酵母粉,蒸馒头一般也不用自己发面了,甚至有的人家自己都不蒸馒头了,都是到外面馒头铺子里去买。但是这个小风俗还是应该懂的。

3、婴儿穿过的衣服。

小时候农村人不富裕,刚生下来的婴儿穿过的衣服一般都不扔掉,保存好了等亲戚朋友家新婴儿出生时,当礼物送过去。被送的人家也很高兴,觉得人家对自己家孩子看重,也乐意让孩子穿上这旧衣服。见了来探望的亲戚朋友,还要说出这小花袄是谁送的,这小裤子是谁送的。一方面是节省自己开支,毕竟小婴儿长得太快,衣服穿不了几天,还有一个就是炫耀自己人缘好,亲朋好友关系处得好。


但是等自己家孩子穿过这些旧衣服时,可千万不要送回去了。自己洗干净了收拾起来以后送人,或者看见不好了就当了抹布用了。你一旦送回去了,人家会觉得你嫌弃人家的衣服不好了,相当于打人家的脸了,关系会搞僵的。再一个那时农村人普遍认为婴儿的东西是坚决不能送回来的,对自己家孩子不好。


这些小讲究随着社会进步可能慢慢被人遗忘,城里人更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入乡随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规矩,还是适当了解一点为好,不要闹出笑话和不愉快来。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自从读高中以后,就很少能回农村老家了,所以,对农村的很多习俗都感觉很陌生,但是,凭着对农村童年的回忆,我想起来有一样东西是只能借,不能还的,那就是药罐子。

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身体不好,买了一大包中药回来,然后,不知道从谁家借来一个药罐子,还买了一个炉子和一堆煤球回来,在我家的厨房熬中药,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中药味儿。

后来,喝了一段时间后,疗程结束了,母亲却并没有把借来的药罐子还回去,而是把它放在了院子角落的棚下面,一直到很久之后,村里一位大娘来我家借药罐子,它才重新发挥起它本来的价值。

这个时候,母亲告诉我,药罐子是只能借,不能还的,因为药罐子总是让人联想到疾病等不好的词汇,寓意不好,如果给别人送还药罐子,就会被人认为不吉利,从那以后,我就记住了在农村药罐子只能借不能还。

后来,我又了解到一项农村习俗,有些东西只能付钱买,不能借或者送。

记得,当时是村里有人家办白事,那家人把逝者埋葬后,第二天需要回姥娘家,按照习俗外孙需要戴帽子,外孙女需要顶蓝色的头巾,他们家里没有,村里帮忙的忙人就问谁家有,买一件,不能借,可以象征性的拿一块钱买。从那以后,我又知道了一件农村的习俗,有些东西不能借,只能买。

虽然,对这些农村习俗已经渐渐弱化了,但是老一辈人还是非常在意,年轻人对这些已经很少能记住的了,也许多年以后,就会慢慢消失了,我自己是不怎么看重这些的,更多的还是人的心理在作祟,你信它,它就会影响你,你不信它,也没啥损失。

每天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多传递正能量,开开心心的,也不错。


鲜农场


农村有几样东西只能借,不能还,你知道吗?

我们平时都爱开玩笑说:好借好还,再接不难,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山村梅花从小生活在农村还真经历了只借不换的事,今天梅花就跟大家分享农村有几样东西只能借,不能还。

第一,煎药用的药罐子只借不还。以前婆婆身体不好,经常煎草药吃,有一次把药罐子打碎了,我从五婶家借了一个,婆婆就嘱咐我一定别去还,就是买新的也不还,其初我还不太明白,后来婆婆解释才知道原因。人们都存在个小心眼,老人认为药罐被借走了,就是连同自己满身疾病都被带走了,如果你送还,那就是把病又送给人家了,那也不能真的借了就成自己的了,得等人家用时候自己再来拿



第二,丧葬用品借了也不用还。农村的老人喜欢提前把百年后要穿的衣服什么都准备好,以及送老用的一些用品也提前买好,而有时有些人因为意外去世家里又没准备,只能先借别人的,这些东西借了一定别还,老人认为借走丧葬用品是要增寿呢。你可以适当给点别的东西。或者等借出人家说还时再还。


总之,农村这样只借不还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轮椅、拐杖之类的。虽然有一点小自私心理,但也不算过,因为每个人都是在追求平安健康的美好生活,山村梅花认为这都可以理解。


山村梅花


各地有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这里也有几样东西只能借不能还。瞧,这是我家的两样东西,还在我家呢。

1.拐杖。去年我从梯子上掉下来,腰椎、尾骨、骨盆三处摔成骨折。两个多月下地活动时借来了拐杖,没使几次,但也不能送回去了。据说送回去就是把灾送给了人家,所以一直在我家放着。



2.熬中药的药锅。老公浅表性胃炎,想吃中药调理一下,听说熬药的药锅只能借不能还。还了,就把疾病也还给了人家,也太麻烦了。干脆自己花二百多买了一个,以后可以煮汤使。

风俗习惯,尊重为佳!


我不想长大2018


在农村有些民俗禁忌,看似有点传统,有点迷信,其实如果引申其意,又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几种只能借,不能还的东西,最好还是自家准备的好,不然你借用时让人为难,你不还又觉得你小气,还真让人里外不是人。我们当地下面的这几种东西,只可外借,但不能还回去。

扫帚。扫院用的叫扫帚,便于人弓腰劳动,也就是说扫帚都有把,也就有了“扫把星”的晦气的名字,借了要还回去,主人会不客气。

药罐。农村人有病看中医的多,常会买几剂中草药水煎熬制,就会用到熬药的罐子。一般农家人都会自备一个,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别人要借也推辞没有。实在拗不过,借出去,并不要他还,以免带来他家的疾病。

拐杖。村里的老人都会自制或买一根拐杖,为方便自己出行。拐杖也是有病或身体残疾的人必备物。如果家中暂时需要,刚好左邻右合有用过的拐杖,你去借人家很高兴,因为你这一借会带走霉运的,但人家会郑重地告诉你,我家不用了,送你了!



香火。民间都有祭祀的习惯,这香火一般都会买好放在家里的,但是因疏忽或远离街道,万一有一天急用香火,非借不可,人家闹个脸色借给你,你压根也不想着还。原因就不香火是焚给祖宗和神灵的,供了就是不敬;再说香火还有后代的意思吧,能随便借人,借的人也压根就不想还。


此外,更忌讳的是抬过死人棺材的木杠子,借了绝对不能还的,其意很明白。这只是我这里农村禁忌的东西,至于其他地方,还有啥,欢迎交流。


为生活而提神


农村有几样东西只能借,不能还,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凑个热闹,这个我也来聊聊。

在农村我认为第一个不能借的就是钟,如果别人送回来就叫送钟(终)了,这个是特别忌讳的,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这个说法,反正我老家有许多关于送钟(终)的传奇故事。


第二个,大家比较常见的,就是借口水喝,借口茶饮。如果你在农村一个陌生地方,囗干舌燥,而附近又找不到可以喝的水,你找一户农家,借口水喝,借口茶喝,没有谁会要你还吧!

第三个,也比较常见,借个厕用用。假如你突然内急,又没有带纸的时候,找户人家借个厕所方便一下,估计也没有哪家主人会找你还刷纸和厕所吧!

第四个,财神菩萨,这个东西一但被人借走了,你是休想要回来的。必竟财神爷,在我们心中太重要了,在哪都一样,个个都想发财。


第五个拐杖只能借,不能还,还拐就是寓意你诅咒别人家的人会出事故,会残疾。

第六个,香烛纸钱,这个也只能借不能还的,如果还回去,暗指他家有人过世,非常之不吉利。

好了,我就想到这么多,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更有趣的,能借不能还的,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坏男人说小龙虾


我内蒙古家乡的农村,也有这样的传统习俗。有一些生活中的特殊用品,需要用的时候,如果自己家没有,可以去别人家借,但是一般用完就不送还了,然后可以继续转借给下一家,以此类推。下面给大家列举几个。

一,拐杖或者轮椅类:如果家里有人因为意外情况遭受身体残疾,需要短时间使用拐杖或者轮椅辅助,那么即使过一段时间不再需要了,也不能还。

二,药吊子:现在可能用这种东西的人已经不多了,药吊子是从前用来煎药用的容器。这种东西,只有在家里有病人的时候才会用的到,而且也不是家家都会长时间使用的东西,所以一般如果家里有人生病要煎中药,可以借别人的家药吊子来用,但是用完之后,如果主人家不主动来要,就不要主动送还。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在农村传统习俗中,只能借但是不能还的东西,我认为这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反应,主人家希望别人借走这些东西,也顺带可以带走晦气,带走疾病,而不能送还,是因为送还这些东西,有一种将疾病和晦气送还给主人的意味在里面。

虽然这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是也是农村老百姓对健康,美好的一种企盼吧。


新农微视野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老一辈流传下来的风俗和习惯正在慢慢的消失,但是很多地方的一些禁忌习俗还是一直流传着,虽然因地域有差异,但是这些习俗却在各地都遵守的,碰到这种情况如果不了解,那就不仅仅是会闹笑话的事了,有时候可能会造成邻里之间的矛盾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在农村有些物件是只能借不能还的。



一是一些人们认为有晦气的物件。比如说棺材、寿衣、龙杠等。这都和死人有关的,一般都认为有晦气,但是农村借这些东西的情况也不少。一般情况下农村都是会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前准备好棺材、寿衣,这些物件本不该借人的,但是相邻相亲的难免出现一些意外病故、死于非命的情况,这个时候死者家属会措手不及,一时间找不到东西入殓,没有办法只能找熟悉的人借。等你用完,再还给人家还一套新的你几个意思?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就是看到人家再制备这些物件的时候主动去和木匠铺、棺材铺联系替人家把钱付了,而不是直接还人家物件。



二是一些会带来不吉利的物件。比如说拐杖、药材、药罐等。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吉利直说,但是农村人都会认为这些物件总是会伴随着不吉利的事情的,不如一般只有腿瘸的人才用拐杖,只有生病的人才会使用药罐煎药。借给病人用的东西他们会认为不吉利,你用完在还回来是想主人家也生病?所以一般这些物件是不会还的,主人要么直接送人要么就是折算成钱。


三一些祖辈传下规矩不借的物件。比如香火、菜刀、酵母等。这一类物件既不是晦气也不是不吉利,主要是祖上流传下来形成的规矩。比如香火就是传宗接代的东西,我自己家传宗接代的东西怎么能借出去呢?酵母、菜刀这些是耐以生存最基本的东西也是不能借的。


三农联盟


在我国农村由于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化,素有“十里同族,不同俗”的说法,各地的风俗习惯差异很大。如果你是一个农村娃,了解这些风俗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农村的一些禁忌习俗需要特别的注意,以免做错了遭人白眼相待!惹的别人还不高兴!

在有些人眼里,农村乱七八糟的规矩太多,这也讲究,那也讲究的,稍稍不注意就会犯忌。其实,这些风俗讲究,只是农村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农村人在心理上得到慰藉的一个理由罢了!为的是图个吉利,也是一种摆脱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本没有什么恶意。

我们都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但在农村禁忌习俗之中,有些东西借了是不能还的,不还,主家也不会怪罪于你。有哪些东西在农村借了不用还呢?现在有好多的年轻人压根儿就不知道。下面几样东西,借了不还没关系!别人不仅不会找你要,更不会说你不讲信用!

第一,拐杖

拐杖这东西,一般人家用不着,除非是家中有病人需要或者有残疾人;不然,谁家都不会准备拐杖,因为拐杖是专门对一些行动不便,或者出事故的人准备的。如果,家中因为有暂时的需要,恰巧隔壁左右有用过的拐杖,去找村民借,被借者会很高兴,认为是把晦气给送走了。拐杖借了即便不需要了,以后也不用还的。这些规矩作为农村人都懂的,也没有人去还,除非两家有敌对思想!

第二,药罐

在农村借药罐子的风俗是最普遍的,有的地方,一个村子中基本上没有几个药罐子。农村的药罐子都是你借他借的,借了也不用还。以前,一般人生病了,需要用药罐子熬药,即使现在农村,药罐子也还是存在的,很多农村地方仍然用药罐煎药,但一般都是哪家用了就放哪家,除非有需要,一般都不会去还。

农村的各种习俗和禁忌,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是表现了农村人对于平安、健康、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这些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农村风俗和习惯,将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随着农村人的思想不断变化而慢慢消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渐渐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农耕情怀


  今天我们说一说,农村借东西的禁忌习俗。两种东西不能借,一种只能给!四种借了不能还

  一给:老酵母不能借,只能给

  在老家农村蒸馒头没有专门的鲜酵母,都是用面肥,也叫引子,老酵母,老家叫做接头。每次做面都会留下来一块,放在干净的地方,下次和刚和好的面揉在一块,这样就能自然醒面了,等醒好了面在留下一块,这样循环使用。

  这个东西是不能借的,如果是有历史的老酵母那是拿钱也买不到的东西,之前天天向上就要一起包点的时候就提到,几十年的老面引子出价千万都不卖。如果要借着东西怎么办?这个只能是对方做面的时候醒好了面去揪一块,如果对方愿意,就会给你。如果没有发面,只有接头的时候是不借的。

  二不借

  利器不能借

  在乡村利器是不能随意借,像剪刀,菜刀等。左邻右舍除了有红白喜事需求帮忙,也是自己带去使用,用完后就会带回家去。

  香火不能借

  在乡村香火也代表着子孙,像大家常说的传香火就是传宗接代。香火在乡村是不能借的,总归不太好。即使是清明、年祭的时候,分了家的亲兄弟也是要各自准备纸钱、蜡烛、香火。

  四种借了不能还

  1、孩子睡的摇篮

  2、药罐

  3、拐杖/轮椅

  其实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谁家一般都不会准备拐杖。因为双拐是对一些行动不便,或者出事故的人准备的。若是出事了会去向有拐杖/轮椅的村民家去借,而且被借拐杖的这家还很高兴,也认为是把晦气送走了。拐杖借了即便人好了以后也不能还的,除非是主人来要,否则主人家会不高兴。

  4、抬棺材的灵杠

  原来的农村普遍都是土葬,用的也是棺材。而抬棺材用的灵杠一般村子里面只有一根,流传到哪家算哪家,这个东西是不能还给上一家的。而现在农村大都施行火葬,不会在用到这样的灵杠了,这样的风俗也在慢慢的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