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贛州老人22年堅守陳毅舊居

贛州老人22年堅守陳毅舊居

贛州老人22年堅守陳毅舊居

“母親在臨終前交代過,當年的革命者離開時曾表示一定會再回來的,所以我們家一定不能離開彭坑。”正是因為這句承諾,劉士華退休後,重回贛州市大餘縣池江鎮蘭溪村彭坑陳毅同志舊居旁邊的老家居住,為前來“陳毅同志舊居”參觀的人們義務講解“陳毅彭坑脫險”“母親如何幫助游擊隊開展遊擊鬥爭”等一個個傳奇革命故事,而他這一堅守就是22年。

老人的母親曾冒著生命

危險為游擊隊員探聽敵情

據介紹,現年83歲的劉士華老人,現在居住在贛州市大餘縣池江鎮蘭溪村彭坑村小組,在他家不遠處有一座靜謐的農家小院,這是一棟典型的贛南客家民居、土木結構的青瓦房,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門額題匾上“陳毅同志舊居”六個大字遒勁有力,這是當時游擊隊交通員“籃嫂”週三娣的家。

原來,在1936年春,為加強各地的領導和便於指揮遊擊鬥爭,陳毅來到彭坑,在村民週三娣家後山上搭棚隱蔽居住。後陳毅因腿傷復發,應週三娣和丈夫劉漢光邀請來到他們家中居住。

國民黨反動派搜查不頻繁的時候,陳毅和同志們常聚在這裡開會。因週三娣經常冒著生命危險,提著竹籃為游擊隊員送飯、購買物資、探聽敵情。陳毅為她取名“周籃”,游擊隊員們也都親切地稱她為“周籃嫂”。

“在陳毅居住養傷期間,母親還用當地的土方法為他治癒了腿傷。”談起母親一次次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游擊隊員,劉士華神采奕奕、滿臉驕傲,“有這樣的母親,我感到很幸福。”

“母親在臨終前交代過,

我們家一定不能離開”

如今年邁的劉士華,是週三娣的次子。從小在彭坑長大的他,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1995年,劉士華退休後,與妻子拒絕了兒子提供的舒適住所,遷居至距離陳毅舊居十米遠的樓房居住,這一住就是22年。

在堅守陳毅舊居的22年裡,劉士華每天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清掃舊址、查缺補漏。當記者問及為何要堅守陳毅舊居時,劉士華說:“母親在臨終前交代過,當年的革命者離開時曾表示一定會再回來,所以我們家一定不能離開彭坑。”

“曾有村民看好舊居周邊的山地,想在此開發種果樹,並組織人員砍樹整地。”贛州市大餘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聽到這個消息後,劉士華不顧一切上前阻止,還到村委會、鎮政府提出了保護陳毅同志舊居及周邊林地的建議。從此,誰也沒敢再打這片林地的主意。

講述革命故事

傳承革命精神

對母親的承諾是劉士華在舊居講解的不懈動力,他通過“大餘黨史”“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歷史”等書籍,收集了《陳毅同志舊居》《陳毅彭坑脫險記》《陳丕顯彭坑脫險記》《周籃幫助游擊隊開展遊擊鬥爭6個故事》等一批革命故事,採取“觀景點、聽故事、看照片、讀來信”等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一批批前往陳毅同志舊居的人們義務講述一個個革命故事,傳承了革命精神。

韶關的,延安的,南雄的,樂至的……幾乎每天都有人從各地到舊居參觀,劉士華就把當年的事講給他們聽,一講就是二十二年。50年黨齡的他以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為 榮,衣著樸素、語言平實的劉士華言傳身教,堅持不懈地講述“紅色記憶”,讓越來越多參觀者瞭解到光榮的革命歷史,感受到共產黨人和百姓的魚水深情,也感召了更多青年人自願為舊居做起義務講解,傳承“紅色基因”。

“我會一直守護下去,如果哪一天我幹不動了,就讓兒子接棒。”看著歷經風雨的陳毅舊居,劉士華堅定地說。

記者瞭解到,因年事已高,劉士華老人的身體每況愈下。目前,劉士華的侄子已經從老人手中接過守護陳毅故居的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