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沒有一種病毒感染後反而讓人往好的方向發展?

李秋橙


有,而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內源性逆轉錄病毒,一種是外源性病毒感染帶來的疾病治療效果。

內源性逆轉錄病毒促進人類胎盤形成

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在很多動物中普遍存在,包括雞,羊,豬和幾乎所有的靈長類動物,包括人。基因測序結果發現,人類基因組中8%的都是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這些基因來自於我們的祖先最早感染了逆轉錄病毒並且整合到人類的基因組中。研究發現,這些內源性病毒基因促進了胎生動物的進化,病毒和動物之間形成了共生關係。以人類為例,我們人類胎盤形成過程中所需要的合胞素,就是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病毒蛋白。如果沒有這個蛋白,也就沒有胎盤,也就沒有我們人類的胎兒發育了。隨後的研究也發現了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在調控幹細胞、免疫細胞功能中的一些作用。可見,我們的祖先感染這些逆轉錄病毒,並在基因中保留下來是進化的結果。

A圖表示逆轉錄病毒最早可能感染了兩棲類動物後促進了胎生動物的進化,才進化出了貓科和犬科動物。B圖表示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和母體相連的胎盤是胎兒營養來源和保護屏障。胎盤中的紫色組織為合胞滋養層,這層細胞是由多個細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融合就是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蛋白合胞素(syncytin)實現的。

溶瘤病毒可以溶解腫瘤

溶瘤病毒的英文叫做oncolytic virus,就是能將腫瘤溶解掉的病毒。目前,好多種類的病毒都被發現具有溶解腫瘤的能力,比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單純皰疹等等,當然這些病毒感染後也會出現一些疾病,因此要經過減毒改造以後的病毒就可以用來治療腫瘤。這種溶瘤病毒可以特異性感染腫瘤組織,比手術的創面小,而且可以用於藥物和手術較難到達的器官(如血管、腦)中的腫瘤治療。因此,也是腫瘤治療中比較新型和看好的未來治療方法。

病毒具有很好的和細胞結合的能力,因此也是基因治療的常用載體,可以將治療疾病的基因序列導入細胞中。但這種病毒是改造過的病毒,都是不能複製的,不會致病的。


病毒阻擊戰


寒武哥答案: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

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ERV)-參與哺乳動物的進化

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是一種逆轉錄病毒(艾滋病病毒就是逆轉錄病毒),該病毒在數百萬年前感染了哺乳動物,並將遺傳物質插入到了宿主的染色體中,經過了這幾百萬年的進化轉化而來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在人體沒數量眾多,並且每個家族都存在多個拷貝,過去大多數科研工作者將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視為垃圾DNA,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與人類的進化密切相關,是哺乳動物生殖所必需的,並且影響哺乳動物胎盤的發育,是妊娠所不可或缺的基因,和胎盤一道組成了一個防禦微生物感染胎盤的屏障。

內源性病毒參與免疫細胞產生抗體

逆轉錄病毒通過轉錄轉座過程將自身的基因插入到宿主的基因組中,併成為宿主基因組的一部分,有研究表明人類DNA大約有45%來源於逆轉錄病毒。B細胞接觸細菌多糖抗原時,會快速產生保護性抗體,這一過程又被稱為2型T細胞非依賴性抗體反應,這一機體反應依賴於內源性逆轉錄病毒。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科研頂級雜誌《science》上。

腸道噬菌體群參與腸道微生物調控並參與人類健康的調控

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研究160人腸道細菌噬菌體,其中1/3是健康人群,2/3是結腸炎患者等,結果發現健康人群中鑑定出了23種噬菌體,這些噬菌體在健康人群中非常普遍,但在結腸炎患者中比較少,目前腸道噬菌體研究才剛剛起步,關於噬菌體促進人類健康的結論仍處於推測,但是寒武哥相信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一定會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