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这两天,温莎城堡内举行的王室大婚万众瞩目。温莎城堡是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官邸。

四月中旬,身患癌症的Willow被实行了安乐死,并将被葬在温莎城堡内。

上过《名利场》的杂志封面,还和007主演邦德一起上过奥运会的宣传片,每顿不重样的正餐,佣人司机营养师一个不少,Willow的一生不失为狗中传奇。

没错,Willow就是闻名世界的伊丽莎白女王饲养的柯基,之一。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右边的那个就是willow

当下,宠物在我们的身边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前,一只狗的一生,只有院门口的一个圈儿,永生都挣不开的铁链子和不温暖不温馨的土房子。

而如今,它们是亲密的家人,更有甚者把它们当作儿子,女儿,伴侣。它们有的不仅是主人的宠爱,还有了自己的床,自己的衣服,自己的零食,甚至,自己的粉丝。每一个社交平台不仅有网红,还有网红宠物。

与此同时,伴随着宠物而产生的宠物产业链,也已经细分至方方面面。从产品到服务,从食物到美容,从保险到殡葬,甚至也有宠物训练学校,一只狗的一生,除了不上班,怕是和人也没什么区别了。主人们对于宠物愈发重视,挑选宠物用品的眼光和态度亦愈发严苛。

宠物行业,正以我们肉眼可见的速度进行着属于它们的消费升级。

回望2016年酒业的消费升级,高档酒复苏提价,中低档酒整合升级,定制酒大热,消费升级激活了整个酒业市场。还有其他小家电,定制家具等等。

在不属于主流消费的属性下,宠物用品的消费升级大概不会像白酒的消费升级一样戏剧性的数次翻番。但在行业整体大跨步发展的大环境下,个股借势猛涨一两番,并不是没有可能。17年上市的两家宠物用品公司,佩蒂股份(300673)和中宠股份(002891),上市都不到一年,但股价都翻了一倍有余。

一倍过后,会有五倍,十倍吗?想想是挺美好的,具体什么情况还得好好看看。

宠物市场

首先,我们来看看整个宠物市场的情况。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 年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市场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从数量来看,美国拥有近4亿至宠物,超过美国人口数量3.2亿;日本宠物数量1.1亿只,对应人口数量1.3亿;而我国仅有不到1亿只宠物,对应人口数量13.9亿。

从城市拥有犬只的家庭占比来看,美国70%的家庭拥有宠物;加拿大有52%;英国为40%,德国为36%,日本为28%。而我国的养宠家庭比例北京为7.5%、上海为 4.5%,全国仅为 1.7%。

美国的宠物行业产值早已超过600亿美元,同时个人对宠物支出占比仍在不断提升。2017年我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40亿元,折合美元大约在200亿美元左右。距美国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当然,各种差异不可避免,比如美国人喜欢住在大house里,适合养宠物,再比如,欧洲人们的生活较为有限,且家家户户住的较远,适合养狗,为陪伴,也为看家。

对比之下,中国人对于宠物的需求似乎没有这些国家这么大。用同属东亚生活习惯类似的的邻居日本来看,30%作为天花板或许更为合适,我国也还有数倍的增长空间。

但从实际数据看,整个行业而言增速已逐步放缓,接下来的几年这个行业大概会维持在10%左右的增速。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整体市场的增速其实已经回落到10%左右,未来的发展可能更多的是细分行业的机会。

在我国目前的宠物消费中,最普及的仍还是宠物食品,毕竟生命最基本的需求,“温饱”排首位,人如此,狗亦如此。国内宠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最大的是宠物食品市场,占总市场规模30%以上。

在宠物食品中的细分行业。其中大头虽然是占比一直超过一半的宠物主食,但据历年数据可以看出,宠物主食在宠物食品中的占比已经在17年内从73%下降到了53.6%,而宠物零食占比却从11.7%增长至23.7%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零食份额的大跃升,也意味这宠物行业的消费升级,正在进行时。主食是刚需,零食是升级。

下面我们详细看看我国宠物零食市场的情况。

千亿市场规模下的百亿规模细分行业,这块大蛋糕,似乎有人已经做足了准备,抢先上手,想要分一块最大的。

凑巧的是,17年上市的那两家宠物行业的公司,都是做宠物零食的。

大行业下的细分机会

起初,养宠知识普及率低,宠物被视为家庭中的看门的工具,主要以家中的剩菜剩饭喂养;随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养宠者逐渐开始购买更加简便的宠物主粮,但依旧停留在满足宠物基本生活需求的阶段;现今,随着科学养宠的意识不断加强,人们对宠物的情感依赖增加,带动宠物消费升级,宠物零食和保健品的市场份额逐步上升。

宠物主食是宠物饲养的刚性需求,正因为此,当早期国外品牌进军中国市场时,几乎都主要围绕主食进行布局。所以当前宠物主食市场整体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

但国内宠物零食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且国内品牌居多,截止2017年,国内宠物犬类零食市场前20大品牌中有13个是国内品牌。不过,销量最高的麦富迪市占率也仅在5%左右。

国内的零食市场,还缺一个龙头。

主食市场和零食市场的国外品牌市占率,几乎同时从2013年开始稳步下滑,这则从侧面反映了国内宠物行业从2013年开始的爆发。前面提到的两家上市公司佩蒂和中宠在招股说明书中,也都表明了自己将增加国内战略布局的意图。

先来简单看下这两家公司的情况:

首先要注意的是,两家公司,当前的主要业务都是外销。佩蒂与中宠的外销占比都达到90%左右,外销占比大是宠物食品行业一个普遍的情况。毕竟,早期国内的宠物行业还没有发展,主要的市场在海外,大家都是帮老外做事,拿些酬金。就跟以往的服装,家具,家电非常类似。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海外代工做到瓶颈了,回来国内发展自有品牌,是这类企业常见的套路。先简单对比下这两家公司,看看谁更有机会成为更好的那一个。

代工模式:

之前两者都是帮国外大品牌代工为主,但依然有所不同,佩蒂销往国外的宠物零食是以ODM的销售模式进行销售,而中宠是以OEM进行销售。

ODM的“D”是“design”设计,而OEM的“E”是“equipment”制造。

则简而言之虽然都是代为制作,贴他人标签,但以ODM模式外销的佩蒂股份,可以在产品中保留些许自己的研发或设计。而走OEM模式的中宠,却只是不出脑力只出体力的简单代工。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佩蒂对于自己的研发投入丝毫不敢懈怠。而中宠则把更多的钱投到了研发之外的地方。

研发投入:

中宠2016研发人员占比3.9%,2017研发人员占比4.1%;

佩蒂2016研发人员占比5.6%,2017研发人员占比5.9%。

研发占比,区别十分显著。佩蒂对于研发,无论是资金支出还是人员配备,都处于行业标杆的领先水平。

佩蒂采用的ODM模式需要更加注重设计的原创性,也正因为此,佩蒂对自身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经过长期的ODM销售模式,佩蒂已经具备了成熟的自主研发技术,并用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核心技术产品占比高达90%以上。

这些,是建立自有品牌的基础。

比如最新的植物咬胶、动植物混合型咬胶等独家专利产品持续驱动收入,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增长,领先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由2014年的23.98%上升至2017年的37.28%,可见研发投入为其带来了不小的成效。

议价能力:

对于这些消费性制造企业来说,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基本决定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佩蒂基本做到了行业最快的存货周转,意味着资金的运用效率,要比中宠快得多,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佩蒂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组织生产,协调各项资源以加强成本控制。使得公司存货周转速度较快,存货周转天数显著少于于其他同行业企业。

对比最重要的内销增速,佩蒂股份也要好出不少。佩蒂这几年持续加速,而中宠则有些原地踏步,甚至在走下坡路的感觉。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14-17年国内宠物崛起的这几年,中宠的内销增速在15到16年被打断,17年增长了一部分才刚刚回到起点,几年下来中宠算是脱离了大部队的节奏,并没有如约回家。

而佩蒂股份则正如其在招股书中的计划所言,持续稳步进军国内,转型2017年爆发。想要做出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设计才是回国的核心竞争力啊。

综合而言,佩蒂方面显然是要比中宠更优异些,从两者近一年的股价表现,也基本可以看出,市场对两个公司的区别对待。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既然选出了更好的那一个,那就好好看看佩蒂股份成色怎么样。

佩蒂怎么样?

2015/4/23,佩蒂股份(300673)成功挂牌新三板。2017/7/11在深交所上市。上市时佩蒂已在美国、加拿大共设立3家子公司。产品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佩蒂所有业务基本清一色的都是宠物零食: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作为一家宠物零食企业,产业链的逻辑是非常清晰的。上游原材料,中游自己生产制造,下游卖给其他大品牌或者超市。

上游来看,佩蒂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为生牛皮、鸡肉、淀粉等。此类货物国内供货商众多,因此没有产生依赖。且佩蒂需要的不是头层皮或二层皮,而是一些皮革厂废弃的边角料,这些边角料价值用途都有限,而佩蒂则是能接手这些“废物”的最大的公司之一,因此在上游生牛皮的进货过程中,佩蒂还具有不弱的议价能力。

从下游来看,客户则是一些宠物产品品牌商、零售超市、及宠物专卖店。

佩蒂的长期主要客户包括美国品谱(以上市)、英国Armitages(欧洲最大)、日本尤妮佳(日本市场份额第一)以及日本欧雅玛等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达到90%以上,虽然订单逐渐增加,但客户过于强大导致下游方面公司相对弱势。

看起来是很老派的代工企业差不多。上市之后,也只有四个板就开板了。但最近两个月,已经又迅速上涨了50%。市场似乎慢慢意识到,佩蒂和一般刚上市的公司不一样。

17年年报业绩出来,大家恍然大悟。对比同行业的中宠股份,则是更加突出。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前都会有美化业绩的情况,然后刚上市初期都会吐一点回去,但是佩蒂却没有这样。16年,佩蒂盈利8千万,中宠7千万。17年,佩蒂挣了1.1亿,中宠依然停留在7千万。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赛道

其上市的募投资金73%投向扩大产能,15%为营销投入,12%为研发投入。

根据佩蒂股份发布的2017年年报所述,所有募投项目已在2017年上市后的短短4个月内全部启动。且同年还投资建设了越南巴拉拉生产线和新西兰项目,加之2015年投产的越南好嚼,两家公司充分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优势,提高产品产能。

可以说,上市至今,无论是扩张产能还是跟进研发,佩蒂股份一直紧锣密鼓,鲜有停歇。

现在市值51亿,最新市盈率41倍,估值不便宜。空间肯定是有的,但是未来能不能真的达到这么高的增速,还需要打一个疑问。当年的家电股,家具股也很多是从出口转内销,有的成功了,但同样有很多失败的。

发现好的细分行业机会之后,还需长期跟踪公司的一举一动,才能万无一失。

接下来,其实就看佩蒂能否利用外销代工的经验和技术,在国内建立自己的品牌,然后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了。在此过程中,这两年的业绩增长主要还是得靠募投产能的提升。

在这个有着消费升级+国产替代需求的细分行业中。佩蒂股份率先IPO,且上市后便毫不停歇的扩产能、搞研发,多项指标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像极了从小挂在父母嘴边儿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人的消费升级正在紧锣密鼓,各类消费股都表现突出,在另一个赛道上的消费升级,或许也有不错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