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真理”需要所有人都认同吗?

李尔之城


不认同真理的人、一是不知道何为真理、二是有私心、再就是自甘堕落、或者是甘做奴才。可能无能为力。要保命。


老聂48775587


真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真实的道理。它所表述的是人类通过实践验证了的事物的某种规律。

按说,通过实践检验过的,应该是板上钉钉毫无疑问的了。然则,问题复杂得多。

首先,有空间范围的局限性。比如,人类在飞向宇宙之前,牛顿力学放之四海而皆准。到了太空,没了地心引力,苹果就不会砸下来了。

其次,有一定的时效性。原来都认可地心说,天文学有了新发现,日心说成了真理。今天,得知太阳系是在银河系里,银河系又在无垠的宇宙中。科学无止境。

第三,再看社会学。杀人放火犯罪,没错吧?然二战初期,为了不给入侵德军留下住处,苏联动员撤退农妇点燃自己的家。中国则有“大义灭亲”之说。可见在特殊境遇中,一切道德规范都要依据具体情况“自由选择”,这是萨特哲学的精髓之一。

第四,哲学的阶段性。亚里士多德忙着给世间万物分类——客体说。到了康德,怀疑这个研究客体的人到底有没有本事搞清楚客体——主体论。再到20世纪,德里达等怀疑在约定俗成的语言局限下,到底能不能说清楚你所认识的那个客体——语言论。

其他学科就不说了。总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仅限于物理学,也适应于一切事物。

万物流变,包括真理。这与相信的人数多少关系不太大。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信,比如牛顿定律,到了现在,不也是相对而言的真理么?


亦清亦虹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发现真理,但真理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之所以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发现真理,是因为真理必须具有普适性。而天地之间,包罗万象,各种不同事物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变化。而又人各有心,心各有见,每个个体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大多极限于个体本身,极少人能够发现真正符合对于不同个体而具有的普遍规律,很难具有普适性。

说真理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是因为真理不能缺少存在的必要土壤。否则就会成为自圆其说的一家之言,不符合普遍的认知,失去其存在的价值。甚至成为“异端、邪说”,饱受非议而难以立足,不单无法消除困扰反而会增添世人的疑虑。

也因如此,真理的存在,需要时间的积累、岁月的沉淀、实践的检验。任何个体发现的真理,要得到认可,必然经历坎坷曲折的道路。由此也催生太多的“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知音难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不与秋虫言四季”之类的人生感叹。更有甚者,发现真理的人可能会威胁到某些利益集团的存在、权威或利益,受到来自某些方面的攻击或打压而寸步不前,付出惨重的代价。也类似于“赵本无罪,怀壁其罪”。

故此,古语有云:“力弱休负重,言轻莫劝人”,“知其雄、守其雌”,“不敢为天下先”。这既可说是一种“明哲保身”,也是为了守护真理的需要。

然而,只要是真理,能够坚守真理,使真理能够得以传承下来,肯定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通过实践的检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焕发出其应有的光辉。


古道西风野马


我是爱读书的【十二十页】,开宗明义,我认为每个说出真理的人都想让所有人认同。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认同!例如争辩是现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坚持先有鸡的觉得自己的真理,并且想要所有人认同,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任何的“真理”只能是大部分人认同,并且,还有可能认同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新的“真理”,例如墨子与孔子。

孔子与墨子

1、孔子的儒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

2、墨子的墨家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3、二者的“真理”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只是大多数人认同

据《淮南子·要略》之说,墨子原为儒门弟子。墨子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评儒者对待天帝、鬼神和命运的不正确态度,以及厚葬久丧和奢靡礼乐,认为儒家所讲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废话,“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墨子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结语】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从墨子对儒家的攻讦中可以看出,两者在爱的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扞格。而且墨子构建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认同、认可儒家的价值理念,只是在具体走向上以不同的诠释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墨子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创一对立的学派。

到底“孔子”是真理,还是“墨子”是真理,自然二者都是真理,但不是所有人都认同,都只是大多数人。

谢谢。


十二十页


真理既需要所有人认同,也不需要所有人都认同,当其你的真理是实践得出的真相时,所有人自然会认同,当其你的真理还没有付诸于实践时,就不需要所有人认同,但必须所有人都要去遵守真理,否则将会受到规律的制裁。

有的真理几乎人知道,有的真理只有少数人知道。

真理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又从实践中去证明的结果。真理在没有失效的时候是不需要再去证明的,否则就是徒劳。

尽管真理是从实践中得来,说起来也是好听的,但真正能把握真理并运用真理去解决问的人不多。往往有些人是纸上谈兵,在实际运用中基本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不但要认识真理,更要正确地运用真理,为我们的生产劳动,科学试验,社会实践服务。


祖国和人民


“真理”需要所有人都认同吗?

真理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从广度上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第二、(从深度上看)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也就是说,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所以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立场,不同观念的人,对真理有不同的标准,所以,“真理”不需要所有人都认同。



Linda40591594


佩服您的提问方式,尤其是“真理”的引号用的漂亮。看到这个标题,就大致了解您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剩下的,您是来考考网军的吧?“真理”的相对性就已经表明不需要所有人认同或接纳。一定条件下,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概括,随着条件改变,自然发生一定变化。而人的认知一样具有背景条件的,不断改变。即使阅读绝对的真理,往往形成自我的推论,也就产生分歧和误差。许多朋友借用了毛泽东“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作为论断,本身就是进行相对论述。史上太多实例,比如尼采哲学中的某些论断,在当时被否定了,过了若干年先后被肯定。马恩列斯思想,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想以及正在践行的特色理论,都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成为过去,值得借鉴,当今社会无需人人都统一了思想,再实践。是这样子滴。[祈祷]


尼采之光


举个例子:

往往产生于个别科学家,由于是真理,结果在大多数人中广泛流传。上古之时,个别人开始用火烧煮食物,结果大家都仿效!所以真理通常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后被扩大了。大多数人都是在认可和接受真理。

意思是:

真理虽然也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更多的是被多数人掌握的。而大多数人手中掌握的真理,都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本真理。

对于大家都认同的事情不一定对,但是也不能全部否认,因为既然大家都认同当然还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个就需要你从实际例子中去把握了。




电影优先巴士


真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某一件事或某一类事适用的道理,但情况稍有改变,真理就可能成为谬误。由于每一个人的家庭、社会地位,人生经历不同,就导致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能有所不同,所有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的认识也是不同或可能相似的,这就取决于“三观”的性质和作用。综上所述,真理并不需要所有人都认同,每个人的对真理的认识可能都不同,随时间,地域,和三观的改变而改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言雨


不认识真理、不明白真理、不顺服真理,却高喊在实行真理……堕落世界最大的悲哀一一活在自我迷失丶自我欺骗,以谎言为粮的有限世界罪人特征与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