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国汽车芯片如何“突围”

在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中,不论是国家政策的推动,还是出于自身降本和供应链稳定性的考量,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进一步本土化都将成为必然趋势。

而芯片行业作为产业链的最基础环节,本土品牌的缺失让产业链上的众多参与者在行业发展的进程中都稍显被动。

中国汽车芯片如何“突围”

在2019(第九届)高工智能汽车开发者大会(北京站)上,地平线生态合作总监刘继锋表示,基于这样的考虑,地平线自我定位为汽车产业链的底层赋能者,携手各生态合作伙伴,助力汽车产业本土化的进程,为其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根基。

坚持“三个开放”

当前整个行业处于转型阶段,越来越多的玩家参与其中,产业技术的快速迭代,客户需求的持续更新,对整个汽车行业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打造行业生态系统寻求共同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作为国内自动驾驶产业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地平线一直致力于打造共赢的行业生态圈,而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要做到思想开放、产业开放、视野开放。

其实对于自动驾驶分级,全球并没有完整精确的评价体系。如何通过解决用户和商业的痛点,最终实现顺畅、高效、安全的出行模式才是各企业应该关注的核心。

而地平线主张的“思想开放”,就是倡导各企业首先从自身的业务逻辑中解放出来,不应让自动驾驶的分级成为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发展的桎梏,而是真正从用户根本需求触发,通过构建不同的应用场景去解决终端用户的痛点。

其次就是“产业开放”, 这也是打造本土自动驾驶生态圈的关键。地平线一直抱着开放的心态,愿意与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互相支持,通力配合。

地平线选择“退”到产业链最底层进行赋能,不遗余力地降低功耗比、提升芯片性能,通过协同优化软硬件以适应智能驾驶更多样的场景需求。

同时把工具链开放出来,支持客户去做算法和产品决策,在保护芯片效能的同时兼具友好性与开放性,助力客户在ADAS乃至自动驾驶领域的方案落地。

从客观条件来看,目前很多企业采用的智能驾驶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本土化落地时受到了阻碍,

而 “视野开放”就是要求各企业应当立足于中国复杂路况下的实际场景需求,通过提升差异化、定制化产品的研发能力,减少应用落地层面的冲突,以满足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的需求。

目前,地平线的视觉感知算法对中国复杂道路环境做到了特殊场景的“人无我有”,如道路驾驶中的超车识别,而在一些关键算法指标上的数据表现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头部企业。

在未来,针对中国场景优化的芯片算法与产品也必将成为地平线助力各企业本土化进程的关键。

刘继锋表示,希望通过开放生态的建设,让地平线赋能更多的客户、合作伙伴,在中国ADAS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实现共赢。

AI芯片赋能

征程二代芯片J2是地平线第一款车规级芯片,根据其对外公开的车规级芯片研发路线图,地平线未来会紧贴行业需求,在工艺制造、算力、功耗、功能安全等级等方面不断优化升级。

明年地平线将发布制程16纳米的新一代芯片,之后会推出搭载地平线高性能计算架构BPU3.0的征程芯片。

车规级作为汽车电子行业的第一道门槛,对于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环境承受力,产品生命周期等都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

而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通过车规级方面的测试认证更具难度。地平线率先推出征程二代芯片不仅实现了中国车规级AI芯片量产零的突破,也补齐了国内自动驾驶产业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

对于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来说,设计系统及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功耗,单一器件功耗如果做不到可控的话,整个系统是失控的。

地平线一直致力于最大程度减少芯片功耗的同时提高芯片算力,目前地平线的芯片算力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典型功耗仅为2W。

作为芯片供应商,地平线力求超越主流的一些芯片方案厂商,在功耗、算力方面,争取比同级产品有更强的表现。此外,地平线还将很多指标基于中国特定场景进行了优化,保证性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本土化优势。

多样化应用

征程二代主要的功能就是视觉感知,通过多样化的应用实现多方位赋能。

其中,面向ADAS市场的征程二代视觉感知方案可在低于100毫秒的延迟下有效感知车辆、行人、道路线、地面标志、车牌、红绿灯等多达24大类的物体检测以及上百种的物体识别。

不仅如此,针对国内市场的特点,该解决方案还专门针对中国道路和场景进行了优化。而各主机厂对其方案进行评估后,肯定了其识别结果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并积极开展后续合作。

比如,地平线基于感知数据推出的高精地图建图和定位方案,充分发挥了其感知数据的应用价值。刘继锋表示,未来不能说L3、L4一定会有高精地图,但从应用场景来讲,一旦这个场景需要介入的时候,必须要有高精地图。

地平线作为Tier 2,不做应用、不碰数据,而是从底层赋能各合作伙伴,为未来高精地图众包收集和实时更新提供助力。

此外,基于征程二代芯片的车内多模态识别方案,可以做到FaceID识别,表情识别、手势、语音,基于对车内视觉和语音感知实现多模交互,大幅度的提升行车安全及用车体验。

比如,在明年即将量产的搭载着地平线多模感知方案的一款车型上,如果有人在车内抽烟,车窗会自动降下来,内循环自动转为外循环,让车内更加的通风,保证车内环境的舒适。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地平线基于芯片推出开发套件及计算平台,帮助客户验证、评估产品,方便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去做产品开发,实现产品的快速落地。

比如,地平线发布的AI芯片工具链Horizon OpenExplorer( 地平线“天工开物”),就是为客户提供参考模型样例和参考整体软件方案,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智能驾驶相关企业结合自身特定的场景需求开发产品,在保证芯片效能的同时兼具友好性与开放性。

开放赋能合作伙伴

建立行业生态圈,是自动驾驶行业长期发展下去的保障,而各成员要做到开放,互相扶持,是打造行业生态圈的必要前提。地平线作为服务于智能驾驶领域各企业的赋能者,在支持的范围、时效性、力度上有明显优势。

除了无法忽视的本土优势外,地平线的企业定位更积极表明了他与各生态成员寻求共同发展的决心。

中国汽车芯片如何“突围”

刘继锋表示,地平线从2015成立到现在,作为一个初创公司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去找一些突破点、适合自己的方向。

经过5年多的摸索,地平线在智能驾驶产业中的定位已经非常的明确了,就是做芯片、赋能、Tier2。

而为了贯彻执行底层赋能者的角色,地平线不会碰数据和上层应用,只会为合作伙伴提供芯片、感知方案和必要的技术支持,还可以开放工具链,合作伙伴可以自己开发应用。

只要开放,自然会形成信任,刘继锋认为,开放是信任的最大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