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留守男孩因偷窃被父亲毒打,心理学家:揭露孩子问题行为

“本文为小贤爸爸育儿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有人问我:“孩子犯错到底该不该打?”

我家小贤继承了我80%的淘气血统,他淘不过我,但也比一般孩子要淘气一些。我不是提倡“虎式”教育的家长,但并不代表我会一直用讲道理的方式只动口不动手。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好比警察的责任是保护公民,维护社会秩序,对于不浮法的坏人是有权使用适当的武力手段。

留守男孩因偷窃被父亲毒打,心理学家:揭露孩子问题行为

再教育孩子时也是同理,当孩子不愿讲道理,是可以动手来协助孩子听我们讲道理的(我是一个讲道理好爸爸,哈哈)。

但是对于体罚孩子家长心里要有一个底线,理智体罚,体罚孩子不是为了泄愤,如果造成人身伤害就是违法行为,别把家暴误会成体罚。

留守男孩因偷窃被父亲毒打,心理学家:揭露孩子问题行为

男孩被父亲毒打,嘴肿成“香肠”,指甲脱落

在网上看到一个旧新闻,是一个12岁留守男孩,因多次偷盗村里人的钱财,在学校捣蛋被多次找家长,被其父亲用鞋子连扇数下,肿成香肠。

孩子被打后的视频被传到的网上,引起网友热议,此时也惊动了当地警方,对其施暴的父亲进行了教育批评。

留守男孩因偷窃被父亲毒打,心理学家:揭露孩子问题行为


留守男孩因偷窃被父亲毒打,心理学家:揭露孩子问题行为

网友:什么仇什么怨,以暴制“暴”

有网友表示:“这爸爸下手也太狠了,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孩子会这样与成长的环境,父母教育脱不了干系,留守儿童,家长不在身边出了问题爸爸只知道家暴孩子,这哪里是教育。孩子只会越长越歪。”

这名男孩一直留在老家由自己眼睛看不到的奶奶养大,家里还不止他一个孩子,儿子兄弟姐妹5人,一个人能照顾好孩子们吃住就不错了。

这个孩子确实从小缺少大人的教育和引导,缺少成长中缺少爱,甚至做出偷同村的一位80多岁的老人的存款。

留守男孩因偷窃被父亲毒打,心理学家:揭露孩子问题行为

孩子的父母养孩子不容易,外出打工已经非常疲惫,孩子却不能懂事,出现品行差的问题,又因为自己身学问有限,在遇到在的问题时只想到“揍”,揍老实就好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孩子的行为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留守男孩因偷窃被父亲毒打,心理学家:揭露孩子问题行为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在向你表达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一年到头很难见到父母,只有在学校老师找家长时或犯罪时需要监护人到场时,父亲才会从远方赶回来。

孩子的这一行为,既满足了自己想要见到父母的心理,也带有报复父母激怒父母的意味,孩子只是想得到父母的关注。

英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主要致力于研究:父母—婴儿关系理论。代表作《成熟过程与促进环境:情感发展理论研究,游戏与现实》。

留守男孩因偷窃被父亲毒打,心理学家:揭露孩子问题行为

他提出:孩子的问题行为,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当父母看到后,不仅孩子的问题可能改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会加深。

贤爸小结:

盗窃罪是触犯刑法的,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不追法律责任的,因此孩子们无法理解自己犯法的严重后果的。

只需孩子的监护人返还赃款并赔偿,孩子只需要回家接受监护人的批评教育。

孩子做错事一定不能放任不管,但如何管如何教育却非常重要,暴打不能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只是暂时压制,对于孩子的品行、心理并没有进行有效教育。

孩子的问题行为到底表达着怎样的心理需求,需要家长花些时间去理解和纠正。

【今日话题】说说那些你忍不住想“揍”熊孩子的愤怒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