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别人抢着当皇帝,这3个人却哭着喊着不肯当,有1人因此精神错乱

封建时代,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身为天子,富有四海,坐拥天下,生杀大权和百万雄兵在握,亿兆百姓俯首称臣,四方宾服万国来朝,那种“我是世上最强大的人”的感觉,着实令人沉醉不能自拔。因此,皇帝宝座,也成为世上最具诱惑力的东西之一,为了把皇权攫取到手中,人们不惜杀得尸骨如山,亲人反目,可说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别人抢着当皇帝,这3个人却哭着喊着不肯当,有1人因此精神错乱

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偏偏就有人,把皇帝宝座硬塞到他手里,他都不肯接,见了皇帝宝座,如同见了瘟神,避之唯恐不及。如果是偏安一隅的小国,朝不保夕,不肯当皇帝还情有可原,但即使是唐朝、宋朝、这样的大一统王朝,照样有人不肯做皇帝,硬让他干他就痛哭流涕,甚至被逼疯。

别人抢着当皇帝,这3个人却哭着喊着不肯当,有1人因此精神错乱

第一个不肯当皇帝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他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肃明皇后的嫡子,出身根正苗红,六岁就被立为皇太子,成为大唐的继承人。李成器还挺争气,没有任何声色犬马等不良嗜好,酷爱诗书翰墨,还对音律颇有研究。在所有人眼中,他都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皇帝继承人。然而,李成器却死活不肯当皇帝,硬把到手的皇帝宝座推给别人。

别人抢着当皇帝,这3个人却哭着喊着不肯当,有1人因此精神错乱

原因很简单,李成器虽然争气,但他有个更争气的弟弟李隆基。当时唐朝正逢韦皇后、太平公主等人擅权作乱时期,李隆基英明果断,两次发动兵变,剪除了韦皇后集团和太平公主集团,为稳定大唐江山立下大功。李成器看出李隆基是帝王之才,远在自己之上,于是先后多次上表,请辞皇太子之位。父亲李旦不批准。《旧唐书》记载,李成器痛哭流涕,“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硬是把皇位让给了弟弟。李隆基一生对大哥感激不尽,李成器死后,追上谥号“让皇帝”,并把自己的御袍陪葬。

第二个不肯当皇帝的,是北宋末年的张邦昌。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金国想在汴梁扶植一个傀儡国伪楚,原来的北宋大臣张邦昌,因奴颜婢膝谄媚金国,别金国人相中,让他当伪楚的皇帝。张邦昌虽然胆小,但并不傻,知道金国人撤走后,自己这个皇帝根本坐不稳,非让北宋老百姓把他给生吞活剥不可。因此死活不肯干。

别人抢着当皇帝,这3个人却哭着喊着不肯当,有1人因此精神错乱

为了不当皇帝,张邦昌费尽心机。《大金国志》记载,张邦昌先装病卧床不起,后来干脆绝食,以自尽相威胁。然而金国人不吃这一套,你死了行,不当皇帝不行。张邦昌又不想死,最后“恸哭尽哀”,连着哭了十几天。最后还是被金国人硬推上了宝座。但张邦昌却留了一手,生怕将来被秋后算账,坚持不让百官行礼,不自称朕,不敢面南背北而坐,以示没有称帝之心。但这次经历最后还是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第三个不想当皇帝的,是宋英宗赵曙。宋仁宗在世时,子嗣不旺,一直没有皇子,身为宗室子弟的赵曙被选中,过继给宋仁宗当皇子。赵曙,原来是濮王的第十三个儿子,因母亲出身低贱,他从小不被父王宠爱,哥哥们也都看不起他,自小养成了谨小慎微、胆小懦弱的性格。把他过继给仁宗皇帝当皇子,将来成为大宋帝国的皇帝,赵曙一想就心里发虚,两腿发软,整天对自己昔日奴仆说:“等皇上有了子嗣,我马上就回去”。

别人抢着当皇帝,这3个人却哭着喊着不肯当,有1人因此精神错乱

嘉佑八年三月,宋仁宗暴病而亡。赵曙当仁不让被确定为帝国继承人,大宋皇帝。但这个消息,对赵曙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续资治通鉴长编》生动记载了当时场景:大臣们对赵曙宣读遗诏,让他继位,赵曙大惊失色,连说:“某不敢为!某不敢为”,拔腿就往外跑。滑稽的一幕发生了,“辅臣共执之,或解其发,或被御服”,大臣们一起动手把他按住,硬把皇冠龙袍套在他身上。

别人抢着当皇帝,这3个人却哭着喊着不肯当,有1人因此精神错乱

大臣们高估了赵曙的心理承受力,意外发生了。仁宗的葬礼尚在进行中,精神压力过大的赵曙,已经因为紧张恐惧过度导致精神错乱。先是前言不搭后语,后来干脆在大行皇帝灵前“狂号疾走”,口中大喊大叫,疯癫不能识人。宰相韩琦找了几个人应把他按住,勉强把葬礼进行完毕,然后赶紧找医生调治。万幸大宋朝国运昌隆,赵曙总算又被治好,恢复了正常。看来皇帝之位,还真不是说是个人就能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