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建立了三個中原正統王朝,卻湮沒於歷史塵煙中的沙陀人(一)

有一個少數民族,先後建立了三個雄據中原的正統王朝,曾經統治了中國半個世紀,卻突然消失在歷史上。這就是沙陀人。

1912年清帝退位,這之前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其中不乏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例如元朝、清朝,例如南北朝時期的“五胡亂華”和遼宋夏金對峙時期,少數民族政權可謂此起彼伏。

但沙陀人從唐末迅速崛起於代北後,一度成為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民族:鎮壓黃巢起義,爭霸中原,左右唐室,並最終在五代建立了封建王朝,史籍對於他們的事蹟書不勝書。然而此前沙陀並不引人注目,唐代文獻對他們記載少之又少。到了宋朝的時候,他們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史冊再也沒有提到他們。

沙陀的族源和早期歷史

沙陀亦作“沙陁”,源於西突厥的處月部。《冊府元龜》《新五代史》都說沙陀出於西突厥,《新唐書》更是指出沙陀為“西突厥別部處月種也”。“沙陀”以部族名出現,最晚在玄宗時就見諸記載。

唐初,處月散居於今新疆金娑山(博格多山,一說為尼赤金山)南,蒲類海(巴里坤湖)東,名為“沙陀”的大沙漠一帶,因此號稱沙陀突厥,簡稱沙陀。唐代文獻將沙陀原名處月譯寫成“朱邪”,突厥習慣以部落名稱為姓,所以沙陀部落的人都姓朱邪。

史料記載第一位姓朱邪的人名叫朱邪闕,他曾在唐太宗時代請求內屬。但當時管理沙陀部的是突厥王族阿史那彌射。唐高宗時朱邪孤注殺唐使者叛亂,被唐將高德逸誅殺。朱邪孤注可能是朱邪闕的兒子或親族。唐龍朔元年朱邪金山(拔野)從薛仁貴討鐵勒立功,被授予墨離軍使。武周長安二年在庭州設立北庭都護府,朱邪金山被封為金滿州都督,受北庭都護管轄,累封張掖郡公。自此朱邪家族的傳承才有史書記載。

金山死,其子輔國嗣位。沙陀受吐蕃壓迫,北遷庭州,輔國遂率其部入朝,朝見唐玄宗。開元二年,復領金滿州都督,唐玄宗封其母鼠尼施為鄯國夫人。其後,他累爵永壽郡王。金山死,子骨咄支嗣。天寶初年,回紇來歸附,任骨咄支兼回紇副都護。後來隨肅宗平定祿山之亂,晉升為特進、驍衛上將軍。

朱邪盡忠率沙陀部落東遷附唐,被安置在河東一帶。簡直和將近千年以後的土爾扈特東歸一樣悲壯

朱邪骨咄支死,子盡忠即位,累功升金吾衛大將軍、封酒泉縣公。至德、寶應年間,中國多事,北庭、西州閉塞不通,朝奏使臣都借道回紇。回紇常要打劫搶掠,倚附北庭的沙陀也因其暴斂苦不堪言。貞元年間,盡忠不堪回紇侵擾,率本部七千帳依附吐蕃,與之一同攻陷了北庭。吐蕃將其部落遷往甘州,任盡忠為軍大論。吐蕃犯唐,常派沙陀為前鋒。

後來,回紇攻取了涼州,吐蕃懷疑盡忠腳踏兩隻船,想把沙陀遷到黃河外。盡忠與其子執宜商議說:“我世代是唐臣,不幸而落入泥潭。現在如能赴蕭關歸朝,不強似送命絕種嗎?”元和三年(809),盡忠帶領全部三萬多部眾落沿烏德革建山東去。吐蕃追來,邊走邊戰。盡忠於東遷途中戰死。執宜收集傷殘,士兵僅剩二千,騎兵七百,雜畜及駱駝亦只幾千,到靈州塞降。

節度使範希朝上報唐廷,詔令在鹽州安頓,設置陰山府,任執宜為府兵馬使,購置牛羊,發展其畜牧,休養生息,招納舊部。盡忠之弟葛勒阿波率殘部七百人到振武降,任為左武衛大將軍,兼陰山府都督。執宜到長安朝見,受賜金幣、錦袍、馬等以萬計,委任為特進、金吾衛將軍。不久,範希朝鎮守太原,詔令沙陀全軍隨從,挑選了精銳騎兵一千二百人,稱為沙陀軍,設置軍使,將其餘人馬安頓在定襄川。執宜就此屯守神武川的黃花堆,改本部名號為陰山北沙陀。

從此河東(今山西地區)成為沙陀人的起家之地。後唐、後晉、後漢三朝都是從此起兵南下平定中原的,這還不算北漢劉崇固守之虜。由於在與回紇和藩鎮的作戰中屢立戰功,朝廷授授其陰山府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

沙陀軍事集團的日益壯大與“沙陀三部落”

朱邪執宜率部遷居內地後,由於作戰勇敢,曾多次受命鎮壓反叛的藩鎮。如元和五年(810年),大敗河北強藩王承宗;元和九年(814年),隨李光顏討伐淮西吳元濟等。朱邪執宜率沙陀部眾為唐朝守邊,以防回鶻南下。大和(827~835)中,“柳公綽領河東,奏陘北沙陀素為九姓、六州所畏,請委執宜治雲,朔塞下廢府十一,料部人三千御北邊,號代北行營,受執宜陰山府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隸河東節度。”

建立了三個中原正統王朝,卻湮沒於歷史塵煙中的沙陀人(一)

這一時期,沙陀同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密切結合,形成了所謂'沙陀三部落”,即沙陀、安慶、薩葛三部,安慶、薩葛均為昭武九姓胡。六胡州指唐前期設置在靈、夏二州之間的魯、麗、含、塞、依、契6個胡人州,昭武九姓胡人即粟特人,史籍中往往將他們稱之為六胡州人。沙陀軍事集團核心和中堅力量正式形成。沙陀人由一萬餘人的部眾發展成為稱雄一方的藩鎮勢力,直接參與王權的角逐,開闢了沙陀歷史發展的新時期。

建立了三個中原正統王朝,卻湮沒於歷史塵煙中的沙陀人(一)

沙陀人從唐末割據爭霸到五代建立封建王朝,無時無處不有昭武九姓胡人的重要貢獻。如李克用部將中以及後唐、後晉、後漢諸王朝文武官僚中大量安、康、史、何等姓胡人的存在,都說明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同沙陀人一起,是代北集團中的核心和中堅力量。

朱邪赤心因功被賜以唐王朝宗姓,併成為一方藩鎮

835年執宜死,其子朱邪赤心襲父職。赤心繼續為唐王朝效力,曾率部參加了武宗會昌年間(841—846) 唐朝討伐回鶻和昭義鎮之戰。847年, 吐蕃結黨項及回鶻擾河西,朱邪赤心率部隨河東節度使王宰出征。868年,隨康承訓鎮壓龐勳起義, 因戰功卓著,被唐王朝賜姓李,名國昌,預鄭王屬籍,封檢校工部尚書、單于大都護、振武節度使。這是沙陀首領由朝廷之屬臣轉而為割據一方之封建勢力的開始。

沙陀人從元和三年內遷後,始終受到唐朝廷的防範和限制。接替範希朝任河東節度使的王鍔以“朱邪族孳熾,散居北川,恐啟野心”,“遂建十府以處沙陀”,作為削弱、限制沙陀勢力發展的一種手段。朱邪執宜、赤心父子雖然為唐朝屢建戰功,但唐授與他們的職務都不過為一州刺史,隸屬河東節度使管轄。沙陀人出征,也要受他軍的節制,元和時隸屬忠武軍,之後隸屬河東軍。

李國昌出任大同防禦使,並進而出任鄜坊(即鄜延)、振武節度使後,雖都算不上是強藩大鎮,但作為一級地方藩鎮,它享有與其他藩鎮一樣直屬中央的權力,從而不再受他鎮的約束。特別是作為地方節帥,它比一州刺史擁有更大的權力和號召力。從此,李氏沙陀便一直以李唐宗室自居,不斷髮展壯大。後來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之所以能得到漢族士大夫的普遍認可,無疑與朱邪氏被賜予李唐宗姓有極大的關係。

嶄露頭角的李克用,反唐失敗流亡

李克用(856年-908年),朱邪赤心(李國昌)之子,字翼聖,別號“李鴉兒”(其軍隊主力亦稱“鴉軍”)。15歲即從軍隨父出征,驍勇善騎射,常衝鋒陷陣,軍中稱之為“飛虎子”。平定龐勳後,李國昌被封為振武節度使,李克用被封為雲中牙將。

建立了三個中原正統王朝,卻湮沒於歷史塵煙中的沙陀人(一)

李國昌父子居功自傲,漸漸拒不聽唐朝之命。876年,李克用殺大同軍防禦使段文楚,佔據雲州自稱留後,並乘機佔據代州以北的地區,成為唐朝的北部邊患。唐軍進討數次敗北,沙陀勢力因此愈加強盛,北面佔據蔚、朔兩州,南面侵入忻、 代、嵐、石等地,直達太谷。880年,招討使李琢會同幽州李可舉、雲州赫連鐸大敗沙陀,李國昌、李克用父子流亡到韃靼。這是一次近乎毀滅性的打擊,沙陀苦心經營數十年的代北地盤喪失殆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