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業績向上股價向下 聯想大跌背後隱現惡意做空機構

業績向上股價向下 聯想大跌背後隱現惡意做空機構

4月23日,聯想集團(00992)股價跌至2009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據彭博社報道,自從2013年3月被納入恆生指數成份股以來,聯想股價已經下跌了56%,市值抹去了58億美元。相反的是,聯想集團發佈了2017/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務報告顯示,聯想集團營業額和稅前利潤雙雙出現了強勁復甦的勢頭,其中營業額約130億美元,創下了過去三年來單季新高並直逼歷史最好水平;同時聯想集團第三財季的稅前利潤達到了1.5億美元,同比大增48%,環比更是暴漲329%。

為何聯想股價與公司基本面出現如此重大的背離?

公開資料顯示,自三月份中美貿易摩擦的火藥味漸濃以來,聯想集團每1億港元的成交量中,就有超過30%是由做空機構貢獻的,而在此之前,做空機構貢獻的成交量,佔聯想日均成交量只有20%左右。

種種跡象表明,一些做空機構,正在利用香港這一高度自由的資本市場的先天便利,做中美貿易摩擦大攪渾水,惡意做空聯想股價……

香港股市屢次被惡意做空

在4月23日彭博社的報道中,光大新鴻基有限公司在香港的戰略家指出,“聯想在所有關鍵領域都遇到麻煩,從發佈智能手機到保持PC市場份額。賣空者這次可能選擇聯想作為賣空的目標。”

公開交易信息顯示,自從美國挑起貿易摩擦以來,聯想的三月中旬至今遭做空的力度大幅增長,平均30%的聯想集團股票成交量都是被做空力量賣出的,而在此前,做空盤貢獻的成交量只佔聯想成交量的20%左右。在這輪做空中,力度最大的一次發生在4月6日,61.45%的聯想集團成交量都是做空盤賣出的。因此,做空機構借中美貿易摩擦做空聯想的跡象非常明顯。

實際上,聯想並不是在香港市場被做空的唯一受害者。

經歷了2011年至2012年的中概股做空潮之後,內地和香港投資者對“做空”並不陌生,一些近年來活躍的做空大鱷,如渾水、香櫞、格勞克斯、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等,也時常見諸報端。

據報道,2012年,國內房股恆大地產面臨來自美國的做空機構的沽空風暴,香櫞以一份並不嚴謹甚至失實的調查報告,通過對沖基金大筆獲利。受此影響,恆大的股價一度急跌19.6%。。而在一年零六個月之後,香港監管機構才對惡意做空者的失當行為展開調查。

2017年5月,兩隻港股中國信貸(1.04, 0.00, 0.00%)和瑞聲被做空機構阻擊,連大藍籌瑞聲的目標價也被做空機構幾近腰斬。

經統計,這麼多年來香港市場發生這麼多起做空事件,僅為數不多的機構受到處罰,也就罰點錢及市場禁入了事。這麼看來,做空還的確是門好生意,這和香港市場的老千股的邏輯如出一轍!

股價和基本面不一定一致

近年來,由於股票價值被嚴重低估,從阿里巴巴等企業的經歷看,陸企紛紛選擇從港股退市。中國最好的虛擬經濟的代表——阿里巴巴,在2012年將旗下B2B業務從港交所退市,最後與集團整體業務一起轉戰美國。

與創業板公司動輒幾十倍的市盈率不同,內地地產概念公司在港交所的市盈率一般只有4-6倍。正如當年《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創業板490餘公司,利潤規模在600億元左右,對應5.6萬億元市值,而萬達商業則是300億元利潤對應1000多億元市值,懸殊之大,令人唏噓。

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撰文稱,這樣的低估值並非個例,其本質更像是香港整體市場的失靈和投資群體的非理性。

該文稱,由於成交量有限,港股已經成為全球市場市盈率最低的地區,平均不足7倍。同比A股和美股都相差甚遠,美國標普500的指數PE甚至是恆生指數的兩倍有餘。作為企業融資的社會平臺,香港證券交易市場長時間低迷的估值已經成為其自身的問題。

“香港市場的過低估值確實給做空者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因為在這種低估值下,人們相信,只有更低,沒有最低,在這種情況下,估值再低的股票都可能成為被做空的對象。”分析人士說。

聯想集團去年以來,業績不斷穩健回升,結果股價卻一路走低。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認為,聯想股價目前這種下跌是不正常的,並非是公司本身業務引起的,目前公司的轉型一切在正常推進,其取得市場成績有目共睹,符合甚至超過市場預期,其中2017年財年的前三季業績是大大超出市場預期的, 因此,公司層面的問題並不能解釋股價的非正常下跌。

盤和林認為,隨著中美高層對等話的通道的打開,中美貿易問題終究會通過對話來化解,屆時聯想的股價反彈也將是預期之中的事情。因此,作為聯想的投資者,沒有必要過於擔心這種短期的波動。只要聯想保持當前的業績,不必過多受到股價的干擾,股價或將如同其業績一樣很快重回上升通道。

聯想業績穩定 確立進入上升通道

聯想公司本身的業績穩定向上。2018年2月1日,聯想集團發佈了2017/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務報告顯示,聯想集團營業額和稅前利潤雙雙出現了強勁復甦的勢頭,其中營業額約130億美元,創下了過去三年來單季新高並直逼歷史最好水平;同時聯想集團第三財季的稅前利潤達到了1.5億美元,同比大增48%,環比更是暴漲329%。

財報顯示,聯想集團的整體盈利能力在顯著提升,除了傳統PC業務以外,數據中心等業務亮點紛呈。第三財季數據中心業務營業額達到了12.25億美元,創兩年以來的最高,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7%,較上一季度環比更是大幅增長了26%。截至目前,聯想AR智能頭盔Mirage實現全球銷量近50萬套,位居同類產品第一。移動業務歐美地區增長強勁,Moto Z全球銷量破500萬。

其中,聯想集團從硬件製造商向服務提供商轉型,數據中心業務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併成為利潤重要增長點。在剛過去不久的2017/2018財年,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集團業績搶眼:不僅取得了連續第四次位列HPCTOP500(高性能計算)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單路塔式服務器和入門級光纖存儲保持市場份額第一等諸多亮眼成績,而且還在行業中打造了多個行業標杆項目。

4月17日,聯想誓師大會北京站現場,楊元慶宣佈聯想在2018年新財年要打響“四大戰役”:個人電腦,繼續保持業界領先的盈利能力;移動業務,積極求進,滿血圖新;數據中心,實現可持續的盈利性增長;人工智能,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楊元慶認為,以客戶為導向不只是認知變化,更應該落實到業務中去,甚至要直接催生出新的業務。他重申以客戶為導向的轉型在“增值服務”中的重要性,比如PC業務每增加一個點的滲透率,將帶來3.3億美元的營業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