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李開復達沃斯見聞(Ⅴ):歐美應向中國市場學習這四點

在達沃斯騰訊主辦的會議上和林毅夫和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討論中國助力世界的未來。我認為,當下中國市場存在的4個重要因素,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新的刺激助力,歐美國家應該學習。

李開復達沃斯見聞(Ⅴ):歐美應向中國市場學習這四點

1)中國的快速試錯模式,會比歐美透徹討論並得到共識的模式更有效率,建議歐美探索這兩種模式的平衡。

舉個簡單例子,人工智能給人類社會帶來困擾,包括安全、隱私、貧富不均、工作的取代,還有偏見,在這屆達沃斯論壇裡,也有很多人討論在這麼多挑戰和不成熟的前提下,我們應該怎樣往前進。這個話題其實是有一個標準中國派的辯論,還有一個標準歐美派的辯論。

中國思維的辯論會是:安全問題當然得注意了,但除了安全問題之外我們科技浪潮來的太快,創業一定要快速的執行和推進,AI是需要大量的數據的,所以我們先把東西做出來然後有了數據以後一定會越做越好,我們是可以調整剛開始的錯誤的。

歐美的思維會說,這麼重大的事情我們不能草率來做,一定要從各個方面好好的辯論,從道德的層面怎麼能夠確保一輛無人駕駛是安全的,比如說前面有一個人確定會被撞到,那邊有兩個人可能會被撞到,AI本身很難做這個判斷。歐美思維會希望讓每種不同的聲音都能發聲出來,有一個理性、深度、有邏輯的思維辯論,最後達到一個共識,然後用這個共識再來推進我們的技術。所以這兩種思維方式有非常顯著的不同。

這種思維的差異不僅僅是在政策層面的,它滲透在創業者、投資人、老師、教授的思維裡,當然也有政府的政策。基於歐美思維方式的話,政策導向就要先討論貧富不均的問題,要考慮隱私數據應該是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每個獲取數據都要經過授權。他們會希望把數據權利給回個人,然後去重寫商業規則。

如果一切推倒重來,這個模式可能會是一個最能基業常青的方法,但是今天Google、Facebook在歐洲已經賺了這麼多錢,然後用戶數據都在手中了,你叫他吐出來,這個是怎麼能做到呢?

當然我們也看到歐盟可以做到用罰款的方式逼著Google、Facebook就犯,但這種方式會對公司的商業模式帶來挑戰,又會給中國公司帶來機會,因為Google、Facebook不會為了歐洲單獨做一套系統,它一做可能就是全球。這樣的話,騰訊就能更容易的進入非洲,因為Facebook就把這個東西變得很複雜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思維會給企業創造很多變數。

當然,作為世界公民,不能批評這種歐式的思維是不對的,因為歐洲之所以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這麼好的制度、這麼好的文化等等,也是來自於這種強烈的意識。但是今天科技時代跑的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這種思維會不會讓他落伍呢?我覺得這個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觀察。

李開復達沃斯見聞(Ⅴ):歐美應向中國市場學習這四點

2)中國科技移動產品已經超過歐美,copy-from-China可以帶來更多的產品和機會給世界各地的國家。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移動支付。

今年一月,我在美國和歐洲都走訪了一段時間,有很多感受。過去10年時間,中國互聯網成長非常迅速,誕生了很多原創模式,已從抄襲者變成了被抄襲者。尤其是用2C產品、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領域,中國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變現能力,的確都已經遠遠超前了。

中國新四大發明裡移動支付是非常厲害的,尤其是移動支付,將成為未來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中國整個移動支付的環境打通了六七億的用戶,移動支付其實有三個巨大的好處,一個就是幾乎不要佣金,可以點對點,人對人的支付,而且是可以支付非常小額。

在過去的兩三年中,中國移動支付本身的交易筆數呈幾十倍增長,目前微信和支付寶加在一起的移動交易筆數,每天超過3億筆,所以移動支付的蓬勃擴展會給中國整個的消費帶來巨大變革。這裡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電子支付便捷性和無痛性巨大促進消費的增長,相比現金支付,用戶不覺得自己花了很多錢,不注意就買了很多東西。

第二,電子支付帶來了消費信用的擴張,不僅是一個支付手段,還帶著消費金融槓桿。過去中國信用支付的普及率只有10%,而移動支付用不了多久,讓中國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擁有信用卡,這意味著每一個消費者都加了一個巨大的消費槓桿。而消費槓桿普及之後,將加速這個國家在消費上迅速的擴張和膨脹。

第三,移動支付跟信用卡支付不一樣,它是在手機上,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發生,並且可以運行各種各樣複雜的運用,能處理非常複雜場景的支付。舉個例子,如果沒有移動支付,只有信用卡,共享單車的模式就難產生,新零售也很難發生,因為信用卡上面不能運行APP。

歐美在這方面有一些掣肘力量。比如美國人強烈的信用卡依賴習慣,為什麼美國人愛用信用卡,因為它返點給用戶,它從商家那邊賺3%,還2%給用戶,自己留下1%。信用卡就這樣把這批人利益捆綁起來了,很難讓它去鬆綁。

但歐美必須找到一個更開放的模式。

李開復達沃斯見聞(Ⅴ):歐美應向中國市場學習這四點

3)中國面臨著消費升級,對於高質量產品會有更高的需求,這對歐美而言是個機會。

中國消費市場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中國市場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一波消費升級。這次消費升級,既是物質消費升級、精神領域、文化體育等家庭綜合性消費能力的提升,長期來看,也是健康和養老在消費支出的結構性提升。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以數字化為代表的線上思維和線下的實體運營思維,正在發生深層次融合,並從根本上提升運營管理效率。

更重要的是,“不怕你貴,怕你沒有價值”,已經成為中國新一代消費的特點。具備以下三方面核心能力的企業和產品,會很容易勝出:1,運營方和創業者具備一種形成消費價值觀和影響力的能力。2,能夠做供應鏈升級的,替追隨者選擇能夠配置這種價值觀的產品和服務。3,在運營過程中,有更多的技術手段作為升級的重要槓桿。

歐美企業應該抓住中國市場正在變遷的這個消費機會,跟下一個十億用戶建立連結。

李開復達沃斯見聞(Ⅴ):歐美應向中國市場學習這四點

4)全世界應該一起關注AI帶來的機會和挑戰。這個機會是加速脫貧。

因為無論國家如何分化,甚至如何競爭,我們全人類是面臨著同一個挑戰,這個挑戰就是當我們在用AI創造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的時候,我們也面臨了這些同樣的問題,安全、隱私、偏見、取代工作、增加貧富差距。但它的解決方案其實是多元化的。

我們可以看到,比如一個工匠在瑞士、日本可能是很被尊重的,有些服務業在某些國家也是很被重視的,比如緬甸等東南亞佛教國家,他有不同的方法讓人得到滿足,其實是有點與世無爭的,甚至每個人每天工作二三個小時過的窮一點也很開心的,最終大家開心就好。我們每一種模式其實都可以參考。所以我覺得達沃斯應該更多的彙集全球的智慧,來討論怎麼樣去面對這個問題,提升人類總體的智慧,然後來尋找一些全世界都可以用的解決方案。

根據英國經濟學家 Angus Stewart Deaton剛剛在另外一個分享裡提供的數據,“考慮到國家不同的因素,中國和美國的極端貧困比例其實是接近的(1.8% 和 1.6%)。中國的脫貧速度是驚人的,也應該有值得美國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