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何汉武帝一定要灭了卫氏满门?

余庭洋




你愿意跟朕永远在一起吗?

我愿意。

你才20岁,花一样的年纪。朕年过古稀之年,将不久于人世。你愿意跟朕一起万年吗?

陛下开恩!勾弋并无过错。陛下开恩!

来人!廷慰拟诏,勾弋夫人不守礼仪,有违宫律,白绫赐死。

陛下!陛下!弗陵才三岁,他不能没有娘亲啊!

来人!来人!拉下去!快!快!

汉武帝刘彻赐死了太子的生母勾弋夫人,司马迁在一旁进谏,刘彻对司马迁说:我大汉开国以来,到我是第七代,文帝和景帝都是太皇太后扶持着治理江山,这还好是太皇太后比较识大体为国家。太子弗陵今年三岁,他的生母勾弋夫人二十岁,朕宾天后勾弋夫人就是太皇太后,拥有无尽的权力,无尽的权力就有无尽的欲望,谁能约束的了她呢?没有人可以,所以朕要预防这一切发生。子少母壮,必乱天下。

司马迁道:防微杜渐,臣惭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陛下洞达日月,乾坤独断。



刘彻苦笑:你不用挖苦朕,你心里一直在骂朕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你那本史记,朕看了几遍,有几次都压不住火要把它烧掉,诛灭你九族。你竟敢过问朕的家事,写卫子夫和废太子及卫青?朕灭了卫氏满门,天下人都认为朕刻薄寡意,忘记了卫青灭匈奴的功绩卓著,忘记了朕与子夫夫妻之情,忘记了朕与太子父子之情!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臣是一个废人,死不足惜。人有人的命运,书有书的命,臣写这本书不是为了青史留名,只是想完成一件未了心情而已。陛下是天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家事即是国事,臣的本职是大汉的史官,需要履行职责记录国事。

刘彻:好一个国事,朕来问你,废太子举兵谋反该不该杀,卫氏身为母后教子不严有没有过,卫氏家族身为汉臣看着太子起兵而不劝谏有没有臣道?



司马迁:陛下,巫蛊之案,始作俑者,江充一人,太子与皇后情有可原,不能以律法代礼仪亲情,而损我大汉以孝治天下,以春秋决讼狱啊!陛下!

刘彻:迂腐!迂腐透顶!谁都可以说我汉朝以黄老之术治天下,你太史公不可以。我大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历经百战得天下,威震四海。可是为什么会惧怕小小的匈奴呢?外示黄老,内用儒家,让大汉朝变成了圈养的绵羊,没有了是非,没有了进取,靠着和亲进贡换取太平日子,可是天下什么时候太平过呢?

朕即为以来,发誓外示黄老,内用法家,宗用霸术治里天下,推恩令削去诸侯们的势力巩固朝廷郡县,设茂陵新都迁天下豪杰消除隐患,厉兵秣马出战匈奴,重开丝绸之路,让我大汉帝国重回王者荣耀。

卫青是朕的恩人,也是大汉朝的恩人,他让朕的夙愿得以实现,让大汉朝找回尊严。朕娶了他的姐姐卫子夫,他娶了朕的姐姐长阳长公主,这是一件非常圆满的事情。

可是朕是天下的皇帝,朕是孤家寡人,朕的命运是律法,朕的选择是江山,无论是谁触犯了律法,威胁了江山,朕都会义无反顾选择抹掉他的历史。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卫子夫和他的儿子胜利,卫氏家族那些人还会满足做一个侯爷吗?他们要做王,就像吕氏家族那样,刘氏宗亲将万劫不复,朕不能容忍这样事情发生,绝对不能。

子夫和据儿,卫青,你们不要怪朕,下辈子我们投胎到寻常百姓家,还做一家人。

太史公曰:无情最是帝王家,一入宫门深似海!


唐俊龙55398571


汉武帝并没有灭卫氏满门!

卫青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卫伉、卫不疑、卫登,原配妻子是谁历史没有记载,这三个儿子的母亲是谁历史也没有记载,至于卫青最后一任妻子平阳公主也就是汉武帝的姐姐,因为结婚的时候双方年纪都比较大,并没有留下子女。

元朔五年,汉军北征匈奴大获全胜,卫青被封为大将军,卫伉作为卫青的长子被封为宜春侯,同期卫青次子卫不疑被封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后来卫伉虽然因为犯罪失去爵位,但卫青死后卫伉仍然以长子的身份继承了父亲长平侯的爵位。

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因为贪污军费被捕,公孙贺为了给儿子赎罪,主动要求以捉拿通缉犯朱安世换取儿子一条性命。朱安世号称大侠,其实就是个大土匪,汉朝的侠和后世武侠小说的大侠是两码事。朱安世究竟怎么得罪了汉武帝不得而知,总之被公孙贺抓到了。

公孙贺本来以为此事已了,但朱安世被抓以后反戈一击,他笑着说: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翻译过来就是:丞相把祸事引到自己家族里了,终南山的竹子写不尽我要告发的罪状,斜谷里的树木也不够制作被牵连的人所用的桎梏。

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指控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且在皇帝专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由此拉开了武帝晚年最为血腥的“巫蛊案”。

朱安世一个江湖中人,怎么知道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的,又是怎么知道他们在驰道埋人偶,这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让人不由对“巫蛊案”身后的推手妄加猜测,但当时患病的武帝十分忌讳生死,下令彻查,奸人江充由此得势,七次出征匈奴,立有大功的公孙贺一家被满门抄斩。

公孙贺的老婆叫做卫君孺,是卫子夫的姐姐,也就是卫伉的姑妈,卫伉由此被卷入,加上阳石公主、诸邑公主等人一起被杀,后期连带太子刘据一并身死,牵连范围十分广泛。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言道:“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败。”

但卫不疑、卫登并没有受到牵连,他们后来的状况历史也没有记载,宣帝刘病已即位以后,由于亲缘关系,卫家重新被启用,汉宣帝元康四年,诏赐卫青之孙钱50万,并恢复爵位。



日慕乡关


戾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先后自尽,卫氏一族的中流砥柱垮塌之后,汉武帝对于卫氏一族赶尽杀绝,曾经在西汉煊赫无比的卫家,瞬间崩溃。然而,让汉武帝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他费尽心思甚至不惜过河拆桥的举动,最终导致了卫氏一族残留的“火种”——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的专权。

历史上“卸磨杀驴”的皇帝,始终都事与愿违。汉高祖刘邦如此,结果有了吕后专政;明太祖朱元璋如此,结果发生了靖难之变,他的皇孙还是被拉了下来;反而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那些重臣元勋反而安于富贵。


澹奕


题主的说法有误,汉武帝并没有灭卫氏满门,比如卫青的另外两个儿子卫登,卫不疑就都没事,还有卫子夫有一个女儿石邑公主也没事。不过,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确实牵连了很多卫氏家人,那我们来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又牵连了哪些人。

公元前92年,丞相公孙贺的夫人叫卫君孺,是卫子夫与卫青的姐姐。公孙贺的儿子叫公孙敬声,为人骄横,还擅自动用了北军一千九百万钱,事情败露后被捕下狱,公孙贺为了救公孙敬声,就向汉武帝请求,由他来拘捕阳陵大侠朱安世,用来替公孙敬声赎罪。

汉武帝答应了,公孙贺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朱安世拘捕到案,而朱安世却对着公孙贺说:丞相将要祸及全族了。朱安世在狱上给汉武帝上书,说公孙敬声与卫子夫与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私通。

而且还行巫蛊之术,在汉武帝专用的驰道下面埋着小木偶,用来诅咒汉武帝。公元前91年,汉武帝调查属实,公孙贺与公孙敬声,阳石公主,卫子夫的另外一个女儿诸邑公主,还有卫青的长子都被牵连进来,都被处死。

这个事情还没有结束,汉武帝有一天白天在做梦,梦见有好几千个木头人拿着棍棒想要袭击他,他突然醒了,从此感到身体不太舒服,记忆力也有所减退,江充因为与太子刘据、卫皇后有矛盾,就跟汉武帝说:肯定是宫中有人行巫蛊之术,才让你得病的。

汉武帝就让江充调查此事,江充就到太子宫和皇后宫调查,对外扬言说:太子宫中找出很多木头人,而且藏有很多写着对汉武帝不敬文字的丝帛,应该向汉武帝禀报。刘据没有办法,就向老师石德问计策。

石德说:这个事情解释不清,你只有假传圣旨,杀死江充等人,而且汉武帝现在在甘泉宫养病,你也见不到他,汉武帝是否活着都不好说,你难道忘了秦朝太子扶苏的事情吗?

刘据本来想去甘泉宫去向汉武帝请罪的,但确实也见不到汉武帝,没办法只能起兵举事了,最后失败死在一户农家里,而汉武帝也命人取走了卫皇后的印绶,卫皇后没法为自己解释,只能自尽。


历史简单说


这绝非汉武帝一时兴起,走的一招昏棋,而是汉武帝有其切实的政治考量,如果用暴君、昏庸一概而论,则未免太过肤浅,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灭了卫氏满门”听起来吓人,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加上卫青连同他的长子卫伉,也就俩人,离满门还远着呢,若以满门论――诛九族谓之满门。

卫青连一族都没灭完,何来“灭满门”一说?

卫青在汉武帝一朝可不是凡人,汉承秦制设宰相,宰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这卫青,曾官拜常置将军,掌握西汉的整个军权,位列宰相之上,这样来观察卫青在汉朝的身份和地位,也许更能拨开云雾见真章。

卫青的死就死在这位高权重上,卫氏一门,有卫青、其子卫伉、卫不疑、卫登以及霍去病(卫青外甥)、霍壇六人为侯,汉武一朝六人为侯,基本上可以说但凡有点作为的政治人物,恐怕都得结附卫家以获得发展。


但是卫青虽然是位列宰相之上的常置将军,但因为他的姐姐卫子夫得宠于汉武帝被立为后,从而卫青也就有了另一层身份――外戚。

西汉时期外戚专权是很严重的,先是汉高祖刘邦皇后吕后,再就是窦太后,汉武帝对于外戚专权深恶痛绝,但机缘巧合,在汉武一朝,又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卫子夫为后,卫家人权倾天下的局面。

有人说卫家因巫蛊之祸得罪,其实没有这巫蛊之祸,也会有其他的祸端降临到卫青身上,自古以来皇帝用人,不在你多能干,而在你有多忠诚,一旦皇帝认为你的存在对他是一种威胁时,灭门,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还是要强调的是汉武帝没有斩草除根,虽然卫家人受牵连没死的被贬为平民,但这只是在汉武一朝,而且仅限于卫家。

就连卫青的外甥大将军霍去病都没什么事,后来霍去病还保举了自己同父异母弟霍光,再后来在霍光主持下,还为卫家平了反,卫青次子和幺子均恢复侯位!


历史三日谈


卫氏家族应该算是汉武帝时期最有权势的家族了,你看看这些官职(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哪一个不是出自卫家,这就造成了卫氏家族悲剧收场,可以说是卫氏家族大部分人都命丧于此。这到底是为什么?汉武帝为何要这样做?

“限制外戚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用着十二个字来解释汉武帝的所作所为最为贴切;

外戚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皇帝所惧怕的,前有吕雉后、窦太后;后有慈禧、武则天;其实整个诛杀卫氏家族的事情还得从巫蛊案开始说起。

(汉武帝剧照)

钩戈宫有个赵氏怀刘弗陵十四个月才出生,而尧也是怀了十四个月才出生,然后汉武帝就把钩戈宫改为尧母宫,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大臣各自揣摩,他们认为汉武帝要废太子刘据,立刘弗陵为太子,这个时候打汉武帝对卫子夫也是爱理不理的样子。这更加让大臣们确定了,所以为了迎合汉武帝,就制造了震惊古今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身体不好,经常出现幻觉,很多人说跟巫术有关,于是让江充彻查,正好给了江充一行人机会,他们利用这个机会想搬到太子刘据和卫子夫,他们设计在太子宫中放置大量木偶人,最后假装搜出,太子刘据当时非常害怕,就问老师石德改怎么办?石德怕被牵连就告知刘据不要做第二个扶苏,因为公孙贺父子,公主,卫伉等人都已经因为巫蛊案而死了,于是让他假传圣旨,下令逮捕江充等人,结果有人说太子刘据要造反,汉武帝就下旨击杀叛逆,此时一张假圣旨和一张真圣旨相遇,加上佞臣挑拨,双方对战了五天,最后太子兵败,而站在太子一边的卫子夫也选择了自杀,太子向东逃跑后被泄露,自缢而亡。

其实外戚只要太过强大,势必会干预朝政,而历代“强主末政,鲜有不乱”,汉武帝自然一样!


猫眼观史


首先因巫蛊之乱,汉武帝下令处死受牵连的卫青的长子长平侯卫伉,至于问题中的灭满门,小编不可能。

当时,卫伉的子嗣以及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并没有受牵连的记录。

其次卫氏家族,小编认为有卫青儿子长平侯卫伉,阴安侯卫不疑,发干侯卫登,妻子平阳公主,外甥冠军侯霍去病,姐姐皇后卫子夫。这些完全都可以说是卫氏家族主要成员。

巫蛊之乱皇后自杀,念起平阳公主,及卫青也不可能灭满门。

到后来汉武帝托孤忠臣,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这样存在也不能灭满门。

根据《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载,汉宣帝元康四年,诏赐青孙(卫登之子)钱五十万,复家。所以卫氏并未灭门。


心周心长客91


历史记载那段时间接连出了两件事,一是丞相公孙贺(是卫子夫的姐夫)的儿子挪用军费被捕,公孙贺为救儿子,承诺抓捕大侠朱世安,然而这个朱世安竟然知道公孙贺以及他儿子很多内幕,是违法犯罪一类,他在监狱中捅给汉武帝了,汉武帝闻知大怒,公孙贺一家被杀。接着发生另一件事,汉武帝生病了,江充与太子刘据(卫子夫所生,卫青外甥)不合,害怕太子当皇后遭报复,于是毁谤太子,埋木头人诅咒汉武帝,汉武帝当时的病始终不好,听江充说是这种原因造成,病得有点糊涂的他相信了,叫彻底追查,江充顺势说在太子住室内挖出木头人,汉武帝非常生气,想诏刘据来问,可派出的使者撒谎说刘据已反,于是汉武帝派刘屈氂率军镇压,刘据失败后自杀,卫子夫的皇厉玺绶被收缴,卫子夫无法解释而自杀,受牵连死掉刘据两儿子,其实受牵连的卫家当权者几乎都被杀,应该不是卫家满门,这一次事件基本上卫氏势力被打压下去,卫家先前由小做大,直到功高震主,汉武帝已有防之意,疏远卫青,而卫青死后才出这一系列事情的,在汉武帝确定刘弗陵为接班人,霍光等人为辅佐大臣,而且将刘弗陵母亲赐死,自己才去世。汉武帝经历了窦太后,王太后外戚专权的时代,深知其弊端,所以自己一手扶起来的卫氏势力很可能在自己去世后专权,使下届皇帝成为傀儡,有人问汉武帝为什么杀刘弗陵母亲,汉武帝说:子弱母强,必生祸乱。这就汉武帝打压卫氏势力最佳答案,即使刘据当皇帝,在他当皇之前也必干掉卫氏势力,何况已决定皇位交给刘弗陵。


学习冇止境1


无情最是帝王家。

想当年小小年纪没有人教就脱口而出愿为陈阿娇小表妹筑金屋而藏之,神助攻母亲为他曲意逢迎上至太后下至婢女无一不深自结其欢心的夺嫡之谋,让欲让女儿做皇后的长公主大喜过望,下定助小刘彻夺太子位的决心,并最终成功,可长大继位的刘彻可是不会被一个小表妹捆住手脚的,偶然在姐姐府上见到歌舞助兴的卫子夫,就又准备另筑一金屋藏起来了,这时候他爱卫子夫是和当年爱陈阿娇一样是真心的,姑妈和小表妹只能一边凉快去啦。

爱乌及乌之余,他想让平贱的卫子夫娘家人身世显赫起来以壮皇后卫子夫的脸面和声势,没想到卫子夫的弟弟还挺有才,这对汉武帝来说也是意外收获,牛刀小试之下居然开战胜北方强敌匈奴的先河,并且连战连捷,让汉武帝喜获识将惜才的明君之名,得意之余,又发现皇后妹夫之子霍去病也是少年英雄,趁大汉国势军威正盛,汉武帝也试用了一下,发现比舅舅卫青更犀利,迅速拨擢为剽骑大将军与卫青共同扫荡漠北,立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卓越功勋,刘彻真是龙心大悦,圣眷即隆,卫青一门三封侯,霍去病更是被封冠军侯,贵亦极至了,可是随着霍去病过早去世,卫青亦渐渐淡出政军两届并去世,姐姐卫子夫渐渐色衰爱驰,老刘却沉醉于年轻时遇卫子夫后一连串的丰功伟绩,幻想再遇另一个卫子夫再发掘一个卫青来延续大汉王朝的巨大成就,等遇到李夫人(他年轻时的感觉又回来了,开始冷落卫子夫及卫氏宗族,连带太子刘据都在无视之列),马上拔擢其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意欲如法泡制卫青似的成就使李广利也能青史留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庭上下趋炎附势之人纷纷攀附新贵李氏,而挤兑冷落失宠的卫氏,终至酿成巫蛊之祸,太子自杀,卫子夫自杀,太子两子被杀,卫青儿子被杀,对自己血缘至亲下此毒手,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想当年景帝逼死儿子废太子刘荣也是眼都不眨,一切都是为结新欢李夫人的欢心,为李夫人儿子昌邑王让路,只是李夫人死的早,没来的及为昌邑王夺嫡作犹如刘彻母亲王皇后当年所做种种安排,否则,当年的故事又要重演一次了。


我是蛋疼哥


外戚的权利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全部铲除,当达到一定权利的时候,只有一个罪名可以让他们灭门,就是造反。所以说不管外戚是否造反,都要以造反的名义杀掉他们,没有对错,没有忠奸,只是一个帝王必须干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