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加码640亿美元订购锂电池,大众的目标:2025年前每年销售

近日,据澳洲媒体报道,大众集团宣布订购价值640亿美元的锂电池,用于旗下各品牌新研发的电动汽车系列中,从而减轻柴油门事件的负面影响。

这是继3月14日大众公布250亿的电池采购合同,又在不久前的股东大会上宣布将合同金额扩大一倍,达到480亿美元后,再一次增加电动领域投资金额,足以看出大众对汽车电气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大众集团之前的计划,要到2019年才会大规模面向市场推出电动汽车产品。但现在大众已经开始为了确保电池组件的供应做好准备,以便能够满足明年的大规模产量需求。

目前,大众并未透露任何具体的关于合同订单的细节,而据了解,大众集团已经签下的价值25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和零部件订单,电池购买分散在三家公司——三星SDI,LG Chem和宁德时代。所以外界猜测与大众合作的公司有可能是LG Chem、三星SDI、松下或宁德时代等。

大单引爆电池产业链,大众却选择与电池制造商签订长期的合同

根据全球汽车电动化战略的加速,对应的是锂电池行业的供求爆发时代。根据有关专业媒体测算,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0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约45GWh;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0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约110GWh。

而目前,全球汽车专用电池组件供应量非常有限,汽车厂商,尤其是初创企业很难获得供应商的保障。据了解,现在很多厂商开始考虑自己生产汽车电池。

大众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但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这种做法。大众选择与电池制造商签订长期的合同,并且鼓励制造商进行更多的投资来扩大产能,让后者与大众的电动汽车业务共同成长。

尽管这些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约束力,但可能会包括基于电池技术进展的相关条款。据相关媒体猜测,未来10年,电池的生产成本也会大幅改善。

大众新能源全球布局战略:2025年前,每年销售300万辆纯电动汽车

大众集团于2017年9月推出了一项野心勃勃的“RoadmapE”电动化战略:到2022年底,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将拥有16个电动汽车生产基地。目前,大众汽车已经拥有3个主要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之后将有9座新工厂在未来两年投产。

大众新上任的CEO迪斯不久前就在集团年度会议上宣布,公司计划在2025年前,每年销售300万辆纯电动汽车,大众旗下的奥迪品牌则计划在此期限前电动与插电式混动车的年销量达到80万辆。

目前,除了现有的8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阵容,大众还将推出包括3款纯电动车型在内的9款全新车型,包括江淮大众首款纯电动SUV。

新能源在中国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和机遇

受“排气门”影响,欧洲柴油车市场逐渐黯淡,加之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以及改善空气质量,欧洲各国政府以及中国都致力于发展电动汽车,并且还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

在中国市场,新能源发展比较迅猛,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70万辆,保有量已突破180万辆,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预计今年产销将达到100万辆。

受新能源汽车产销拉动,2017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36Gwh,增长21%。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6.9%和154.3%。据高工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4.4GWh,同比增长247%,装机总电量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达4.0GWh,占整体的91%。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在突破能量密度瓶颈的同时,力争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同时随着《双积分管理办法》在2018年开始实施,这些无疑给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瞄准中国市场,大众加速在中国本土新能源生产

2017年11月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面向2025年,计划在中国电动出行领域直接投资超过100亿欧元,并推出近40款新能源车。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表示,到2025年将交付150万辆新能源车型。未来7到8年间,大众将在中国推出近40款本土化生产的全新新能源汽车;在2020年到2025年期间,大众在中国本土化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将超过20款。

同时,在中国市场,大众集团与合作伙伴强强联合,共同推广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大众与江淮的合作进展迅猛。在北京车展前夕,江淮大众就发布全新品牌思皓(SOL),并推出首款车型E20X。另一方面,大众与中国出行领域“领军人物”滴滴出行将展开新合作。据有关媒体报道,大众集团正和滴滴出行磋商筹建合资公司,将组建一支十万辆规模的共享出行车队,其中六万辆为大众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