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川航事件,如果脫落的是機長那邊的玻璃,結果會怎樣?

大愛延壽


川航事件中,本次是副機長那邊的玻璃脫落,機長這邊還可以憑自己的操作來實現對飛機的掌控,而且實現史詩級成功迫降。挽救了整個飛機人員的性命。



如果脫落的是機長那邊的玻璃,在世界民用航空史上,是有的。而且依靠副機長的操作成功迫降了。到底是哪個航空公司的飛機出現這種事故呢?整個過程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英國航空公司5390號班機

1990年的6月10號,一架由英國伯明翰飛往西班牙馬洛卡的5390號班機在早晨7點20平穩起飛,駕駛艙的機長是蘭凱絲特,副機長是艾奇森。機上有81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

在飛機上升至5300米時,駕駛艙機長一側的前擋風玻璃突然脫落,由於此時正是用餐時間,機長和副機長都打開了安全帶。

巨大的氣壓立刻將機長蘭開斯特彈了出去,由於腳在控制盤卡住,使得他沒有飛出倉外,上半身置身在5300米的高空中,無線電儀器被衝爛。


極低的氣壓和溫度,加上稀薄的空氣和500公里每小時的飛行速度,很快就使機長失去意識了。

情況危機萬分,此刻的副機長艾奇森頭腦冷靜沉著,這一飛機人的生命需要靠他來護送。

他頂著大風操縱飛機,開始緊急迫降,並聯系空管部門和塔臺。在得到塔臺的指令後,

徑直飛向南安普頓機場,1000米,800米,500米,100米,在7點55分左右,平穩降落。拯救了飛機上的乘客和機組人員。也是令人敬重的英雄。

故而,一般來說能當上副機長也非等閒之輩,這次川航的副機長小夥子雖然是個90後,但操作經驗十分豐富。

加上平時也有駕駛艙玻璃脫落的訓練,相信我們的小夥子也能在萬分危急的情況,迸發出自己的小宇宙。像他的搭檔劉傳建一樣,冷靜,沉著的處理突發情況,完成史詩級壯舉!


小王日常vlog


謝謝!誠摯為你作答。

我覺得比如果是機長面前的前擋玻璃脫落破碎,會有副駕安全行駛迫降成功。目前前方玻璃破碎的案例除了川航事件只有一例,並且符合所說的,機長前擋玻璃脫落,副駕成功返回的案例。我們可以透過1990年發生的英航的案例來分析一下。


英國航空5390號班機是英國航空一條由伯明翰,前往西班牙馬洛卡的定期航班。1990年6月10日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駕駛室中的一塊擋風玻璃突然飛脫,並將機長吸出機外。危難時刻,憑著副機師的努力,航機安全降落於南安普敦,而且正機長亦奇蹟般生還。本事故被拍成電影《空中浩劫》第二季,在世界上引起廣泛好評。

據瞭解,每年川航都會對成都到拉薩航班線路進行模擬訓練,預防可能存在的威脅。拉薩航線機組人員也都是川航的精英,都有豐富的飛行經歷。所以如果發生前面所說的情況,一定會由副駕成功迫降返回。



正是因為航空公司紮實的訓練,機長的冷靜與專業,機組人員的堅守職責,才挽救了一百多人的生命,保全了上百家庭的幸福。最後,請記住這個面孔—川航機長劉傳建,一起為劉機長和機組人員點贊。



BOOK思意


難!

雖然說:無論是機長、還是副機長駕駛飛機,我們都希望飛機能安全返航,這個願望,我想: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樣的。

但是,如果實事求是的來看這個問題,你就會發現: 難度係數實在是不小! 甚至絕大多數較為理智的人,心裡都會打一個問號: 這位副機長,能具備機長這種萬里挑一的飛機駕馭能力嗎?難!

首先是難在技術上,要知道:這位機長可是當過空軍飛行員,寫過空中飛行教材的狠角色。經歷過很多次飛行考驗練就的空中絕活,副機長有這個技術嗎?這是問號一;

其次是難在經驗上,這位機長如果不是長得特別顯老的話,40+的年齡是有的,他自己也說:“這條航線我飛過100多次了!”而那位副機長,看上去很年輕,至多是30歲左右的年青人吧,他具備這麼久的正機長駕駛經驗嗎?這是問號二;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難在膽量上!所謂“藝高人膽大”,多年的空中飛行經驗,風險浪急的雲海生涯,使得機長練就了一副既沉著冷靜、從容淡定的心態,又手疾眼快、乾淨利落的動作水平。而這一切,沒有幾十年的錘鍊,臨時抱佛腳是幹不成的。這是問號三。


綜上所述,機長是萬里挑一的飛行員人才,所以才能完成一般飛行員所不能完成的非凡成就。而副機長,很顯然,目前還沒有達到機長這樣的水準。

所以說: 有點難!


臨時客


川航事件的具體過程我就不再說了,但是關於機長和副機長在危難時候的壯舉還是值得我們讚揚的。但是某些人卻說,這是機長的職責,不用稱讚。我就覺得說這種話的人真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當時爭分奪秒危急的時刻極有可能讓整機人喪命!機長和副機長的職責並不是在這種情況下工作,所以某些人還是閉嘴吧,稱他們為英雄,一點都不為過!

那麼如果脫落的是機長那邊的玻璃,結果會怎麼樣?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真的很無聊,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只要一個環節沒有做好,那就有可能出現機會人亡的事故。我也不去個別成功的例子,因為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這樣的事情還是不要再發生了,如果也不是你我說了算!

這次飛機能夠安全降落,沒有噠的人員傷亡,一切都要歸功於機長組,因為他們的鎮定自若以及豐富的駕駛經驗才避免了一場讓人無法想象的災難,給大家了生的希望,不管怎麼樣,我們為他們點贊。事情已經發生了,也就不要有什麼如果了!

這是大貓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評論!

大貓聊三農,我是王大貓。喜歡大貓的可以關注一下啦!


大貓聊三農


謝謝。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得不說你這個問題問得夠壞,看熱鬧不怕事大對吧?你是不是還想問要是更要命的問題?

這一次川航事件不可謂不大,不可謂不轟動,就連外國的各大媒體也爭相報道,盛讚中國飛機長,駕駛員牛掰。

其實,作為當事人,那一刻絕對百分百是考慮過有可能完蛋的問題。作為當時的乘客也絕對百分百會想到這次有可能都會死掉的問題。因為萬米高空出事故不同於地面,一旦發生基本上毀滅性,生還希望很小。歷史上的空難我想不用我列舉吧。都再說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這絕對是飛機制造商的宣傳語,你不用放在心上,因為事物都是辯證的,最安全的另一面就是最危險。不解釋了吧

最近古巴剛剛在川航事件後發生一起空難,100多人死亡,多少生命灰飛煙滅,多少家庭支離破碎,讓人悲痛不已。據說這次空難是飛機起飛後不久發生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川航這次是在萬米高空,處理的難度可想而知。感謝兩位駕駛員,不僅所有的乘客要感激他們,全中國人都應該感謝他們,正是他們的臨危不懼,及時應對,沉著冷靜,才避免一場大概率的空難。表彰是必須的,因為他們就是新時代的英雄。


品社會人生


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把正常的工作做好了,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就得到社會那麼大的關注,並且還可能會給很多的物質獎勵,我想問一下:把本職工作做的,不是應該的事情嗎?

本來不想評論的,看到最近這個話題特別的火,是不是坐飛機很多人覺得應該出事,沒出事就應該有大的功勞呀!我覺得這不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危機處理嗎!就因為那一刻有很多在飛機上,沒出事故就這樣捧一個人,值得嗎?我還想問:這個機長當時不是也坐在飛機上,求生的本能難道也沒有嗎?



這個社會真是看不懂了,不是我覺得這事不應該表揚,只是這樣變態的宣傳真的對這個社會有意義嗎?


新零售區塊鏈時代


首先,駕駛艙操控設備,有主副駕駛兩套操控設備,可同時操控飛機,也可單獨操控飛機。然後,做為主副飛行員,都具備處理複雜情況下的能力,只是會以資歷或絕對能力來定誰是主副駕位置。我們知道,在空乘組員當中,也有些人有能力操控飛機,只不過具備處理這種情況的人不一定有,畢竟這需要專門針對性的訓練。


雨燕的翅膀2011


突發性事件處置很難假設,所謂的應對措施很多也是靠經驗教訓得來的,飛機的安全設計也是參照一定的標準來的,過多的安全冗餘會增加成本,過高的支持措施(比如人員配備、設備裝備)也會增加成本


關係心理學


這個問題是應該這麼問,飛機起飛前為何不檢測駕駛艙的玻璃等?

這次只有副駕駛那裡的玻璃壞了,如果兩塊玻璃都壞了,那飛機絕對失控了,飛機及飛機上的上百位乘客都得徹底毀了。

副駕駛已經飄出去了,只是有安全帶所以副駕駛只是受傷了,沒有大的問題。如果兩個人都飄出去了,誰來操控飛機?誰來保證乘客的安全?

還有備用衣服的問題,飛行員在零下四十度只穿一件單薄的衣服,如果飛行時間長一些凍暈了,那飛機還能安全著落?

這次天氣晴朗,飛機及乘客僥倖安全著落,但是不能有僥倖心理,能完善的工作應該儘量完善一些。


阿彌陀佛聊天


這個問題真不好回答,因為沒有如果!

玻璃脫落已經是千萬分之一的機率了!但最終完美的劃上了句號。


劉機長也說了,幸好當天天氣好,天空幾乎無雲,加上此航線他飛了100次以上,對航線非常熟悉,所以才可以在手動操作情況下完成一系列操作把乘客安全送回地面!

所以這是很多綜合且有利的因素最終形成的良好局面,其他可能性建議大家不糾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