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刘封曾经屡立战功,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其自尽?

梅碧巧


我想问题主说的应该是刘封吧。

当时刘备从北方一路颠沛流离到了荆州,没有后代,对于自己的祖先而言是一种最大的不孝顺。因此,刘备为了延续香火,选择从荆州的一个大户人家,姓寇,从他们家里面挑了一个男丁出来,他认这个人做义子,这个人就是刘封。

这个时候刘封的小日子还是过的不错的,因为他是刘备的儿子也是刘备政权未来的继承人,虽然这时候刘备确实兵少,土地也少,但是至少有兵啊,至少有将领啊。

但是后来刘备有了儿子,这就是刘禅,你说一个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打下一片江山的人,会把自己的江山让给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还是一个自己的亲生儿子,肯定是后者。这个时候,刘封就变得有点处境尴尬。

虽然他一直不闹腾,不说,但是心里面难免有些芥蒂,因此刘备在关于这个儿子处理问题上还是选择古代的皇帝一直做的那个事情就是把这个以前的义子,外放,流放到外地,因此,刘封也就到了上庸,跟孟达一起镇守在此。

但是偏偏这个时候,关羽兵败荆州,关羽的派遣自己手底下的部将周仓到上庸向刘封求救,刘封没有去救,虽然有着种种的谣言,但是刘备也不可能因此杀了刘封,毕竟关羽那个时候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必死的局面了,即使刘封派出兵力去救,也不可能救得到人。

但是此时此刻,刘封仍然还是有活下去的希望的,只要他一直待在上庸,只要他一直不与刘备见面。刘备是懒得管他那档子事的。

但是后来刘封回来了,不是他自己想要回来,而是因为他得罪了上庸的太守孟达,最后两边闹掰了之后,然后他自己逃了回来。

曾经刘备分为正统继承人的义子回来了,而且是犯了一大堆的错误,回来了,这个时候刘备怎么看待他,我给了你权利,我给了你名誉,我给了你身份,最后你竟然用这种方式来报答我,我能说些什么?你现在回来了,我该怎么处理你,肯定不能把你留着留着第一下面老陈说不过去,你没去救关羽这事儿也就不算了,你还丢了上庸,此时此刻,你回来跟我亲生儿子争位子,我肯定不能让你活着。

诸葛亮也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从刘备三顾茅庐之中,从前两次光顾茅庐,他就已经分析出来刘备将来的志向,并且在与刘备见面之后,刘备的那一套话又胜得刘备之心,就可以知道他对于刘备心思揣摩有多么的深。

刘备进入益州之后,刘备重用法正,诸葛亮就识趣的自己不去招惹法正,自己一个人默默无闻替刘备做事情,所以刘备只要给诸葛亮一个眼神,诸葛亮就明白刘备这人到底要干啥。

此外,诸葛亮这个人,有人曾经评论过要像诸葛亮全心全意替你做事,得做到一点什么的,就是你把所有的权利全部交给他。他才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此时如果让刘封继位的话,面对一个已经成年而且有自己价值观的刘封,诸葛亮是很难完全掌控朝局的,如果一个刚刚成年的,什么价值观都不懂,一心只听别人意见的刘禅的话,那么诸葛亮可以放开手脚,为所欲为,毕竟刘备也老了,这一点真的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关羽也已经提前离他而去了。

并且丢失了荆州,而且在刘备手里下受了一肚子鸟气的诸葛亮肯定是对于现在回来这个刘封当成一个出气筒了,所以在最后时刻顺利成章顺水推舟,在背后踹他一脚,这一点也就情有可原了。


漩涡鸣人yy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

但也正是这个义子的身份,为刘封最终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

刘封投到刘备门下之后,跟随刘备南征北站,立下了不少战功,可谓是一代年轻俊杰。

如果刘备没有儿子,那么刘封将是刘备唯一的继承人,也是所有人都看好的继承人。

只可惜,在刘备四十六岁的时候,刘禅出生了。

作为刘备的亲生儿子,那么刘禅自然是刘备唯一的继承人。

在这个时候,刘封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甚至对于刘禅以及未来的蜀汉政权来讲,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而且刘封的能耐越大,也就代表这个威胁也就越大。

所以除掉刘封,是稳固蜀汉政权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毕竟刘封是主公义子,并屡立战功,总不能无缘无故就杀了吧。

所以刘封如果能一直谨小慎微,不出差错,甚至主动交出兵权,或许还能终老。

但偏偏刘封就出事了。

事情的过程大家都很清楚。

关羽败走麦城,向驻守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上庸未发一兵一卒。

并且刘封作为主将,没有合理的弹压孟达,导致孟达率领上庸之兵投降,只剩刘封一个人灰溜溜的回到成都。

这一下罪过可就大了。

但实际上,刘封的事情可大可小,但偏偏诸葛亮就抓住了机会,弄了刘封。

也算是为日后蜀汉集团的稳固奠定了基础。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话题。


盗帅夜留香YE


题主你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诸葛亮为何要劝说刘备赐死其养子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刘封此人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曾随张飞,赵云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


后因未及时救援关羽,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被刘备刺死。



卷毛认为当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赐死刘封有以下几种说法


据悉刘备当时收刘封为养子,注意不是义子,义子类似于结拜,属于干亲,是干儿子,没有继承权,养子等于是过继,是给刘备顶门户的,是拥有继承权的。


这就不难理解了,当初刘备收刘封为养子的时候,是作为接班人来培养的,比如让他跟随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后面积攒战功。


再后来刘备有了其子刘禅,这样刘封的地位变得很尴尬,论能力刘封大大强于刘禅,但刘禅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刘备当然希望自己的亲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大业。



对于当时的封建王朝来说,指定继承人存在“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的原则,后来孟达招降刘封的时候说他“亲非骨肉而据权势,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可见刘封在当时的蜀汉之中的地位。



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特别是会对刘禅的地位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建议刘备赐死刘封。


加上刘封间接导致关羽死亡,荆州丢失,而诸葛亮则正好以此为突破口,趁着刘备在气头上对刘备说,刘封的身份尴尬、性格刚烈,恐怕对刘禅不利,不如趁此机会除掉,以绝后患。



由此可见刘封的死,既有刘备为刘禅铲除顺利接班扫清障碍的因素,也有诸葛亮感到刘封难以驾驭的原因。


我是方小哥


我一直很疑惑,诸葛亮一向以智者自居,疏不间亲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懂,最担心刘封问题的应该是刘备,他为何会力劝杀掉刘封?

刘备收刘封为养子的时候,尚没有子嗣,所以当时不会有什么矛盾。但有了亲骨肉刘禅之后,刘封的地位就尴尬了。刘备称汉中王后,明确立刘禅为王世子,为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就派刘封与孟达统领东三郡,远离政治中心。应该说,这样的安排是最好的结果。

从仅有的史料上看,刘封没有什么根基势力,也没有夺取继承权力的野心。那为什么会说诸葛亮虑封刚猛,怕以后难以约束,就要杀他?

是因为不救关羽吗?

我觉得刘备诸葛亮很清楚,刘封孟达的上庸地区属于申家兄弟的地盘,蜀汉在那里的统治很薄弱,连五千兵力都抽不出去救援荆州,假如,他们非要去,只怕上庸和荆州都难以保全。

所以,不救关羽而杀刘封只是借口。有很多人分析说诸葛亮考虑到刘封会影响到自己将来掌握大权,所以才力劝刘备杀他,我倒觉得很可能是刘备更想杀刘封,只不过是诸葛亮说出来了(与刘备劝曹操杀吕布有异曲同工之妙)。





靖远0204


刘备是个草根,靠着刘皇叔的身份,拉了一支人马开始起家的。

虽说当时他,被曹操看作是一个英雄。但是,刘备一直都是在打游击战,因为他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

你看当时的刘备投奔过袁绍,投奔过曹操,还投奔过刘表........,他的前半生可以说就是一个逃亡史。

到了刘备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占据了荆州,刘备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但是,这个年纪的他,竟然还没有一儿半女。

要说刘备大小也是个人物了,他这么大的一个家业,要是没有人继承的话,岂不是可惜了。

所以,就是在这时候,刘备有了领养儿子的想法,大丈夫不能无后呀。

正好在这个时候,他看中了骁勇善战刘封,于是,刘备就把刘封认作了自己的义子。

可以说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刘封就是刘备的合法继承人了。

但是,很不巧的是,在刘备四十六岁的时候,他有了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也就是历史上的后主刘禅。

那么,既然刘备有了自己的亲生的儿子。他肯定是不会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义子刘封的。所以,这时候的刘封,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不过刘备对刘封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因为刘封很能打,他在和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这一点刘备还是心知肚明的。

对于刘备来说,只要他刘备活着,刘封就不敢放肆,就不敢有非分之想。

但是,刘备死了之后。刘封就不好管了,毕竟他是刘备的义子。若是刘封犯上作乱,别人也不好处罚他。

若是刘封和刘禅干起来,那真是祸起萧墙,鹿死谁手都不一定了。

所以,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关羽,都曾经劝过刘备,让他杀了刘封。但是刘备一直没有表态。或许,刘备有杀刘封的想法,但,他没有杀刘封的理由。

后来,一件事的发生,让刘备对刘封有了痛下了杀手的想法。

这件事就是,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曾经向刘封求救。刘封因为嫉恨关羽,没有去救他,导致了关羽的直接死亡。

刘备就是因为刘封的不作为,把刘封给杀掉的。

这时候刘备处死刘封,也是事起有因的,名正言顺的。那毕竟关羽可是刘备的兄弟,刘封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死去,而无动于衷,仅这一件事,刘备杀了刘封,谁都无话可说。。

当然了刘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刘禅继位清理障碍。

诸葛亮建议刘备杀了刘封,也是为了好让刘禅合法的继承他老爹的皇位。只要刘封死了,对于刘禅的威胁也就不存在了。

那时候诸葛亮在辅佐起刘禅来,也就容易多了。


史学达人


首先我们先了解刘封是谁吧。刘封是刘备在荆州所收养的义子,至于刘备为何要收刘封为义子,其实无外乎两点。一是刘备之前所生的子嗣因与曹操一战早逝,所以此时刘备并无子。二是刘封的家族是荆州罗侯地区的名门望族,而他的母家又是汉朝皇室后裔,所以刘备想借收刘封为义子的契机来借助刘封的家族来势力来帮助自己发展实力。




当然刘封自身的本事也是过人,可以说在刘备前期刘封本人和他的家族为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公元211年刘备图谋益州之时,刘封跟随着诸葛亮、赵云和张飞等人协助刘备谋夺益州,后益州平定时刘封因战功被封为副军中郎将。公元219年刘封跟随刘备占据汉中后,刘封与孟达率军占领了曹魏的上庸三郡,于此刘封被晋升为副军将军,同时领兵镇守上庸。可以说此时在刘备无子的情况下,刘封的能力又极其突出,刘封是被当做刘备的继承者来培养的,甚至是委以重任。



那么很多人都不明白了如此受重视的刘封,又是刘备的义子。为什么诸葛亮一个臣子敢让自己的主公处死自己的名义上的儿子呢?而刘备又为什么会同意诸葛亮的建议处死刘封呢?其实这一切诸葛亮早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诸葛亮担心在刘备死后,刘封的性格又刚烈,恐怕整个蜀汉无人可控制的了他。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刘封不是被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的嘛?作为皇帝没人控制的住他不是很好吗?



其实要知道此时的刘封早已不是什么继承者啦。刘备此时早有自己的儿子,那就是刘禅。那么当知道这件事之后,我想大家都明白了,为什么诸葛亮会担心刘备死了之后无人可控制他,而刘备听到这个提醒后就会让刘封自裁。其实就是因为刘备担心他死了之后,当他的儿子刘禅当皇帝后刘封会造反,刘封会夺走他们刘家的天下,而正是因为如此刘备才下定决心要除掉刘封。



只能说刘封的死不是错在不派兵救关羽,也不是错在丢掉上庸三郡。错就错在刘封的身份,如果刘封不是刘备的义子,他罪不至死。刘封自始至终都对刘备是忠心耿耿的,我想刘备也知道,不然他也不会在刘封败退益州时对如何惩治他那么的迟疑。只是可惜的是诸葛亮的那句话最终引起了刘备的杀心,是的刘备担心的就是在自己百年后,刘封会借用自己的义子身份去为所欲为,要知道在古代义子就等同于亲生儿子。万一刘封要反,刘禅可不一定能够抵挡的住,如果抵挡不住那么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可是就要归于外人之手了,毕竟刘封虽是自己的义子,但始终还是外人。再者即使刘封自己不反,也难保其他有异心的人会不蛊惑刘封造反,甚至是利用刘封的身份来做出一些对蜀汉有害的事情。



所以刘备为了自己的儿子,为了自己的刘姓江山,他就必须让刘封去死,只要这样才能让这一切不会发生。我想当时拼命逃回成都的刘封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忠心耿耿对待的义父会如此狠心的对待自己,他会这样以莫须有的猜测就让自己去死,可以想象当时被赐死的刘封的心是有多么的悲凉,他是有多么的绝望。


澳古说历史


刘封是刘备在荆州时收的养子,刘备是公元201年到荆州投靠刘表的,那个时候,刘备还没有亲生儿子,于是收养了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姓人家的外甥刘封为养子。

刘备收刘封为养子,一是为了政治联姻,笼络荆州地区的士族豪强势力,二是可能真的担心自已无后,毕竟当时的刘备已经四十多岁了,直到207年刘禅的出生,刘备有了亲生儿子,刘封这个养子基本上就没有继承权。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13岁的刘禅被立为汉中王世子,刘禅在法律上被确认为刘备的继承人,221年,刘备称帝,15岁的刘禅被立为皇太子。

刘封性格刚猛,气力过人,曾经随诸葛亮、张飞、赵云一起平定江州,在汉中之战,也曾随刘备一起参战,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封与孟达一起平定上庸三郡,刘封有一定的战功,但并不是特别耀眼。

之后刘封与孟达占据上庸三郡,没有出兵营救关羽,还因为刘封欺凌孟达,夺了孟达的依仗队,导致孟达叛逃曹魏,孟达叛逃后,带着夏侯尚、徐晃一起攻打刘封,又由于申耽、申仪的反叛,刘封大败,丢失上庸三郡,逃回成都,刘备责备刘封,但没有杀他,由于诸葛亮的劝谏,刘备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下令刘封自杀,刘封终究难逃一死。



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杀刘封?

理由一:刘封不救关羽,不听从命令。

关羽是蜀汉集团仅次于刘备的封疆大吏,关羽的命令刘封都不听,导致荆州尽失,关羽身死,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刘封难逃其责,不救关羽这件事,折射出刘封的蛮横,关羽的命令都不听,除了刘备,刘封还能听谁的命令?不就是仗着刘备的养子身份,刘封才敢如此的,要是换了别人,早就军法处置了,诸葛亮是以法家治国的,容不得不听命令的人,留下来也是祸害,因此劝刘备杀刘封。



理由二:刘封欺凌孟达,导致孟达反叛。

刘封之所以敢欺凌孟达,夺了孟达的依仗队,还是仗着刘备养子的身份,反映了刘封的飞扬跋扈,既然敢欺凌孟达,就敢欺凌别人,要知道当时的孟达是宜都太守,手下有四千家部曲,势力不小,刘封居然不怕,可见刘封飞扬跋扈已久,也就是诸葛亮所说的: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担心刘备去世后,难以控制刘封,因此劝刘备除去。

理由三:刘封丢失城池,勇而无谋。

刘封与孟达占据上庸三郡后,又没有救关羽,后来上庸三郡城池又被刘封了,刘封作为主帅,虽然勇猛,但缺乏谋略及心机,拒绝了关羽又没守住城池,逼反了孟达导致孟达投敌来攻,最后连手下投降的申耽与申仪兄弟俩也反了,刘封等于是把上庸三郡的势力全逼反了,如此主帅,当然要承担责任,与其它事项混在一起,诸葛亮建议刘备杀刘封。



理由四:杀刘封,防止内部敌对势力的利用,这是诸葛亮要杀刘封的最重要原因。

本来养子是没有继承权的,但刘封这个情况有些特殊,跟曹操的养子曹真、何晏、秦朗不同,刘备是先有养子,后有亲生儿子的,也就是说刘备在没有亲生儿子的那几年,刘封是有继承刘备势力的可能性,但这个可能性随着刘备的亲生儿子出身丧失了。

刘封的继承性丧失了,难免会失望。再加上刘封的性格刚猛,飞扬跋扈,很容易在刘备死后,被蜀汉内部的其它势力利用,利用刘封的欲望,以拥立刘封即位蜀汉皇帝的诱惑,挑动刘封叛乱,这就是对蜀汉最大的伤害。



就连叛逃曹魏的孟达,也曾经劝刘封叛逃,也曾经以刘封丧失继承权为由,劝反刘封,孟达知道利用这一点,其它人会不知道吗?况且蜀汉势力是以益州为根据地的,这种事在之前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刘焉主政益州时,本来刘璋根本就没有继承权的,刘璋是刘焉几个儿子中最小的,也是最暗弱的,但由于益州豪强赵韪的支持,刘璋才当上益州牧的,主少国疑,赵韪的目的不言而喻。现在如果刘封活着,益州本地势力如果要叛乱,只要挑动刘封,刘封的性格和经历说明,刘封是一个极其容易被挑动的人,一旦刘封随同这些势力叛乱,那将是益州的蜀汉政权最大的祸害,诸葛亮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就劝刘备杀刘封。



最后还有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既然刘封一定要死,那么在刘备手里死,天经地义,如果刘封现在不死,后面由于刘封这样的性格,肯定会出大事,一旦出了事,还是要被处死,刘备去世后,处死刘封肯定要刘禅下令,那么刘禅就要背上杀兄的名声,既然如此,还不如刘备来杀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提到刘备的儿子,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那个"乐不思蜀"的蜀汉后主刘禅。其实,刘备在生下刘禅之前,就有一个义子,名叫刘封。《三国志》记载,他"有武艺,气力过人",在刘备平定益州的战争中他也屡立战功,可是最终,诸葛亮却劝刘备赐其自尽,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刘封"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罗侯是一个非常显赫的爵位,汉时只封给了协助刘秀兴复汉室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之孙邓骘。后来同为"云台二十八将"的寇恂的孙女嫁给了邓骘,故而笔者推测,"罗侯寇氏"这一称呼代表刘封是来自罗侯邓骘和寇恂孙女这一支。

这样看来,刘封是两位东汉开国功臣之后,出身还是非常好的。除此之外,他还是长沙刘氏的外甥,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虚构了一个名叫刘泌的汉室宗亲来当刘封的舅舅,这样看来,刘封是开国功臣与汉室宗亲的后代,当自诩为帝世之胄的刘备的养子也算是资质足够了。

后来,"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刘备出生在延熹四年(161),到官渡之战爆发,他从袁绍处脱身来到荆州时,已经是建安六年(201)了,这么一算,当时的刘备已经五十岁左右,是半百之年了。但是他却迟迟没有子嗣,为了寻找继承人,他便将出身不凡的刘封收为养子。

然而,收养刘封后不久,甘夫人便为他生下一子,也就是蜀汉的后主刘禅。这下刘封的位子就很尴尬了,原本他应该是刘备的继任者,但刘禅是刘备亲生的孩子,刘备肯定更偏向他,日后自己又该如何自处呢?不过,刘封倒是没有从此消沉,而是兢兢业业,冲锋陷阵。

刘备入蜀后,刘封"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立下赫赫战功,并受封副军中郎将。后来,他又和孟达一起攻取了上庸,上庸处在荆州与益州的交界处,夺取上庸就能够更好的沟通两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刘备也展现出对刘封的信任,让他负责驻守。

不过,变故很快就到来了。夺取上庸的同一年,关羽北伐,连战连捷,无奈攻城略地但兵力不足,于是"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可是刘封、孟达因为"山郡初附,未可动摇。"而拒绝了关羽增援的要求。

然而,关羽胜利的势头没有持续太久,曹操派遣徐晃救援被关羽围困的曹仁,而关羽久攻不下,只得退兵。可是,"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关羽被擒杀的一大原因是兵力不足,而刘封之前拒绝增援,自然难辞其咎,于是"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对于刘封这个义子,刘备已经不是很满意了。

再后来,刘封与孟达产生矛盾,孟达给刘备上书一封请辞,随后投奔了魏国。到了魏国,孟达很受重用,曹丕不但对他大加封赏,还派出夏侯尚、徐晃同他一起进攻刘封,交战前,孟达给刘封写了一封信,其中说:"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其所以然……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势利所加,改亲为雠,况非亲亲乎!"

大意便是,有的忠臣虽然立下汗马功劳却遭遇祸殃,有的孝子虽然心怀仁义但陷入灾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的是君王、父亲的爱转移了,有的是有小人献谗言。为了权势和利益,亲人也会变成仇敌,何况本不是亲人的关系呢?

孟达又说:"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告诫刘封,他与刘备和路人是一样的,没有血缘关系。刘封因为义子的名分,能够得到重用,但被立为太子的确实阿斗,有识之士都为此寒心。

基于这些,孟达劝说刘封:"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怒不致乱,以免危亡。"若是留在蜀汉,迟早会被刘备除掉,不如东归孙吴,继承罗侯的家业,抑或投靠魏国,也能够得到重用。如果这样做,刘备虽然生气,但不至于像留在蜀汉那样危险。

刘封没有采纳孟达的建议,执意留在蜀汉。结果不久"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到了成都,"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刘封被刘备痛斥了一顿,随后"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临死前,刘封长叹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可惜为时已晚。他死后,"先主为之流涕。"陈寿在传记末尾评价刘封:"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认为他本来就身份尴尬,却不做谋划,落得身死的下场,实在可叹。

诸葛亮劝说刘备将刘封赐死,是因为刘封性格刚直勇猛,害怕他日后不受管制,与刘禅争夺帝位,到时候蜀汉内乱,魏、吴倘若趁机来伐,蜀汉便腹背受敌,十分不利。加上刘备本就已经不喜欢刘封,他的死也就顺理成章了。


文踪旅迹


刘封是刘备收的义子,是刘备颠沛流离多年后,为延误后嗣而收为义子的。后来也是四处跟随刘备征战,作战勇猛,敢为人先,但和题目里所说“战神”却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说刘备帐下的关张马,曹操的儿子曹彰的战力也绝对在刘封之上。所以说,刘封是个猛将,但绝对称不上战神。而诸葛亮想杀刘封,最为主要的目的肯定是稳固蜀国政权。


其一,保刘禅上位。对于诸葛亮等人而言,刘禅是刘备所生嫡子,在血缘关系上甩刘封好几条街。但是刘封毕竟也背了刘备儿子的身份,也是法定继承人之一,为了刘禅安稳继位,刘封只能牺牲。

其二,担心倒袁绍,刘表覆辙。袁绍和刘表都是没有确立继承人,后来才导致了内乱,使得曹操渔翁得利。所以,为了避免刘封起兵争夺皇位,只好防患于未然了。刘封死了,蜀汉就绝对不会发生夺权的戏码,诸葛亮可以安心治政,从而保得蜀国安全。



其三,刘封没有出兵援救关羽。这对于刘备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关羽和刘备之间,情比金坚。刘封作为侄子,不能出兵救援关羽,从而使得关羽殒命,无疑是他身死的直接原因。


所以说,诸葛亮要除刘封,直接原因是他坐视关羽被禽,主要原因是为了蜀国的长治久安。


蜉蝣在尘埃


好像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刘封是谁,人们都知道刘备有个傻儿子叫刘禅,似乎很少有人知道刘备其实还有个义子的,这个义子便是刘封。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刘备为什么会收个义子。刘备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儿子,正好这个时候刘封来投奔刘备,刘备觉得他是一个人才,如果好好的训练,以后肯有大用,恰巧这个时候自己没有儿子,他便收了刘封当义子。

刘封本来是寇氏的后代,刘备收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靠他来笼络荆州的那些名门,在刘备刚刚收他的时候,关羽就曾劝过刘备,刘备不听。刘封跟刘备之后也非常的勇猛,战绩也很好,在军中可谓是平步青云,可惜的是后来他和刘备的意见经常出现分歧,当然这还不至于让刘备想杀他。

值得一提的是,关羽自始至终是看不上刘封的,所以当关羽陷入危机的时候,刘封受孟达蛊惑没有去救关羽,孟达怕关羽追究,直接投奔了曹操,刘封认为自己怎么说也是刘备儿子,刘备不会杀他的,所以他还是回了刘备那,刘备非常的生气,责怪刘封为什么不去救关羽,这时可以看出刘备还没有想杀他。

这个时候诸葛亮出来说话了,大致就是说刘封这个人不好控制,如果你死了,就没有人能够制约刘封了,刘备的亲儿子还很年轻,不一定能够斗过刘封,兄弟二人争夺王位是必然的,不如尽快把刘封给除掉,刘备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直接杀了自己的义子。

诸葛亮这样做很正常,诸葛亮想杀他说白了就是就是因为继嗣的问题,他担心刘备死后无法控制刘封,而且为了蜀汉的安定,杀了刘封是一个果断的决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