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1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上面一段话出自不久前宣传新电影的邓超之口,他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我从来不会给孩子报任何补习班,输在起跑线上就输在起跑线上。”此话一出,立马引来无数网友吐槽:“那是你的孩子还没上小学!”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有一种孩子上小学了的焦虑,只有爸妈才懂,孩子上小学以后,就是父母的教育观开始被颠覆的时候,什么“快乐教育”、“宽松育儿”,不存在的。当你开始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那真的是上一秒亲妈,下一秒后妈!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要化身鸡血妈妈去带娃。要想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得鸡血点!

现在大部分家庭的状态是“一人上学,全家鸡血”。幼升小的硝烟还未散尽,中考的分流已经打响,更不用说“决定一生”的高考战场,哪一场不是轰轰烈烈。

有热门帖子列举出家长“焦虑症状”,提供大家自测焦虑程度。如果这些症状出现4条以上,说明已经出现焦虑,8条以上则情况严重,应当引起警惕。

1. 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边,生怕他(她)浪费时间。

2. 一到晚饭后就坐立不安,老想进屋看孩子做作业是否认真,但又怕打扰他。

3. 常常忍不住一遍遍问孩子考了多少分。

4. 整天提心吊胆,度日如年,一听到孩子没考好就忍不住发脾气。

5. 有时变得比往常更严厉,说话偏激,有时变得比往常更亲切,连自己都觉得不自然。

6. 听说孩子要测验考试,自己便坐立不安,觉得压力比孩子还大,却要装得若无其事。

7. 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他。

8. 担心孩子太疲劳,又担心他们营养不够,内心忐忑不安,怕孩子考试那天会生病。

9. 无论干什么,心都挂在孩子那边,坐卧不宁,心悸、心慌,希望孩子快考完。

10. 莫名其妙地抑郁、痛苦、难过,悲伤得不想做任何事,有快撑不住的感觉。

当家长把这些焦虑感投射在孩子身上,就是“鸡娃”了。

如果你在一些小升初的群里,经常能看到家长们聊天,永远有个热点话题,就是如何教育孩子,细一点就是如何激发孩子成为“牛娃”。

这里的“牛娃”就是家长“鸡娃”之后孩子的状态——孩子在被激发之后,会自主的勤奋学习。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2

要说鸡娃,不单单在国内有,国外其实也流行鸡娃教育。

硅谷女王雪莉·桑德伯格: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出身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父亲是眼科专家,母亲曾是一名法语老师,拥有博士学位,怀孕以后辞职当全职妈妈。

她的父母十分有魄力,热衷于参加社会和政治活动,在苏联旅行的时候还因此被捕过。在这样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雪莉从小就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聪慧。

这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中产家庭,对女孩的培养跟中国父母一个样。小时候是鸡血式养娃,男孩能做的,女孩也必须做到,把桑德伯格和弟弟妹妹打造成十项全能。雪莉从小成绩优秀、分担家务,还擅长运动,对未来职业的设想与男同学没什么不同。

她的父母说,在和伙伴们做游戏的时候,其他小朋友是在玩耍,而她的行为更像是“组织其他小朋友玩”。吸引雪莉的,并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对游戏的把握和指挥。

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游戏变得具有组织性,这个过程让还是个孩子的雪莉着迷。

雪莉无疑是当之无愧的鸡娃,小小年纪就拥有着与年龄并不相称的成熟与理性。只是,正如她在自己的第一本书中写道的:“我可能生下来就46岁了。”

不知怎地,看完这句话,竟然有点心疼雪莉。这样一个女强人,却因为失去童年的快乐而深深遗憾着。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丁纳说,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现代社会的教育模式,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其实都停留在了竞争式快乐这一层面。正如雪莉,她像个指挥家一样,能很好地组织其他小朋友玩,但这个过程她享受的不是游戏的快乐,而是一种比别人强的竞争式快乐。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焦虑的时代,又是一个全民拼爹拼妈的时代。我们那一代人,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从心底我们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的起点高一些。只是,任何教育都要因人而异,鸡血式养娃也是一样。适度鸡血,不要把目标定太高,不要把孩子逼太紧。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家庭教育的目标,一定是孩子踮着脚尖就可以够得着的,这是最适宜孩子去提高的临界值。

这一阶段如果我们过度植入一些书本上的教条性的东西,或者把孩子朝着“小大人”的方向培养,会让孩子过早“成人化”。

天津神童李尚荣6岁就熟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可谓博学多才,通晓古今,一上节目那出口成章的气势连主持人都震惊了。她在舞台上的表现完美的到无可挑剔,堪称鸡娃教育中的典范,只是有点太“成人化”,她身上的那种孩子气已经不复存在。

有人说,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

令我们羡慕的学霸背后,以及孩子们的“鸡血家长”,依然各有各的心酸和焦虑。

3

前段时间火爆朋友圈的上海小升初试题,让所有家长汗颜。有些名校不光考察学生还考察学生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背景,让我们更加亚历山大。而年初25万一平的学区房更是狠狠地刷新人们的三观,让我们这样的中产家庭望尘莫及。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鸡血”家长其实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而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一边做鸡血家长,可是内心却再也不愿焦虑了呢。

在这个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时代,我们羡慕数十年前的孩子和家长,没有上不完的辅导班、没有学区房的压力,可以不用为孩子的升学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养娃不能只盯着成绩。素质教育下,我们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它提醒了广大家长,教育应该求同存异,要善于挖掘和培养孩子自身的闪光点。

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素鸡”

作为鸡血家长,我们应该拿出混鸡血群的热情,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和自己的孩子互动上。根据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有针对性地报培训班,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在鸡血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童年之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