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經歷過汶川大地震、SARS,這是她第三次上“戰場”

微信上,一名“00後”女孩正在向同學“吐槽”,當護士長的媽媽連年夜飯也沒吃,就直接奔赴武漢。現在家人每天都在為她提心吊膽,但電話裡也不好多說,只希望媽媽平平安安就好。

“你媽媽很偉大,是值得你驕傲的。但她本來可以不要這麼偉大的,希望這些偉大可以留下痕跡,引領更加光明的未來。”同學@回覆她。

兩名“00後”女孩談論的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中的成員——李冬梅,她來自浦東的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被安排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病區。昨天晚上,記者連線李冬梅和她的同事沈偉鴻,講述重症監護病房裡的“冷”與“暖”。

經歷過汶川大地震、SARS,這是她第三次上“戰場”

圖說: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重症監護病區醫務人員沈偉鴻(左)和李冬梅。採訪者供圖(下同)

“先斬後奏”報名去武漢

李冬梅今年45歲,在醫療隊裡不是年齡最大的,卻“戰鬥”經歷豐富。她曾經參加過汶川地震醫療隊,一去就是3個月;經歷過SARS的嚴峻考驗,在第七人民醫院骨傷診療部擔任護士長。

“聽說需要有醫療人員報名去武漢支援,我第一時間就報名了。當時沒有想那麼多,我是黨員,又是護士長,女兒也讀大學了,後顧之憂比較少。科室其他人都是年輕人,我不去誰去?”於是,在小年夜那天,她主動報名參加醫療隊。回家之後才告訴家人,對於“先斬後奏”,丈夫勸她好好考慮一下,卻也說:“知道你肯定會報名的。”

沒想到,大年夜,正在值班的她收到通知,當晚就要出發。來不及整理行李,來不及回家……丈夫女兒趕來送她,女兒抱住她放聲痛哭。在趕往武漢的飛機上,她和醫療隊員們一起吃上了“年夜飯”——飛機簡餐。凌晨4時多,終於入住武漢。

經歷過汶川大地震、SARS,這是她第三次上“戰場”

圖說:家人外送的食物上小便條很暖心。

重症監護裡的“小確幸”

李冬梅和“90後”的沈偉鴻——來自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的一名男護士,一起被分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病區。“正式上崗前,我們做了嚴格的培訓,既全力搶救病人,也如何做好防護。”她告訴記者,一身防護服穿上比較快,10分鐘左右就能穿好;但脫下時,幾個小時工作下來,不能吃東西、喝水、上廁所,往往身上汗水和防護服粘在一起,至少要20分鐘才能脫下來。最開始時候,8小時一班,後來減少到6小時;考慮到防護服的防護效果等,現在減少到4小時一班,一天6班輪流上陣。“病區為了空氣流通,必須開窗。雖然晚上氣溫都是在零攝氏度以下,但我們穿著防護服、加上緊張的工作節奏下來,還是汗流浹背。”

在重症監護室裡,每天都是和生命賽跑的節奏。病人無法和家人接觸,外送的食物也要經過嚴格把關後送進來。“但在食品袋上,親人們有時候會留下簡單的字句,讓人很暖心。”“奶奶加油,再堅持一下!”“你一定會好的,我們在家裡等你回來。”看到這些,醫護人員只有全力以赴!

經歷過汶川大地震、SARS,這是她第三次上“戰場”

圖說:重症監護室工作繁重。

陪伴病人生命的最後一程

“這幾天,每天都有人從重症監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每當看到病人脫離危險,病情緩解,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們對打贏這場戰役信心滿滿。”李冬梅說,但是在生死的搏鬥中,也有病人不幸搶救無效去世。“看著他們孤單地離開人世,身邊無法有親人陪護,我們能做的就是做他們生命的最後守護者。”由於重症監護室沒有護工,所有的最後工作都是由護士完成的,他們為死者做好嚴格的消毒料理,將他們可以帶出的物品仔細消毒後,交到家屬手中,給他們留下親人最後的念想。

在重症監護室,每天都像馬不停蹄的戰役,發生著感人的故事。看到年長的醫生、護士長黨員們這麼拼,“90後”的沈偉鴻深受感染,向臨時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我希望成為像他們一樣優秀的人!” “這麼優秀的小夥還沒有女朋友,麻煩你們媒體幫忙宣傳一下,等我們平安回來,希望小沈事業愛情雙豐收!”李冬梅笑著說。

新民晚報記者 宋寧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