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為什麼統一身份證是美國的百年糾結?

我們的立場是:現在或者可預見的將來,在美國都不應該建立統一的身份證。就嚴格的定義來說,社會安全號不能算是身份證,它最多隻能算一個近似的身份標識。

為什麼統一身份證是美國的百年糾結?

——美國聯邦政府衛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長諮詢委員會的報告

摘自1973年《數據記錄、計算機和公民權利》

統一身份證,是美國近百年來隱私風波中的一箇中心話題。

在美國的歷史上,聯邦政府從來沒有發放過全國統一的身份證件。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三個證件,不同程度起到了身份證件的作用。

一是駕駛證。從1903年起,美國開始發放駕駛證,該證件被廣泛地用作身份證明。但駕駛證是以州為單位發放的,每個州的證件格式、號碼位數都不一樣;一個人可以擁有多個州的駕駛證,也可以沒有駕駛證。所以嚴格地說,駕駛證雖然具備了身份標識的作用,卻還談不上統一的身份標誌,而且很容易偽造。

二是護照,其格式倒是統一的,號碼也是唯一的,並由聯邦政府發放,但其發放方式,是以自願申請為基礎的,個人不申請,政府就不發放,除了出入境,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使用。

三是社會安全號。1935年,羅斯福新政期間,他為了建立社會保障系統,提出為每一個有工作的人員,建立一個社會安全賬號。每個月,政府將從其工資中扣除一部分金額,並補貼部分金額,共同存入其社會安全賬號,以作為其退休養老的保障。

羅斯福這個建立全國統一安全號的提案,也遭到了隱私派激烈的反對。最後,羅斯福向國會妥協並保證:這個號碼僅僅用於社會保險,一定不會用於身份標識的領域,並且會被保密。他的這個提案才最終在國會通過。

為什麼統一身份證是美國的百年糾結?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羅斯福之後,他的承諾並沒有被嚴格地遵守,社會安全號的應用範圍還是逐漸擴大了。先是個人納稅的表格啟用了這個號碼,慢慢地,找工作、申請信用卡、駕駛證、政府福利都需要出示個人的社會安全號。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社會安全號似乎也是身份證件的替代品,而且其使用的趨勢還在不斷上升。

但嚴格地說,社會安全號還算不上統一的身份證件。因為它只記錄姓名,連男女、年齡、住址、相片等基本的信息也沒有,公民也不需要隨身攜帶,該號碼被明確規定為個人隱私。1974年的《隱私法》,甚至還有專門的條文規定:“要控制社會安全號對個人隱私造成的威脅。”

因為沒有統一的身份標識號碼,美國各種信息系統中用來標識、區分公民個體的方法自然五花八門,其中最核心的方法,還是人的姓名。但不同的人可以擁有同樣的名字,在輸入電腦的過程中,還容易出現拼寫的錯誤。毫無疑問,按照名字來查詢個體信息的方法,其檢索效率和準確率都很低。當要把不同系統的數據庫連接整合到一起的時候,要確定“誰”是“誰”,就變得非常困難。

而在具有統一身份證的國家,由於各個數據庫之間存在一個共同的、唯一的“主鍵”——身份證號碼,這個挑戰就小多了。由於身份證號碼在其中穿針引線,各種數據庫可以像糖葫蘆一樣串串相連。

信息技術領域的專家深諳其中的困難。甲骨文公司(Oracle)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埃裡森(Larry Ellison)就強烈呼籲美國政府建立一套全國統一的身份證系統。他曾經公開表示,如果美國採納統一的身份證制度,甲骨文公司將免費給聯邦政府捐贈一套全國身份證管理的軟件。

當然,聯邦政府也未嘗不想建立全國統一的身份證件。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國會不同意!國會的問題又在於:大部分人民不答應!

美國社會的這種爭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開始了。

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之後,為了防止德裔美國人在境內從事諜報活動,聯邦政府提出,要對德裔這個特殊的群體頒發統一的身份證件、加強管理。還有機構附議:統一的身份證應該延伸到所有的外國人,甚至全體國民。但這遭到了國會的強烈反對。國會僅僅同意了對德裔美國人加強管理,並在最後通過的法案中明確說:身份證的使用只能限於德裔群體,當國際衝突一結束,這種證件就應該立即撤銷。

為什麼統一身份證是美國的百年糾結?

戰爭一結束,對德裔群體發放的身份證確實就被取消了。但“二戰”期間,美國政府又因為同樣的原因,曾經對日裔、意大利裔、華裔群體發放過統一的身份證。

1941年12月,日本發動了著名的珍珠港襲擊事件。美國的飛機、艦隊受到了日本的重創,共有2402人在襲擊中死亡。事件發生不久,蓋洛普的民意調查表明,有69%的美國人支持統一身份證件的做法,明確反對的人降至25%。

但這個數據只是曇花一現。沒過多久,支持者就改變了念頭,反對方又在民意調查中佔據了主流。

珍珠港事件之後,聯邦政府曾經發起過多次呼籲,要求實施全國統一的身份證件,但都沒有在國會取得半數以上的支持,盡數夭折。

1974年,美國司法部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FACFI),研究統一身份證的問題。該委員會在聯邦、州、地方三級政府以及商業領域進行綜合調研之後,認為政府有義務為私營領域提供一個統一的標識,以方便全社會各種電子交易行為的發生和管理,因此建議採納統一身份證的做法。但報告同時坦承:公眾對於這個建議的反應是非常負面的。

鑑於此,幾乎沒有官員敢在公開場合表態支持統一身份證的做法。最後,這個建議只有不了了之。

1967年,“中央數據銀行”的爭端出現之後,統一身份證更是遭到了“隱私派”的強力反對。

1994年,克林頓執政期間,曾經發起過醫療改革法案,其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為全國每一個人建立一個統一的“醫療服務號”,在這個基礎之上,搭建全國統一的醫療數據銀行。但這個法案,也被“隱私派”否決了。1996年,克林頓試圖重新包裝這個想法,讓醫療服務號成為另一個法案的一部分(HIPAA),還是沒有通過。

為什麼統一身份證是美國的百年糾結?

近幾十年,美國也對統一身份證這個問題做過很多次民意調查,但除了珍珠港事件之後的曇花一現,每次都是反對意見佔了絕對上風。1942年,民意調查的創始人喬治·蓋洛普曾經在《紐約時報》上對統一身份證這個問題做過一個很好的總結。他認為,統一身份證是管理社會、控制公民的一種手段,在美國,這種手段被視為警察國家的做法,是集權社會的象徵,是違反美國精神的。當然,蓋洛普也承認,統一身份證有利於警察打擊犯罪、加強國家的安全,特別是在應對恐怖襲擊、自然災害等等突發事件當中,統一身份證將大大方便政府對社會的管理和控制。

統一身份證也多次成為總統大選的辯論話題。紐約市的市長朱利安尼,曾經是2008年大選期間知名度最高的候選人,他表態支持全國統一身份證,隨後遭到了其他多位候選人的攻擊,這些候選人認為:沒有任何理由去犧牲公民實實在在的自由以換取“可能會好一點”的國家安全。

喜歡就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