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什么是“朝天女”?为什么后宫妃子都谈之色变?

猫眼观史


朝天女这个称呼听起来很神圣,为何明朝后宫女人听到朝天女时都会闻风丧胆呢?这还得从朝天女的用途说起。

朝天女的含义和用途

明朝时期有一种户口叫朝天女户,这朝天女户指的就是为皇帝殉葬的女性的亲属。这么一说,朝天女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朝天女指的就是明朝时期为皇帝殉葬的女性。

明初被用于殉葬的女性包括妃嫔、宫女甚至附属国进献的女性。这些女人殉葬后,朝廷会给她们的亲属一定的回报,宫女的话一般就以钱财作为回报,妃嫔的话往往会以锦衣卫千户、百户之类的职位让她们亲属世袭。

实际上殉葬制度并非起于明朝,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殉葬的做法,以后宫女眷或宫女为皇帝殉葬,让她们陪伴在皇帝身边,以便使唤。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自然是很荒唐且不人道的,但古时候的科学水平不高,人们的观念也较为迷信,所以才会出现殉葬这种事。

汉代起殉葬制度逐渐被取缔,一直延续到两宋时期都很少有殉葬的情况出现,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却又恢复了殉葬的做法。

据载,朱元璋死后殉葬女性多达四十多人,明成祖朱棣的殉葬女性也有三十多人,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明英宗时期才被下令取缔。

明英宗一生大起大落,经历颇为独特,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境遇,才使得英宗意识到殉葬制度的残忍,所以英宗死前下令不许以活人殉葬,并且规定后世也不可再以活人殉葬。应该说取消活人殉葬制度是明英宗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可圈可点的好事。

在了解了朝天女的用途后,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明朝后宫女性在谈到朝天女时会表现的那么害怕,毕竟是丧命的事,害怕也是人之常情。


历史守望者


在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鹤西去,其孙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因朱元璋生前有遗嘱:在其死后,后宫所有没有生育过的嫔妃都必须去陪葬。当此遗嘱被执行时,朝中秩序混乱不堪,嫔妃们是哭天喊地,叫苦连天,后宫之中的场面更是极其混乱,有些官员则趁此机会公报私仇,有的生育过的嫔妃因为得罪了人而被迫殉葬;有些没有生育过的嫔妃因为受到被庇护而活下来。这些被殉葬的嫔妃们就叫“朝天女”,其实就是所谓的“殉葬女”。

这是要被拉去殉葬啊,后宫妃子活的好好的,那个会愿意?当然谈之色变了!如果是你,你能泰然处之?考古学家的确在朱元璋的陵墓中发现了很多宫女的白骨,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众多的嫔妃,到底是通过怎样的一种方式来殉葬的呢?

历史学界对此问题也一直存有争议,有些史学家认为:是上吊自杀的。持此观点的史学家是如此解释的:在朱允炆下达了殉葬命令之后,就已经将后宫之中所有符合条件的嫔妃名单列出了了,到了殉葬那天,这些名单之中的妃嫔就被集中到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房间里。里面早就准备好了和殉葬人数相同数量的椅子,并在每个椅子上方挂好了七尺白绫,为的就是让这些嫔妃们上吊自杀。胆大的宫女心一横,牙一咬,头一伸,脚一登,过不了几分钟,自己的小命就交代了。胆小的宫女,已经是被吓得两股战战,魂飞魄散,瘫坐在地上了,已经没有力气上吊了,这时,太监们就抬起一个个宫女,强行把这些宫女的扶上椅子,将头进白绫结成扣中,然后在推到椅子,于是,小命也就呜呼哀哉了。这种观点怎么听起来都有一点荒谬,不过,下面这种观点更是不可思议啊!


另外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是通过注入水银的方式杀死的。有人认为,为了能让陪葬嫔妃的尸体和朱元璋的遗体都不腐烂,于是就采纳了一些侍臣和太监的建议,在嫔妃体内注入水银的办法来保持不腐。当殉葬名单确定之后,在殉葬的时候,所有殉葬的嫔妃便每人都喝上管安眠的药水,待她们熟睡之后,便将她们的头切开,在往里面注入水银,最后再用针线缝好,这些嫔妃就再不可能活过来了,然后被放入墓中陪葬。


小史坑


“朝天女”是明代对殉葬女的一种称号,在皇帝死后会选一部分宫中女子去陪葬,而这些被选中的女子就叫“朝天女”。

殉葬制度由来已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大量女眷被迫替帝王殉葬,后来汉朝年间人们就因为殉葬制度过于残忍而逐渐减少,有的以陶俑来代替。


直到明朝这一沉睡千年的陋习又死灰复原,不仅不人道,还很残忍,对于这一糟粕,却要取一个非常怪怪的名字“朝天女”。

朱元璋一生杀戮无尽,为打江山大开杀戒,为稳固社稷,大肆残杀功臣,又丑陋又残暴,就连死了也不放过和他同床共枕的女人,他曾下令让46个妃嫔陪葬,这些妃嫔都是后宫中没有子嗣的女人,他的儿子朱棣也曾让16个妃嫔殉葬。

明英宗朱祁镇曾一度废止了这一无人性的恶习。

可满清还在沿用这一陋习,最有名的就是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直到近代这一流传几千年的人殉制度才彻底的消失。


后宫的妃嫔们在得知自己将成为朝天女后,一个个都吓得花容失色,她们绝望啊,由开始的哭哭啼啼到后来的哀嚎,没有那个愿意去死啊。

为先帝殉葬的方式主要有一些几种:

1,自缢,这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被挑选出来的朝天女先让她们就餐,吃完后带到殿内,殿内放了很多的椅子,大梁上悬挂着七尺白绫,这些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椅子上,她们一咬牙将头伸进了绳子结成的套扣里,然后用脚推开椅子,几分钟后就找到了她们的先帝。

对于那些不想死的妃子,在酒足饭饱之后,由太监们送她们一程,将她们活活勒死。


2,活埋,皇帝死后连同活着的妃子一同下葬,这个比较痛苦,由太监将妃嫔们引入陵墓,然后封死地宫门,待里面氧气耗尽,这些妃嫔们就窒息而死,传说活埋的妃嫔怨气极大,连盗墓贼都怕。

3,喝毒酒,为了减轻妃嫔们的痛苦,通常都是那种剧毒酒,喝完一刹那便香消玉殒,然后随先帝一同葬入。

4,灌水银,为了保持妃嫔们容颜不变、尸身不腐,会在殉葬前将她们迷昏,然后割开她们的脑门,将水银灌入她们的体内,以达到防腐的目的。


这些宫女妃嫔们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幻想着能成为皇帝的女人的美好愿望,本想到宫中来享受荣华富贵的,哪曾想到要去为那个死老头子陪葬,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她们难以接受,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因此当帝王们驾崩的时候,后宫里总会一片凄惨的哭声,这哭声不是为那个死老头子的,她们是在哀嚎她们命苦啊。





遗产君


朝天女,即给明朝皇帝殉葬的女子。

殉葬,也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就不难理解后宫女子为何会谈之色变了。明朝的殉葬方式主要有几种,常见的是自缢和绝食。


一般而言,正史很少会记录这些。

但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就详细记载了给明成祖殉葬的朝天女的从殉过程:

据《李朝实录》记载,给朱棣殉葬的朝天女共有三十余人。集体殉葬那天,是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这一天,在老太监的带领下,她们先在殿外用餐,吃完后就被带到殿内,彼时“哭声震殿阁,闻者肝胆震颤”。

在殿内,早已准备好三十多张“小木床”。


这些即将赴死的宫女和嫔妃们,被要求站到这些小木床上。她们的头顶,则是早已准备好的绳子,末端结圈。随后,朝天女们“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而在这三十多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子,一个是韩氏,身份是宫女;另一个是崔氏,封号“美人”。在临行前,仁宗曾亲自来和她们“辞别”,宫女韩氏趁机摆脱了太监的控制,跑到仁宗面前苦苦哀求,请求仁宗放她回国,说她家里还有老母亲要赡养。

仁宗不为所动。不久,她们脚下的小木床被太监抽走,转瞬之间,三十余人皆丧命。


明朝的皇帝会给她们的家属一些好处,比如给她们追赠谥号,表彰其行之类的,而她们的家属一般能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好处,例如世袭锦衣卫千百户或者直接得到财物。

总的来说,后宫女人谈朝天女色变,其实是比较正常的,毕竟,怕死乃人之常情。


金兔历史


”朝天女“一词是明朝的专属,它源自中国古代的极其残忍的人殉制度。

人殉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母系氏族社会就有人殉,现代考古发掘发现,大汶口文化(B.C.4300~B.C.2500)时期即有人殉,其后的龙山文化(B.C.2350~B.C.1950)、齐家文化(B.C.2000~B.C.1900、二里头文化(B.C.1800~B.C.1500)都发现人殉。

到了商周时期,人殉到达了鼎盛。据考古发掘,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从出土的甲骨文中,记录人殉的甲骨数量达到1350片,到了周朝,人殉制度依旧兴盛,据《墨子》中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其中著名的秦穆公死后,为他殉葬的活人有177个,其中包括众多贤臣。在秦公一号大墓中发现的殉葬坑多达186个,根据出土文物推测这是秦穆公五世孙秦景公的墓,残忍的殉葬导致春秋时期人才不再敢前往秦国,秦国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极其平庸,国力毫无起。

汉朝以后,人殉制度逐渐式微,在海昏侯大墓中就未发现人殉,而是使用木俑替代,但少量殉葬还是存在,史书记载景帝八子赵王刘彭祖将死之时就“令能为乐奴婢从死”,汉之后殉葬的记录极少出现,人殉甚至出现了”自愿“的性质,唐太宗死时,右卫大将军驸马阿史那社尔就请求殉葬,高宗不许。

就在汉民族逐渐摒弃这一恶习的同时,而辽金元三朝又出现了大量的人殉,辽太祖死时,述律平就杀死百余名大臣为其殉葬。而金代女真贵族下葬时“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元朝贵族是否保留人殉,史无记载,但元朝中央鼓励民间殉葬行为,《元史》载:“大同李文实妻齐氏、河南阎遂妻杨氏、大都潘居敬妻陈氏、王成妻高氏以志节,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缢殉葬,并旌其门。”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恢复了人殉。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共陪葬及殉葬40个嫔妃,除了两个死在太祖之前,最后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外,其余38人都是殉葬而死,

朝天女一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明朝时为了对这些殉葬人有所补偿,下一任皇帝会给她们及她们的家人一些好处,比如追赠谥号表彰其行,封世袭官职保障其家人,而这种人家如同军户农户一般,被称为朝天女户。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明史·后妃传》

明朝人殉的这一恶习,直到明英宗死前才被废除,在已经发掘的万历皇帝墓中就没有殉葬了。


不惑闲谈


提起“朝天女”别说后宫妃子们提起色变,就连我们现在的人也对比唏嘘不已。

这里说的“朝天女”,可不是素面朝天的女人,“朝天女”这个词源于明朝朱元璋时候,意思就是殉葬的女人。关于殉葬这一制度,盛行于奴隶社会,像夏朝、商朝、周朝,这三代君王,这里姑且称为“脑屎君”。脑子里都是屎的人,那思想生出来的就是臭虫。他们自己大限来了,竟见不得伺候自己的宫女、侍女们、还有自己的嫔妃们活着,竟想出让她们陪同自己一同死亡的阴招!真是临死还拉一堆垫背的,幻想死后能和生前一样,高高在上,让人服侍。


古代君王,老爷,王侯将相,有头有脸的都进入到这一浊流。从考古专家对殷墟墓葬的发掘情况看出,人殉的数目让人触目惊心,少的几十人,多的甚至上千人。


还有的君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用卑劣的手段让大臣陪葬。秦穆公临死前骗大臣们饮酒,灌醉他们,诱导大家说出愿和他同生共死的话。结果大臣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进了他的墓穴。

《吴越春秋》里有个阖闾的,他的女儿因和他吵架,自杀身亡,阖闾的阴毒无人能及,他把女儿的葬礼安排的十分宏大热闹。一路上舞弄个大白鹤,引来无数人围观,博足了大家眼球,大人、小孩、老人们流连忘返,一直跟随到墓穴深处。这个阴毒货色趁机让手下封闭了墓穴的大门,任凭坟墓内哭声震天,最后都成了最无辜的殉葬者。

阖闾剧照

这种所谓的“上层们”真是灭绝人性,落后野蛮。所幸的是在汉朝的时候人殉制度被废除,可是到明朝朱元璋的时候又死灰复燃了。还美其名曰“朝天女”,朝向西天的女人。朱元璋喜欢的儿子朱樉死了,朱元璋脑子生蛆,让朱樉的两个妃子殉葬了。

后来老朱死了竟然立遗诏让自己的后宫嫔妃们殉葬!据明末人毛奇龄所着《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老朱一闭眼,结果是只要是没有生育孩子的嫔妃都得殉葬,一个不留。她们的死法惨绝人寰,分两种死法,一种是吊死,殉葬名单上有名字的都要集中到一块,一个秘密的黑屋子里,屋子里几十个凳子一字排开,上面房梁上悬挂着七尺白绫挽好的脖套,这些可怜的宫女和妃嫔们在太监们的逼迫下站在凳子上,然后将自己的头伸进那个刺眼的套子里,太监们立刻把凳子撤掉……再一个就是,有的宫女嫔妃会吓的腿软,站不起来,那些太监们就用毒酒,或者用弓弦勒死她们。


后来明英宗禁止人殉,清朝建立初期又一次死灰复燃,直到康熙皇帝继位,这一制度才从中国历史上彻底消失。


小姐姐讲史


虽然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拥有世界上最为璀璨的文化,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取之精华,弃之糟粕,在我国古代的各种礼仪制度上,有一些制度是非常的残忍,就比如殉葬制度,题目中问的“朝天女”就和殉葬制度有关,殉葬制度出现在封建王朝建立之前,大约在五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活人殉葬,并在商周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殉葬制度一直到了康熙年间才被下令禁止,但是在民间却一直持续到了民国时期,“朝天女”是出现在明朝时期,古代除了北魏时期和武周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其他大多数时候,女性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特别是在皇宫之中,女性往往就只是皇帝的附属品,深宫中的生活并没有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养尊处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只是小事,真正危险的是四处暗藏杀机。

皇帝对于国家,除了管理国家之外,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传宗接代,这样才能确保一个国家的稳定,所以帝王才会有所谓的后宫佳丽三千,当然一般情况下就十几个人,这样就可以更大概率的让皇室开枝散叶,对于大臣们而言,将自己家的女眷送进宫中,如果被皇帝宠幸,那么这是得到荣华富贵的最佳捷径,《红楼梦》里贾家,清朝的年羹尧红极一时都是通过这个途径。

明朝有个非常厉害的特务机构,叫做锦衣卫,很多人都想进锦衣卫工作,倒不是这个活待遇好,主要是锦衣卫权势非常大,明初四大案,和后来的各类政治斗争中都有锦衣卫活跃的身影,朱元璋这位大明开国皇帝,虽然很有本事,但是同时却非常的残暴好色,他的妃子就有多达二十人,当皇帝拥有了权力后,欲望也是会不断的膨胀的,随着朱元璋渐渐老去,他担心自己死后,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不能在享受帝王的荣华富贵,不再有美人相伴,于是朱元璋死后就留下了一道遗诏:“太祖朝,天女户。”

这道遗诏的意思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要让没有给自己生育过子嗣的妃子全部殉葬,皇帝自称天子,皇帝的妃子就被成为天女,在明朝后来就把没有给皇帝生育子嗣的女性称为“朝天女”,也从朱元璋这个时候起,殉葬“朝天女”就成为了明朝皇帝殡葬的一个环节,一直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下令废除殉葬“朝天女”,据记载,仅朱元璋一朝,被殉葬的朝天女就多达四十多人,前面说了朱元璋的妃子只有二十人,所以我们可以大概推测,其中一些朝天女很可能只是被朱元璋临幸过。

遗诏中的天女户,是指“朝天女”的家属亲人,在皇帝死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确保这些为皇帝殉葬的妃子容颜不腐,作为补偿“朝天女”的家属,“朝天女”的亲属成员就有机会被选为锦衣卫,或者升官发财。所以这些被选入皇宫的妃子们,如果始终没有为皇帝诞下子嗣,她们自然也知道自己将会面临的下场,如果皇帝身体不好,年事已高难免还得整天提心吊胆,说不定哪天就被赐死成为“朝天女”,去给皇帝陪葬了。


玄坤文史


朱元璋在明初时把老百姓分为民户、匠户、军户这一类世袭职业户口,但是后来还有一个叫作“朝天女户”的户口存在。

“朝天女户”究竟是指的什么户口?“朝天女”又是指的什么人?一直令人费解。但是这段史料把这个问题给解释清楚了。

“太祖崩,宫中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抚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壁、汪斌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明史 后妃传》

就是说朱元璋死了,但是在宫里有很多人跟朱元璋去了,不管是不是愿意的,但是他们的家人在后代君王这里得到了相应的抚恤,甚至列出了第一代的这些“朝天女户”的主家名姓,张凤、李衡、赵福、张壁、汪斌,等等。这些人都不同程底得到了世袭锦衣卫千户,或者锦衣卫百户这样的抚恤。


而我们知道明朝的锦衣卫千户或者百户,一般都是由祖上军功获得的此类世袭职位。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戚继光家族,戚家的第一代戚祥,曾经是朱元璋亲兵,而且跟随朱元璋很多年,但是即便这样他或许也没有世袭职位。这主要是洪武14年(1381年)戚祥跟随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了,为了抚恤表彰戚祥的武功成就,才让他的后人世袭了明威将军武职。

所以一般来讲这种世袭职位,除了普通的军户、民户外,只要有丁点官职的,都要拿人命来换的。“朝天女户”家的世袭千户、百户,就是拿这些人家的女儿的命来换的。

但是往往这些家庭不但不觉得自己女儿死得可怜,反而觉得非常荣幸。因为这些“追随”先帝的女儿们不但被追赠谥号,表彰其行外,而且“岁时侑食于本陵之享殿,俱得标名沾祭”,也就是说可以分享皇家的香火,这也就意味着世代和皇家搭上亲戚关系了。更关键的是子孙后代都得到世袭官职的抚恤。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


这里就说到了“追随”先帝而去,皇家赏赐和补偿如此丰厚,所以这个追随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追随,而是殉葬,而且基本上是生殉。所以“朝天女”就是不是鼻子朝天,就是双脚朝天。

至于明朝殉葬的方式,不需多说,总之是一旦被选中殉葬,愿意也得殉葬,不愿意也得殉葬。自己梳洗打扮好吃好喝完毕,把自己挂起来,也是一种方法;别人帮你挂也是一种方法;甚至被灌水银更是一种方法。

要说哪位真的是因为太爱先帝,非得跟着去,怕并不现实,所以后宫妃子谈之色变。

后宫的妃嫔们生前还在考虑争宠,哪个更得皇上恩泽,天天喊着皇上要雨露均沾。但是皇上龙驭上宾的时候,需要这些妃子到地下享受恩泽的时候,有的很多妃子可能生前都没有享受过恩泽的经验。


不过还得感谢明英宗朱祁镇,或许他真的算不上好皇帝,明朝差点在他手上重新上演“靖康之变”,好来重新复位后,还下令杀了于谦。

但是他冒着违背祖制的舆论风险,执意废除明朝实行了70多年的殉葬制度。就这一点,他的确配“英宗”这样的谥号。只是不知道那些希望用女儿鲜血换取自己家族世袭官职之路的“朝天女户”们对他有没有意见?




炒米视角


这是一项极其惨无人道的陋习,而朝天女正是这种陋习中最大的悲剧女性。

这种陋习就是活人殉葬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其实让活人殉葬的王朝真不多,秦汉以后就很少有用活人殉葬的朝代了,到了元朝统一之后,由于游牧政权的特点,把女性作为财物附属品,所以又开启了活人殉葬制度,成吉思汗曾经用几十个女子为其殉葬。

到了明代,出生草根的皇帝朱元璋,竟然也很奇怪的继承了这种活人殉葬制度,朱元璋规定当自己归天之后,宫中所有没有生子的皇妃都要为他殉葬。

或许在朱元璋的心里,在母以子贵的时代,可能没有生下皇子的妃嫔对他来说应该下去继续侍奉他,是这样对待那些无辜的女子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

到了后来这形成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就是不仅妃子要下去侍奉皇帝,由于妃子也是贵人,所以还需要其他的人来侍奉皇帝和妃子,那就是宫女,这些宫女也要为皇帝殉葬。

殉葬的宫女们就被称之为朝天女,朝天女殉葬当然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安倍选为朝天女,大多数女子要被逼上吊,更甚者会将朝天女灌满水银,以防止尸体腐烂,要求他们可以支持,至终的侍奉死去的皇帝,确实太不人道了。

但是这些女子唯一可以安慰的是,他们用自己的殉葬,可能会为他们的家族争得了一份比较好的待遇。

明朝时期为皇帝殉葬的女子亲属,奖励一定的好处,他们的亲属被明朝政府称之为朝天女户,为太祖高皇帝殉葬的宫女们,那家人很多都世袭了锦衣卫千户或者百户。

他们用自己的命换来了自己家族的世代爵位传承,可是对这些女孩子来说,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被迫殉葬,也实在是命苦,也是很悲惨的人生吧。

好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废除了活人殉葬制度,宫女们也就不用在为先皇殉葬,算是这位皇帝在死前做的最后的一件好事了。

但是清朝时期,又是游牧政权掌权,所以又开始进行了活人殉葬制度。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天命11年,公元1626年去世,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俟吾终,必立殉之。当时已经生了几个儿子的大妃,阿巴亥也没例外,盛装殉葬,年仅37岁。

皇太极死后,他的妃子,敦里达,安达里都要殉葬。甚至到了顺治时期,也有殉葬,而且是即便你有了儿子,也可能要殉葬,清朝无论是皇室还是民间,人殉制度都非常盛行。

而且人殉是非常可怕的,在过去几十年的发掘墓葬中,能看见很多尸体都是有极其惨痛的死亡状态,有的人是被惯了水银,有的人甚至是被截肢,让人难以接受。

到康熙年间,清朝才下令禁止奴仆为主人殉葬,直到这个时候,残忍的活人殉葬制度才真正得以结束。


历史好奇怪


“朝天女”顾名思义:女人朝天躺着,意味着死亡!“朝天女”的出现,是古代帝王作孽的结果;一代帝王驾崩后,那些没为皇帝生下一儿半女的妃嫔,都要为之殉葬,这野蛮落后、惨绝人寰的行为缔造出了命运凄凄惨惨戚戚的“朝天女”人群,明史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这宫人多为殉葬的女人!

为什么后宫妃子都谈之色变?

因为,皇帝的女人多,能为其生儿育女的只是后宫的一部分,多数后宫妃子因为没机会被临幸或者根本被临幸的机会很少,所以,纵有生育能力,也没受孕机会,待帝王朝不保夕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的悲惨命运。

能进宫,不仅貌美如花,万里挑一,还要年轻;入宫后,无皇子皇女,自然低人三分,养尊处优、颐指气使与她们无关;又无出头之日,一入宫门深似海,并没见到过世界的美丽,没享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她们发自内心地不愿意去殉葬。



而且就这些女子来说,有的根本没有与皇上见过面,纵使被临幸过三、两次,也是充当泄欲工具的角色,无真挚的感情可言,谈不上什么喜欢与爱恋的,为此搭上风华正茂、热情四溢的生命有好多遗憾与无奈;不是迫不得已,怕连累家人,绝不会心甘情愿地成为殉葬品的。

活着是美好的,蝼蚁尚知偷生,何况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自古“好死不如赖活”,在养生保健兴起的今天,纵使是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仍想长命百岁,何况,这些多数是二十到四十多岁,甚至十多岁的女子呢?

听到自己即将死亡,呈现出恐惧和害怕心理是再正常不过了,一个人不管境遇多么糟糕,只要心智正常,是不会轻易寻死的,因为香消玉殒后,再也见不到姹紫嫣红的美丽的世界与朝思暮想的亲人了!

殉葬制度本来是封建社会制度的流毒与糟粕,曾经被各个朝代皇帝废除过,在明朝的时候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每想到这一幕就心有余悸,为“朝天女”黯然神伤,哀痛不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