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是什么,让这位十佳法官“难以下手”?一起“小案”的背后……

法官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他们带着对法律最虔诚的信仰,头顶国徽,手持法槌,惩恶扬善,定分止争。

是什么,让这位十佳法官“难以下手”?一起“小案”的背后……

面对一个个案件、一摞摞卷宗背后的世间百态与人生冷暖,他们有何所思、所想、所虑、所获?

今天,“福建省十佳法官”程耕轮就为您讲述办案故事。一起倾听法官心声,感受司法温度。

2019年6月的某个晚上,一个与丈夫再次剧烈争吵的妻子,选择在房间内以放火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火势无法控制的那一刻,害怕的她跑到楼顶天台避火。丈夫报了警,火被赶来的消防员扑灭了。但房间已被烧毁,妻子也因纵火行为被起诉至法院。

这是我重返审判工作岗位后,碰到的一件“难以下手”的“小案”。

庭前:掩卷深思

被告人万某有自首情节,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快速结案本是理所当然。可当我第一次阅卷后,不禁长叹,作为一名妻子、一位母亲,她究竟承受着什么样的痛苦,才会让自己下决心,将倾注所有的安居之所瞬间付之一炬?

基层办案几十载,我所接触的往往不是那些真正十恶不赦的重犯,而是像万某这般不懂法,因“走投无路”而奔向悬崖的“可怜人”。

是否可以判处缓刑?盖上卷宗后,这个问题一直在灵魂深处拷问着我,让我在这“糟心”的简单案件面前止了步。

庭审:陷入两难

法庭上,身材瘦小的万某几近崩溃,交代案件经过的同时,声泪俱下地诉说着一个普通外来打工家庭的幸福和不幸——有一安居,一家四口,孩子争气,也有夫妻不睦,丈夫打骂、日夜奔波、经济重压。

是什么,让这位十佳法官“难以下手”?一起“小案”的背后……

庭审现场

那一天,被威胁“净户出身”时,她绝望了,辛苦拼搏购置的房子没了,从小拉扯大的孩子没了。于是,她生出同归于尽的念头。她想,这把火,放与不放,她的幸福生活终归是要走到尽头的。

作为老法官,我办过的刑事案件不计其数,见过的生死离别不一而足。可在法警将万某带离法庭的瞬间,白发凌乱的老母亲用方言撕心裂肺呼喊女儿名字的情景,还是给了我心头重重一击。

眼泪的背后,是一段早已千疮百孔的婚姻和一个即将面临支离破碎的家庭。

万某说,她其实只想用这把火,换来一份关心,一个低头,一句道歉。

庭后,我将丈夫何某叫到办公室谈话,而他始终不敢抬头看我,只是喃喃地说“我有错!我保证改!求法官给我们家一个机会!”

是什么,让这位十佳法官“难以下手”?一起“小案”的背后……

被火烧毁的房间

犯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自首,可依法予以减轻处罚,得到被害人谅解,可酌情从轻处罚。然而,公诉机关没有建议适用缓刑,周围的法官大多认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是重罪,司法实践中很少判缓刑的。

一纸判决文书,将决定他人的人生轨迹。缓与不缓,万某和这个家的未来,此刻掌握在我手中。

想到这里,我再次犹豫了。

宣判:回归初心

案件审判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公正与效率相协调。判决要兼顾天理国法人情,尊重群众朴素情感和公平正义观,才能让办理的案件达到“三个统一”最高境界。

与人民陪审员接触时,我主动谈起此案,这些“不穿法袍的法官”几乎异口同声表示,应该给这个破裂的家庭一个重圆的机会。这让一直犹豫不决的我坚定了判决的信心。

是什么,让这位十佳法官“难以下手”?一起“小案”的背后……

丈夫何某写下保证书

在审前社会调查、何某写下保证书等工作后,终于,法槌声响,判决如下——

被告人万某犯放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

庭后回访,我与万某谈起这件事,她的眼里依然噙满泪水。她告诉我,她不会再做傻事了,为了这个家,再大的苦都能面对。

是什么,让这位十佳法官“难以下手”?一起“小案”的背后……

程耕轮在回访

让冰冷的法律有温度,赋刻板的法条以思想,严有度,宽有边,宽严相济,罚当其罪。这一直是我法官职业生涯的追求。

每个刑事案件背后,都有人性善恶与人情冷暖,在血淋淋的现实生活面前,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基础上,让当事人感受司法的温情,这与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无关,只是我作为一名法官坚守的“初心”。

是什么,让这位十佳法官“难以下手”?一起“小案”的背后……

程耕轮,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四级高级法官。进入法院工作二十几年来,一直奋斗在基层审判一线,先后在刑庭、立案庭、刑一庭、政治处工作。他始终坚守司法为民初心,热情服务群众,注重办案社会效果,先后获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十佳法官”“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等多项荣誉。

前面你看过的故事,仅仅是程耕轮20多年法官生涯所办理案件中的一件。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另一个故事——

红色的“共产党员先锋岗”标示牌后,程耕轮正在埋头看着卷宗,他时而敲击键盘时而托腮思索……

此刻,他在键盘敲下的,正是刚刚审结的一起故意伤害案的判决书。制作完判决书,程耕轮松了一口气。

是什么,让这位十佳法官“难以下手”?一起“小案”的背后……

程耕轮在制作判决书

案件移送到法院的第二天,来办理应诉手续的被告人柯某出现在了程耕轮的办公室门口。柯某皮肤黝黑,身形较为瘦弱,看起来有点怯生生的。

看着这个才23岁的年轻人,程耕轮怎么也不想把他和捅伤自己父亲的被告人联系在一起。

“你为什么要捅你的父亲呢?”程耕轮问。

“他打我奶奶……”柯某小声地告诉程耕轮。

原来,柯某的母亲在他3岁时就离开了他们,柯某长期和奶奶陈某一起生活。然而,父亲柯某松时常会打柯某以及陈某,这让父子俩产生隔阂。

案发那天,柯某正在住处休息,奶奶回来后告诉他柯某松要打她。十分生气的柯某就到父亲住处,找其理论,引起争执。柯某顺手拿起一把水果刀往柯某松的腹部捅了过去。经鉴定,柯某松损伤程度属重伤二级。

“再怎么样,他毕竟是你的父亲、是你的长辈,这么做是不对的。而且你采取过激的手段,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也不值得啊。”听完柯某的陈述,同样为人子、为人父的程耕轮劝说道。

“案情十分清楚,判决容易,但要达到好的社会效果却不易。”程耕轮说。考虑到案件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被害人本身也有一定过错,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修复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程耕轮打通了柯某松的电话。通过沟通,柯某松原谅了柯某,并坦诚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义务,请求不要再追究柯某的法律责任。

基于柯某案发后主动投案,并取得了柯某松的谅解,最终柯某被判缓刑。而柯某及其父亲之间的隔阂也在慢慢瓦解。

是什么,让这位十佳法官“难以下手”?一起“小案”的背后……

程耕轮(左一)和同事远赴千里为江西农民工送10万元治疗“救命款”

在20多年法官生涯中,不管办理什么案件,程耕轮一直以一名优秀党员法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的心中始终有一把自己的标尺,那就是“宽严相济”,做到“宽有尺度,严有分寸”。

碰到值得同情的弱者,程耕轮便从平常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出留有余地的判决,让“法”有情。然而,在该冰冷的时候,程耕轮从不讲人情、不给面子。

“只要突破一个,大家就都突破了,法律就失去了意义。”程耕轮认为,如果犯罪成本太低,那么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小事,很快就重操旧业。

在与程耕轮打过交道的当事人眼里,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公正为民好法官;在领导和同事眼里,他是一个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始终坚持公正司法、创新司法、亲民司法的好榜样。而今年7月,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更是对他的极大肯定。

“今日判决就是明日历史。”程耕轮说,他只是希望自己的每份判决都能做到公平、公正,经得起历史检验。而他的坚守,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新时期法官公正司法的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