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五官对应五脏,中医究竟是怎样察五官辩五脏疾病的?

朴灿烈ChanYeol


五官对五脏,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肝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眼;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唇;肺主气,主皮毛,开窍于鼻;肾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1.心的疾病反应在舌尖上。舌尖红代表心肺火旺。舌诊还要看舌苔的变化,也可了解五脏的虚实和病邪寒热轻重与变化。

中医把又舌分三部分。舌尖:反映心、肺病变;

舌中:反应脾、胃病变;根部:反映肾病变;两旁:反映肝、胆病变。


2.肝的疾病反应在眼。眼出现干涩、流泪、生疮、痒、视力减退、巩膜发黄、说明肝血不足、肝湿热、肝肾阴虚、肝炎。

3.脾的疾病反应在唇,唇色淡白无光泽,说明脾虚血液生化少、营养不良;唇色青紫为瘀血凝滞,色淡红而暗黑为寒症,多见心、脏不全,缺氧、堵塞等;唇糜烂是脾胃有热、唇干燥开裂往往是津液不足。

4.肺的疾病反应在鼻,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鼻流浊涕多是处感风热;长期流浊涕而味腥臭多是鼻渊(鼻窦炎)。

5.肾的疾病反应在耳,当听力下降、耳聋、耳鸣、耳痒、耳生疮都和肾有关系。耳打皱折则是心血少、睡眠不足、劳累也可能是冠心病早期症状。耳颜色晦暗、焦色是肾功能衰退的表现。

中医认为五脏的疾病会反应在五官上,日常多观察自己的五官,会发现很多疾病蛛丝马迹,后对身体进行调理、治疗,把疾病及时掐断。

以上个人看法,如有补充讨论或留言。关注我,你会懂得更多的实用养生知识!


健康是真理


五官对应五脏,属于中医全息理论的范畴。但首先要说的是,五官对应五脏的理论不能全盘套用,尤其是细微之处,此理论只起一个指导作用,大方向上没问题,细节上则有待商榷。

1、口是食物进入的门户,故与脾胃相关。从嘴唇的外观,即可看出一些脾胃问题。比如,嘴唇发乌,可能是脾胃虚寒;嘴唇颜色过红,可能是脾胃有火;如果嘴唇苍白,可能存在体内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贫血、脾胃功能低下等问题;如果口角溃烂,可能是脾胃过热所致;口淡无味,多为脾气亏虚;口唇黏腻或发甜,多为脾胃湿热;口中泛酸,说明肝脾不和。

而细节上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唇色不仅仅反映脾胃,也反映其他脏腑。

比如口唇青紫,现代医学将其称之为“紫绀”,预示着你的心脏可能存在问题,长期如此应当及时去医院检查。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也可出现口唇缺少光泽、不够红润的变化。

口唇红赤,也可见于肝火过旺;口唇发黄,自然可见于黄疸了;口唇泛黑,有色素性疾病或血管性疾病的可能;口唇皲裂,也可见于体内缺乏水分或者B族维生素;口唇疱疹,既可与疱疹病毒有关,也可见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如过劳、着凉、过于偏嗜油腻或辣食、湿气过重等。

而与脾胃有关的情况,即可调整饮食结构,尤其应禁食生冷、油腻的食物,还可服用健脾益气、滋阴养胃的药物,如党参、山药、薏米、百合、白扁豆等。

2、鼻子是呼吸的通道和器官,故与肺相关。如果鼻子看起来很红,可能是肺热所致,也可能是内火旺盛所致。鼻子出血或异常干燥,则可能是由于体内阴气不足,阳气过盛所致;鼻塞流清涕,多为风寒袭肺,诸如此类。嗅觉不灵敏、经常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现象,都说明肺脏功能的降低,此时应注意戒烟和防寒,加强体育锻炼,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可以将白萝卜、梨、藕切片煮汤,加入冰糖后代茶饮,具有清火润肺、降气除痰的功效,尤适用于老人和儿童。

3、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所谓“肝开窍于目”,眼睛与肝脏密切关联,得了肝病就会表现在眼睛上,出现双目发黄、两个眼角发青。眼睛看不清东西,可能与肝血不足有关;如果出现眼睛发红发胀的情况,可能与体内肝火旺盛有关;如果眼睛发干,可能是阴血不足所致。

4、耳朵是听觉器官,《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因而得肾病的人会出现耳聋、耳鸣症状,反之,如果听力敏锐,说明肾器官较好。若出现头晕耳鸣、听力减退、耳聋失聪,或伴有足跟痛、腰酸痛或尿频等症状,说明肾的功能有所下降。此时,应注意劳逸结合,房事适度,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保证睡眠,可服用一些补肾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5、舌头是味觉器官,与心脏关联。如果舌尖颜色很深,可能是心脏有火;如果出现淤血、淤斑,可能是血循环不好;舌头长疮,可能是心火过旺,与饮食和心情都有关。有些心脏疾病还会导致舌头不灵活、舌蜷缩等问题。舌尖糜烂、生疮、疼痛,多为心火上炎;舌有瘀斑,多为心血瘀阻;舌色红而深暗,多为心阴不足;舌体胖嫩,多为心阳不足。想要保养心脏,除按时休息、及时就医外,还可以配合食疗:心有实火的,可以用莲子芯代茶饮;体虚的可服党参、当归、生黄芪等。

其实,除了五官,眉间印堂、颧骨之下、鼻子两旁、人中处的颜色变化也会预示着身体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印堂看起来苍白无光,可能是肺虚所致;鼻子两旁与小肠相关,如果此处颜色较黄,并且没有光泽,可能是脾胃虚;颧骨下边与肾相关,如果发黑,可能是肾有问题;人中位于鼻孔下侧,与生殖器、膀胱相关,如发黑,也可能是肾虚。

当然,面色的微小变化通常比较难辨别,所以一旦发现自己脸上的某些部位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就说明问题可能比较严重了,一定要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纯钧LHGR


“望而知之谓之神”,当然是颜面望诊。

颜面望诊是通过对一个人颜面的观察,判断出其健康状况及其潜在健康风险的一种方法。

健康的人脸上应该是干干净净的,人体健康受到伤害,脏腑器官出现问题了,面部就会逐步产生症状。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说明人体内脏功能和气血状况在我们面部都有相应表现,人们可以通过对面部各种状况的观察,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病情变化,这也是颜面望诊的依据。

颜面望诊是中医的四大诊断技巧之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观脸之变化,辨脏腑之病。


百菌健谈


一,眼下頰血色淡,是贫血现像,眼角太阳穴位有斑是妇科炎症,印堂发黑是病入膏肓,面黄而是黄胆炎,发黑色是肝炎,舌苔发黄,胃火太旺,口流水是血栓或脑溢血,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