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茶山介紹:勐庫古茶山之冰島

茶山介紹:勐庫古茶山之冰島


冰島這個地名在雲南茶界可謂是無人不曉,它的知名度絕對不亞於南糯山。冰島在勐庫鎮的最北部,離勐庫鎮33公里,與臨滄市南美鄉接壤,乘車從勐庫鎮出發沿南勐河而上,不用一個小時便可到達冰島寨。冰島寨在半山上,全寨房屋坐北朝南視線開闊,冰島不下雪也無冰,四季如春,蔥蔥綠綠,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個適宜人群居住的好地方。冰島寨1904年以前是個純粹的傣族寨,傣語讀為“扁島"。1960年以前的雙江史書、文冊也是將冰島記為“扁島"或“丙島",而現在用冰島代替“扁島"作為老寨子的地名確有漢文翻譯不準確的因素,弄得既不表音又不表意,不中不洋,沒有去過冰島村的人聽那地名還以為那是一個江中很冷的小島,還有人一提起冰島即聯想到歐洲的小國家冰島國。真不知後來的各種書籍地圖是如何將傣語村名“扁島"譯成冰島的。但當你走進冰島寨時,寨子裡的傣族村民仍將自己居住的寨子叫做“扁島"或“丙島”。


說雙江勐庫的大葉茶,無論如何都要說到冰島,查1949年以後雙江、臨滄的史書史料及雲南的各種茶書在介紹雙江勐庫種茶的事的,都是說雙江勐庫種茶始於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茶種是勐勐(雙江)傣族土司派冰島人去西雙版納引來的(另一種說法是從緬甸滾弄山引來的)。於是,時至今日不少只看書不作實地考察的人便下結論說雙江種茶的歷史僅有520多年。

關於勐庫冰島茶種從西雙版納引來之說,筆者多次進雙江深入調查得知,此說法源自勐勐傣族土司的家譜記載,這本土司家譜是用老傣文記載,過去雙江有懂老傣文的學者看過,此記載應該是真實的,冰島的傣族人的確去西雙版納引過茶種。

清代以前,雙江這片土地居住過布朗、佤、拉祜、彝、傈僳等民族,在這些民族中,只有傣族有文字,所以雙江300年以前的歷史文獻現存的只有傣文版本,要查找雙江清代以前種茶的記錄只有勐勐傣族土司家譜中有那麼幾句話的記載。雙江1904年才改土歸流,在此之前,1479年至1903年勐庫一直是勐勐傣族土司管轄,1903年以前勐庫及雙江全境種茶的情況找不到漢文記錄,因為找不到漢文記載,1904年改土歸流以後凡是寫雙江種茶歷史的人都依據勐勐傣族土司的家譜來定論。可那些寫雙江茶葉歷史的人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起始點,那就是勐勐(雙江)的傣族從勐卯進入雙江的時間是元朝末年(1358年),在勐勐傣族土司沒有統轄雙江之前,雙江布朗族種茶的情況沒有人為他們留過文字。

茶山介紹:勐庫古茶山之冰島

雙江這片古老的土地,在勐卯的傣族沒有遷入之前有布朗族居住,這是研究雲南民族史的學者都知道的事。

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古稱濮人。濮人是雲南最早種茶的族人,雲南的雲縣白鶯山、鳳慶香竹箐,勐海布朗山、勐臘革登山、勐庫公弄、勐庫小戶賽(13世紀前小戶賽是布朗族居住)等地留下的特大型人工栽培的古茶樹都與布朗族有關,這些地方留下的罕見的大茶樹足以證明布朗族二千年前至八百年前已在從事人工種茶,凡布朗族居住過的古村寨都能找到特大的古茶樹,這是今天還能看到的活歷史、活檔案。

從雙江歷史來看,拉祜族也比從勐卯來的傣族先定居於雙江,從勐庫壩糯、懂過、小戶賽、南迫這些拉祜族居住過的古寨留下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樹來看,在勐卯傣族還沒進入雙江之前,拉祜族已在進行人工種茶,因拉祜族沒有文字,拉祜族在傣族遷入之前已在勐庫種茶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

冰島(扁島)100年前是個純粹的傣族寨,1903年以前一直由勐勐傣族土司管轄。1485年冰島傣族人去西雙版納引入茶種,而1485年當時的勐勐土司是罕廷發,罕廷發是耿馬傣族土司的侄子,來勐勐(雙江)任職之前,少年時代曾去木邦的景棟(今緬甸景棟)緬寺學習佛教多年。1480年成年後才回到勐勐當新一任的勐勐土司,景棟離西雙版納的打洛僅幾十公里,罕廷發從景棟回勐勐必須要經過勐海,勐海的布朗山、巴達山、南糯山等當時已在大規模種茶,罕廷發經過勐海時對這一情況是知道的。罕廷發上任後派冰島(扁島)的傣族人去西雙版納引茶種是有其歷史背景的,罕廷發經過西雙版納時看到西雙版納(車裡宣慰司)正在大力發展茶葉,村村寨寨都在種茶,這對他是有啟發的,他上任後,也要讓他管轄的地方的子民們也種茶。

明代和清代傣族土司、貴族、上層人物間是有聯繫、有來往的,經常進行聯姻、互贈土地、聯合抗敵等,罕廷發與西雙版納的傣族土司關係一定很好,他才會派冰島傣族人去西雙版納取茶種。還有一個方面可以斷定,當時(1485年)勐庫的布朗族、拉祜族已在種茶,布朗族寨、拉祜族寨已有茶樹,罕廷發知道勐庫那片土地適合種茶。罕廷發1480年才到勐勐任職,1485年派人去西雙版納引茶種時,罕廷發還沒有完全掌控住勐勐全境(今雙江全境),他還沒有完全掌控住山區的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罕廷發後來是通過傳佈小乘佛教在山區各寨子建佛寺,用宗教手段將山區各個民族統一起來的),從維護穩定,避免民族糾紛來講,罕廷發不可能也不願去向布朗族、拉祜族索要茶種,西雙版納離勐勐並不遠,今天的瀾滄縣縣城勐朗壩當時還歸西雙版納管轄,勐勐與西雙版納算近鄰,西雙版納的傣族與勐勐的傣族都信仰小乘佛教,且語言相通,罕廷發派人去西雙版納取茶種比向公弄的布朗族、壩糯的拉祜族索要茶種更妥當、更合情、更容易、更方便。罕廷發剛剛上任當勐勐土司,大局穩定是最重要的事,從搞好與被統治民族關係的需要來看,罕廷發也不會去向山區的布朗族、拉祜族索要茶種。

茶山介紹:勐庫古茶山之冰島

另一方面從當時的現狀分析,罕廷發1480年到勐勐任土司時,勐勐山區的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已在種茶、已有茶樹,已有茶喝。勐卯的傣族遷入勐勐(雙江)還不到100年,傣族多住壩區,採不到茶籽,沒有茶樹,當時沒有茶喝的就只有傣族人,傣族人也要喝茶,罕廷發和土司府的人也要喝茶,罕廷發派人去西雙版納引茶種是很有必要的。從小處講,冰島(扁島)有了茶樹後,全勐勐的傣族就有茶喝,勐勐傣族土司就有了自己的貴族茶園,有了自己可以隨意支配、送禮的茶葉、茶籽,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勐勐土司送給順寧府的茶籽就全部來自冰島(扁島);從大局講,罕廷發要當好地方官,就要發展地方經濟為一方百姓造福,茶葉在明、清兩代如同貨幣,什麼物品都可以換來,冰島引茶籽、種茶可以推動全勐勐大規模發展茶葉,提高各族民眾的生活水平。

從雙江(勐勐)1485年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傣族土司罕廷發派冰島(扁島)的傣族村民去西雙版納(車裡)引茶種應該確有其事,符合勐勐當時的歷史現狀,但說勐庫及整個雙江地區種茶是從1485年冰島人去外地引來茶種開始就有些不符合歷史狀況,因為在勐庫的公弄、小戶賽、南迫、壩糯、懂過這些布朗園就等於是勐勐傣族土司的私家茶園、便、最合適、最有面子。族、拉祜族居住過的古村寨現今還能看到許多樹齡超過600年的人工栽培大型茶樹。至於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勐勐土司與順寧土司聯姻,勐勐土司送數百斤茶籽給順寧府也應該確有其事,勐勐土司用扁島(冰島)的茶籽做女兒的陪嫁禮是很容易、很體面的事,冰島是傣族村寨,冰島的茶園就等於是勐勐傣族土司的私家茶園、貴族茶園,用冰島茶籽送禮無疑是最方便、最合適、最有面子。

冰島是勐庫地區海拔最高的傣族寨,也是勐庫地區唯一一個高山上的傣族寨。冰島的土壤氣候與勐庫其他山區的村寨一樣非常適宜種茶,冰島茶口感好,這也是茶界公認的,但冰島茶與公弄、小戶賽、壩糯、懂過等村寨的茶相比各有風格,孰高孰低,難下定論。

冰島茶几百年來在雙江(勐勐)獨享尊榮、聲名遠播,這與雙江過去一直是傣族土司統治有關,冰島傣族村民種的茶園相當於勐勐土司的私產,也相當於勐勐土司的貴族茶園,勐勐土司的對外活動,對外交往會首選冰島茶,勐勐傣族土司幾百年的特權、地位為冰島茶身價獨高、聲名遠播提供了條件,名氣大、身價高並不等於就是資格老,就是年代最長最久。最早在勐庫定居、最早在勐庫種茶的是布朗族而不是傣族,從民族遷徙的時間、從村寨的歷史、從勐庫各村寨現存的古茶樹的大小樹齡分析來比較,公弄、小戶賽、南迫、壩糯、懂過等布朗族、拉祜族村寨種茶的時間要早於冰島(扁島)1485年開始種茶的時間。冰島不是勐庫最早種茶的村寨,也不是勐庫大葉茶最早的發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