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毛筆行書古帖練哪本?理由是什麼?

莊德生


雖然每個人的審美和答案都不一樣,但是現在學院派把《集王羲之聖教序》作為繞不過去的一本帖,這本帖還是很經典。


蜀南小江小楷書法


古人曾提出擇帖須取法乎上……,今人如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在《怎樣學書法》一書中將擇帖法作為習字十法加以強調。人們學習書法要從最好的,最經典的,最規範的字帖學起,由此可見,這是從古至今都主張的共識。

學習書法務必臨帖,故擇帖尤為重要。根據前人總結的經驗結合自己學習的體驗。學習行書擇帖:首先應儘量採用最接近真跡的精良版本。米芾雲:“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己非已書也。故必須得真跡觀之,乃得趣。”此話頗有道理,若能見到真跡影印本,不必再用刻石拓本。

其次擇帖要為我適用,利於練習。臨行書的字帖宜先小後大,大小隻分兩種:小的比中楷小些;大的比大楷小些。也可隨各人情況而定。小行用帖以王羲之的《聖教序》、《蘭亭序》、唐太宗李世民的《溫泉銘》、顏真卿的《爭座位》等為主。大行用帖以李北海的幾種及蘇軾、黃山谷、米芾,趙子昂等寫的都可以。

再次,選帖除專注學習行書外,也可選擇適合個人興趣,愛好,從開拓視野,陶冶、鍛練情性方面考慮,在範本的選擇上不要強求劃一。如在風格上,可多方面涉獵,根據自身特點,縱放者應擇嚴謹風格之帖,拘謹者應擇開拓風格之書……,兼收幷蓄,方能達到學書之目的。

以下是筆者學習行書時所臨的王羲之《聖教序》、《蘭亭序》、《姨母帖》;顏真卿《爭座位帖》;蘇軾《寒食帖》;黃庭堅《松風閣帖》。意在拋磚引玉,供書友們學習交流,請高手給予評點。








申正義文


毛筆行書古帖練哪本?理由是什麼?


題主的主要問題還是如何選貼的問題。

古往今來,行書碑帖如此之多,如何選貼,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選擇,

1.入門階段

初學行書,對於行書的筆法結構都沒有了解,那麼首選《集王羲之聖教序》(劉鐵雲藏本),選這本帖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其集字數量眾多,行書基本的筆法,結字結構法度完備,可以說是書家學習的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對於初學者來說,集王字聖教序是非常適合初入手的一本貼,入手難度較低,但是不是說這本帖只適合初學者,我在單獨討論聖教序的文章裡有談到,初學者有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下。

由於是石刻本,且是集字,想要學習其章法也比較難,所以章法上不建議學習。

2.中級階段

初學我們用的是集王聖教序,那麼基本的筆法結構已經掌握了,但是畢竟是初學,限於眼界眼力,貼裡得營養很難再有新的發現,這個時候會相對迷茫,怎麼辦?

這一階段,建議選擇二王一路的尺牘,如《喪亂貼》《得示帖》《二謝帖》《地黃湯貼》《鴨頭丸貼》等等。


看到這些碑帖,你會發現與聖教序的明顯區別,這些事真正的字跡,纖毫畢現,墨色變化,章法跌宕起伏,這些都是石刻本中無法看到跟學習的,這也是我們學習聖教序之後仍然雲山霧繞,無法創作的原因,石刻集字的碑帖書寫性不強,起行收筆在石刻本中很難看清楚,那麼學習紙本的行書字帖就勢在必行了。

3.高級階段

在學習了二王一路行書之後,基本的創作是可以進行的,學的好的,可能在圈內也小有成就,大部分書家一輩子把二王學好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了,那麼已經這麼難了,不是最高境界了嗎,還有可以突破的地方嗎?

有!

那就是自成一家。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選擇二王意外的碑帖了,比如魏晉時期的其他書家,唐顏魯公《祭侄文稿》,蘇黃米蔡的優秀作品,篆書,北碑等等,旁徵博引,看看他們的作品中與哪些是承襲二王,承襲之後又做了哪些改變,糅合,自己又創新了什麼,不同風格的書體是否可以融匯,這個階段重點要多看,多思考,再結合各位書家的書論,尋找突破口,尋找自己的方向。

這是一個非常難的過程,能達到的人微乎其微,但是不代表我們不可以追求,當代很多優秀的書家都在不懈的探索,成績斐然,希望中國書法在當代有繼承更有新的發展。


千古不易


《蘭亭序》為行書帖,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稱。但從其圓轉流美的行書字體中可以感覺到東晉楷法的完備,在妍美的行書中隱含著楷書的骨力。南朝的楷書很發達,但從王羲之的傳本來看,其突出成就顯然在行、草方面。與漢魏、西晉比較,王羲之書風的最大特徵是用筆細膩而結構多變,過去的書風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復帖》,而王羲之卻能把書法技巧由純出乎自然而引向較為注重華美而達到精緻的境界,與古拙相對而為“秀媚”。將這種充溢韻致的書風與《蘭亭序》描寫的良辰美景珠聯璧合,有一種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作者置身於“祟山峻嶺、茂林修竹”之間,“極視聽之娛”,抒發樂山樂水之情;與友人雅集,筋詠賞景之際,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嘆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噴發,乘興書之,為中華民族文化留下了曠世傑作。《蘭亭序》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自然形態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諧的結合,似乎有天機入神,走筆如行雲流水,進人書藝的最高境界。據說後來王羲之又寫過幾次,都不可能再達到這種境界,這就是藝術的奧妙。

蘭亭序,符合傳統書法的最基本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筆法剛柔相濟,線條變化靈活,點畫凝練,書體以散求正,具有敬側、揖讓、對比的間架美感,成為“中和之美”書風的楷模。



雪巖習字


毛筆行書古帖練柳公權的“神策軍碑”,理由一是最適合初學者用來臨摹,而是柳體字本身骨力感最為強烈,可以讓初學者很好的掌握其字體的結構、筆劃等,三是隻要熟練了柳公權的“神策軍碑”,那麼練習其他的字體就要快速得多。


文字溫暖心靈


先臨習聖教序吧,這本集字古帖由唐懷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而成,雖是碑刻,但不失字的氣韻,飄逸而美雋,是臨習王羲之行書的範本。

聖教序全稱叫《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是懷仁用王羲之的筆跡集成一碑,立於弘福寺,現今王羲之的筆墨存世殆盡,傳世的只有臨摹本。聖教序雖是集字,但不失章法,字間的映帶顧盼一氣而成,雷同的字也儘可能避免相同旳姿態,且此帖字數多,是眾多書法愛好者的酷愛的碑帖,

現今書界,學聖教序的人眾多,便於交流,避兔走彎路,能快速入帖,現今教聖教序的視頻、書友的習作都可以觀看一下,看一下他們是怎麼用筆,怎麼理解,再與碑帖對比,他們旳筆法是否正確,是否有到取之處,這可以加深你對碑帖的理解,也可以糾正你對碑帖錯誤理解,學習中,我們切不可有孤芳自賞的心態,要吸收別人好的臨習心得,也不可一味的祟拜,這容易使自已的眼界及心胸變小,對以後的書法之路極為不利。





山野大伯


毛筆行書古貼練習哪一本?這個問題我想不同的人發出提問,會得到不同的答案,他是沒有標準答案,需要結合提問者本身學習書法所到達的層次以及他自身的審美觀來做出一個分析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學習書法,在初學階段,是以篆書,隸書和楷書這三種正體字擇一來進行學習的。在現實中考慮到實用與書法的兼顧,大部分人會從楷書作為書法的入門學習。

而楷書也是行書和今草或者叫小草的本體。也就是說,學好了楷書,對於行書和今草或者叫小草的學習是事半功倍的。

行書字體,就因為其自由瀟散的的特點,一經面世就得到快速應用,我們現在古人所流傳下來的碑帖資料中,行書字體就佔用了絕大的部分,由此可見一斑。

至於具體到某個人,想學習行書的哪一個碑帖?這就需要結合其自身學習書法的層次以及審美來做個綜合評估。

比如:你現在的情況是學習顏真卿的楷書,基礎已經打好了,想進一步的學習行書字體,那麼按照顏真卿的書法學習溯源,你可以選擇顏真卿的行書,也可以上溯王羲之的行書,以及二王筆法相關的一些書家的行書書體。

而這些選擇是需要結合你自身的審美情況來做決定的,也就是說,首先需要你覺得這些行書書體你喜歡他,然後再從筆法,結字、章法等方面進行逐一分析,選擇最適合你目前狀況下學習的字帖。

總而言之,

每個人在提出選帖的問題,答案應該有所不同的,因為每個人學習的層次不同,取法的對象不一樣,具體的選帖應該是結合自身的情況來做決定的,


書法有云


這個問題很好,“練古貼”。因為古代流能傳下來的肯定是經典。我首先推選集王羲之字的《聖教序》。理由一:這本書應該是集王羲之行書精華。理由二:懷仁二十多年集字能成,可見一斑。理由三:王羲之的字承前啟後。古今書法史第一人。理由四:練他的字,集他的字《聖教序》後可以過渡到他的草書。不像有的書法大家只擅長一體,學完之後很尷尬。《聖教序》有諸多版本,現在普遍說法是墨皇版本的好。這個我不參與評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直接上圖,看看我手中這個怎麼樣?我覺得很適合練字,筆路,筆鋒很清晰。!

再次推選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中的好多字是從蘭亭序中集來的,聖教序是刻本。參照蘭亭序可以看出王羲之的筆法,筆意。這樣做可以事半功倍。《蘭亭序》得版本大家都很熟悉我覺得這本比較清晰。祝你成功,學有所成。






拂塵浮生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適合初學,聖教序是拓本,學筆法還是非墨跡不可,蘭亭序,趙孟頫赤壁賦等均可,個人建議,僅供參考[祈禱]喜歡歐楷可以和我交流學習





老倪習字


《聖教序》

《聖教序》全稱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聖教序》為唐朝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字而成,雖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為拼接組合而成。但是因為是由當時存世的王羲之真跡中直接摹寫上石,所以歷代書家倍加推崇。其書法高雅遒勁,筆勢流暢,氣韻生動,是學習行書的極好範本。我認為你最好用《聖教序》來練行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