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都在說新型冠狀病毒跟蝙蝠有關,那是不是可以把蝙蝠滅絕呢?

蝙蝠,不能滅絕,因為有用。

可怕的蝙蝠

從小老師、家長就教我們,蝙蝠很“髒”,它攜帶著大量的細菌和病毒,但是那時候並不知道它的可怕之處。2003年非典,人們一度認為其源頭是果子狸,但最終確定的傳播源是蝙蝠,果子狸只是個“中間宿主”,也就是說果子狸被蝙蝠傳染了病毒,隨後又傳染給了人類。不僅僅是非典,多種全球爆發的病毒都與蝙蝠有關,蝙蝠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病毒庫。

非典(SARS)——蝙蝠→果子狸→人

埃博拉——蝙蝠→多種宿主→人

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蝙蝠→駱駝→人

尼帕病毒——蝙蝠→豬→人

可以看到,雖然這些病毒都源自蝙蝠,但都是某個中間宿主先被感染,這些中間宿主有的是接觸了蝙蝠未消化的食物,有的是接觸了蝙蝠的排洩物,有的則是遭到了蝙蝠的叮咬。人類與中間宿主密切接觸(主要是食用)後感染了病毒。

都在說新型冠狀病毒跟蝙蝠有關,那是不是可以把蝙蝠滅絕呢?


研究顯示,蝙蝠攜帶的病毒多達近百種,但是蝙蝠自身並沒有感染,這是它不能被消滅殆盡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另外3個原因讓蝙蝠不能被人為地消滅。

有用的蝙蝠

蝙蝠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8800萬年,是能夠飛的哺乳動物,它們夜晚出沒,既有吃肉的蝙蝠,也有吃素的蝙蝠。全世界除了南北兩極和一些大洋洲島嶼外,處處都有蝙蝠,可以說蝙蝠是全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粉授粉:蜜蜂、蝴蝶授粉的行為我們很熟悉,其實對於某些植物來說,必須要靠蝙蝠來授粉。比如有些植物晚上開花,還有一些中南美洲的藤蔓植物,都會吸引食蜜蝙蝠為其授粉。

捕食害蟲:蝙蝠是夜行動物,它們能夠捕食一些同在夜晚活動的害蟲,比如對農作物威脅極大的夜蛾、金龜子,蚊子也是蝙蝠的食物之一,一隻蝙蝠一晚可捕食大約3000只害蟲。

生物肥料:蝙蝠的排洩物富含氮,是有機肥料。

有待研究:蝙蝠攜帶著病毒,但是它們並沒有受這些病毒的感染,科學研究尚未完全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蝙蝠的數量隨著環境的變化已經處在下降中,面對病毒,人要做的並不是讓蝙蝠滅絕,而是自我反省。最後要說,拒絕野味,人人有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