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15年,每年年度考核都是合格,挣不到优秀,是不是应该走人?

沧海一粟


按照二八原则,一般来说,在一家公司里, 优秀的占10%-20%,不合格的占10%,合格的,占了80%左右。可见,你在公司里是属于80%里面的人。也就是说,领导觉得你既不是很优秀,但是也不会不及格,而且15年,一直都是中规中矩。这15年,也许你觉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在职场中,不是你努力了,就应该受到表扬的。是否要离职,我有以下建议:

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每年都无法得到优秀呢

在一家公司的绩效考核里,每个部门一定会有一定名额的优秀人员。而这些优秀的人,一般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比其他人优秀的成绩的人。如果你们是按月度来考核,那每年有12次机会,15年,就有180次机会;如果是季度考核,那每年有四次机会,15年也有60次机会,在这么大机会概率下,你没有获得过一次优秀的考核结果,你需要认真坐下来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无法获得优秀的考核结果。

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你自己的原因,比如工作业绩不好,态度不行,或者经常犯一些小错,大错没有,但是小错不断,这些原因,都是可能导致你无法获得优秀的。

另一种原因是客观原因,这是你无法掌控的原因。比如管理者对内部人员的激励。大部分公司的绩效考核,都会实行强制比例分布,也就是规定某个部门得A的是多少,得B的是多少,得C 的是多少,然后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员工的表现来定谁是A,谁是B,谁是C。在这个过程中,是有一定的主观性的,也就是部门负责人的主管意识可能会导致结果有偏颇。比如,你的业绩表现很优秀,可是部门负责人依然给你一个B。那这种原因就是客观原因了。

那如何来判定是什么原因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自查法。比如,看看你在绩效考核周期,是否有突出的业绩呢?是否有犯过错而影响了工作呢?通过自查,你就知道你自己的业绩是否优秀了。

第二种方法,对比法。比如,你可以对比一下,你跟那些得A的人之间,有什么差距?如果你察觉不出来,那你可以通过与领导沟通,了解你为什么无法得优秀,然后请领导指明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的方向,以便后期能够得到改进。

找到原因后,做好决策

1、如果是你的原因

那你就要学会找到你跟那些获得优秀的人的差距,然后想办法去提升自己,不断缩小与他们的差距。是这种原因的话,我建议可以先不用离职,你可以再努力一把,争取在下一年做出好成绩,改观领导对你的印象,说不定他就会给你A了。

2、如果是公司的原因

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对你的才能发挥很重要。如果你觉得领导对你不公平,那我建议你直接和领导沟通,毕竟,有些东西是要靠你去争取的。沟通后,看看是否会改变,同时,你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也就是从公司离职。

15年工作经历,离开了或许会让你觉得可惜,可是,公平公正的环境,或许可以让你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仕祥演讲思维课


接受平凡的自己吧!

我觉得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她的人生哲学就蛮值得参考的!

她长相平常,资历也很普通,掉进人堆找不出的那种。

大学学的是传媒,但她毕业那会儿,自媒体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传媒专业在那时就是个很普通的专业,她也不知道学了这个专业,以后应该从事什么工作,总之毕业前,有当地的报社到学校里去做校园招聘,她提交了简历,稀里糊涂就应聘上了,开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生涯!

虽然工资很低(在当时一众同时毕业的高中同学中,她工资是最低的),每个月满打满算到手一千五,但是她每天乐呵呵的。现在想起来,我们八零后好像从一毕业就开始焦虑,这种焦虑是种在灵魂深处的!

因为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背负着家里两代人对于自己成龙成凤的殷切期望,从小到大的生活中,自己上面的两代人总是会倾尽所有的能力来供给自己,所以八零后们的内心总有一种焦虑,叫做:不允许自己活得失败!否则就对不起那样对自己付出的长辈!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目的颤抖”,意思就是,当你特别特别想做成一件事,以至于把所有的精神都倾注于此的时候,反而不太容易成功。就像给很小的针眼穿针引线一样,越是集中,手就越容易发抖——发抖的原因恰恰是你太集中了。八零后们关于“成功”的焦虑也大抵如此。

说回我那女同学。她呢,关于物质、成功什么的,也没有太多的奢望,什么都买最普通,最便宜的,没结婚的时候跟爸妈住一起,每天下班后陪母亲到菜场买菜,还一起还价,觉得很知足!

那时她说:

你们在大城市,找的工作都好高大上呀,工资也高,我羡慕嫉妒,但是不恨。我觉得我现在这样就挺满意的,有多少人每个月可能只有几百块钱,还比我累呢。

后来报社的领导给她介绍对象,对方是个小公务员,就喜欢她这样踏实、朴素,容易满足的女孩,两人很快就结婚了,生了孩子!

现在她还是那份工作,因为比较清闲嘛,所以把全部的心思都倾注在自己的小朋友身上,到了周末就陪女儿出去玩、上学习班、上兴趣班,她老公后来下海经商,生意做的挺大的,她的那点报社工资就是补贴一点家用,给女儿买买书买买玩具,但是看她生活状态还是跟以前一样!

发现没,这种心态一直都很好的人,没钱也好,有钱也好,都不影响她幸福地过日子。

题主说,自己在现在的单位十五年都没有长进,觉得有些挫败,是吧。

但我倒觉得,首先认可自己的平凡,对于过好这一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都会谦虚地讲“我就是个普通人”,但内心未必真的这样认为。很多人只是嘴上谦虚,心里老觉得自己很特别。

一个普通人,平凡人,但是内心不肯承认自己平凡而普通,天天跟自己较劲,跟一直过过来的平凡的人生较劲——大部分的痛苦、烦恼、不甘、怨恨都是这么来的。

如果,现在开始就承认自己的平凡和普通,那么今后做出什么超出“平凡”这个范围的事情,都会让你感到快乐。

反过来,老是自命不凡的人,就会一天比一天更有挫败感,因为世界上总是不乏有能力的家伙和天生的幸运儿,他们存在的意义,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气人的……

所以啦,你要知道,现在,一个人能够平平凡凡的过一生,已经是个不坏的过程了;而且,即使这样就已经要竭尽全力了,不是吗。

关键是心态呀!


吉姆妮成长日记


谢谢!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15年,每年年度考核都是合格,挣不到优秀,是不是应该走人?

题主这个情况跟我十年前在一家工作单位的经历高度相似。我在这家单位工作三年左右,每月都参加公司的绩效考核,参加36次考核结果全是良好,居然没有一次考核结果为优秀,多少还是有点打击工作积极性。

虽说我们的考核结果并不影响当月工资的发放数额,但我还是有点小在意,毕竟我认为当月考核结果为优秀,是领导对我当月工作表现的认可。而我们另一位同事可能正好与我相反,基本上月月优秀,要说心里没有一点挫败感和对同事的羡慕与嫉妒,我这样说可能你也不会相信,”毕竟鸭子也需要掌声“。

言归题主话题:题主能够坚持15年,就你这份韧劲就非常人所能比,至于题主在纠结要不要走人,我的看法如下:

01.题主已经工作15年,建议从年龄与实际需求去考虑或取舍。

题主在这家单位工作15年,我想题主也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这个年龄段的人如果没有社会紧缺的一技之长,建议还是别轻意挪窝,毕竟生存与心理感受来得更加重要。既然已经坚持了15年,那就学会放松心态,坦然面对生活,好好去享受生活吧,毕竟简单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

如果题主自信能够找到薪酬比现在更加可观的工作,或者说自己有更好的打算,那还是建议题主挪挪窝,或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02.如果考核结果关系到你的升职加薪,那我建议题主挪挪窝。

虽说我只有三年左右的工作时间,但一次都没有拿到优秀,多少还是有点打击我的进取心。心里多少都有否定自己的想法,时常我都在问自己,难道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就没有一点进步吗?我相信题主也是一样,如果都是这样的结果,会让人感觉绝望,感觉自己好像就比别人差,容易打击人的上进心。

毕竟15年的年度考核都是合格,心情多少还是有点压抑与委屈的,得不到公司与领导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认同。而走出这里能够得到其它领导的认同,那也是一种幸福与满足。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具体情况请题主自行斟酌考虑。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留言告诉我。

如果大家认同我的观点,请大家【关注】我吧,我专注职场领域,提供职场见解。


荷在职场


当年在一家外企,这家外企工作氛围不错,工资也还行,每年到了年底都会进行年度考核,然后绩效考核是强制分布的,20%优秀,70%普通,10%不合格。 第一年的时候,做了不少事情,而且跟同事合作的也不错,我的主管直接把我推选为优秀,当然很高兴,还请组里的同事吃饭了, 可是最终名单下来, 优秀里面没有我,我的主管告诉我,名单是报上去了,但是我没平衡了,经理为了留住一个同事,把优秀给他了。

但是我那个失落啊,真想立即走人,后来冷静以后,思考了很多,这就是我的思考

只要是评比, 必然有优秀和普通,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好,只是时机未到

绩效考核里面,优秀的人数有限,如果大家做的好,只能选前面几个,而如果大家做的一般,也是选择前面几个。

所以评估的标准其实是你只要超过你的同事,即使你做事已经做的很好了,可是如果你的同事跟优秀,你还是没有机会的。

还有就是有些事情并不像我们考试的时候,根据分数,直接分出来,即使公司采用了360度绩效,领导,同事,下属打分,也有很大的主管因素。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跟我一样,被领导平衡了,为了留人,把优秀给别人了。

所以评优秀这事,不要那么看重,即使评不上,日子还得过。

优秀的员工肯定是能力过人的,肯定不是靠资历的,所以15年不能作为衡量的标准

优秀员工的评判不是根据工龄,不是根据资历,不是说你来的早,做的时间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这样的事。

以我所在的公司为例,对于员工的评分,60%由你的直接领导决定,30%你的同事决定,10%你的下属来决定,所以有很大人为因素。

你可以看到,同事得30%看你是否好合作,是否有团队精神。

领导的60%分数,则是由能力,态度,来判定。

那怎么知道自己跟优秀差距,你可以对照优秀的人,看看自己有哪里不足,一项一项得赶上来。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客观的评价自己,有利归因让我们一直犯错:大多数人凭借个人直觉进行选择。但很多时候,直觉并不客观。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概率。

每个人在照镜子时所看到的自己,要比实际长相好看30%。70%以上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要高于平均水平。我们总是相信:自己比同龄人更优秀、更有道德、更勤奋,理应获得更好的报偿。

当我们评价成功的是时候,归因于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如果事情不顺利,则归咎于外部环境的恶化,当我们评价他人的成功因素,归功于他人的运气和环境,如果他人失利,则归因为能力不足

所以要客观评价自己, 找到自己的不足,克服它, 争取有机会获得优秀

你是来工作的,留下或者走人不能仅仅是因为获得优秀

工作本质就是你用你的劳动时间换区金钱,至于优秀什么的,都是意外之物, 不要纠结,所以选择留下或者走人,你先思考一下问题

1) 你是否可以接受自己普通

工作15年都没有拿优秀,其实这已经证明了是普通人了,如果你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那拿不到优秀也是正常的。

如果接受了,那在这里工作是否委屈,其实在一个公司做15年,一直都没有拿到优秀,估计也没有升职,那你在这家公司的职业生涯也是一眼看到底了。

那现在工作技能已经成型,在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络,做起事情也应该比较顺畅,如果可以接受,其实还不错。就当在这里养老了。

2) 你是否可以目前的工资待遇

跳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工资的,据调查可以占到64%,

所以,当你对现在的薪酬不满意的时候,你就要考虑跳槽了。

3) 外面是否有更好的机会

当然如果外面有好的机会,那肯定是要上的,不过这更多有机遇的因素。


所有,是否拿到优秀,不应该是你跳槽的原因,跳槽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要么钱没有给够,要么心委屈了,当然有好的机会,那肯定是要跳了。


欢迎【关注】阿布,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职场干货,HR知识,认知成长。


阿布的分享


我老公昨天晚上还在跟我讨论这个问题,但他不想走人,只是对领导不满意罢了。

一个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满心都是全局,想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单位的工作怎么才能干好,在这个部门10多年了,领导只给过他一年优秀,他很寒心。

其实我也很寒心,但是对于名利这种东西,活到咱们这种岁数,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吧!你有孩子要养没?你有父母要照顾没?你现在这个年龄,你觉得是可以遴选到省部级单位还是重新择业?如果你可以,你应该选择一个让你更舒心的地方,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如果没有把握,我劝你还是稳点,不要裸辞,试试能不能找到合适下家再决定走不走。

其实优秀,不是靠一张考核表说的,也不是靠一两个人的评价,有的时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多年弄不来一个优秀,可能给你换来一个好人缘,可能有很多人为你打抱不平,也许在晋升时,这种好人缘能帮助到你,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千叶0000001


不要考虑辞职,你的能力和实力不准许你轻易跳槽 。

十五年工作人生里得不到优秀,说明你的专业技能水平都一般,人际关系也是很平淡,就算你辞职到了新平台也是历史重演。



我曾经在一篇回答文章里,告诫有心从事管理工作的网友,基本上在一家公司三年没有被提拔就要辞职走人,另谋高就了。

题主的情况就不是要辞职的问题了,因为你已经干了十五年,习惯合格,习惯在自己舒适区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当最初比你后来的同事都挣得了优秀,当年轻人的业绩都走到你上头,你在干嘛?你在挣吗?你又如何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去提高自己,去挣了呢?

有十五年以上的工作年限,就进入职场中年人的倦怠期和焦虑期,来自失业的危机感和再就业的压力都明显严重,也许正是在这种状态下,题主发出了这种问题。

职场三哥也是中年职场人,对此深有体会和感悟,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立即调整工作态度和做人做事的心态,换个角度和立场重新审视自己。虽然比较难,但是必须要往这种思维和方式上转变,剖析自身的劣势和弱点在哪里,自身的长处还有没有潜能?目标出发点就是:如何保障自己的饭碗还能再端下去?

【2】请沉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请回答几个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工作压力了,手头的工作完全没有困难,熟门熟路?

什么时候开始不愿和同事多沟通交流,自己干好工作就下班走人?

什么时候开始不愿意和领导碰面,看见领导就躲着走,没有话和领导说?

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厌烦了工作,有了辞职跳槽的想法?



当你熟悉胜任本职工作,就会滋生惰性和丧失进取心,不愿和同事对交流是自我封闭了学习上升的空间,怕见领导是情商低心态消极的表现,想辞职跳槽是一种觉醒。

【3】在你还没有新工作的机会之前,请专注干好本职工作,你是老员工,有熟练的技能,可以主动积极多帮助新人,重新拿出自己的热情和干劲,让同事和领导保持对你的信任和支持,有机会可以找领导沟通交流,可以考虑调整岗位给自己机会和学习的动力。

结束语: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活到老学到老。不要被自设的各种理由来束缚自己的观念。认准了唯有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才有出路,干就完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完)

我是职场三哥,愿意和朋友分享职场管理知识干货和经验,谈管理话题,说自己心得。欢迎有想法的朋友指点评论,在给加个关注哈😊(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职场三哥


这个怎么说呢?我是上任经理招聘来的人,现在又来了一个经理,并且与上任经理有点小矛盾,这后半年又招来了几个人,到年底的时候评先进,结果尴尬了😓,我和新来的一样票数,因为公司惯例是不满半年,不参加评选,但是新经理楞往里加,并且还说要照顾新人,不能打消新人积极性。其实这个人是通过关系进来的,是某个长的小舅子,这些大伙儿心里都明白,结果我就落选了。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了。


敬啸


看了几个高赞回答,我怀疑我10年来上得都是假班。

我怕平凡,宁愿焦虑

有人说,中国人最缺的教育就是学会接受平凡,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月薪过万,更别提什么年薪百万。很多人就是一个岗位,平平凡凡地过好这一生。

如果你“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觉得平凡无可厚非,关键有些人二十来岁,除了上班时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下班都去“杀时间”了,庸庸碌碌好多年,然后拿“平凡难能可贵”安慰自己。

人可以不追名逐利,如果这样可以让你过得好。但是,有些人一边放弃自己,又想着一夜暴富,周围人还看不惯,觉得他好吃懒做,不求上进。人是群居动物,是要社交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满足基础的安全生理需求之后是要追求社交满足的。

我们也要考虑别人怎么看我们,也要做出平衡。

我从工作到现在一直很焦虑,我追求金钱名利,我不想这么早就把自己归为平凡人。我焦虑,我就会想要做出改变,我会花时间提升自己的技能,花时间谋求出路,会因为追剧玩游戏自责。

我花时间自学Office,工作得到领导的认可,有了晋升。我花时间做自媒体,每月也有一点额外收入。

“很多人努力的程度还远不到拼天赋的时候”,哪天我怎么努力都对现状无法改变时,或许我会接受自己的平凡。

优秀不是等来的

现在人跳槽率升高,尤其在互联网行业,如果在一个公司三年没有起色,再呆下去可能会被认为工作能力不足。

有人说,合格就不错了,没关系奢求什么优秀。真是会自我安慰。

我前后经历三家公司,一家上市国企、一家上市私企、一家家族式私企,我在其中毫无背景。

第一家公司,拿三次优秀就可以获得5万的住房补贴。跟我同期或是早些的同事,大部分都能在6年内拿到。当然,不排除有科室主任搞平均分配,每年优秀轮着拿。

我因为性格内向,前两年一直不被看好,但第三年我拿了科室的优秀,获得了技术中心Offce大赛的一等奖。比我晚一年的一个同事,也是不善言辞,毫无背景。但是他工作肯钻研,解决问题思路很清晰,工作能力受到认可。5年内就升到了主任级别。

第二家私企,公司业务比较繁忙,经常会有加班。有些项目比较紧,就可能需要长时间出差或是加班。技术中心每个季度会评优,很大一部分优秀是因为工作量大,加班多。我曾经就因为参与了某次大型发布会,负责PPT编制、现场播放、会场准备等工作,当季拿了优秀。

第三家私企,考核比较宽松,优秀、差都比较少,大部分人是混日子。

在三家公司工作,没有发现谁是靠关系拿的优秀,大家对评选也都认可。如果非说内幕,就是跟领导走得近,比较容易拿优秀。

但是与领导相处不是工作能力的一部分吗?你做得好,不应该想办法让领导看到吗?每个招聘启事中都会说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闷头干活等人发现,哪里来的沟通能力?

15年没拿过优秀,是因为领导看不到还是因为自己没努力过?很多人说,我拿这么多钱,我就干这么多事。没有做到超出领导预期,怎么还能给你优秀?没错,资本家就是这样。

不要等到15年了再思考出路

我不知道题主是假设,还是真的干了15年。为什么要等到15年才想要不要离开?如果是努力争取了,三年拿不到优秀就改另谋出路了。没拿到优秀,是因为自己没做好?是因为公司有内幕?是因为有人偷偷使绊子?三年足够用来调整,做好自己了。如果三年都没有起色,那可能以后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跳槽是加快晋升的一个渠道,也可以防止职场懈怠。很多人在一个岗位待久了,效率就会降低,失去激情。这也是华为为什么人力资源总是改革,动不动就搞高层集体主动辞职的原因。

试着给自己找点麻烦,这个公司没起色,可能是企业文化与自己的期望不符呢,换家公司可能就可以找回青春活力。

如果工作了15年,那起码35岁了,分析一下自己有什么特长,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定期更新简历,也许你的技能在这里无关紧要,但在另一家公司就是迫切需求的。一定要找到让自己发挥最大光和热的地方。如果公司内部管理有问题,自己又人轻言微,趁早离开。

不管怎么样,15年了,如果领导没有认可,可能印象已经固化了,很难改变。如果公司没有给你清晰的职业规划,还是建议另谋出路。

如果合格就是常态,薪酬也满意,工作也没什么烦心事,那就接受现状,踏踏实实做个平凡人,没什么不好。


点墨楼


和您差不多,我在单位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可是优秀就不是我,酸啦吧唧的说有后台的是优秀,岁数大的是优秀,关系好的还是优秀……说到底,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混的。我缺乏一走了之的勇气,经常为了五斗米折腰,上有岁数大了的爹妈,下有刚入学的孩子,还有个做生意不靠谱的老公,所以我得努力工作,评优不评优吧,当时心里不舒服,后来想开了也无所谓,没有评优并不代表我们就不优秀。但是如果你有更好的出路,如果你还有拿得出手过硬的技术且不存在任何经济上的问题,可以啊。


白昼之月133


哈哈,这要看是什么性质的单位了。

如果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十几年,年年合格了却从没有评上过优秀,这种情况太正常了,大多数人都是如此。

因为,每年的评优百分比很小、很少。而且是单位全员投票,领导考量。最关键的是“评优”和薪水挂钩,真的很难评上。所以,没必要计较。

至于企业如何评优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样,每年单位组织的考评投票,其实,就是一种岗位综合评分。全员人手一票,投给谁不投给谁,是一种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的显现。以及,在领导心里的价值。

在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能工作到退休。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一方面是安稳的、旱涝保收的职业,一方面是争强好胜不甘寂寞的性格,二选一真的太难了。

辞职,很简单,只要你提出来就没人留你。可问题是辞职以后怎么办?

人的任何一个大事上的抉择,其实都是命运的拐点。举棋不定优柔寡断不好,可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则更不好。所以,权衡利弊,知己知彼真的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