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家里是做农资的,就是农药肥料,生意还行,但是想做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怎么办?

王博辉的壶


家里是做农资的,就是农药肥料,生意还行,但是想做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怎么办?

在阿兮看来,农资店想做出属于自己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度挖掘:

1、从预测预控预防着手,让农户信赖你。

做农资生意,只会守着农资店等病虫害起来,农户来买药了,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行的。农资店特色之一,就是能提前根据天气迹象,预测预控预防,提前知道天气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从而提前提醒农户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比如阿兮2月份根据去年冬天气异常状况,给出2019胶东农村春季果园三大预测:病虫害起的快,倒春寒,春季以干旱少雨为主,果断提醒果农提前做好4点:清园刮树皮,提前做好应对倒春寒,干旱缺水地区做好保水蓄水措施应对干旱。

目前看来,我预测的这几点都已成事实。相信那些按照我给出方案去做了的果园(我家绿豆爸也是做农资的),今年病虫害这项就能领先别人一步,少用好些农药。

果农们懂得感恩的,你提前布局让他们的果园少投入,少受损失,他们都知道你的好,自然会信赖你,选择用你的药、肥。

2、掌握农技最新动态,传递最实效植保技术和种植管理方法。

做农资必须努力学习最新植保技术和种植管理技术,不能固步自封,一直老一套。我们做的是果园配方施肥,都是根据不同果树状态(壮树、老树、幼树,及病害情况等),再结合天气状况,提前预测会起的病虫害等,给出药、肥组合。根本无需果农操心,哪天该用什么药什么肥,要什么时间用效果更好,都会直接通知到果农执行就好。

配方施肥的好处是,一旦果农信你,那么全年的药肥配套施用,就都是你了。只要他们用你的配方施肥方案,每次都在病虫害发生前就预防解决,让他们获得丰收,以后每年自然依赖你。

我有一个莱阳的朋友,问答里名为“莓管家”,他在草莓方面的植保技术在当地属专家级别,农资店配方施肥套餐完全是自己一手设计,直接给肥料厂家定肥料指标,元素配比,有自己独有商标。现在他的肥不只是当地果农青睐,熟悉他的各地农资店也争相要用他的配方施肥套餐。这就是独属于自己的特色。

3、做农资心要正,货真价实,形式不拘一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做农资一定心要正,不坑农害农卖假药假肥,货真价实才是信誉之本。至于开店形式,则可多样化。我家绿豆爸做农资与其他人做农资不同,就是我们不设农资店,只设仓库。原因还在于我,不想被一个设在乡下的农资店绑死身子。

我设想就是:配方施肥,药肥等与厂家直接联系,到用肥时那边一个货车送过来,直接农户拉走,省时省力还省了地方。常用农药和一些小肥,有个仓库存放也就行了。反正管理的都是苹果园,用药时间差不多,到了该用药时,面包车一开,一次性各村分发下去,等于送药肥到户,皆大欢喜。

当然,我这个设计完全是因为自己偷懒不想看店,也不想老公天天靠在乡下店里没有自由,才根据自身特点去做的,立足点不同,但主动出击,流动供货,也是条路子,至少可省下仓储费用。若厂家货车送肥前再搞个预付款大优惠活动,没准还能解决赊销大问题。

总而言之,农资店想做出自己特色,最能吸引农户的无非这么几种:①技术高超,没什么病虫害是你治不了的;②病虫害预测精准,听你的话提前预防,每次都有押中宝的感觉;③懒人套餐,无需他们操心,有你就耽误不了种植和管理,每年都让他们丰收,他们信赖。相信农资店若是做到这三点,在当地众多农资店中,您必有一席之地!


阿兮随笔


做为一个比较大一点的种植户我也是经常跟农资店的老板打交道,我们村里就有两个卖农资的,首先介绍一下他们村西头的是跟我一样大的年龄段的的80后,村东头的是跟我父亲一样年龄的既60后。

我们村西头的80后卖农资的也是一个中专毕业生,但不是学习农业技术的。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从承包土地开始的,可能也是想通过种地和卖农资来实现在农村创业就能够成功的梦想!但是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承包土地搞种植真是失败了!因为地太多了虽然说自己卖的农资能够省点钱,但是咱们老百姓有一个共识就是你卖农资你用你自己的肥料和农药种植出来的庄稼都长的不是太好,让大家怎么相信你啊!于是就把土地都退了只留自己的2亩多地,这样反而把自己的庄稼给种植好了,并且产量还可以!所以现在卖农资的生意又好了起来!

村东头的一个爷们本本身也不是卖农资的,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代销点而已,首先他年龄大了自己的一个朋友是我们县城里的一个大的经销商,也是干了一辈子农资的。他也是没有把自己的主要干的事没有考虑清楚,也是走上了既卖农资又种地的路。一年的时间种地真是赔了钱了,自己一年也是瘦了30多斤!今年也是准备什么也不干了就好好的种好自己的那十几亩地。

这就是事实,干什么事情真的专心致志不能够三心二意!也许卖农资是一个比较好的工作,一年顶多忙上七八个月,但是我觉得还是不能够天天做到店里,应该多去田地里了解农作物的病虫害,以及本区域种植农作物的习惯!比如说村西头的小伙子看到我们这里大蒜,朝天椒行情好的时候就多购买大蒜和朝天椒的肥料和农药,并且自己也坚持以身作侧!把自己的那几亩地管理好!这样才能够拓展自己的业务,在农忙的时候还亲自开着机动三轮车给我们送肥料到田间地头。


豫东小农


由于自己是门外汉,干起来还真的不容易 进什么化肥,进什么农药,一时间是一些总经销推荐什么就干什么,可谓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村民用后反映不一,尤其是一些便宜质量有问题的农资,村民用后不但效果差,还影响产量,村民还有意见,最后的结果是一个老鼠坏了一锅粥,直接影响后来的经营销售,一些质量好的农资也影响销售,后来经过一番深思,决定放弃一些普通的品牌,专做优质的品牌,就是价格高一些也坚持经营,开始村民显价格高,销售量不大,可是经过一段经营,村民用过都说质量好,接下来就是品牌的畅销,方圆十余里的群众都来购买,我认为这就是属于自己的特色。



由于现在还在农资行业里,也经常接触一些乡镇的农资店,有一个经销商和其他的经销商都有不同的地方,他在经营的时候从来都是和群众达成一片,不是因为自己是经销商就高高在上,而是真正的吧群众当成了上帝,不但在技术上提供良好的服务,就是在介绍自己的农药化肥的时候也是不夸大产品的效果,还尽可能的让群众少花钱。在经营的品牌上也是坚持销售有特色的农资,一般普通的农资坚决不销售,卖就卖出自己的特色,而且效果非常的好,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乡里乡韵


我们镇上大大小小的农资店不下十家,每家的生意都挺好的,这跟农资产品的刚需有关。农民种地,种菜,少不了农资产品。不过要想把生意做的更好,还是需要做出一些特色的。我也观察了我们这边农资店的经营模式,不妨跟大家分享分享。

第一,普通经营

大多数农资店,或者说大多数商店的经营比较单一,一般就是进货卖货赚赚差价就行,反正生意少不了,没想着做些改变。像这类经营者最常见,不过长此以往生意也会受损。虽然说农资产品是刚需,但是竞争也特别大,品牌也特别多,做生意就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第二,小恩小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农资店流行送锅碗瓢盆里,有些还送喷雾器。应该是根据消费金额,来分档赠送礼品的。这其实是一种特别好的营销手段,因为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对于免费赠送的东西,不要白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很多消费者。不过这种营销模式比较简单,成本也低,大家都跟风模仿,所以竞争力也不大。




第三,免费打农药

我注意到,农村有一部分留守妇女,专门给别人打农药赚钱,一桶水8块钱。那么商家是不是可以通过免费打农药的方式,来吸引更多客户呢?比如,只要客户所有的农药,化肥,种子,以及各种工具都是在店里买的,那么客户家的农药就由店里全部负责,免费服务。一般一亩地一桶水就够了,而一亩地需要的化肥,种子,农药可能要上百块钱,中间利润还是有的。

目前这个方法还没有人尝试,仅供参考。



总结:农资店要想生意好,营销是关键,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免费送货上门,办理会员服务等等,这需要经营者去思考实践。只有特色经营,才能在门店林立的生意中一骑绝尘,挣到大钱。


牧野小志


现在在农村基层做农资经销卖化肥农药,家底不行还真的不敢瞎折腾。很多已经做强做大的农资经销商,已经从小做大,站稳了脚跟。后期入行的,无论是客源上还是货源上,都没有优势。


在农村基层做化肥农药经销,怎样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的呢?这个方面我真的没有成熟的经验,只有失败的教训。很多人都知道在农村基层做农资经销利润都不低,但为什么还有做不下去的呢?一句话,如果自己没有垫底金,还真玩不转,因为当季农民赊欠你的化肥农药钱,你就吃不消。一头是进货要现金支付,一头是卖货要赊账。拖就能把你给拖死了。

回到题主的话题,在家做化肥农药的农资生意,生意还行,但想做出自己的特色。虽然我已经转行,但从我的失败教训和同行的成功经验来看,还是有几点可以说出来供大家参考的。有不妥之处,也是一家之言,不要上纲上线就好。

一是要学会改变,变坐商为行商。在十几年前,农村集市或者村里,有个农资生意的话,坐在家里不动,就会有农民开着车子来买化肥农药,很容易就可以成交,因为是独家生意啊,没得选择。现在不行了,卖农资的在农村遍地开花,农民有了多样化选择,卖方市场就变成了买方市场,因此要拥抱变化,从坐商向行商转变。

二是要主动寻找客户,变拉货回家为送货上门。这个方面的教训是很惨痛的,几年前家里的农资店就是这样不行的。农民由于有了购销化肥农药的主动权,就会对农资经销商提出各种附加的条件,比如送货上门或者送货到田间地头,如果还是坐等客户拉货,就很容易被别的农资商给抢走生意。因此,家里有台拉货的车很重要。这个很好说的,很多农村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或者打工的回来也是形色匆匆的记着把耕地忙完,就会用大型旋耕机械。

三是技能多样化,改变单一的卖货为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也就是说,从坐商到送货上门,再到农技服务,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改变,做一个全能的农家保姆。概念很复杂,包括的内容也很多。比如宣传新的优质的农资化肥农药等,提供给农民各种种植新技术,而不是仅仅卖货。再比如学会下乡去拉客户,怎样才能让客户相信并接受你家的农资店是最靠谱实惠,又能给农民带来好处。

一句话,一个好的口碑很重要。农村人是熟人社交,只要一个售后处理不好,可能会失去一大片的客源。农村人关系复杂,会通过自己的嘴巴来传播一件事情并发表自己的评价。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诚信做农资生意,是做出自己特色的基础,别的是基础之上的花样翻新。


农村老俗话


农资行业从供应严重不足到现在的满街都是,严重过剩几经起落,让很多农资经营者渐渐地感觉到:从事农资经营似乎就是一个"夕阳产业",不仅竟争激烈,而且即将陨落。

其实这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那么在此情此景下,农资人的营销思路转变将是自己能否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在清江鹤看来,题主经营肥料和农药在当今的农资环境下,能够生存下来实属不易。为了再上征程,寻求持久的获利性增长,题主想在血腥的"红海“中超越竞争打造一片蓝海,走向成功的辉煌,明显具有挑战性。

站在农资经营的角度,清江鹤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量:

一,技物结合提高自已的业务技能,让技艺从娴熟在向精湛。

农资经营可不是一般的技术活。既要卖产品又要卖服务。不仅要熟知已有产品的特征,又要知道哪种症状用什么产品应付精准。

这些知识的来源除了学习理论上的外,更多的是要在田间实地诊断中运用,达到消费者只要捎一片叶,取一段茎都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用什么药剂可以立竿见影,让消费者获取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这样的效果才能给你开拓新的市场,拓展新的客户,才能粘住你的客户,培养忠实粉丝。

二,试验示范推广最经济实用。

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品种更新。消费者有追"新"的习惯。但是新品种推广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为了稳妥起见同时扩大推广效果,用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推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试验示范。

试验示范做到位,宣传力度大,比你自已千张嘴在哪里喊效果好得多。因为你已将效果清楚地展示给了更多的消费者。

三,用心服务技术跟踪拒绝服务表面化。

农化服务很多农资经销商都叫得很猛,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很少。而更多的是将价格战进行到底,忽视了服务在农资经营中的特殊地位。

现在的农资经营不仅要卖产品更多的是卖服务,产品只是服务的支点。这与传统农资经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也是质的转变。

四,同质化产品层出不穷实现产品差异化。

同质化产品很多价格透明,很容易遭遇市场挤压。其实不同的地域,作物不同,病害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方式,病虫害发展趋势也有差异。

故在服务时要结合实际将很多理论知识提练出来进行"本地化",用差异化的产品进行有效组合套餐销售,形成独特的"个性"配方,重构价值曲线,实现快速发展。






清江鹤


您做农资的,生意不错,说明你的经营本身还是有一定特色的。比如农药和肥料一起销售本身就是符合当下套餐式销售的,也可以确定您是农药专业人员,顺便带肥料,在农技方面还是有基础的,这本身就是现代农资人的特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您还想做出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要做个自我剖析,审视自己在市场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下农资销售变化,或者看一下农资销售的趋势更好。这样,更便于自己在农资销售这条路上不走弯路。

一、重新审视自己

据我的调查,现在能农药和肥料双料经营的农资人都是比较向上的农资人。因为农药经营本身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没有一定的农药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与农民的深厚交往,是做不好农药销售的。您做得不错,可以认为您是一个比较敬业,又比较专业的农药销售者。从这一方面看,您暂时不会被行业所淘汰,国为农药业的优秀人才还不是很多,突出农技的话,自然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保住市场的。

如果您是专业农药,同时销售肥料的话,说明您已经非常有前瞻性了。现在倒下的一批农药肥料经销商起步都是肥料经销商,因为他们对农药的知识面还不是够格,倒下是必然的。您的生意不错,相信更多的客户是为了您能为他们解决实际的病虫害问题而来的,肥料只是促销或者扩大销售群体、争取更大利润而来的。这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

重新审视自己,并不是说要让您改变销售主次,而是应该在以农药服务为主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农技的作用,相信您一定也在这样做。而套餐式销售对于你来说还是有市场的。

二、掌握农资发展趋势

农资发展趋势,我认为一定是消除赊销,重在农技。减轻农民农资购买负担,增加单品收入。这是随着国家对农药肥料零增长的要求而来的,将来一定是要让农民少花钱,多办事的。当然这也更给农资经销商提出了维护客户的新要求,想稳定收入,还得投入更大的精力,提高服务能力才行。

比如农民种植,农药需求是肯定的,但思路肯定要发生变化,决不象医院那样卖进口药、卖贵药,这样的做法一定会没有市场的,而有的医院自己拿配方,用最低的价格配药,解决实际问题,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被吸引过来 。农药也是这样,我们见过好多的农药店主,自己配药,以解决农民实际病虫害问题为原则,真的吸引了大量的忠实农民客户,这是细水长流,从某方面讲,也符合了国家的农药化肥零增长的要求。自己的农资店也一定是会持续稳定的。

同样,肥料的销售会随着农药的销售自然增长客源的,也会互相促销,起到平衡总利润的作用。

三、不刻意找特色,而是要避开自己的弱点

我在最近做了个专栏,是关于近40年肥料营销的,特别是讲到近20年的肥料经营,发现肥料销售一直在随着厂家的变化而变化,经销商一直处于一种被动销售的局面。而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赊销,不管你利润有多大,在赊销面前总是会低头的,也会使农资店承受不住压力,自然倒闭的。

所以,做农药肥料双料销售的农资人,我认为本身是有一定抵御赊销的能力的,在不做赊销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点转变会更好些:

1、农药肥料相互促销并不是赊销,而是寻找利润平衡点。

前面我们提过,农资赊销使多少经销商被动关门,教训是深刻的。关于肥料避免赊销,我在专栏里做过相应剖析,害处太多了。关于农药,因为其伤害性更大,后果和责任也更大,所以赊销更是给自己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但是农药与肥料的相互促销,我认为还是能够做的,至少这两者都是自己的货,完全可以相互依托,高中低档配合,能够寻找回来销售量减少带来的利润减少,使总利润稳定。

2、不下市场的农资经销商面临的客户流失会更多。

我见到过一些在当地比较知名的农药店,因为个人信誉好,店主忙于配药,离不开店,下市场的机会相对少,或者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病虫害,或者不能第一时间与农民产生直面交流,生意逐渐会降低。虽然当下有微信群可以随时交流,图片也可以即时上传,也有农资店主随时会进行视频直播或者音频交流,信息交流还是相对及时的。但是如果没有农田中你的身影,会影响一些客源的。因为并不是您一家在这样做,而是几乎所有大农资店主都在这样做。我们能搞出特色的就是比别人更靠近农民,办法就是下市场、到农田、进农家。

这样做是比较累,但是与客户贴近,客户会很好地维护住。办法只有两个,要么自己多付出,分开时间销售,腾出时间下地;要么就是雇技术员工,公司化地经营,分开店内销售与实地调研。这样的方法山东好些地区都在实施,农资店靠一两个人来实现销售可以,但是想持续经营,找到特色,没有人来做实地农技调研和病虫害解决是不行的。

3、作物病虫害预防更比治疗会赢得农民的敬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资店主与农民的关系本身就是鱼水关系,农民关不傻,一些简单的不太花钱的病虫害预防,肯定比出了病虫害后的花钱买药更能让农民感恩你。 这就是单量利润与量多利润的关系。做好病虫害前期预防提示,而且是持续性的,农民会非常依赖你或者你的公司,粉丝会更多,忠实客户会更多,实际销售反而不会差。

4、不管是做零售,还是做批发,质量要保证,为农民省钱还是第一位的。

关于农药和肥料质量,我感觉还是提一下好。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农资店,这些应该不会出问题,但一定要记住,一个苍蝇真能坏了一锅粥。

5、不做最大,而做最精。

其它行业也一样,一开始的梦想就是做大。农资业我感觉不能是这样,给自己定一个区域的话,就要在这个区域里做精,我通过调研,比如乡镇级农资店即使再做得好,达到总需求量的10%也是不容易的。如果您做得精,做得好,也许市场占有率就是10%以上,或者更多更大,这就是自己利润的增长点。农资店多了,竞争状态下,更应该沉住心,做精市场,比冒然抢市场更来得快。

以上是根据我做肥料销售提出的一些建议。农资店想找到自己的营销特色,我认为首先是店主的影响力,然后才是农药化肥的质量保证,而实实在在的农技服务与产品搭配的价格优势更能使农民接受。销售特色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中来的,而并不是想象出来的。我是农资人实录,欢迎关注交流。


农资人实录


服务转型也许是农资行业未来发展的主题方向。我昨天发了一个微头条探讨了未来农业服务型的三种模式:(1)以土地为核心的,自我服务或者叫合作服务一定会存在,比如现在的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这个存在,传统农资还会有,但是数量会压缩。(2)资本或者资源垄断下的服务或者经营,我们中化的map就是其中一个代表。(3)才是由于被市场逼着转型的技术人员支撑的技术服务联盟。

对于你这样家里这样,在当地做农资的,而且还是做的不错的,可以考虑两个方式的转变。

第一种:销售型农资店,变成合作人,变成供产销一体的合作社,自己做合作社的关键一个环节。尤其对于在当地自己家族属于人多地多大家族,当地的亲戚朋友愿意种地的都老了,能够有精力种地的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的这种大趋势,基于家庭和熟人发展一个合作社,服务当地农业朋友圈,这个将会给你一个新的突破,但是一定要处理好亲戚关系和合作社的关系。

第二、就是依托技术的服务性转型,由买农资变成出方案。这个一定要通过自我学习提升,其中提升途径可以是自我学习,也可以团队学习。很多实践经验也可以通过与当地农业技术部门或者其他机构合作。

这个技术服务只要自身技术够硬,不管农资行业如何洗牌,自身都有长久的发展和保证。但是农业技术一定要因地制宜,做符合当地作物和企业的技术,做当地自己服务的作物的解决商,不是中转商。



新疆农垦科学院梁飞


农资行业是具有一定准入门槛的行业,不是随意哪个“阿三、阿四”就能经营好的行业,当农民朋友来购买化肥、农药的时候,大多会咨询相关产品的特点、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针对自己农作物目前状况,咨询该买哪类产品,因此店主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应付不了的,否则生意就会越做越差。

因此,做农资生意的,如果要想做出特色,还是的从技术服务这个环节入手,推出一些特色服务,吸引更多的农民来咨询、来释疑答惑、来信任你,从而达到购买商品的目的。

苦练内功,加强学习,掌握本地农作物种植技巧

这是农资人的基本功,但当今社会,种植技术和农资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充电,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站立科技前沿阵地,确保释疑答惑不落伍,推广销售的农资商品有科技气息,让种植户满意,让服务对象信服。

办好农技科普专栏,定期宣传相关种植技术

可以利用实体店的空间,定期更新本地种植业的一些农产品供销信息、种植新技术、农资新产品信息等,让服务对象了解农资方面的信息、种植方面的技术革新、种植品种的供求现状,满足服务对象对这几个方面的需求,增加农民朋友种植信心,购买产品的决心。


选择合适地块,合适的合伙人,合作建立示范基地

还可以选择一些中心地带,交通要道路口,选择合适的种植户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民朋友对推荐的农资产品的使用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彻底信服。

农民朋友一般较为朴实,深信“眼见为实”,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有示范基地,产品的效果通过“实体”展示出来,效果胜过任何宣传活动。

以上是个人对这一方面的见解,本地也有几家农资商店,但最好的还是农经站的那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技术做支撑,深得用户信任。如果想拓展业务,不妨从上述几方面做个尝试。


基层林业


其实针对于在家里面做融资的,也就是卖农药化肥,生意虽然目前来说还行,但是想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那么就有自己的特点。

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一定的想法,不知道是否符合大家的期望和要求。

货真价实,薄利多销

其实对于这个行业来说,目前在我这边实际的情况就是做的比较好的,还是那些比较亲民的店铺。

比如说货真价实,能够保证这些产品的质量,它的功效有一定的能力。这个呢,其实也是口碑性的传播,如果你的产品你卖的东西比较货真价实的,那么经过农民互相宣传,那么很容易就会吸引到其他顾客来帮助你销售这个化肥或者农药。

薄利多销,大家要想明白这几个问题,虽然说有的农药或者化肥可以随意的定价,但是如果你定价过高,那么对于传播这一块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特别是当你把这些农资的价格抬得太高,和其他地方的价格有所差别的时候。

久而久之可能就会慢慢的流失我们这个顾客,所以针对于这个问题来说还得保障自身的利益之后,尽可能的降低这个农药的价格,虽然说这个利润降低了,但是你在销售的数量上也会逐渐的增加。


给农民技术指导

现在很多人卖农药只是顾着卖农药,卖农资,就是卖农资。没能够给予农民实际的帮助和支持或者指导

所以我们觉得如果需要在农村里面长久的发展下去,那应该对这个技术上面有一定的认识,或者有一定的研究。

这样的在售卖农药的过程当中,化肥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建议或者给予不同的意见,提供给农户给他们一个完美的选择。

在我们这边有一个卖农资的都卖的非常好,他们采用的这种策略呢,就是这种方式。

比如说种植水果的客户经常在他们这里买农药买化肥的,那么这个老板啊,就定期的会走访去看一下他们的果场,给予这个技术的指导,所以导致这个找他们来帮忙,给出意见或者去他那里买这个融资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帮忙联系收购商。

其实在农村里面做种植的最希望的就是得到一条龙的服务。

假如你有这方面的资源,那么不妨可以经过这样的洽谈,给他们对接一下。

特别是大面积种植或者刚刚种植的农民,他们最期望的就是能够迫切的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可以在这个中间能够帮忙的地方,我们尽可能的去给他们精心的服务,那么对于往后这个化肥或者农药在购买的层面来说,他们也肯定会比较乐意倾向于你这些地方。

对于以上这个问题,我们觉得假如在农村里面开这个融资,那么想要获得自己的特色,就得根据当地的风格或者当地的情况作出不同的改变。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