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荷兰农业模式在中国可行吗?

UP2012


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没有去过荷兰你就不知道荷兰的农业水平,为什么一个4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国家,竟然能创造出这么多奇迹?那么荷兰农业模式在中国能行通吗?

荷兰农业模式

荷兰一个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大约四分之一的国土低于海平面,并且还是一个多雨的国家,全面能够见到太阳的天数也是有限的。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创造了多个世界农业第一,第二的领先水平。


在荷兰农业生产构成,畜牧业占50%,园艺业占38%,农田作物占12%。荷兰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产品出口国,但是国土面积比美国小的多,可谓是小国家大农业。荷兰农业能取得如此水平不得不说与他们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关,荷兰的农业生产模式先进值得各国学习。


温室农业:由于国土面积有限,加上常年阳光照射量少,温室大棚是最好的发展趋势。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荷兰就开始发展温室农业,到目前为止,荷兰是全世界温室种植最多的国家,并且随着长时间的积累与创新,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控制。

无公害生物防控与数据化控制技术:荷兰的温室大棚几乎不使用农药,主要利用生物进行防控,并且还对农作物进行数据监控,及时发现农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和病虫害防治,通过数据收集进行分析,达到自动化控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无土栽培与合作社模式:由于荷兰国土面积有限,因此无土栽培技术得以发展,既节约土地又提高了产量减少了种植污染。并且荷兰从农户种植到销售都有专业的合作社进行对接,这样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农户在生产销售农产品中所遇到的问题。

荷兰农业模式适合中国吗?

没有哪一种模式可以照搬的,荷兰的农业模式虽然先进,只能值得我们借鉴,找寻适合自己本国的农业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在荷兰温室大棚的建立可以得到支持,在我国建立的话就要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我国也有农村合作社,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的存在,农村合作社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荷兰的模式,探寻适合自己的合作社模式。

因此荷兰的农业模式在一些方面还是适合中国的,不过我们不能照搬,要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找到合适的中国的农业模式。


谈农说农


荷兰农业模式简称荷兰模式,这种是在我国的温室种植行业中的叫法。在我国并没有普及开来,主要的原因还是价格太高,建造这样的温室价格高,还有就是温室内的配套设备的价格也是非常的高,在我国示范意义上荷兰模式,基本都是仿制。并没有完全照搬,但价格依然是非常,普通的种植户依然无法接受这个荷兰模式。在我国确实有仿制建设的荷兰模式的温室和种植模式,但都是示范、科研使用的。

仿制荷兰模式之一 荷兰温室

1、基本设计标准

建筑基础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温室骨架为20年。自然条件:基本风压:Wo=0.4KN/㎡,基本雪压:So=0.45KN/㎡(n=50).恒载:15KG/㎡。

2、温室骨架设计规范、规定

1. 欧洲标准《BSEN 13031-1:2001》

2.《温室结构设计荷载》(GB/T18622-2002)

3.《连栋温室结构》(GB/T10288-2001)

4.《温室工程 术语》(GB/T10292-2001)

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6.《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7.《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仿制荷兰温室之二 无土栽培

在荷兰这个国家,人口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缺乏。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创造的无土栽培,在荷兰温室中常用的模式就是无土栽培水培和基质栽培,水培主要是栽种一些绿叶蔬菜,基质栽培主要是中果菜,如果西红柿、黄瓜等,在荷兰温室中无土栽培西红柿,每平米可以长70公斤,产量非常高。基质栽培西红柿采用的是水肥一体化设备,肥料的使用上非常的精确。完全有施肥机控制,保证了西红柿每个阶段不同的肥料供应。



【上图:荷兰温室内部设计】与我们现在国内最好的连栋玻璃温室相比,仿制的荷兰温室还是非常高档。里面都是一沉不染的,种植方式依然是无土栽培。而我们的连栋温室大多还是采用在土地上的传统模式种植方式,土地利用率低,还非常容易出现病虫害。在这个仿制的荷兰温室中就不能出现在土地种植的问题,土壤退化、土壤盐碱、病虫害、重插等问题


总结,荷兰模式在我国并不适合,主要原因还是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太高。荷兰的国情与我们不同,我们土地资源很多、很大大,土壤也非常优良、种植成本非常低。


起点农业


你好,这里给您详细介绍一下: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学习荷兰农业模式,我们不吹不擂,说事实举例子,说下他们和中国农业的差别。

首先说下设施园艺的特点,一般具有技术集约和资本集约等特点,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不仅使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而且保证了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周年均衡供应,优点确实很多。但是适不适合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呢,下面来说。




▲荷兰某处温室外景和温室内景

讲之前先做下介绍,2011年中国和荷兰农业项目开始进行对接交流,项目试验地在山东寿光,项目负责人是王友福老师,跟随王老师的脚步,从项目开始到结束,从到荷兰等欧洲国家农业观摩学习,把实地看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

一、蔬菜种植产量对比

我们在很多媒体报道中经常听到荷兰或是美国加州等种植的西红柿、黄瓜单面积产量多高,而我国的蔬菜种植单面积产量和别人一对比很低,用来体现他们的种植技术先进。客观说产量差距确实有,但是报道中的水分很大,我们以荷兰为例,荷兰温室种植以无土栽培的岩棉栽培为主,用岩棉塞育苗,长成大苗开花后种植在岩棉块中,岩棉块放在岩棉条上,整个生长周期为一年。

我们国家的温室蔬菜种植习惯为一年两茬,秋茬是八月份左右定植,新年拔园;春茶是二月份左右定植,六月拔园。种植习惯是种植小苗,因为育苗是无土栽培,种植是在土壤里,所以每次要有半月左右的缓苗期,从定植到采摘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一般每年的七月是休棚时间,满打满算果实采摘期是四五个月。和荷兰采摘一年的产量对比,一定会有差距。

二、蔬菜种植生长环境

大部分作物的最佳生长温度是16—23℃,超过24℃后根系停止生长,27℃往上根系开始死亡腐烂,低于10℃同样影响生长。荷兰面积和我们相比是个蕞尔小国,全国环境没有差别,又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可以说四季如春,而大部分作物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7—22℃,对于农业来说是最理想的种植环境。我们国家东西南北环境差别巨大,绝大部分地区冷热变化明显,先天上的生长环境差别巨大。

三、蔬菜价格对比

为什么一开始说荷兰的果类蔬菜可以采摘一年,而我们只能种两茬采摘四五个月,很大一部分因素蔬菜的价格。荷兰蔬菜价格非常稳定,能保证最低10元一斤 ,收益保证在那里。我们国家一年中蔬菜价格波动很大,最低能到一两毛钱(以西红柿为例,它的种植成本六毛左右,高于六毛才有收益),我国菜农只能在价格高的几个月卖菜才能保证收入。高价格有两个周期,为了盈利必须要有产量和品质,而蔬菜是最开始结果时品质最好,产量最高。

四、设施投入成本对比

在我们国家农业人号称的智能温室学自荷兰,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不适用,只是看着高大上。一是在荷兰允许农场自行发电,用电成本低,再加上荷兰的气候适宜种植,不需要额外的加温和降温投入。

如果在我们国家使用就非常不合适,夏天热,需要安装湿帘和风机来降温;冬天温度低,需要供暖设备,都需要用电。但需要向国家买电,用电价格是按商业用电的价格来收,一度电一块多,除非蔬菜卖上高价,不然想盈利是天方夜谭(至少走过的30个省市,通过智能温室种菜没见过盈利的)。这也是两国非常大的一个差别。

五、农业从业者素质对比

这一点实事求是说差别巨大。荷兰的农场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是专业人,学历高、做事认真,主要是懂农业原理,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种、蔬菜需要哪些元素肥料,能从始至终保证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我国的最广大农业群体种菜基本靠经验,不知道作物需要哪些元素、不知道作物为什么会生病(这里需要说下,当时和荷兰对接时做对比试验,我们请教作物的病害怎么治,他们竟然不会,说他们种植过程中不用药,只要作物不缺所需元素健康生长不会上病),最基本的知识不懂。这是最根本的差距。

结束语:我们的农业需要进步,当有一个学习对象时不要照抄照搬,要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最根本需要的学的是软实力,要提高菜农的基本知识,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从根本上找问题,不是外表的那些看着高大上的温室大棚、无土栽培基质等。


红土地上的老农民


荷兰农业发展堪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这个国土面积仅有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家,却在农业生产发展上创造了诸多个世界第一和全球前五。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荷兰的农业发展成就。



荷兰的农业发展成就

荷兰的诸多农业产品里面,最先让人想到的应该是花卉,拥有全球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年销售额高达45亿欧元,创造了全球花卉出口量第一的成绩,而荷兰农产品之中出口量世界第一的还有蔬果,特别是其生产的温室蔬菜,86%销往世界各地。除了第一之外,还有出口量位居第三的乳制品,位居第三的植物油,位居第四的肉类。由此可见,荷兰在农业上的造诣很高,取得了足够让其他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汗颜的成就。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以为荷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应该是得天独厚的。相反,荷兰并没有先天的优越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反而面临着低洼、潮湿、光照不足等不利于农业发展的难题。但是,荷兰克服先天的不足,成为了农业发展上的领先者。



那么,它靠什么获得的成功呢?

三螺旋模式,是荷兰农业成功的关键

荷兰能够在农业生产上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跟它创造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有着密切关系,这个模式就是三螺旋模式。

所谓的三螺旋模式,是集结了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力量的合作模式。这三方力量的各司其职,政府负责投资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完善教育制度。高校负责培育新型的农业从业人员,并且不断推动农业科研水平的提高。企业则负责销售这一块。这样在农业上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而企业负责向全世界去推销,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合力,取得诸多的成就也就理所当然。

那么,国内是否可以效仿呢?当然可以,国内的农业技术水平不低,高校教育水平不差,更不缺乏走向世界的企业,只是缺乏一个强大的"推手"而已。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评论指正。另外,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有点意思的事儿


肯定的说,荷兰的农业模式在中国不可行,但是经验却可以借鉴。

为什么说荷兰农业模式在中国不可行呢?

任何一个模式的形成,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形成的,并不能一蹴而就。说荷兰农业模式的成功,不得不提‘三螺旋模式’(Triple Helix)。

这是一个集结了多方力量的合作模式。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力投资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科研水平;二是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输送给农民,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这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真要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需要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长期积累,一个国家农业模式的形成,是在符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只有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从量变上达到质变。

荷兰农业模式的经验为什么可以借鉴?

荷兰的自然条件并不好,但是为什么能成为农业领域的优等生?任何一个模式的成功都是因为核心竞争力,而荷兰农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点:一是领先的技术;二是食品安全及标准化;三是机构精细化的分工合作。

而我国目前的农业现状是高效的科研几乎和实际生产是脱节的,食品安全及标准化还处在低级阶段,农民对科学技术种植掌握的程度还普遍较低,精细化分工就更不用提了。但技术和标准化建设以及分工合作,这些通过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是能够学习的,所以说荷兰农业模式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综上所述,虽然荷兰农业模式很先进,但我国在目前的现状下要大面积推广荷兰的成功农业模式,是不现实的。


新农鸣


我认为荷兰的农业模式并不适用中国,或者说目前中国的情况还不能满足荷兰模式的发展要求。只能说可以借鉴不能照搬。

先说说设施农业,农业设施化工厂化虽然可以增加土地利用效率,节省人工成本,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但是随着政府政策的引导,各种设施农业项目疯狂上马,紧接着就出现市场饱和的现象。又有几个做设施农业的企业坚持下来了呢,大多数都是在蹭政策红利吧!

其次,荷兰农业最出名的是花卉吧,他们专注做这个,所以成功了。我伟大的国呢?想想看如果学荷兰这样专注,泱泱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会出现什么情况?

但是荷兰的家庭农场和物联网的运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最近几年我们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就搞得如火如荼。

荷兰毕竟是小国,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盟很容易。而我们大中华的产业联盟大多都是比较松散的,徒有其名罢了。

以上仅仅是个人观点,欢迎各位大神指正。



农业年轮


中国农业,首先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农场式,集中制,机械化的农业模式。

土地必须集中,整合,承包。散户式的农村家庭模式绝对不能再继续。我就想回乡下承包一片丘陵山地,套种经济林,散养牛羊鸡,然而现在田土山水,每户一块,根本无法规模养殖和种植。

农业现在还面临一致命的问题,丰产不丰收!你产量再高,销售不出去,定价权掌握在商贩手里,没有销路只有死路一条!农业必须以国家牵头,省市为主营建立产销一体化公司,农户与销售公司签约,产品由公司销售,农户只负责生产,不用担心销售和价格波动。

农业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国家必须下大力气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改善农村的就业环境。任何发达国家,农业都需要国家补贴,然而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用户66952727954


荷兰的农业模式用在中国不行!我们可以借鉴荷兰农业模式的长处和优点。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道理。

从面积上看,荷兰是农业小国,但从影响上看,荷兰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首先来看荷兰虽然国土面积小但是人口少。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年降水量大致为834毫米,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此外,荷兰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三位一体”,由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统一负责,有效整合了资源,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便利。

荷兰由于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要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大规模并连成一片的农场适合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寻求规模效益。同时,由于荷兰位于欧洲的西北部,位于英、法、德等大国及比利时、瑞典、挪威丹麦等国之间。英、德等国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农产品大量需要从荷兰进口。

荷兰农业的发展从源头也就是农业教育及科学研发,已经形成了拥有强大后盾的生产力。荷兰的花卉蔬菜通常在温室中生产,从品种到品质都是其它国家所不能比的。同时由于欧洲市场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给荷兰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荷兰农业模式的确很先进,但是,现阶段我国要想大面积推广荷兰农业模式,不太现实。我想说的是,只要适合中国国情,无论向哪些国家学习都好。因为如果不考虑实际,农业走别人的路很危险。

三农开拓者


首先我们要了解荷兰农业模式,它大体分以下四点

一、专注优势领域,打造精品产业。荷兰被誉为“欧洲花园”和“花卉王国”,听到“郁金香”,我们就会想到荷兰。这就是荷兰对外打出“花卉招牌”,将花卉产业完全地变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因此,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一定要抓住农庄发展的主线,对面积小的项目尤为如此。

  二、发展订单农业,规避市场风险。荷兰农场大都采取订单生产,即农产品经纪人和运销户与农民签订协议。订单中规定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订单的买方会定期前来检查订单的执行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只需承担生产风险,按照订单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就可以了。

  三、依托家庭农场,推动规模经营。家庭农场是荷兰农业的主体,很多同一区域的小农场选择“抱团模式”,不少庄园农场还加入合作社。其实合作社不仅仅是中国乡镇所有的模式。优胜劣汰是市场准则,抱团则能加大获胜几率。拿乡镇的农家乐来说,同一村中多户的完全可以合作,甲户提供垂钓,乙户提供采摘,甲乙的食材送至丙家经营农家菜,整体规模也得到了发展,最终收获的将会是1+1+1>3。

  四、发展设施农业,突破资源瓶颈。荷兰光照不足、土地资源稀缺,对农业生产形成严重制约。因此荷兰人投入大量资金,依靠世界领先的玻璃温室技术,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系统。

从以上四点看来。荷兰农业模式是完全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不能抱着地大物博的心态夜郎自大。我们必须科学的发展生态农业。种出高品质的绿色农产品。作为农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丑柑不知火


中国农业发展不是缺模式,而是缺三农管理体系。

回答这样问题我有些举棋不定。

涉及面太广,在今天四级政府管理体制中,乡,县,市政府都涉及其中。没有完善的政府管理体系,任何模式都是纸上谈兵。

中国地城广阔,人口众多,地理多样化,资源分布不平均,中央制定国策只能总体指导方针,不能给每个区域制定法律,法规。

荷兰农业模式放在中国,就是苏南模式或珠三角模式的比喻。因此,我国每个省应该根据自己省的工业,商业,科技,人才,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等等,因地制宜制定若干区域,研究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农业发展模式瓶颈在各区域各自为政,格局只在本小区域内,仅凭农民或者村集体为基本单位 ,没有乡镇,市县政府在资金,科技,工商,税务,城管,公安等部门相互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关系下,依靠现在的组织体系,体量是沧海一粟。

我只是失地农民,但是,对农民情怀不忘乡愁。

局限于自己能力,对中国农村发展模式还请网友留言,给予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