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法德帶頭髮出與俄關係緩和信號 能否帶動俄歐關係改善?

德國總理默克爾1月11日對俄羅斯進行工作訪問,並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在會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雙方呼籲各方為中東地區緊張局勢降溫,同時重申繼續遵守伊核協議。分析認為,近期美伊矛盾升級導致海灣地區局勢持續緊張,美國的單邊主義軍事冒險令歐美分歧加大,客觀上促進了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國家同俄羅斯關係的緩和。

北京《人民日報》報道,1月11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對俄羅斯進行為期一天的工作訪問。這是默克爾今年首次出訪,也是德國總理5年來首次訪俄。默克爾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近4個小時的會談中,就近期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美伊緊張關係、中東局勢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交換了意見,並達成諸多共識。

美國長臂管轄引發歐盟不滿

與“北溪—2”項目相關的能源合作是默克爾此訪的重點議題之一。“北溪—2”管道經波羅的海海底連接俄羅斯和德國,再通過德國幹線管道將天然氣輸送到歐洲其他地區。該項目總投資約95億歐元,由俄羅斯、德國、荷蘭、法國和奧地利等國油氣企業投資,已經完成90%。2019年12月,美國通過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宣佈對參與該項目的企業進行制裁,要求立即停止作業,引發俄羅斯和歐盟的不滿。

訪俄期間,默克爾和普京再次批評美國的“長臂管轄”和“域外製裁”。默克爾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北溪—2”輸氣管道項目可以改善歐洲能源安全,德國和歐洲國家能夠從項目中受益。美國的制裁是錯誤的,德國會繼續支持該項目和天然氣供應多元化。

普京表示,俄羅斯有能力在美國製裁的情況下繼續鋪設天然氣管道,預計“北溪—2”項目可能會在2020年末或者2021年初完工,並正式投入運營。默克爾強調,儘管歐盟目前對俄羅斯還在進行經濟制裁,但德俄將繼續保持積極的經濟往來。

俄德就中東局勢取得不少共識

中東局勢是默克爾此訪的又一個重點。在會談中,默克爾同普京就中東局勢交換意見,雙方在伊核問題、利比亞局勢方面取得了不少共識。普京在會談後表示,希望中東地區的事態不會發展為大規模軍事衝突。雙方同時呼籲應繼續遵守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歐洲媒體認為,中東地區安全局勢對作為中東近鄰的歐盟國家影響更大、更直接。普京在同默克爾會談中表示,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如果發展成為大規模軍事衝突,對整個世界都是災難,這將導致新一輪更大的難民潮,而歐盟將首當其衝。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表示,美伊衝突加劇、中東局勢惡化會給歐盟的安全、經濟、社會帶來一系列消極後果,歐盟希望中東早日恢復平靜。近來,歐盟圍繞地區熱點問題展開了一系列外交行動,希望能夠防止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

法國、德國和英國領導人1月12日發表聯合聲明,重申致力於維護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認為這一協議對防止核不擴散起著關鍵作用。三國領導人明確表示,“儘管當前局勢愈發困難,三國為維護伊核協議作出了不懈努力。”

俄法就伊核協議、烏克蘭取得共識

除了德國,法國近來也積極推動緩和同俄羅斯的關係。

1月13日,馬克龍在一份聲明中稱,他同普京在前一天通話,重申了法國和俄羅斯在維護伊核協議方面的共同訴求。去年,法國推動歐洲委員會恢復俄羅斯的表決權;2019年8月,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前夕,普京訪問法國並同馬克龍舉行會談;法國還促成“諾曼底模式”四國(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法國)峰會在巴黎舉行。此外,馬克龍還宣佈將於今年5月赴俄參加慶祝戰勝納粹德國75週年活動,這都被輿論視為釋放緩和法俄關係的信號。

共同立場為雙方接近提供了契機,但深層矛盾短期內難以解決

俄羅斯政治評論家網站評論稱,對於如今的歐盟而言,同俄羅斯維持良好的關係非常重要。評論說,英國“脫歐”削弱了歐盟的實力,歐盟更需要來自俄羅斯的支持,“默克爾此訪不僅是為了德國利益,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歐盟的意願”。

彭博社的評論稱,雖然俄羅斯和德國戰略利益不同,但是兩位領導人都希望防止中東局勢升級,抵制美國製裁、推動“北溪—2”項目儘早完工。這同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和德國的疏遠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的單邊行動引起歐盟不滿。在俄羅斯註冊的國際觀察組織CIS—EMO執行主任斯坦尼斯拉夫·貝紹克表示,默克爾此訪將有助於向美國傳達歐盟對於中東局勢的擔憂。“儘管這次會談並不意味著俄歐關係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會談重申了雙方的共同關切,尤其是歐盟對於中東可能出現新衝突的不安。”貝紹克說。

分析認為,當前美伊緊張關係升級,歐盟同俄羅斯在伊核問題的共同立場為雙方接近提供了契機。德國和法國同俄羅斯緩和關係帶動了歐俄關係整體改善,不過這種緩和能走多遠尚待觀察。

法國媒體分析認為,歐盟內的東歐成員國對俄羅斯心懷忌憚,俄羅斯同歐盟在烏克蘭等問題上的深層矛盾短期內難以解決,這些都將成為阻礙歐俄關係改善的巨大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